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原理是什麼又是誰發明的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提出了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物理學力學定理)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1)動力臂誰發明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L1>L2,F1<F2,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L1<L2,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Ⅱ 杠桿原理是誰發明的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發現幾何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發現浮力定理、杠桿原理等。
(2)動力臂誰發明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
(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Ⅲ 蹺蹺板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兒童游戲用具。在狹長而厚的木板中間裝上軸,然後架在支柱上,兩人對坐兩端,輪流用腳蹬地,使一端蹺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復,游戲以取樂。
原理介紹
蹺蹺板原理是杠桿原理,人對蹺蹺板的壓力是動力和阻力,人到蹺蹺板的固定點的距離分別是動力臂和阻力臂。
向下的加速度導致一上一下,高者的向下加速度要大於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時在杠桿原理作用下將低者翹起來,如此循環。
我們都知道玩蹺蹺板是一個需要配合才能玩得起來的游樂兒童游樂設備,玩的時候要求兩個孩子之間要好好合作,所以,這種兒童游樂設備如果沒 有成人的陪伴,不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玩,因為小孩子還不知道照顧對方的感受,不想玩了就徑自下來,根本不去管對方處於什麼情況,往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安全注意事項
1.蹺蹺板一頭只能坐一個孩子。如果兩個孩子的體重相差過大,可以和孩子商量,換一個體重 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而不要在輕的一頭再坐上一個孩子。
2.兩個孩子要面對面坐在蹺蹺板上,不要反轉過來,背對背地坐著。
3.讓孩子用兩手緊緊握住把手,不要試圖觸摸地面或者兩手放空。雙腳要放在專門蹬踏的地方 。如果沒有腳蹬的地方,可以自然垂下,而不要蜷縮在蹺蹺板的下方,否則蹺蹺板向下壓時,會壓住孩子的雙腳。
4.如果別的孩子正在玩蹺蹺板,在旁邊等候時要保持距離。絕對不能把腳伸到翹起的蹺蹺板下面,也不能站在蹺蹺板的橫梁中間,或者試圖爬到正在上下翹動的蹺蹺板上。
Ⅳ 誰能告訴一下杠桿、斜面、滑輪的相關資料啊(不要是誰發明的資料和歷史)
1、杠桿:一復根硬棒,在制力的作用下能圍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1、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 支點:杠桿圍繞著轉動的點
(2)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3)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F1)的距離
(5)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F2)的距離
斜面是一種簡單的機械,但對斜面的問題尤其是力學問題的分析卻容易出錯.其中認為斜面總能省力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錯誤.
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
滑輪分為:定滑輪、動滑輪
Ⅳ 誰能做出這個圖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搞個受力分析這樣
滑輪就兩種受力分析,定滑輪只是改方向,動滑輪省一半力!你這是定滑輪,向下的力兩個等大,向上的是向下兩個力的和!
Ⅵ 1.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_____。支點是固定點,動力臂是從
1.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動力臂是從(動力作用點)到(支點)間的垂直距離,阻力臂是(阻力作用點)到(支點)間的垂直距離.
2.杠桿是生活中常使用的工具,人們把杠桿處於(靜止) 或(勻速轉動) 現
稱為杠桿平衡.阿基米德首先發現了使杠桿處於這種狀態條件是(.
6.長為80厘米的杠桿,支點離右端20厘米,左端掛20牛的重物,在右端應掛 (60)牛的重物杠桿才能平衡,如果兩端各加10牛的重物,則杠桿(右)端向上抬起,若要杠桿恢復平衡,支點應向(左) 移動(20) 厘米.
7.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有力的作用) ,二是(在作用力方向上有位移) .
8.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功率等於(功除以做功所用時間) .
9.電飯鍋上所標的「800W」字樣,其物理意義是每秒鍾耗電800J .
10.從礦井下5米深的地方用繩子勻速提起10千克的一塊礦石到礦面人所作的功是500J焦.
11.重300牛物體沿水平方向運動時,受到阻力是物重0.02倍,若重物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恰能以5米/秒勻速運動,則在外力作用下1分鍾內做功1800焦,此時外力做功的功率30瓦.
12.班級里組織登樓比賽活動,比一比誰登樓的功率最大.為此,在活動中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爬登的高度),(爬登的時間)(每人的體重).
Ⅶ 怎麼看杠桿的阻力臂和動力臂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圖:
(7)動力臂誰發明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
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
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Ⅷ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是誰說的他為什麼會說
這是阿基米德所說,是對「杠桿原理」的形象表述。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Ⅸ 浮力定律是誰發現的怎麼發現的
浮力定律是由阿基米德發現的。
國王讓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
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他進皇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
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阿基米德有條理的講述,使國王信服了。實驗結果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阿基米德的這個實驗,就是「靜水力學」的胚胎,但他並不停留在這一點上,繼續深入研究浮體的問題。結果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海維隆王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王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因為太大太重,船無法放進海里,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里應該沒問題吧?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杠桿。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繩子,他讓國王牽動一根繩,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國王異常高興,當眾宣布:「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3、機械應用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後的現代,還有人使用這種器械。這個工具成了後來螺旋推進器的先祖。
4、數學大師
阿基米德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特別是在幾何學方面。
阿基米德的幾何著作是希臘數學的頂峰。他把歐幾里得嚴格的推理方法與柏拉圖鮮艷的豐富想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從而「使得往後由開普勒、卡瓦列利、費馬、牛頓、萊布尼茨等人繼續培育起來的微積分日趨完美」。
5、天文研究
阿基米德發展了天文學測量用的十字測角器,並製成了一架測算太陽對向地球角度的儀器。
阿基米德還曾經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根據記載,這個天象儀不但運行精確,連何時會發生月蝕、日蝕都能加以預測。
阿基米德還認為地球可能是圓的。晚年阿基米德開始懷疑地球中心學說,並猜想地球有可能繞太陽轉動,這個猜想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被人們提出來討論。
Ⅹ 杠桿原理中怎麼看誰是動力臂,誰是阻力臂
動力臂就是你用力的那部分,阻力臂就是你要抬起的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