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元朝發明

元朝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4 22:48:10

⑴ 從元朝以來,我們發明了多少東西

不知道你所說的發明指的是在世界范圍內有影響力的科技發明還是什麼?

據我所知,元代忽必烈曾發明一種文字。現在基本已經消失了。

⑵ 元朝畢升生發明了什麼

是宋代的畢升,復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制。
畢升(約971年—1051年),一作升,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⑶ 古代宋元朝發明了什麼

宋元時期,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①北宋華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內歐洲早四百年。
②指南針、火葯取容得突破性進展,並廣泛應用在航海業和軍事上。
③北宋沈括若有《夢溪筆談》一書,記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
④郭守敬編寫《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相同,比現行公歷早300年

⑷ 宋元朝的機械發明

宋元時期,是來中國傳統機械發展源的高峰時期,眾所周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都發明於宋元時期。
這一階段,在農業機械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宋代出現了鍛制的犁刀裝置,還較廣泛採用了鐵搭,踏犁等新式農具。各種水力機械得到了更廣泛的利用。這一階段出現了論述農業機械的專著。宋代曾之謹的《農器譜》 (已失傳)對農具的形制進行了專門論述。元代王禎《農書》中的「農器圖譜」部分對當時的農業機械和許多生產工具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論述。「農器圖譜」為以後對農業機械和生產工具的研究和記述打下了基礎。在這一階段,紡織機械有新的發展。王禎《農書》中記述的水力大紡車,腳踏棉紡車等紡織機械反映了當時紡織機械的水平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兵器製造技術在這一階段發展很快,出現了管形火器和噴射火箭等新式武器。在宋代、許多新型船紛紛出現,造船技術趨於鼎盛。特別應指出的是,這一階段在天文儀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現了蓮花漏法、太平渾儀、假天儀、水運儀象台和簡儀等重要儀器和裝置。我國傳統的天文儀器這時已發展到高峰階段。這一階段還有一些重大的發明,如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和雙作用活塞風箱,還發明了冷鍛和冷拔工藝。

⑸ 宋元時期的科技發明

一、火葯

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鐵火炮、突火槍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 。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二、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三、天文學與歷法

元世祖先後在上都、大都、登封等處興建天文台與回回司天台,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27處天文觀測站,在測定黃道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學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馬魯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訂有《西征庚午元歷》,1267年扎馬魯丁撰進《萬年歷》,郭守敬等人修改歷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編訂了《授時歷》。

四、數學

著名的成果有「楊輝三角形」等,數學著作則有《數書九章》和《楊輝演算法》。元朝數學涌現出了一批傑出數學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朱世傑及其《算學啟蒙》、《四元玉鑒》;李冶提出的天元術(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傑提出的四元術(即多元高次聯立方程的解法)。

五、醫學

在本草方面,宋政府先後編撰了《開寶本草》、《嘉佑本草》、《圖經本草》。此外,根據當時唐慎微私人撰修的《證類本草》三次加以重修而出版棗《大觀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書》,成為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以前最優秀的本草類著作。

在醫方方面,先後組織編纂了《神醫普救方》1000卷、《太平聖惠方》100卷、《聖濟總錄》200卷,成為收方最多的著作。

⑹ 元朝發明了什麼對他們有用的。求5樣發明。對他們很有幫助的。

元朝的發明創造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國發現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剛經》。這部《金剛經》是兩色套印的。這是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歐洲第一本帶色印的《梅周茲聖詩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轉輪排字盤。元朝科學家王禎發明了活字轉輪排字盤,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發展。並於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縣志》;其《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書末)是最早的系統地敘述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科技文獻。 此前,撿字和排字時間太長一直是阻礙活字印刷術推廣的障礙之一。

這位王禎還寫了《農書》。這是一部植物和農業網路全書。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百穀譜》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種植、收獲、貯藏和利用等知識加以介紹,尤其是王禎將農作物分為谷、蔬、果、雜等6大類,而對物種進行科學分類,對於植物性狀進行描述,不但此前書籍不曾有過,西方也要到18世紀才由林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系統。而《農器圖譜》則是《農書》的重點部分,該部分就田制、倉廩、舟車、灌溉、蠶桑、織纖、麻芒等20門類,詳細介紹了257種農業機械,而且配繪圖譜306幅並加以文字說明,其價值超過以往所有農業機械書籍。

火銃。宋朝發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槍」。但是發射一兩次後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遠,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這才使火葯槍進入實用階段。

《授時歷》。元朝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制定。於1280年(至元十七年)頒布通行。《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現代測定的一回歸年為365.2419日,兩者相差只有26秒。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也採用365.2425日為一年,但它於1582年才頒行,較《授時歷》的頒行,已晚了300年。《授時歷》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製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棉紡技術的革新。黃道婆發明了新的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中國的棉紡織品從此成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才被西方機織布打敗。

地球儀。元朝天文學家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⑺ 元朝的發明有哪些

元朝的發明創造: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國發現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剛經》。這部《金剛經》是兩色套印的。這是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歐洲第一本帶色印的《梅周茲聖詩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轉輪排字盤。元朝科學家王禎發明了活字轉輪排字盤,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發展。並於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縣志》;其《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書末)是最早的系統地敘述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科技文獻。 此前,撿字和排字時間太長一直是阻礙活字印刷術推廣的障礙之一。

這位王禎還寫了《農書》。這是一部植物和農業網路全書。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百穀譜》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種植、收獲、貯藏和利用等知識加以介紹,尤其是王禎將農作物分為谷、蔬、果、雜等6大類,而對物種進行科學分類,對於植物性狀進行描述,不但此前書籍不曾有過,西方也要到18世紀才由林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系統。而《農器圖譜》則是《農書》的重點部分,該部分就田制、倉廩、舟車、灌溉、蠶桑、織纖、麻芒等20門類,詳細介紹了257種農業機械,而且配繪圖譜306幅並加以文字說明,其價值超過以往所有農業機械書籍。

火銃。宋朝發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槍」。但是發射一兩次後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遠,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這才使火葯槍進入實用階段。

《授時歷》。元朝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制定。於1280年(至元十七年)頒布通行。《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現代測定的一回歸年為365.2419日,兩者相差只有26秒。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也採用365.2425日為一年,但它於1582年才頒行,較《授時歷》的頒行,已晚了300年。《授時歷》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製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棉紡技術的革新。黃道婆發明了新的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中國的棉紡織品從此成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才被西方機織布打敗。

地球儀。元朝天文學家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數學成就。1280年,元代數學家及天文學家王恂與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不但列出了三次內插公式(「招差法」),還使用「垛壘、招差、勾股、弧矢之法」進行縝密計算,其中將穆斯林發明的弧三角法應用於割圓術獲得「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為稱奇。1303年,《四元玉鑒》問世。其作者數學家朱世傑將「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四元高次聯立方程),並提出「消元」的解法;歐洲則在1775年由法國人別朱提出同樣解法。朱世傑的另一項成就是對各有限項級數求和問題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礎上得到高次差的內插公式;在歐洲1670年英國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頓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實行八股取士制度,提倡理學,鄙薄數學,因此建立在籌算基礎上的中國古代數學便衰落了。

閱讀全文

與元朝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