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拱券

發明拱券

發布時間:2021-09-15 19:18:06

Ⅰ 古羅馬拱券結果對建築內部空間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古羅馬建築繼承並革新的古希臘的建築風格。在繼承古希臘建築柱式特色的基礎上,罷西方建築文化大大向前發展了。

古羅馬的建築是古典建築的典範,對人的心理能夠產生強大的震撼這主要與其簡單的幾何造型,巨大的規模體量,厚重的石頭材料等有關。古羅馬建築最主要地體現在拱門,圓頂和券拱結構上。拱門是羅馬建築最顯著的特點,在像羅馬大競技場一類結構上,他們採用了重復拱門並和希臘地圓柱相結合。他們建造了拱型地凱旋門,和供狀的甬道。

圓頂也是羅馬建築最主要的特色。當然,圓頂所根據的原理和拱門是相同的。古羅馬人是一個極有建築藝術創造天才的民族。他們把原始部落的圓形屋頂一步步推向了極至,只有到了古羅馬人手裡,原始人的圓形屋頂才上升到了圓形拱頂建築藝術。羅馬人用它來作為巨大公共建築的屋頂,使得整個建築的內部空間不必用柱子支撐。世界上最大的圓頂之一就是羅馬的萬神殿。

券拱結構是羅馬建築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大成就之一。羅馬建築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間組合,藝術形式等等都與拱券結構有著血肉聯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術才使羅馬宏偉壯麗的建築有了實現的可能性,才使羅馬建築那種空前勇敢大膽的創造精神有了根據。

總之,古羅馬建築是以「圓」為特色的。

建於公元前46年的露天劇場,是羅馬帝國最古老的劇場之一,劇場總面積0.12平方公里。圓形競技場建於城的高處,雙層拱廊圍繞競技場一周,其長軸為136米,短軸107米,可容2.5萬名觀眾。這是典型的古羅馬式建築,拱門,圓頂式它的特色。

聖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大天主教教堂,建設了120年,其門前廣場幾十年後才建成。從1506—1626年,多名重要建築師與藝術家參與設計,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開朗基羅最為著名。

Ⅱ 現代建築的起源講了什麼發明

從19世紀後半期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這是歐洲建築史上的一個轉折期。隨著西方大工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迅速發展,建築工程也出現了新面貌。

從19世紀後半期起,鐵開始成為重要的建築材料。然而,在這之前,雖然也使用鐵作為建材,那隻是當作橋梁、車站及工廠的支架,或者當作教堂和劇場露台的輔助材料,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還沒有把鐵當作最適用的新材料來使用。

新建築思想和新建築設計的出現,促進了在城市建築上廣泛使用鐵、玻璃及陶磚。

天才的英國建築師帕克斯頓在這一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德溫夏公爵設計庭園時,用鐵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擁有寬敞空間的溫室。憑借這種經驗,在倫敦海德公園為世界博覽會建造了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築物——水晶宮。這座水晶宮在建材的使用上充分發揮了鐵和玻璃的功能,顯示了鐵和玻璃是一種能夠創造新結構和新美感的建築材料。

帕克斯頓只用10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這座高達56米的龐然大物。在施工之前,按照設計的盡寸先預製成各種規格的鐵材和玻璃,然後在工地進行安裝。這種施工方法不僅展現出開發新技術的無限美好的前景,而且在建築外觀上顯示出別致新穎的美感。

其實,這是一座用鐵作為骨架,用玻璃構成整個建築外觀的優美建築物。幾個高大寬敞的鐵筋拱券縱橫交錯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對稱的建築整體。從遠處眺望,這座水晶宮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像水晶一般光芒四射耀眼奪目。當你走近時,它顯得晶瑩明快,具有一種神秘感和宏偉感。如果步入大廳,便置身於敞亮開闊、光線充足的室內空間,給人以一種輕快明朗的感覺。然而,這種輕快新穎、美觀宏偉的建築結構,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得到普遍的推廣。

若是明確地劃分年代,應當從1851年出現水晶宮起,到1916年在巴黎郊外奧利機場建造機庫為止,這段時間被看作是歐洲建築史上的轉折時期。這座機庫是由法國工程師弗雷西內設計的,他是一位善於設計鋼筋水泥建築的工程師。他設計的奧利機場飛機庫,高為60米,寬為91米,是利用堅固的鋼筋水泥做成的拋物線拱券,其外觀造型輕盈美麗,給人以一種舒適感,被認為是現代結構主義建築的典型代表作。

在現代建築歷史上,埃菲爾鐵塔也佔有重要的位置。埃菲爾鐵塔是在1889年國際博覽會時建造在塞納河畔的。現在它已成為巴黎的象徵。法國工程師埃菲爾曾經建造過許多美麗壯觀的鐵橋。由於這座鐵塔以他的名字命名,從此他也就世界聞名了。這座高達328米的鐵塔,曾是國際博覽會的建築物,是一種新建築美的代表,所以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成為以後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Ⅲ 茅以升在《橋梁遠景圖》提到的幾種「將來的橋梁」,現在實現了那些

在人為橋梁之前,自然界由於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樑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干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人類從這些天然橋中得到啟示,便在生存過程中,不斷仿效自然。開始時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圍的壕溝上搭起一些獨木橋(橋之所以始稱「梁」,也許便是因這種橫梁而過的原故),或在窄而淺的溪流中,用石塊墊起一個接一個略出水面的石蹬,構成一種簡陋的「跳墩子」石樑橋(後園林中多仿此原始橋式,稱「汀步橋」、「踏步橋」)。這些「獨木橋」「跳墩子橋」便是人類建築的最原始的橋梁,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由低級演進為高級,才逐漸產生各種各樣的跨空橋梁。
我國的橋梁,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橋的創始時期。此時的橋梁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當時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多數只能建在地勢平坦,河身不寬、水流平緩的地段,橋梁也只能是寫木樑式小橋,技術問題較易解決。而在水面較寬、水流較急的河道上,則多採用浮橋。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梁的創建發展時期。秦漢是我國建築史上一個璀璨奪目的發展階段,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築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後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戰國時鐵器的出現,也促進了建築方面對石料的多方面利用,從而使橋梁在原木構梁橋的基礎上,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不僅如此,它的重大意義,還在於由此而使石拱橋應運而生。石拱橋的創建,在中國古代建橋史上無論是實用方面,還是經濟、美觀方面都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石樑石拱橋的大發展,不僅減少了維修費用、延長了橋的使用時間,還提高了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科學水平。因此,秦漢建築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梁建築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是以唐宋為主的,包括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時期,這是古代橋梁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國力較之秦漢更為強盛,唐宋兩代又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統一,工商業、運輸交通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等十分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東晉以後,由於大量漢人貴族官宦南遷,經濟中心自黃河流域移往長江流域,使東南水網地區的經濟得到大發展,經濟和技術的大發展,又反過來刺激橋梁的大發展。因此,這時創造出許多舉世矚目的橋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創的敞肩式石拱橋--趙州橋,北宋廢卒發明的疊梁式木拱橋--虹橋,背誦創建的用筏形基礎、植蠣固墩的泉州萬安橋,南宋的石樑橋與開合式浮橋相結合的廣東潮州的湘子橋等。這些橋在世界橋梁史上都享有盛譽,尤其是趙州橋,類似的橋在世界別的國家中,晚了七個世紀方才出現。縱觀中國橋梁史,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和成就,以及能爭世界第一的橋梁,都是此時創建的。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梁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並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梁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巨工程。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梁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Ⅳ 羅馬人發明的拱卷主要有幾個部分組成

拱卷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特色之一。
採用4柱支撐的十字拱形結構,使建築形成連續的拱形空間成為可能,同時牆面被支柱所代替,形成了通透的拱廊形式。

Ⅳ 李春的偉大發明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唐中書令張嘉貞著《安濟橋銘》中記有:「趙州蛟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但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是我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關於趙州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正巧碰上魯班,於是他們便問道: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麼,於是就請他倆上趙州橋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褡褳,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小車,所以他們上橋後,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橋上也因此留下了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當然這只是人們編造的一個神話故事,以紀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趙州橋是安濟橋的俗稱,它位於今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橫跨洨河南北兩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敝肩圓弧拱橋。大橋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凈跨度為37.O2米。全橋全部用石塊建成,共用石塊1000多塊,每塊石重達1噸,橋上裝有精美的石雕欄桿,雄偉壯麗、靈巧精美。它以首創的敝肩拱結構形式、精美的建築藝術和施工技巧等傑出成就,在中外橋梁史上令人矚目,充分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橋梁建造方面的豐富經驗和高度智慧。

趙州橋建於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里北上可抵重鎮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公元6O5年)決定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李春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里,對**河及兩岸地質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認真總結了前人的建橋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細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我國古代建築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趙州橋的設計在我國橋梁技術史有以下創新:

(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我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我國古代石橋拱形大多為半圓形,這種形式比較優美、完整,但也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圓形橋拱用於跨度比較小的橋梁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梁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為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性地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趙州橋的主孔凈跨度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採用敝肩。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梁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凈跨為3.8米,另一拱的凈跨為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優異的技術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減輕洪水季節由於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沖擊力。古代**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泄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可增加過水面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實肩拱可節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台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梁的穩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築和藝術的完整統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敝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梁處於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梁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3)單孔。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梁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沖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梁史上的空前創舉。

趙州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建造技術也非常出色,有許多創造性。

(1)橋址選擇比較合理,使橋基穩固牢靠。李春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嚴格周密勘查、比較,選擇了洨河兩岸較為平直的地方建橋,這里的地層是由河水沖積而成,地層表面是久經水流沖涮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根據現代測算,這里的地層每平方厘米能夠承受4.5到6.6公斤的壓力,而趙州橋對地面的壓力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夠滿足大橋的要求。選定橋址後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橋台,自建橋到現在,橋基僅下沉了5厘米,說明這里的地層非常適合於建橋。

(2)趙州橋的砌置方法新穎、施工修理方便。李春就地取材,選用附近州縣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建橋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採用了縱向(順橋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個大橋是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而成,拱厚皆為 1.O3米,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相當靈活,每券砌完全合攏後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法有很多優點,它既可以節省製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於移動;同時又利於橋的維修,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了,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3)在保持大橋穩定性方面採取了許多嚴密措施。為了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系,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李春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l)每一拱券採用了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採用了少量「收分」的辦法,就是從橋的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寬度,從最寬9.6米收縮到9米,以加強大橋的穩定性。2)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了5個鐵拉桿,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桿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系。在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桿起同樣作用。3)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4)為了使相鄰拱石緊緊貼合在一起,在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而且每塊拱石的側面都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系。這些措施的採取使整個大橋連成一個緊密整體,增強了整個大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4)趙州橋的橋台獨具特色。橋台是整座大橋的基礎,必須能承受大橋主拱圈(橋身主體)軸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趙州橋的橋台具有下述特點:l)低拱腳:拱腳在河床下僅半米左右;2)淺橋基:橋基底面在拱腳下1.7米左右;3)短橋台:由上至下,用逐漸略有加厚的石條砌成5米長、6.7米寬、9.6米高的橋台。這是一個既經濟又簡單實用的橋台。為了保障橋台的可靠性,李春採取了許多相應的固基措施。為了減少橋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橋主體的垂直壓力造成的下沉),李春採取了在橋台邊打入許多木樁的措施,以此來加強橋台的基礎;這種方法在今天的廠房、橋梁的建造上也經常採用。為了減少橋台的水平移動(即由大橋主體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橋台後移),李春採用了延伸橋台後座的辦法,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為了保護橋台和橋基,李春還在沿河一側設置了一道金剛牆,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沖蝕作用,另一方面金剛牆和橋基、橋台連成一體,增加了橋台的穩定性。由以上措施保證了大橋具有堅固的橋台,提高了大橋的堅實程度。

趙州橋的敝肩圓弧拱形式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大創造,西方在14世紀才出現敝肩圓弧石拱橋,已經比我國晚了600多年。英國著名中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列舉了26項從1世紀到18世紀先後由我國傳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科學技術成果,其中的第18項就是弧形拱橋。 趙州橋建成後成為中國北南交通的要沖,有「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的美譽。舟船在橋下航行,人馬車輛從橋上駛過,大大方便了交通運輸和人民生活,為**河兩岸人員來往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座大橋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這期間經歷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響,8次以上戰爭的考驗;承受了無數次人畜車輛的重壓,飽經無數次風刀霜劍、冰雪雨水的沖蝕,卻雄姿不減當年,仍巍然屹立在**河上。

解放以後,趙州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部門對這一古代大橋進行了徹底維修,以保持其輝煌的歷史地位。趙州橋已成為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象徵和進行愛國主又、歷史主又教育的場所。 趙州橋的建成在我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圓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後的橋梁建設開創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後,出現了杵多與趙州析相類似的大型拱橋,已經發現的就有十幾座,如山西崞縣的普濟橋、晉城的景德橋、河北趙縣的永通橋、濟美橋等。赳州橋已經成為我國橋梁建設的典範。

然而象趙州橋這樣突出的技術成就和象李春這樣傑出的橋梁專家,在封建社會中並不為封建統治者所重視,甚至在史書中也沒有留下多少痕跡,我們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大橋外,其他卻一無所知,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堅信:李春作為一代橋梁專家和趙州橋作為一座歷史名橋將永載祖國史冊,為後人所牢記。

Ⅵ 誰發明的橋梁

在人為橋梁之前,自然界由於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樑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干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人類從這些天然橋中得到啟示,便在生存過程中,不斷仿效自然。開始時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圍的壕溝上搭起一些獨木橋(橋之所以始稱「梁」,也許便是因這種橫梁而過的原故),或在窄而淺的溪流中,用石塊墊起一個接一個略出水面的石蹬,構成一種簡陋的「跳墩子」石樑橋(後園林中多仿此原始橋式,稱「汀步橋」、「踏步橋」)。這些「獨木橋」「跳墩子橋」便是人類建築的最原始的橋梁,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由低級演進為高級,才逐漸產生各種各樣的跨空橋梁。
我國的橋梁,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橋的創始時期。此時的橋梁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當時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多數只能建在地勢平坦,河身不寬、水流平緩的地段,橋梁也只能是寫木樑式小橋,技術問題較易解決。而在水面較寬、水流較急的河道上,則多採用浮橋。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梁的創建發展時期。秦漢是我國建築史上一個璀璨奪目的發展階段,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築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後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戰國時鐵器的出現,也促進了建築方面對石料的多方面利用,從而使橋梁在原木構梁橋的基礎上,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不僅如此,它的重大意義,還在於由此而使石拱橋應運而生。石拱橋的創建,在中國古代建橋史上無論是實用方面,還是經濟、美觀方面都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石樑石拱橋的大發展,不僅減少了維修費用、延長了橋的使用時間,還提高了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科學水平。因此,秦漢建築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梁建築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是以唐宋為主的,包括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時期,這是古代橋梁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國力較之秦漢更為強盛,唐宋兩代又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統一,工商業、運輸交通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等十分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東晉以後,由於大量漢人貴族官宦南遷,經濟中心自黃河流域移往長江流域,使東南水網地區的經濟得到大發展,經濟和技術的大發展,又反過來刺激橋梁的大發展。因此,這時創造出許多舉世矚目的橋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創的敞肩式石拱橋--趙州橋,北宋廢卒發明的疊梁式木拱橋--虹橋,背誦創建的用筏形基礎、植蠣固墩的泉州萬安橋,南宋的石樑橋與開合式浮橋相結合的廣東潮州的湘子橋等。這些橋在世界橋梁史上都享有盛譽,尤其是趙州橋,類似的橋在世界別的國家中,晚了七個世紀方才出現。縱觀中國橋梁史,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和成就,以及能爭世界第一的橋梁,都是此時創建的。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梁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並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梁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巨工程。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梁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Ⅶ 最早發明拱券的是以下哪個地區

最早是古西亞地區,不是古羅馬!古羅馬是拱券技術發達!

Ⅷ 古代西亞不是有了拱券嘛,為什麼說是古羅馬發明的拱券技術

需要一般是有的,有很多孔雀能力,孔雀一般的人物來說,很多地方旅遊在中國的趙州橋,趙縣的時候是非常有歷史上的價值

Ⅸ 在建築券拱中,券和拱各指什麼意思

拱:指建築物呈弧形的;

券:橋梁、門窗等建築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所謂拱券,就是用石塊拼接形成拱型結構的一種做法。除了豎向荷重時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還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

其外形為圓弧狀,由於各種建築類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變化。半圓形的拱券為古羅馬建築的重要特徵,尖形拱券則為哥特式建築的明顯樗。

(9)發明拱券擴展閱讀

羅馬人對建築工程的重大貢獻,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足以支撐大跨度建築的混凝土,一種被稱為黏漿的石漿,讓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成為可能。拱券建築由磚、石、土坯等塊狀料砌成,起著建築承重和美化裝飾的作用,是古羅馬建築的最大成就之一。

半圓形的拱券建築將曲線造型帶進了羅馬,在那之前,大部分建築都採用以柱式作為形式語言的古希臘形制。正是對曲線的熟捻,讓羅馬建築師創造出類型多變的建築形式,有萬神廟、羅馬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等公共建築。

大型建築物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把幾個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復雜的內部空間,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建築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更為開敞。

在隨後的發展中,拱券在各類建築中都發展出了新的形式。中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哥特式教堂建築中的尖形拱券、肋狀拱頂與飛拱,讓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於是建築在高度上顯得更高,形成一種高聳入雲的趨勢,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而中世紀拜占庭帝國,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建築傳統,同時又吸收東方建築特色,建築具有東西兼蓄的風格。特點是普遍使用穹窿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發明拱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