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篇關於魯班造鋸的故事,一百字
木工用的鋸,傳復說是魯班制發明的。
有一回,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大木材,就叫他的徒弟上山砍樹。當時還沒有鋸子,砍樹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幾棵樹。魯班很著急,就親自上山上去看。
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根小草劃破了,流出血來。
一根小草怎麼會有這樣的歷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試了試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這可是提醒了魯班。他想,如果照小草的葉子那樣,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斧子砍樹強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試,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
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⑵ 魯班造傘的的作文400~500
魯班造傘的故事
從前,世界上並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頂著個大太陽,皮膚被曬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給淋得濕漉漉的。後來,魯班動了好多好多的腦筋,終於發明了傘。
魯班從小就跟著爸爸學木工。他很聰明,又很用功,學了幾年,就會造房子了,還會造橋。造橋,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兒。他想:我們做工,難免雨淋日曬,那出門趕路的人,就更苦了。要是能做個東西,又遮太陽又擋雨,那才好呢。魯班開始動起腦筋。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們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還得再想辦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得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輕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過了一會兒,他們上岸來,都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一瞧,荷葉圓圓的,上面有一絲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又涼快。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條,照著荷葉的式樣,扎了個架子;又找了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擋雨遮太陽,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他妻子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頂著這個玩意兒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於是他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玩意改成一個可以活動的東西,用著它,就把再它撐開;用不著,就再把它收攏起來。這東西是什麼呢?它就是今天人們所用的傘。
⑶ 魯班是怎麼發明鋸子的小學生作文350字左右
春秋戰國抄時期,我襲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做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傳著,後代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⑷ 讀完魯班發明鋸子的作文的評語
聽說讀寫是學習並靈活運用任何一門語言的四項基本原則,英語也不例外,我版國的公共英語教育局限在權讀寫訓練的應試層面,也就經常有很多人逃不出啞巴英語的怪圈,同時聽說訓練的廢弛也會反過來影響讀和寫的效率及嚴重限制對語言的靈活運用,進而影響人對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聽和說可以用日常交流為主要鍛煉途徑,比如多與外國人交流,或者多聽廣播和多看電影,通過一段時期的模仿增長對英語語感的熟練度,這就會對讀寫有很大幫助,至於讀寫就以學校老師的方法來加強訓練,相信不久的將來你的英語水平就真的可以到達令你滿意的高度了,可謂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融會貫通耳!
⑸ 魯班是怎麼觀察帶草的葉子發明了鋸子作文400字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做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回有關他的故答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傳著,後代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⑹ 魯班是從荷葉上得到什麼啟發發明了什作文
我從一次網上沖浪復時,發現了制魯班造傘的故事
。讀完了之後,我心裡感到十分佩服!
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魯班閑著沒有事
情干,便到田野里去散步。這時正是炎炎夏日
,他突然看見有好多孩子頭上頂著荷葉,在烈
日下面跑來跑去玩,似乎一點兒也沒覺著熱。
魯班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孩子們頂著荷
葉玩,既然沒有覺得炎熱,那荷葉肯定能阻擋
一定的陽光。」回到家,他拿一片荷葉做「模
型」,拿了一些極細的長木頭做支架,再用一
層層的羊皮鋪在頂端,再想方設法地把羊皮和
細木頭連接上,一邊做一邊自言自語地說:「
我得做個跟荷葉形狀相似的,這樣就可以更加
傘就誕生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傘,一把有
名的木匠魯班造的傘。
通過這個故事,我十分喜歡魯班的那種研
思考,為這個社會效力。還要多從細節看起,
眼睛,去探索去研究動植物,也許會發現一些
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哦!
⑺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400字左右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做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版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傳權著,後代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
⑻ 魯班的資料作文400字
魯班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今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准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⑼ 魯班造鋸的作文600字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千百年來就一直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草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