㈠ 湖北省文旅眾創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文旅眾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系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大武漢文化傳媒公司、楚文投資基金管理(武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旗下「鳳凰籌」互聯網眾籌平台致力於為旅遊、文創、原創影視IP項目提供整體創業孵化解決方案,打造共享生態互聯網創投平台,同時將與楚天都市報共同打造「創光谷商學院」互聯網孵化器平台,運營「創光谷」品牌,後期還將發起設立基金、打造完整產業生態鏈。
法定代表人:胡學進
成立時間:2015-12-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0000572361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中國(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高新大道999號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A8-B-1504
㈡ 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以旅遊項目開發為載體,以「一江兩山」及恩施旅遊為戰略重點,共啟動項目26個,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基本實現鄂西地區投資布局全覆蓋。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11家,參股企業4家,資產總額超過50億元,投融資平台地位初步確立,投資布局全面展開。按照「打造一流投融資平台,支撐鄂西圈旅遊發展」總體要求,公司正逐步發揮「龍頭引領、資源整合、資本放大、品質提升」四大作用。 湖北洪山賓館有限公司
湖北飯店有限公司
湖北省海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省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省磬石旅遊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神農架天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洈水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大薤山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省三峽大老嶺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省坪壩營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洪湖濕地生態旅遊城投資有限公司
湖北半島溫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長江三峽游輪中心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柴埠溪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清江畫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省九宮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當山五龍索道有限公司
湖北省房縣溫泉旅遊投資有限公司
湖北省漳河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荊門市生態文化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隨州大洪山旅業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荊州關公文化園投資有限公司
恩施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三峽平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恩施清江畫廊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荊楚風情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鄂旅東珠景觀有限公司
宜昌市平湖半島旅遊投資有限公司
湖北省高峽平湖遊船有限責任公司
宜昌市平湖半島投資有限公司
鍾祥大洪山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宜昌長江高速客輪有限責任公司
㈢ 鄂西圈的基本情況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由襄陽、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8個市(州、林區)構成的圈域。包括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陽市,湖北省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明顯陵、端午節(其中端午節屬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多令人心動的文化旅遊符號,如長江三峽,清江畫廊,太極湖(丹江水庫),古隆中,荊州古城,炎帝神農、嫘祖、屈原、王昭君故里,曾侯乙墓編鍾,龍船調,洪湖水浪打浪,遠當丹霞地貌及千年岩屋,神農架野人,大九湖高山濕地,恩施大峽谷騰龍洞,竹山桃花源,中國絕版原生態青龍村——山楂樹之戀外景地等。
2009年鄂西圈人口總量2962.36萬人,佔全省6141.88萬人的48.23%,版圖面積127847平方公里,佔全省185900平方公里的68.77%。受地理環境、交通制約、產業分布等因素的影響,集老、少、山、邊、庫區為一體, GDP為4980.46億元,佔全省的38.8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48.98億元,只佔全省的22.70%。農民人均純收入4642.28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8元,分別比全省均值少392.98元、2829元。此外,通過發展經濟學結構分析,鄂西圈總體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
鄂西圈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一覽表 地區 完成數
(億元) 佔全省比重(%) 在全省位次 同比增長(%) 在全省位次 湖北省 12831.52 13.2 宜昌市 1272.33 9.92 2 15.1 2 襄陽市 1201.01 9.36 3 15.0 3 荊州市 709.58 5.53 4 13.5 8 荊門市 600.12 4.68 7 14.8 5 十堰市 550.96 4.30 9 14.1 6 隨州市 341.91 2.66 11 13.5 8 恩施州 294.26 2.30 13 12.8 9 神農架林區 10.29 0.08 17 13.5 8 鄂西圈合計 4980.46 38.81 鄂西圈2009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一覽表 地區 完成數
(億元) 佔全省比重(%) 在全省位次 同比增長(%) 在全省位次 湖北省 814.78 14.7 宜昌市 54.94 6.7 2 24.6 5 襄陽市 37.02 4.5 3 23.2 7 荊州市 25.76 3.21 7 30.9 1 荊門市 22.36 2.74 8 21.3 10 十堰市 18.29 2.2 9 18.7 13 隨州市 18.14 2.2 10 24.0 6 恩施州 7.60 0.9 13 17.4 14 神農架林區 0.87 0.1 17 19.8 12 鄂西圈合計 184.98 22.70 鄂西圈2009年居民收入情況一覽表 地區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比全省多(+)、少(—)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比全省多(+)、少(—) 湖北省 5035.26 14367 宜昌市 5956 +920.74 12214 -2153 襄陽市 5457.23 +421.97 12333 -2034 荊州市 5465 +428.74 12005 -2362 荊門市 5440 +404.74 11951 -2416 十堰市 5186 +150.74 12843 -1524 隨州市 3706.74 -1328.52 10116 -4251 恩施州 3110.41 -1924.85 10536 -3832 神農架林區 2817.81 -2217.45 10307 -4060 鄂西圈合計 4642.28 -392.98 11538 -2829 鄂西圈2009年產業結構及從業人員分布情況表 指標名稱 數量 常住人口(萬人) 2721.1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4980.46 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絕對值(億元) 931.39/2299.2/1749.88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 18.7/46.2/35.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 18303.1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折算人均收入(美元) 2680.52 從業人員(萬人) 1529.55 從業人員分布(萬人) 612.04/5345.59/571.92 從業人員分布比例 40.02:22.59:37.39 鄂西生態文化圈和武漢城市圈主要經濟社會統計數據比較表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武 漢
城市圈 鄂 西
生態圈 兩圈
倍率 武 漢
城市圈 鄂 西
生態圈 兩圈
倍率 武 漢
城市圈 鄂 西
生態圈 兩圈
倍率 人口數(萬人) 3139.79 2936 1.07 3161.9 2948.8 1.07 3179.53 2962.36 1.07 GDP(億元) 5556.74 3432.41 1.62 6972.11 4228.35 1.65 7965.55 4939.87 1.61 規模以上工業
增加值(億元) 1832.74 990.23 1.85 2429.15 1413.18 1.72 2921.99 1820.24 1.61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306.9 121.6 2.52 385.83 150.66 2.56 445.83 184.98 2.41 全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億元) 2814.47 1385.46 2.03 3707.96 1878.15 1.97 5177.4 2757.31 1.88 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億元) 2556.7 1471.83 1.74 3150.42 1815.4 1.74 3729.14 2199.27 1.70 外貿出口
(億美元) 63.28 18.46 3.43 89.71 26.21 3.42 75.01 24.77 3.03 旅遊總收入
(億元) 421.6 231.77 1.82 486.33 257.86 1.89 665.64 338.79 1.96 國內旅遊人數
(萬人) 5773.21 4361.32 1.32 6892.68 4785.58 1.44 9285.18 5780 1.61 國內旅遊收入
(億元) 403.87 219.27 1.84 467.52 245.92 1.90 641.78 327.84 1.96 入境旅遊人數
(萬人) 57.07 74.74 0.76 57.99 60.76 0.95 72.36 61.14 1.18 入境旅遊收入
(萬美元) 24201.51 17062.49 1.42 27055.57 17199.74 1.57 34942.65 16077.57 2.17 備註:「兩圈倍率」是武漢城市圈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倍率
㈣ 湖北襄陽隆中文化園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襄陽抄隆中襲文化園投資有限公司於2010年7月30日在襄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易發明,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施工;景區經營管理(以上均不含需要專項審批的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易發明
成立時間:2010-07-30
注冊資本:2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60000017835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襄陽市襄城區隆中路6號
㈤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管理機構
鄂西圈有健全的戰略組織機構保障。成立了湖北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省政府主要領導兼任領導小組組長。下設辦公室(簡稱鄂西圈辦),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省政府辦公廳一位副秘書長,以及省發改委、文化廳、旅遊局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副主任,並設一位專職副主任。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不增加行政編制,從省政府研究室和省發改委調配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內部設有綜合處、協調處、督辦處。同時,鄂西圈各地也都相應地陸續完善管理機構。
此外,作為省政府授權經營的投融資平台——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國資委的管理下,也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治理機構。2010年12月30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與湖北大學簽訂共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研究院合作協議,正式建設湖北省首個專門服務鄂西圈發展的高端學術機構。
以下為公司管理框架圖:
㈥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㈦ 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的戰略規劃
實施「兩圈一帶」戰略
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決策,組建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公司(以下簡稱鄂西圈投資公司)是統籌區域發展的重要舉措。公司成立以來,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總體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為依據,以旅遊產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以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文化產業為重點,以投資、融資、資本營運為基本業務,推動基礎性、帶動性、示範性、可經營性的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鄂西地區加快發展。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時期,公司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實現由起步期向快速發展階段的轉變,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整合資源,由景點開發向景區開發轉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培育品牌,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目的地,培育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品牌;資本運作,培育優質資產,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本營運水平;拓展空間,積極向文化產業、循環經濟等領域延伸,向「兩圈互動」及更廣空間推進。努力成為功能完備的投融資平台,為促進鄂西地區加快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逐步發展成為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全面實現「雙五百億、雙上市」的目標,即,五年累計項目投資總額達到五百億(其中公司投資達到百億),5年累計融資規模過五百億;培育一家上市公司,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努力發展成為平台功能完備、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為支撐鄂西圈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經過5年的發展,到2015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00億元,主營業務實現利潤2億元,主營業務凈資產收益率達到旅遊企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經過5年的奮斗,努力實現「7個十」發展目標:
(一)建成十個旅遊目的地。加強旅遊精品線路建設,努力建成十個各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即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目的地、武當山問道養生旅遊目的地、大九湖高山濕地旅遊目的地、恩施土苗風情旅遊目的地、清江畫廊旅遊目的地、洪湖親水旅遊目的地、漳河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古隆中三國文化旅遊目的地、九宮山度假旅遊目的地、九峰都市公園旅遊目的地。
(二)打造十個高等級景區。發揮省級投融資平台的作用,多渠道支持景區開發提檔升級,努力將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神農架自然生態旅遊區、屈原故里-高峽平湖旅遊區、恩施大峽谷旅遊區、清江畫廊旅遊區、柴埠溪大峽谷旅遊區、九宮山風景名勝區、洪湖濕地生態旅遊區、古隆中風景名勝區培育成國家5A級景區,將大洪山、騰龍洞、漳河等景區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
(三)策劃十條精品旅遊線路。重視旅遊景區的整合營銷策劃工作,打造十條獨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湖北旅遊在線」電子商務平台,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塑造鄂西旅遊品牌。策劃並著力打造三峽大壩(屈原祠、九畹溪)-長江三峽旅遊、襄陽當陽三國文化旅遊、武當山道家文化旅遊、清江畫廊巴土文化旅遊、神農架探險旅遊、大洪山佛教文化旅遊、荊州荊門荊楚風情旅遊等十條精品旅遊線路。
(四)建設十個旅遊風情小鎮。完善旅遊綜合配套功能,加強旅遊名鎮建設,努力形成比較成熟的旅遊小鎮開發模式,建設十個特色鮮明、品質超群的旅遊風情小鎮,包括九宮山雲中湖高山度假小鎮、九宮山船埠小鎮、柴埠溪松林坪小鎮、恩施大峽谷沐撫小鎮、九畹溪漂流小鎮、洪湖岸邊金灣小鎮、荊門漳河濱水小鎮、大洪山長嶺小鎮、房縣溫泉小鎮、堯治河等。
(五)建設十個旅遊文化園區。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遊品質,構建旅遊文化融合發展的載體,建設十個旅遊文化園區,包括武當道教文化園區、大洪山佛教文化園區、武落鍾離山巴土文化園區、東湖九歌楚文化園區、鍾祥明皇陵文化園區、襄陽古隆中三國文化園區、屈家嶺文化園區、炎帝神農文化園區、恩施土苗文化園區等。
(六)培育十個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旅遊產業的發展活力,在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酒店、旅遊交通、旅遊地產等板塊培育十個行業龍頭企業。
(七)引進十個戰略合作夥伴。深化戰略合作,招大商、引大資,力爭引進十個戰略合作夥伴。
三、戰略重點
(一)打造核心景區。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十大核心景區建設。以高標准策劃規劃、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優化旅遊資源配置、強化整體營銷推介為重點,推動景區開發提檔升級。力爭在「十二五」時期,將長江三峽旅遊區、恩施土苗風情旅遊區打造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以古隆中、清江畫廊、九宮山、大洪山、洪湖景區為重點,培育3-5個國內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二)推動資源整合。發揮國有體制、政府背景、省級平台的優勢,繼續大規模掌控景區、土地、股權、人才等優質資源,為公司發展和鄂西圈建設提供支撐。加快實現由景點開發向景區開發的轉變,跨區域整合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長江三峽、清江畫廊、大洪山區域等旅遊資源整合開發為切入點,努力提升旅遊資源開發水平。
(三)優化產業發展。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積極進入文化及相關產業,大力提升旅遊產業發展品質;積極介入經營性好、帶動性強的項目,優化產業發展格局。探索「旅遊+地產」的發展模式,以「整體規劃設計、旅遊項目帶動、綜合環境改善、旅遊地產開發」為基本模式,推進旅遊項目開發。把握鄂西地區城鎮化發展趨勢,以城鎮規劃為依據,以旅遊小鎮為基本形式,以土地一級開發為抓手,探索「旅遊項目帶動、土地一級開發、旅遊地產和基礎設施配套、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開發模式,推動鄂西地區城鎮化進程,實現公司發展壯大。「十二五」時期,以洪湖濕地生態旅遊城、宜昌平湖半島、三峽游輪中心、九宮山、清江畫廊、大峽谷、恩施旅遊港等項目為重點,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力爭取得實效。
(四)實施戰略重組。立足現有基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所屬單位的改革、改制和戰略重組;從培育旅遊產業綜合優勢的要求出發,著力打造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酒店、旅遊地產、旅遊交通五大產業板塊;按照擇優扶強的原則,支持各產業板塊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各自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並逐步發展成為產業板塊的經營中心。
(五)推動資本營運。全面實現「培育一家上市公司、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標,建立與資本市場對接的通道,構建鄂西圈投公司資本運作平台。依託優勢企業,推動資源整合和資產流動重組,大力培育優質資產,並逐步將優質資產包裝進入資本運作平台,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流動性,建立退出機制,努力在價值形態實現資本放大,使資本營運成為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六)大力招商引資。圍繞核心業務和戰略方向,提升戰略合作層次,增強公司在旅遊產業和投融資領域的綜合優勢。把招商引資作為「十二五」時期深化戰略合作的重要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龍頭企業、戰略資本和頂尖團隊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引進十大戰略合作夥伴的目標。
(七)創新機制體制。著眼於培育體制機制新優勢,以完善的科學決策機制、高效的執行機制、成本控制機制、有效激勵機制、風險防範機制為重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基本經營制度。探索建立統分結合的集團化管理模式。不斷創新集團化管理模式,建立基於治理與管理相統一的集團運作體系,在保證所屬企業自主經營的基礎上,加強宏觀協調,實現公司整體上的協調發展;構建「一核、三級、四塊」的格局,以公司總部為核心,履行投資、融資、資本運作三大基本職能,是公司的投資中心;以酒店板塊、景區板塊、旅行社板塊、旅遊地產板塊等業務板塊構建3-5個經營中心;所屬各類市場主體為成本中心。各片區事業協調部向事業部演進,逐步形成武漢事業部、鄂西南事業部、鄂西北事業部、省外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