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高手幫忙翻譯一段法語
(就是這個)浪漫主義傳統過早地造就了拿破崙成為震驚世界的偉人。Élie Faure在其著作《拿破崙》中(這部著作曾激發了Abel Gance的靈感),將拿破崙比為一個"時代的先知"。其他作家,比如Victor Hugo,則將拿破崙比作"現代普羅米修斯"。在眾多作家,如巴爾扎克,司湯達,繆塞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中總是可以找到"拿破崙大帝"的身影。
② 普羅米修斯的作者是誰
拜倫。
《普羅米修斯》的作者是英國詩人拜倫,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唐璜》等,並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希臘的獨立政府宣布拜倫之死為國葬,全國哀悼三天。6月29日,靈柩運抵倫敦。
(2)普羅米修斯的創造拿破崙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介紹:
1、《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是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代表作之一。《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主要是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
對萊茵河、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先進人物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贊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和失望,有「抒情史詩」之稱。
2、《唐璜》
《唐璜》是長篇詩體小說,作者是拜倫。
該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諷刺批判了「神聖同盟」和歐洲反動勢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普羅米修斯
③ 拿破崙在逝世前說了一段話:「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曾從天上竊了火種,作為一份禮
答案B
本題考查的是拿破崙的貢獻。拿破崙奉獻給法蘭西的「火種」是《拿破崙法典》,它的頒布,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並且樹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故選B。
④ 拿破崙成功原因
1. 遠征埃及是英法爭奪歐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趨勢。
首先,工業革命導致西方諸國為爭奪殖民地而戰,英法之戰則為這一時期歐洲戰爭的主線。在英國的諸多殖民地之中,印度是「最明亮的一顆寶石「,在1757到1780年間,僅孟加拉為英國創造的財富總額就達3800萬英鎊。對於這樣一塊兒「肥肉」,大革命以後的法國自然也是垂涎三尺。而印度距英國十分遙遠,由英國通往印度必須經過埃及,埃及又是亞歐非三洲的交通樞紐,因此法國只有控制了埃及,才能進而有希望控制印度給英國以沉重打擊,所以,埃及註定是英法之爭的一處戰場,法國必然要遠征埃及。
其次,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之後,法國把戰爭推向境外,為了保存大革命的成果,法國急於在周圍扶持一批附屬國,建立一個藩籬地帶。而地中海則是這一藩籬地帶的重要部分,埃及位於地中海之南,控制埃及對於法國控制地中海和佔有義大利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由以上兩點可知,法國只要控制埃及,就進可攻退可守,取得對英作戰的戰略主動權。所以說,法軍遠征埃及是英法爭奪歐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趨勢。
2.遠征埃及是拿破崙強烈的願望。
第一,拿破崙很早的時候就摘抄過雷納爾的一段話:「鑒於埃及地跨兩洋,位於東方與西方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曾設想,把世界帝國的首都建在埃及,使埃及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這位最最開明的征服者意識到,如果有什麼可行的辦法,把所征服的國家聯合為一個大國的話,那就是利用埃及來作為非、亞、歐的連接點。」拿破崙想效仿亞歷山大,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國,而埃及則是他理想的帝國首都。
第二,拿破崙深知只有不斷的創造軍事奇跡,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才能永保他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才能不斷地增添他的神秘光環,才能為他攫取更大的權力,所以他必須打敗法國的頭號強敵---英國。但是當時的法國海軍實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英國的阻擊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所以切斷英印航線打擊英國的海上霸權就成了更易接受的方案,因此,拿破崙打敗英國的現實方案就是遠征埃及。
第三,拿破崙遠征義大利之後功高蓋主,督政府對拿破崙頗有猜忌之心,收回了他的軍權。如前所述,拿破崙有自己的雄圖壯志,也絕非久為人下之人,並且他也怕督政府加害於他,而遠征埃及正是他最好的避禍之法,這與我國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出一轍。
由以上三點可知,拿破崙渴望遠征埃及。
綜上所述,拿破崙遠征埃及是符合法國和他自己的利益的。這些也就是他遠征埃及的主要原因。
二.拿破崙是怎樣遠征埃及的?
關於這一點我就不想多說了,具體過程我就不寫了,大家誰有興趣可以幫我寫寫。
三. 拿破崙遠征埃及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1.對法國及世界的影響:
從某一角度來看,拿破崙遠征埃及可以說是促進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劑,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說是為拿破崙奪取法國最高統治權提供了絕好的機會。這樣的連鎖反應,不僅造就了拿破崙的千秋偉業,造就了法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更造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則在整個歐洲甚至世界迅速傳播的國際環境!
2.對埃及的影響:
拿破崙用槍炮強行打開了古老埃及的大門,結束了它與世隔絕的狀態。雖然給埃及人民帶來了戰火,但是也將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賜給了埃及,埃及歷史學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據狀況下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直到1798年法國的入侵才在埃及的歷史上打開了新的一頁。"
拿破崙還帶去了大批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們對埃及的生物學、醫學、機械學、物理學和考古學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並且編成了一部巨著《埃及記述》。
四.如果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立即東征中國,他會勝利嗎?
這是 最近一些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我的淺見:
我認為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絕對不會立即東征中國,他的目標在巴黎、在歐洲,而不是在遙遠的中國,除非他腦子進水了。當然,如果假設他東征中國,我認為他也必敗無疑。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法國當時所處國際環境的制約。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土耳其等國對法國的大革命是恐懼和仇恨的,它們決不會眼看著法國不斷壯大而不加制止,它們會和法國進行殊死的搏鬥。所以,法國在遠征埃及之後根本沒有餘力繼續進行東征,就是連守住在埃及所取得的勝利果實都是很難的。
其次,在拿破崙征服埃及之時,法國艦隊在阿布基爾大海戰中被英國納爾遜所率領的艦隊徹底擊敗。這一戰使拿破崙在埃及的部隊從此成為孤軍,失去了和本土的海上聯系,拿破崙陷入了包圍。試想,這樣一支沒有海軍、缺乏補給、戰線過長、疲於奔命的部隊如何能繼續東征中國?即使萬幸到了中國,也一定會被清朝軍隊所消滅,拿破崙也很可能成為清朝的俘虜了。
再其次,1798年拿破崙東進,中國正是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大清朝盛世中蘊含著危機,但是,那時大清朝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還是很強大的,清朝軍隊以逸待勞,消滅拿破崙不足四萬的疲憊之師還是不在話下的。
五.結束語
無論如何,拿破崙遠征埃及都為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僅憑這一點,他的這次遠征就已足夠流傳青史了。
最後,讓我以拿破崙說過的一段話來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吧:
「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被釘在懸崖絕壁的一塊大石上,一隻禿鷲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從天上竊了火種,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法蘭西:火種已經升到原來的地方,我卻一直被釘在這里!愛光榮如同撒旦橫架在混沌上面的一座橋,使地獄能通往天堂。光榮把被無邊無際深淵隔開的過去和將來聯結起來了。我無物遺留給我的兒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給他。「
⑤ 拿破崙成功的原因
成功了,一. 拿破崙為什麼要遠征埃及?
1. 遠征埃及是英法爭奪歐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趨勢。
首先,工業革命導致西方諸國為爭奪殖民地而戰,英法之戰則為這一時期歐洲戰爭的主線。在英國的諸多殖民地之中,印度是「最明亮的一顆寶石「,在1757到1780年間,僅孟加拉為英國創造的財富總額就達3800萬英鎊。對於這樣一塊兒「肥肉」,大革命以後的法國自然也是垂涎三尺。而印度距英國十分遙遠,由英國通往印度必須經過埃及,埃及又是亞歐非三洲的交通樞紐,因此法國只有控制了埃及,才能進而有希望控制印度給英國以沉重打擊,所以,埃及註定是英法之爭的一處戰場,法國必然要遠征埃及。
其次,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之後,法國把戰爭推向境外,為了保存大革命的成果,法國急於在周圍扶持一批附屬國,建立一個藩籬地帶。而地中海則是這一藩籬地帶的重要部分,埃及位於地中海之南,控制埃及對於法國控制地中海和佔有義大利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由以上兩點可知,法國只要控制埃及,就進可攻退可守,取得對英作戰的戰略主動權。所以說,法軍遠征埃及是英法爭奪歐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趨勢。
2.遠征埃及是拿破崙強烈的願望。
第一,拿破崙很早的時候就摘抄過雷納爾的一段話:「鑒於埃及地跨兩洋,位於東方與西方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曾設想,把世界帝國的首都建在埃及,使埃及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這位最最開明的征服者意識到,如果有什麼可行的辦法,把所征服的國家聯合為一個大國的話,那就是利用埃及來作為非、亞、歐的連接點。」拿破崙想效仿亞歷山大,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國,而埃及則是他理想的帝國首都。
第二,拿破崙深知只有不斷的創造軍事奇跡,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才能永保他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才能不斷地增添他的神秘光環,才能為他攫取更大的權力,所以他必須打敗法國的頭號強敵---英國。但是當時的法國海軍實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英國的阻擊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所以切斷英印航線打擊英國的海上霸權就成了更易接受的方案,因此,拿破崙打敗英國的現實方案就是遠征埃及。
第三,拿破崙遠征義大利之後功高蓋主,督政府對拿破崙頗有猜忌之心,收回了他的軍權。如前所述,拿破崙有自己的雄圖壯志,也絕非久為人下之人,並且他也怕督政府加害於他,而遠征埃及正是他最好的避禍之法,這與我國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出一轍。
由以上三點可知,拿破崙渴望遠征埃及。
綜上所述,拿破崙遠征埃及是符合法國和他自己的利益的。這些也就是他遠征埃及的主要原因。
二.拿破崙是怎樣遠征埃及的?
關於這一點我就不想多說了,具體過程我就不寫了,大家誰有興趣可以幫我寫寫。
三. 拿破崙遠征埃及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1.對法國及世界的影響:
從某一角度來看,拿破崙遠征埃及可以說是促進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劑,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說是為拿破崙奪取法國最高統治權提供了絕好的機會。這樣的連鎖反應,不僅造就了拿破崙的千秋偉業,造就了法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更造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則在整個歐洲甚至世界迅速傳播的國際環境!
2.對埃及的影響:
拿破崙用槍炮強行打開了古老埃及的大門,結束了它與世隔絕的狀態。雖然給埃及人民帶來了戰火,但是也將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賜給了埃及,埃及歷史學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據狀況下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直到1798年法國的入侵才在埃及的歷史上打開了新的一頁。"
拿破崙還帶去了大批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們對埃及的生物學、醫學、機械學、物理學和考古學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並且編成了一部巨著《埃及記述》。
四.如果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立即東征中國,他會勝利嗎?
這是 最近一些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我的淺見:
我認為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絕對不會立即東征中國,他的目標在巴黎、在歐洲,而不是在遙遠的中國,除非他腦子進水了。當然,如果假設他東征中國,我認為他也必敗無疑。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法國當時所處國際環境的制約。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土耳其等國對法國的大革命是恐懼和仇恨的,它們決不會眼看著法國不斷壯大而不加制止,它們會和法國進行殊死的搏鬥。所以,法國在遠征埃及之後根本沒有餘力繼續進行東征,就是連守住在埃及所取得的勝利果實都是很難的。
其次,在拿破崙征服埃及之時,法國艦隊在阿布基爾大海戰中被英國納爾遜所率領的艦隊徹底擊敗。這一戰使拿破崙在埃及的部隊從此成為孤軍,失去了和本土的海上聯系,拿破崙陷入了包圍。試想,這樣一支沒有海軍、缺乏補給、戰線過長、疲於奔命的部隊如何能繼續東征中國?即使萬幸到了中國,也一定會被清朝軍隊所消滅,拿破崙也很可能成為清朝的俘虜了。
再其次,1798年拿破崙東進,中國正是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大清朝盛世中蘊含著危機,但是,那時大清朝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還是很強大的,清朝軍隊以逸待勞,消滅拿破崙不足四萬的疲憊之師還是不在話下的。
五.結束語
無論如何,拿破崙遠征埃及都為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僅憑這一點,他的這次遠征就已足夠流傳青史了。
最後,讓我以拿破崙說過的一段話來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吧:
「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被釘在懸崖絕壁的一塊大石上,一隻禿鷲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從天上竊了火種,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法蘭西:火種已經升到原來的地方,我卻一直被釘在這里!愛光榮如同撒旦橫架在混沌上面的一座橋,使地獄能通往天堂。光榮把被無邊無際深淵隔開的過去和將來聯結起來了。我無物遺留給我的兒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給他。「
⑥ 如果打敗大媽,宙斯和普羅米修斯會不會成為
因為上上一期的海賊王是連載,所以上個星期停更一期,這次終於是要有新的劇情了。不知道就等一個星期為什麼感覺這么久,在最新話875集中好像終於解釋了布琳她為什麼一下子要殺山治一下又幫助他逃走的原因,可能還真不是故意或者耍什麼心機別人天生就這樣,還有就是主戰場路飛應該是要想別的辦法來對抗bigmom了,娜美有可能直接收服宙斯雷雲。
雷雲宙斯,速度超快,是大媽的靈魂坐騎,不過巧合的是,娜美無意之中召喚出的「black ball」確實宙斯最喜歡的食物,果然跟在大媽身邊的都是吃貨。娜美很快發現了這點,並以每天都給宙斯吃「black ball」為條件,要求宙斯成為她的僕人,宙斯貌似覺得很贊,但還沒有具體表態。
從性格上來說只有宙斯和BIGMOM小時候的性格最像,所以我就在想會不會這就是BIDMOM心中的兩個靈魂所製造出來的霍米茲,宙斯是BIGMOM自己的,而普羅米修斯和拿破崙帽是修女的創造的。而修女的靈魂可能比較強所以才能這樣一直控制著BIGMOM。而且有個小細節,BIGMOM發狂後,普羅米修斯和拿破崙帽的眼睛跟著變化,而宙斯卻不變。
海賊四皇BIGMOM擁有超人系魂魂果實能力,能夠隨意處理人的靈魂,包括本人的靈魂,能力者能將靈魂融入到各種東西之內使其能夠開口說話,稱之為霍米茲,而雷雲宙斯也是眾多霍米茲其中之一,只不過雷雲宙斯是由海賊四皇BIGMOM用自己的靈魂直接授予的強大霍米茲,與太陽普羅米修斯、雙角帽拿破崙同等級,都是海賊四皇BIGMOM的親信。
作為海賊王世界最強的幾人之一,大媽全面爆發後所展現的實力絕對不是現在的路飛所能抵擋的,身為作為的尾田想必比我們更清楚這一點,因而路飛打敗大媽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於是,尾田只好在大媽的左右手:雷雲宙斯和普羅米修斯身上下功夫,雷雲宙斯貪吃屬性為草帽一夥爭取了一些時間,娜美的勸降並沒有成功!
⑦ 拿破崙在逝世前說了一段話:「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
本題考察學生對《拿破崙法典》的認識,根據題目中出現的拿破崙說的「我曾從天上竊了火種,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法蘭西」信息可以判斷這是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仿效,聯系已學知識知道,拿破崙奪取政權後,頒布了《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拿破崙法典》
⑧ 拿破崙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簡答!
一,拿破崙戰爭失敗的 直接 原因:
1莫斯科嚴寒的氣候
2俄國人堅壁清野的方針
3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得他在歐洲處於孤立
4戰爭的性質由保家為國的正義性質變成了侵略性質
5窮兵黷武,孤軍深入,本身就犯了兵家之大忌.
6兩次關鍵戰役的失敗,尤其是滑鐵盧之敗.
7在海上他組織的法西艦隊,曾被納爾遜重創.喪失了制海權.
二,拿破崙戰爭失敗的 根本 原因:
1.拿破崙戰爭具有雙重性質,既有明顯的反對外國武裝干涉、保衛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質,又有強烈的侵略擴張性質。1810年以前所進行的戰爭,其主導方面是反干涉,因而本質上是歐洲兩種社會制度的交鋒。它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制度,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但他後期所進行的戰爭,就主要表現為侵略性。他侵犯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掠奪各國人民的財產,招致各國人民的反抗。
2.歐洲大陸各封建君主國同法國作戰,主要是為了撲滅法國革命,重建封建秩序;而英國干涉法國革命則是過去兩國間商業戰爭的繼續,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企圖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
3.戰爭以拿破崙失敗而結束,它反映了當時的力量對比關系。在歐洲大陸,封建勢力在總體上仍大於資本主義勢力;在英法對抗中,英國的力量強於法國。同時,拿破崙對佔領地的經濟掠奪和軍事統治,激發了各國的民族主義,反抗斗爭風起雲涌。
第一,拿破崙很早的時候就摘抄過雷納爾的一段話:「鑒於埃及地跨兩洋,位於東方與西方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曾設想,把世界帝國的首都建在埃及,使埃及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這位最最開明的征服者意識到,如果有什麼可行的辦法,把所征服的國家聯合為一個大國的話,那就是利用埃及來作為非、亞、歐的連接點。」拿破崙想效仿亞歷山大,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國,而埃及則是他理想的帝國首都。
第二,拿破崙深知只有不斷的創造軍事奇跡,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才能永保他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才能不斷地增添他的神秘光環,才能為他攫取更大的權力,所以他必須打敗法國的頭號強敵---英國。但是當時的法國海軍實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英國的阻擊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所以切斷英印航線打擊英國的海上霸權就成了更易接受的方案,因此,拿破崙打敗英國的現實方案就是遠征埃及。
第三,拿破崙遠征義大利之後功高蓋主,督政府對拿破崙頗有猜忌之心,收回了他的軍權。如前所述,拿破崙有自己的雄圖壯志,也絕非久為人下之人,並且他也怕督政府加害於他,而遠征埃及正是他最好的避禍之法,這與我國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出一轍。
由以上三點可知,拿破崙渴望遠征埃及。
綜上所述,拿破崙遠征埃及是符合法國和他自己的利益的。這些也就是他遠征埃及的主要原因。
二.拿破崙是怎樣遠征埃及的?
關於這一點我就不想多說了,具體過程我就不寫了,大家誰有興趣可以幫我寫寫。
三. 拿破崙遠征埃及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1.對法國及世界的影響:
從某一角度來看,拿破崙遠征埃及可以說是促進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劑,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說是為拿破崙奪取法國最高統治權提供了絕好的機會。這樣的連鎖反應,不僅造就了拿破崙的千秋偉業,造就了法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更造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則在整個歐洲甚至世界迅速傳播的國際環境!
2.對埃及的影響:
拿破崙用槍炮強行打開了古老埃及的大門,結束了它與世隔絕的狀態。雖然給埃及人民帶來了戰火,但是也將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賜給了埃及,埃及歷史學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據狀況下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直到1798年法國的入侵才在埃及的歷史上打開了新的一頁。"
拿破崙還帶去了大批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們對埃及的生物學、醫學、機械學、物理學和考古學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並且編成了一部巨著《埃及記述》。
四.如果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立即東征中國,他會勝利嗎?
這是 最近一些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我的淺見:
我認為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絕對不會立即東征中國,他的目標在巴黎、在歐洲,而不是在遙遠的中國,除非他腦子進水了。當然,如果假設他東征中國,我認為他也必敗無疑。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法國當時所處國際環境的制約。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土耳其等國對法國的大革命是恐懼和仇恨的,它們決不會眼看著法國不斷壯大而不加制止,它們會和法國進行殊死的搏鬥。所以,法國在遠征埃及之後根本沒有餘力繼續進行東征,就是連守住在埃及所取得的勝利果實都是很難的。
其次,在拿破崙征服埃及之時,法國艦隊在阿布基爾大海戰中被英國納爾遜所率領的艦隊徹底擊敗。這一戰使拿破崙在埃及的部隊從此成為孤軍,失去了和本土的海上聯系,拿破崙陷入了包圍。試想,這樣一支沒有海軍、缺乏補給、戰線過長、疲於奔命的部隊如何能繼續東征中國?即使萬幸到了中國,也一定會被清朝軍隊所消滅,拿破崙也很可能成為清朝的俘虜了。
再其次,1798年拿破崙東進,中國正是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大清朝盛世中蘊含著危機,但是,那時大清朝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還是很強大的,清朝軍隊以逸待勞,消滅拿破崙不足四萬的疲憊之師還是不在話下的。
五.結束語
無論如何,拿破崙遠征埃及都為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火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僅憑這一點,他的這次遠征就已足夠流傳青史了。
最後,讓我以拿破崙說過的一段話來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吧:
「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被釘在懸崖絕壁的一塊大石上,一隻禿鷲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從天上竊了火種,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法蘭西:火種已經升到原來的地方,我卻一直被釘在這里!愛光榮如同撒旦橫架在混沌上面的一座橋,使地獄能通往天堂。光榮把被無邊無際深淵隔開的過去和將來聯結起來了。我無物遺留給我的兒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