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發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9-15 17:16:41

㈠ 幫找些有關元素周期表的歷史故事,越多越好。

別看「化學元素周期表」排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但如果把背後的故事寫出來,成一本磚頭厚的書絕對不成問題,而且估計這塊「磚頭」只會更厚。今天,我們就轉到「周期表」的後面看看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從大家最陌生的元素開始,然後再回到我們熟識的金銀銅鐵錫……
先看常常單居獨院的兩個大家族, 都是牛逼閃閃的傢伙,在元素周期表最下面:
鑭系家族(Lanthanoids或Lanthanum Group)
元素鑭(lanthanum)是鑭系家族的族長,排在第一位。1839年瑞典化學家Carl Gustaf Mosander「六齣歧山」並「三顧茅廬」才發了他老人家,並把他搞成族長。盡管他老人家身居「高位」,但人如其名,為人相當低調。靠,你算卦的嗎,看名字就能知道他老人家不喜歡露臉?別急,先聽聽人家的分析:
金山阿伯說:lanthanum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lanthanein,即避開注意力(to escape notice)的意思。這一點維基先生可以作證。維基先生牛逼烘烘地說過,lanthanein有避開、躲藏之意(to lie hidden)。對鑭族長的這一脾性,當事人Mosander當然更有體會。他當年又加熱又硝酸什麼的,好不容易才把他老人家從硝酸鈰(cerium nitrate)的窩里給請出來,結果他老人家愛出不出,一副老大不情願的樣子(指分離得不夠徹底,產物純度低)。但人家Mosander可等不及了,得發表論文評職稱什麼的啊,所以老實不客氣地把鑭老頭給包裝了一下之後就毫不猶豫地推了出去,取名lantana。很多年以後,直到1923年,鑭老頭才適應了外面花花綠綠的生活(終於分離出相對較純的鑭),而這時,他已經「子孫滿堂」了(鑭系元素陸續被發現),穩坐鑭系家族的頭把交椅。可能他老人家覺得lantana這名字過於陰柔,遂向有關部門(IUPAC,國際理論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申請,正式更名為lanthanum。
最後,讓我們再近距離地看看鑭老先生的一些情況,總結總結:鑭老先生為人還是不錯的,外冷內熱,所以他和碳啊,氮啊,硅啊等能打成一片也就不奇怪。另外,透露兩個小秘密,別說是陳老師告訴你們的哦:鑭老先生不喜歡露臉啊其實和他的體質有很大關系,一見到柔情萬種神秘莫測的空氣姐姐啊,他老人家就把持不住啦(反應了,呵呵,chemistry還有這一功能啊,你回頭看看金山阿伯怎麼說的),還有,他老人家不敢到水,一遇水也麻煩。
元素鈰排在鑭系家族的第二位,當年對鑭老先生也算是有「養育」之恩,所以鑭先生對他是客氣有加,把他安插在副手的位置,只管拿薪水就好,其他閑雜事等叫小的去辦就可以。所以啊,鈰老常常悶得發慌。觀天像是他唯一的愛好,也是他打發時間的一個好方法。他的名字就是來自一顆名叫Ceres的小行星(asteroid,1801發現的小行星)。Ceres是羅馬神話中的掌管農業耕種的女神(goddess of agriculture),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Demeter女神。我們有極度八卦的理由相信丫肯定是對人家Ceres單相思了,可惜把酒籬下空對月,他也只能望天輕嘆了,應了那句「襄王有夢,神女無心」。也難怪人家天仙妹妹不領情,實在是鈰老脾氣有點古怪,稍有風吹草動什麼的就變臉(鈰元素很有趣的一個化學性質就是對壓力和溫度敏感,因應壓力或溫度的改變價態也發生改變,顏色也隨之改變)。其實鈰老是個多面手,本事大著,在四個現代化建設中沒少出力,也算是個可以光宗耀祖的人物。誰沒那麼點脾氣啊,所以希望他別氣餒。媳婦是會有的!

再羅嗦一下鑭系家族中一位不讓須眉的巾幗——釹(neodymium)!

1885年,奧地利一位風流倜儻的男爵(Baron),化學家Carl Auer von Welsbach先生在富有藝術氣息的首都維也納發現了這位痴情的美女。釹同志表面上是鐵娘子,威風凜凜的,內心其實很脆弱,像水豆腐一樣。和她青梅竹馬的鐠(praseodymium)哥確實人如其名,長得「水靈靈」(praseodymium的前綴來自希臘語prasios,蔥綠的意思,其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就是綠色的)的,最是能惹桃花,所以釹同志對之情愫暗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惜盡管倆人終日形影不離但人家鐠哥對她就是不來電,鐠哥心中原來另有所屬。倆人都是情種啊,你看後綴-dymium,和希臘祖宗didymos有血緣關系,成雙成對的意思,可惜配對沒能在倆人之間成功。多虧了Welsbach先生把釹同志從情網里解救出來,否則為了兒女情長之事而耽誤了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工作,背上社會「蠹蟲」的罵名,那可就大大的不爽。

下面到錒氏家族(Actinoids或Actinium Family)出場了:

原本大家對該家族的成員都很陌生的,但近來,他的一位家族成員卻成了國際風雲人物,這位大老倌就是鈾(uranium)了,愛因斯坦一個E=mc2把他推到了前台。不過他天生就要成為一位英雄,成為天王星一樣至高無上的神。uranium的父母當年給他們的這個寶貝兒子起這個名字就是取天王星(Uranus)之意,後來他果然深俘眾望。大家為了這位老倌的濃縮鈾(concentrated uranium)不惜翻臉打架。你看朝鮮伊朗什麼的,冒著被山姆大叔抽屁股的危險也要搞它們的濃縮鈾計劃。

1930年在英國展出的一個用含天然鈾元素材料製成的雙耳細頸玻璃瓶(amphora),這種鈾玻璃會發出黃色和青色的熒光,使玻璃看起來更加的晶瑩剔透,非常之艷麗,只是千萬別忽視了這些光芒中暗藏的殺機!!

鈾風頭太勁,他的族長錒氏(actinium)和他的分別就好像是鄰家李四和李宇春的差別,沒法比。不過錒氏為人光明磊落,是這個「出於污泥而不染」的家族之傑出代表。當年錒氏起家於瀝青殘渣,也沒人敢瞧不起她,照樣牛逼閃閃(actinium來源於希臘詞根aktis或aktinos,有光束光線的意思)。

㈡ 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的故事

這些是他的部分事跡;
1850年,進入中央師范學院學習,畢業後曾擔任中學教師,後任彼得堡大學副教授。 1867年,擔任教授的門捷列夫為了系統地講好無機化學課程中,正在著手著述一本普通化學教科書《化學原理》。在著書過程中,他遇到一個難題,即用一種怎樣的合乎邏輯的方式來組織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 門捷列夫仔細研究了63種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又經過幾次並不滿意的開頭之後,他想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對元素進行系統的分類。門捷列夫准備了許多類似撲克牌一樣的卡片,將63種化學元素的名稱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分別寫在卡片上。門捷列夫用不同的方法去擺那些卡片,用以進行元素分類的試驗。最初,他試圖像德貝萊納那樣,將元素分分為三個一組,得到的結果並不理想。他又將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分別擺在一起,使其分成兩行,仍然未能成功。他用各種方法擺弄這些卡片,都未能實現最佳的分類。

1869年3月1日這一天,門捷列夫仍然在對著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見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拼在一起,之後是那些不常見的元素,最後只剩下稀土元素沒有全部「入座」,門捷列夫無奈地將它放在邊上。從頭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陣」,門捷列夫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起來,並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間隔出現。 第二天,門捷列夫將所得出的結果製成一張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在這個表中,周期是橫行,族是縱行。在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膽地為尚待發現的元素留出了位置,並且在其關於周期表的發現的論文中指出:按著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各種元素,在原子量跳躍過大的地方會有新元素被發現,因此周期律可以預言尚待發現的元素。 事實上,德國化學家邁爾早在1864年就已發明了「六元素表」,此表已具備了化學元素周期表早幾個月,邁爾又對「六元素表」進行了遞減,提出了著名的《原子體積周期性圖解》。該圖解比門氏的第一張化學元素表定量化程度要強,因而比較精確。但是,邁爾未能對該圖解進行系統說明,而該圖解側重於化學元素物理性質的體現。

1871年12月,門捷列夫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基礎上進行增益,發表了第二張表。在該表中,改豎排為橫排,使用一族元素處於同一豎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至此,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工作已圓滿完成。 客觀上來說,邁爾和門捷列夫都曾獨自發現了元素的周期律,但是由於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最為徹底,故而在化學界通常將周期律稱為門捷列夫周期律:主族元素越是向右非金屬性越強,越是向上金屬性越強。 同主族元素,隨著周期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大,金屬性越來越強。 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系數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小,非金屬性越來越強。 最後一列上都是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 中學化學就講這些,過渡元素不要求。 根據各周期內所含元素種數的不同,將只有2種元素的第1周期和各有8種元素的第2、3周期命名為「短周期」,第4、5、6周期命名為「長周期」,其中4、5周期各有18種元素,第6周期有32種元素,第7周期現有26種元素,由於第七周期尚未填滿,所以又叫「未完成周期」("不完全周期")。

㈢ 有關於發現和發明的故事是哪些

1、門 捷 列 夫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867 年,俄國彼德聖堡大學里來了一個年輕的化學教授,他就 是門捷列夫。身為化學教授的門捷列夫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實驗室度 過,而是將自己關在書房裡。手裡總捏著一副紙牌,顛來倒去,整好 又打亂,亂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別人家的牌桌。 兩年後的一天,俄羅斯化學會專門邀請專家進行一次學術討論。 學者們有的帶著論文,有的帶著樣品,只有門捷列夫兩手空空,學術 討論進行了三天,三天來討論會場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只有門 捷列夫一個人一直一言不發,只是瞪著一雙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 有時皺皺眉頭想想。 眼看討論就要結束了,主持人躬身說道:「門捷列夫先生,不知 可有什麼高見?」門捷列夫也不說話, 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 右手從 口袋裡取出,隨即一副紙牌甩在桌子上,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門捷 列夫愛玩紙牌, 化學界的朋友已早有所聞, 但總不至於鬧到這種地步, 到這么嚴肅的場合來開玩笑吧? 只見門捷列夫將那一把亂紛紛的牌捏在手裡,三下兩下便整理 好,並一一亮給大家看。大家這時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副普通的撲克, 每張牌上寫的是一種元素的名稱、性質、原子量等,共 63 張,代表 著當時已發現的 63 種元素。更怪的是,這副牌中有紅、橙、黃、綠、 青、藍、紫七種顏色。 門捷列夫真不愧為玩紙牌的老手, 一會兒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 個牌陣:豎看就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分別各一列,橫看那 七種顏色的紙牌就像畫出的光譜段,有規律地每隔七張就重復一次。 然後門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詞地講著每一個元素的性質, 滾瓜爛熟, 如 數家寶。周圍的人都傻眼了。他們在實驗室里鑽了十年、幾十年,想 不到一個年輕人玩玩紙牌就能得出這番道理, 要說不服氣吧, 好象有 理,要說真是這樣,又有些不甘心。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觀看的門捷列夫的老師鬍子氣得撅起來了, 一 拍桌子站起來,以師長的嚴厲聲調說道:「快收起你這套魔術吧,身 為教授、科學家,不在實驗室里老老實實地做實驗,卻異想天開,擺 擺 紙 牌就 要 發現什 么 規律 , 這些元 素 難道 就 由你這 樣 隨便 擺布 嗎???」老人越說越激動, 一邊還收拾東西准備離去, 其他人見狀 也紛紛站起,這場討論就這樣不了了之。 門捷列夫堅信自己是對的, 回家後繼續推著這副紙牌, 遇到什麼 地方接連不上時, 他就斷定還有新元素沒被發現, 他就暫時補一張空 牌,這樣他一口氣預言了 11 種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 74 張。這就是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在隨後的幾年中,門捷列夫預言的 11 種元素陸續被發現,乖乖 地住進他的元素周期表,特別是後來發現的氦、氖、氬、氪、氙和氡 又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一族。 元素世界一目瞭然, 它就像一幅大 地圖,以後化學的研究就全靠這幅指南圖了。

2、 牛 頓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 科學天才; 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 他跟普通 人一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 強。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准確時間的水鍾;還做過一種 水車風車聯動裝臵,它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藉助水力驅動。 15 歲那年,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 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 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 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斗篷向上跳躍,認准起落 點,仔細量距離,看狂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 年牛頓考上了劍橋大學,盡管在中學里是個優等生,可是劍 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 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 特別是數 學的差距更大。 但是他並不氣餒, 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 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在大學的頭兩年裡,他除學習算術、代數、三角外,還認真學習 了歐幾里得 《幾何原本》 , 彌補了過去的不足。 他又鑽研笛卡兒的 《幾 何學》 ,熟練地掌握了坐標法。這些數學知識,為牛頓後來的科學研 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後,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了。1666 年的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 妹到自己房間里來。 房間里黑洞洞的, 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 線陽光, 在牆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 牛頓讓他們注意看牆上的光點。 他手裡拿著自製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牆上, 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綵帶。 這條綵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 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 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 後來, 牛頓又用第二個三 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 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他從蘋果從樹 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 定律,並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 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 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 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 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 地。構造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

3、瓦 特
瓦特出生於英國的格林諾克, 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 先是到一 家鍾錶店當學徒, 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 瓦特聰明好 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 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 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 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 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 白浪費了許多熱量。 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 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 收集了幾台報廢的蒸汽機, 決心要造 出一台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 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 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熱氣沖出,他 急忙躲閃,右肩上已是紅腫一片,就像被一把熱刀削過一樣,辣辣地 疼起來,弄得他心煩意亂。他真有些灰心了,這時,是他的妻子給了 他勇氣,妻子用激將法又激起了繼續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實驗室,將過去的資料重新翻閱一番,打起精神又 幹了起來,干累了就守著爐子燒一壺水喝茶。一天,他一邊喝茶,一 邊看著那一動一動的壺蓋。 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 突 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里 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 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 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 他又到大學里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 問題, 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 這位技師立即用 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 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 來的蒸汽連續推動, 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 汽機誕生了。

4、錢三強
在法國留學期間, 錢三強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和法 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 這期間, 錢 三強在原子核物理學領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與約里奧·居里合作,用中子打擊鈾和釷得到放射性的 鑭同位素,從它們的 β 射線能譜證明它們是同一種同位素。這對解 釋當時發現不久的核裂變現象是有力的支持。 他還首次從理論和實驗上確定了 50000 電子伏特以下的中低能 電子的射程與能量的關系。 並且與布依西愛和巴什萊合作, 首次測出 了鏷的 α 射線的精細結構,並與電子內轉換的 γ 譜線符合得很好。 他最大的成就是與妻子何澤慧、兩個法國研究生沙士戴勒和微 聶隆合作, 發現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這個發現使他們異常興 奮, 但他們並沒有立即發表, 因為當時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原子核分裂 只有二分裂的可能。 錢三強根據實驗繼續分析研究, 最終得出了能量 與角分布等的關系, 對三分裂現象從實驗與理論兩方面作出了全面的 論述。 經過十幾年的考驗,這一發現已得到公認,尤其是到 50 年代獲 得新的實驗手段後,從第二裂片的同位素質量譜、射程、發射角度等 都說明他的解釋與實驗證據以及電子計算機計算結果相符合。 這一發 現被人們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 化學實驗室第一個重要成果。 在錢三強要返回祖國時,約里奧·居里夫婦送給他一份鑒定書, 上面寫著: 十年期間, 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 人中,錢三強最優秀,我們這樣說,並不言過其實。 錢三強回國後培養了一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人才, 並且建立 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基地。從 1955 年起,他參加了原子能事業 的建立和組織工作, 將近代物理研究所改良為原子能研究所, 領導並 促進了這一事業的發展以及有關科技工作的開展, 對中國科學院和中 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計劃和學術領導都作出了貢獻。

5、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發明家, 傾心於化學研究, 尤其 喜歡研究炸葯。 受父親的影響, 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 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 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葯的經歷, 也使他 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 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 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 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 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 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 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 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 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 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 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 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 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 --雷酸汞, 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 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 爆問題, 這就是雷管的發明。 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 性炸葯, 所以硝化甘油炸葯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 諾貝爾在瑞典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 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葯的 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葯本身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 會分解, 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 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 了許多事故, 針對這些情況, 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 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葯, 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 責任。 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 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葯,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葯的安全炸葯, 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 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葯完 全解除了疑慮, 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 炸葯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 展。 在安全炸葯研製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又開始了對舊炸葯的改良 和新炸葯的生產研究。 兩年以後, 一種以火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 型膠質炸葯研製成功。 這種新型炸葯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 而且更加 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繩狀。膠質 炸葯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 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 績面前沒有停步, 當他獲知無煙火葯的優越性後, 又投入了混合無煙 火葯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里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葯。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 255 種,其中僅炸葯就 達 129 種, 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 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㈣ 元素周期表中的銩是誰發明的,有什麼相關故事

1842年莫桑德爾從釔土中分離出鉺土和鋱土後,不少化學家利用光譜分析鑒定,確定它們不是純凈的一種元素的氧化物,這就鼓勵了化學家們繼續去分離它們。在從氧化餌分離出氧化鐿和氧化鈧以後,1879年克利夫又分離出兩個新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一個被命名為thulium,以紀念克利夫的祖國所在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Thulia),元素符號曾為Tu,今用Tm。 隨著銩以及其他一些稀土元素的發現,完成了發現稀土元素第三階段的另一半。 元素符號: Tm 英文名: Thulium 中文名: 銩
麻煩採納,謝謝!

㈤ 《為什麼是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故事,意義

《為什麼是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故事,意義
主要內容包括:周期系概述、元素的定量關系與周期表的起源、周期系的發現者、預言和元素定位、原子核與元素周期表

㈥ 發明元素周期表的人

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他的原名是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但是發現化學元素周期性規律的是英國化學家紐蘭茲,經過門捷列夫對紐蘭茲發現的元素周期律進行總結才有了後來的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根據化學元素的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所製作出的元素周期表,對於化學科學研究來說是歷史性的巨大貢獻。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在當時梅捷列夫所發明的元素周期表也並不是非常完整而沒有缺陷的,正是在後來一位又一位化學家的補充與完整下,元素周期表才在學習與研究的領域上,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現在的化學教科書當中的最後一頁上總會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也是我們進入化學世界的敲門磚,它不僅僅向我們展示出化學世界當中物質元素的秘密,科學家們還能夠利用它來尋找新的物質元素。

㈦ 元素周期表編故事

青海驢皮棚
燙到有沸奶
那美女歸您
流落要加丐

閱讀全文

與發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