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18世紀開始先後爆發了3次科學技術革命,社會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第一次科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所發生的產業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以後所經歷的第一次科學技術上的變革。這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
蒸汽機的發明,是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蒸汽機可以產生出完全受人控制的動力,又可以移動,不象利用水力作動力要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從而可以普遍運用,使現代大工業很快地發展起來。所以恩格斯指出,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國際性的發明,它「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01頁)。1784年,英國第一座以蒸汽機為動力的紡紗廠建成,大大提高了棉紡織業的生產效率和機械化程度。這種蒸汽機很快地被推廣開來,使其他輕工業部門也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輕工業部門的機器發明和廣泛應用,又推動了重工業和運輸業的技術革新,使社會生產力出現了驚人的發展。到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首先完成了產業革命。美、法、德、俄、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在19世紀內,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
產業革命不僅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得到飛躍發展,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階級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產生了新型資本家和新型工人──產業工人,整個社會日益分裂並簡單化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基本階級。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被確立起來,資本主義制度從此在人類歷史上取得了統治地位。
㈡ 十八世紀後半期,發明三大煉鋼法中做出貢獻的有誰
A、1740年,英國亨茨曼(B.Hunsman)發明坩堝煉鋼法
B、貝塞麥(BessemerSirHery1813—1898年),又譯貝色麥。英國發明家和工程師,轉爐煉鋼法的發明人之一
C、1856年,德國工程師威廉·西門子使用蓄熱室為平爐的構造奠定了基礎。1864年,法國工程師馬丁利用有蓄熱室的火焰爐,以煤氣或重油為燃料,在燃燒火焰直接加熱的狀態下,將生鐵和廢鋼等原料熔化並精煉成鋼液。
1、普德林法(puddlingprocess)
工業革命初期英國大規模生產熟鐵的冶煉方法。又稱攪煉法。普德林爐的構造和平爐相近,只是沒有下部的蓄熱室。燃料燃燒後形成的長火焰送入爐內,靠爐頂的反射作用加熱生鐵,爐底用鐵的氧化物砌築,由於火焰中的過剩氧和爐底中大量的氧使生鐵中的碳和磷經氧化去除。但普德林爐溫只有約1400℃,生鐵中的碳脫除到一定程度後,熔點超過爐溫,金屬呈半凝固狀態,要靠人力攪拌才能使冶煉繼續進行。但由於爐底和爐渣中含有極高470的氧化鐵,碳可以脫除到很低,成為熟鐵;然後經反復鍛打,擠出熟鐵中的氧化鐵渣子後,製成材料使用。普德林法是現代煉鋼法出現之前的主要生產方法,曾達到相當大的生產規模,19世紀中期歐美各國用普德林熟鐵鋪築的鐵路達到7萬多km。但由於半凝固態冶煉的根本弱點——勞動條件惡劣和熟鐵品質差,在貝塞麥法誕生後,普德林法即被迅速淘汰。
2、坩堝煉鋼法
在石墨黏土坩堝中熔化金屬料成為鋼水的方法。1742年由英國人洪茲曼(B.Huntsman)首先 應用,他將滲碳鐵料切成小塊置於封閉的黏土坩堝中,在坩堝外面加熱,鐵料繼續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為高碳鋼水,澆鑄成小錠後鍛打成所需的形狀。鋼在坩堝中熔化時,石墨碳還能起還原劑作用,發生以下還原反應:
C+FeO=CO+Fe
2C+SiO2=2CO+Si
鋼中氧可以去除,各種夾雜物也能從液態鋼中上浮去除,所以鋼(工具鋼)的質量優於當時的各種金屬材料,可用來製造加工金屬材料的工具。坩堝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生產液態鋼的方法。但是生產量極小,成本高。19世紀末電弧爐煉鋼(法)發明後,逐漸取代了它的位置。只在一些試驗中,還有人應用坩堝熔煉鋼水進行研究,但這已不屬於鋼的生產范疇了。
3、貝塞麥法轉爐煉鋼法
將空氣由酸性爐襯的轉爐爐底吹入鐵水以氧化其中的雜質元素並發生大量的熱,藉以煉成鋼水的轉爐煉鋼方法。又稱為酸性底吹轉爐煉鋼法。在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工業蓬勃發展,當時已有的普德林法和坩堝煉鋼法等古代煉鋼方法已無法滿足社會對鋼日益增長的需要。1855年英國人貝塞麥(H.Bessemer)試驗成功將空氣吹入鐵水以煉成液態鋼的方法,1856年取得專利。在同一時期,美國人凱利(w.Kelly)也研究成功往鐵水內吹空氣煉鋼的方法(Kelly』s air boiling process),1857年獲得美國專利。貝塞麥開始試驗時,恰巧用了磷、硫低而且錳高的生鐵作原料,初步成功了。但改用其他生鐵時,煉得的鋼水凝固時產生氣孔並發生熱裂,難以使用。1856年英國人馬希特(R.Mushet)將鏡鐵(一種含錳的合金)加入到鋼水中,克服了上述困難,促進了貝塞麥法的發展,開了大規模生產液態鋼的先河。它具有極高的生產率和低的成本,鋼質量也優於半固態生產的普德林鐵,因而發展迅速,從1870年到1908年的30多年間,貝塞麥法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煉鋼方法。圖1為貝塞麥在英國舍菲爾德開辦的煉鋼廠的概貌。在美國,1908年前貝塞麥法也一直占據主要地位,直至平爐煉鋼法興起。隨著低磷鐵礦耗用殆盡,而世界上逐漸積累起來的廢鋼又不能在貝塞麥煉鋼法中應用,而且其鋼的質量較平爐鋼差。因此,貝塞麥法逐漸衰落,為平爐煉鋼法所取代。雖然現在貝塞麥煉鋼法已經消失,但它被公認為是現代煉鋼法的肇始,它巧妙地利用鼓風的動力學作用使金屬、爐渣和空氣處於高度乳化的彌散狀態,冶金反應得以高速進行的原理,在各種現代氧氣轉爐中仍在廣泛應用。
4、鹼性平爐煉鋼法
平爐操作工藝 平爐煉鋼用的原材料為:①鋼鐵料如生鐵或鐵水、廢鋼;②氧化劑如鐵礦石、工業純氧、人造富礦;③造渣劑如石灰(或石灰石)、螢石、鐵礬土等;④脫氧劑和合金添加劑。平爐煉鋼的過程通常分為補爐、裝料(鐵礦石、石灰和廢鋼)、加熱、兌鐵水、熔化、精煉、脫氧和出鋼等幾個步驟:以採用廢鋼礦石法操作的 300噸不吹氧的和吹氧的重油平爐為例,煉一爐鋼各期操作時間如表。爐渣的作用 爐渣的比重只有鋼液的1/2左右,浮在熔池面上,介於爐氣和鋼液之間,是爐氣向熔池傳熱和傳氧的媒介。
㈢ 18、19世紀世界有什麼科技發明
18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蒸汽機 19世紀,當時年方29歲的法拉第在其老師奧斯特教授的電磁效應的基礎上發明了發電機,從而完成了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人類又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㈣ 從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開始,短短幾年,人類經歷了三次技術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可以算是「蒸汽時代」。瓦特1765年改進、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專利,1776年在船舶上採用蒸汽機作為推進動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以算是「電力時代」。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標志著電力開始在工業生活中大規模應用。
第三次革命可以算是「信息時代」。從1946年美國發明第一台計算機開始,直到互聯網時代,人類信息化一直在加快,從來沒結束。
綜上所述,可以算是170年,也可以算是2個世紀
㈤ 18世紀至19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一系列新的發明創造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請回答:
(1)第一次: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專1分);第二次:科學技術飛速發展(1分) (2)第一次:珍妮紡屬紗機、改良蒸汽機、汽船、火車等;第二次:電燈、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等(2分) (3)相同影響: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分答其中一句也可)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分) ㈥ 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世界上先後爆發了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第一次革命以什麼的發明和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所發生的產業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以後所經歷的第一次科學技術上的變革。這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蒸汽機 力 、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科學 ㈦ 18世紀以來,人類歷史分為幾個階段,例舉這幾個階段以及每一個階段的重要發明。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紡織機,火車,汽船 ㈧ 18世紀末到現在有哪些重要的發明,這些發明對人類有 18世紀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艘潛艇「海龜號」,是由一個耶魯大學生設計製造的,發明潛艇的目的在於將秘密安置在潛水艇上的爆炸物運送至英國海軍戰船之下引爆。不過華盛頓並不看好海龜號,在他看來,這並非光明正大的作戰手法。盡管海龜號的三次行動均以失敗告終,但它的意義遠超其本身,而在於領導了新的水下研究發展方向。 乾隆是整個十八世紀中國幾乎所有重大事件的參與者和決策者,可以說中國的十八世紀就是乾隆的世紀。然而在乾隆決斷的眾多事件當中,與科技有關的數量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和他的爺爺康熙一樣,對新的科學技術很感興趣,但遺憾的是作為國君,他對科技的態度只停留在個人愛好的層面,中國就此與世界的距離越拉越遠。 ㈨ 蒸汽機的發明對十八世紀工業技術的影響
蒸汽機發明的社會背景 ㈩ 18、19世紀世界有什麼科技發明 記住 是 18 19世紀的 科技發明
18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蒸汽機 與18世紀的技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