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秋戰國時期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歷法方面:魯國的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當時我國歷法已經形內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容,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戰國時期,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物理學方面:《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其中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學方面:著名的醫生扁鵲發明望、聞、問、切四診法,被稱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斷法,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這些,還有那時候的煉鐵煉鋼技術,只不過對現在來說,意義就不大了,只不過那時候比較強罷了,還有那時候魯班傳下的技術
② 春秋戰國的技術成就有什麼呢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第一個大動亂、大分裂時期,周天子衰微,諸侯並起,或蠶食鯨吞、或征戰兼並;同時春秋戰國又是個學術興起,科技昌盛的時代,由戰爭孕育出來的諸子百家,有為帝王霸業服務的法家、縱橫家、兵家,也有一心為民的儒家、農家、墨家等等。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科學技術如同“開了掛”一般向前發展,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現代科技的“啟蒙”,那麼就請各位讀者與筆者一起,看看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又有哪些科學技術孕育而生呢?
二、天行有常,順天承運
自古以來,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就沒停過,明代萬戶,便是我國發起宇航升空、向宇宙發出挑戰的第一人,直到現在,我國依然有大量科研人員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著貢獻。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就已經興起,雖然沒有技術支持,但日歷演算法的出現、對日食的記錄、陰陽家對五行的解釋,都顯得天與自然已經不是那麼的可怕了,頭頂上那層“華蓋”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揭開,終於,我國古代先民不是匍匐在地上,顫抖著向天祈禱,而是積極利用自然,與自然為友了。
③ 春秋戰國不乏黑科技,墨子魯班都發明過什麼
墨子的黑科技是小孔成像,流傳至今,而魯班的則是木鵲,並沒有流傳下來。春秋戰國時期可能是整個中國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可遇而不可求,而在這眾多的流派之中,有一個流派十分的特殊,相比較其他眾多學派搞理論,這個學派直接上手,而且還真的給他們造出來了不少的東西,甚至於很多是走在時代前端的「高科技」技術,這個學派便是墨家。
在古人還在做夢如何上天的時候,魯班就製作出了能夠飛天的木鵲,讓無生命的物體成功飛天!但是這個並沒有流傳下來。
④ 誰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偉大發明
司南
⑤ 戰國時期著名發明家魯班究竟發明了哪些東西
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多的工藝都在發明著,而在當時的環境中對技藝是很開放的,所以魯班也有著很好的機會。要說起魯班發明了什麼的話,那就有著很多了。像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比如傘、鋸子、曲尺、墨斗,還有一些農業和雕刻方面有關的發明,可見魯班是一位很愛發明創造的人。做為一名熱愛創造的工匠,設計這些東西的初始都是為了讓人便利,傘的發明就是因為魯班見自己的老婆在烈日下工作,就參見亭子的遮陰方式而發明了一個可以活動的移動亭子,這才有了傘的最初形態。
不僅是這種小型的發明,他也有著兵器類的製造,雲梯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雲梯是古代專門用來攻打城池的兵器,利用它可以站的很高看見整個城池,對打仗的地形掌控很有用。除了兵器還有農業器具,雖然現代人都崇尚高科技,但有一些器具還是有人使用的,比如石墨。以前的人都是用搗的方式來工作,石墨的發明讓垂直運動變成了旋轉運動,這也很節省力氣。無論魯班發明了什麼,他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造福百姓。
⑥ 春秋戰國時期在農業方面有什麼發明
中國傳統農業在春秋時期才開始形成。春秋時期的人們發明了以前沒有的鐵犁鏵、鐵鋤、連枷、石磨等新農具。
⑦ 戰國時期發明了指南針和什麼
在戰國時期時,人們發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儀器。在北宋,製成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世業。 此外還有不少發明(包括「司南」在內)。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200年又發明了定音鼓。而在西方,直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才製成了圓鼓,定音鼓則要到15世紀才被騎兵使用。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其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位制。今天我們使用的電腦,其運行原理即二進位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製造麻繩的技術。到公元紀元開始時,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才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遠遠早於西方。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用以觀察星空,占卜吉凶。
7.酒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至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就發明了發酵釀酒的技術。
8.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9.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1040年,中國刻字工人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地推進了印刷術的發展。
10.漆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
11.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而到1932年,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才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1500年左右。
12.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而直到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不過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的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3.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公元前4世紀,魯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才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發明了弩弓。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1800年。
15.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會捉魚的機器人……應有盡有。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2400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2300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1600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
21.地毯
公元前500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2100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在水涌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雙手摩擦缽的耳朵,水由於震動而產生一股水柱。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按照西方的傳統說法,用符號「O」來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9世紀發明的,出現在公元870年瓜摩爾的碑文中。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早2300年。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中國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已經運用鼓風爐來鑄鐵,而歐洲在公元1380年前還沒有這種類似的技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這比在歐洲出現的肩套換具要早1000年。這種形式的肩套換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採用。
30.硝石鑒別方法
鑒別硝石是根據顏色反應,硝石燃燒發出紫色火焰可證實鉀的存在。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鑒別硝石的存在,比西方早了2000年。
⑧ 戰國時期發明了什麼
夏代的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
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
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⑨ 戰國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專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屬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⑩ 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是發明了什麼
扁鵲
中文名稱: 扁鵲
又名: 秦越人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姓名:扁鵲
國家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醫學家
發明創造:《內經》和《外經》
生平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葯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遍游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痹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里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
濟南郊區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齊國,齊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齊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齊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齊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齊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齊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齊桓公,就趕快避開了,齊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齊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齊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說今山東省內)人。約生活於公
元前5世紀。中醫學。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
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
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
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由於
其醫術高明,又常為君主看病,受到當時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嫉妒,後被李派的刺
客刺殺身亡。
扁鵲具有高明的醫術。他的行醫事跡及醫學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的醫
葯水平和醫葯特點。先秦不少著作載有扁鵲的事跡,本文主要取材於《史記·扁
鵲列傳》。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
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
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
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
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
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
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
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
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
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
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應用
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
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
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
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沖,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
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
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
判斷。扁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
診理論。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葯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
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
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
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置。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
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
醫的范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
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
當他游歷到秦國時(今陝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游到邯鄲(當時
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
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
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葯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
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
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
本領。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
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
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
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先秦時期,巫術有一定市場,並且已經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絆腳石。扁鵲對
巫術深惡痛絕,認為醫術和巫術勢不兩立。他的這些醫療道德思想,在《史記》
中概括歸納為六條戒律,稱為「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
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病情嚴重到「形羸不能服葯、藏氣不定」等。
這是他治病的信條,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醫療品德。
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
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
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