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還有哪些

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還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9-14 20:06:36

① 中國四大發明還有四個、

依時間順序是: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和指南針,還有什麼

我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外,還有火葯印、印刷術和指南針。

③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還有哪些發明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
4.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5.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6.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
7.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
7.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
8.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
9.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0.弓箭: \x09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
11.古代機器人:
12.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3.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4.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5.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④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哪些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一、造紙術,東專漢和帝元興元年屬(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
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二、指南針,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三、火葯,火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四、印刷術,印刷術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

⑤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鐵犁

鐵犁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

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當鐵犁在17世紀傳入荷蘭以後,引發了歐洲的農業革命。

3、耬

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其農作工具為現在播種機的前身,用耬播種。

亦稱「耩地」。耬 也叫耬犁。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

4、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施於田間水溝,稱「手搖拔車」。

5、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⑥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還有哪些請你選擇一種寫下來並且簡要闡釋

1、干支:商代有干支紀日,春秋以後有干支紀年,漢代以後有干支紀月

天乾地支簡稱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乾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歷法紀年。
2、陰陽合歷:商代後期
我國的歷法在幾千年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充實、完善,逐漸演變為現在所用的農歷。農歷實質上就是一種陰陽歷,以月亮運動周期為主,同時兼顧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

3、圭表:不晚於西周
圭表是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早在公元前7世紀,中國就開始使用了。

4、籌算:春秋時期

籌算是中國古代的計算方法之一,以刻有數字的算籌記數、運算,即用刻有數字的竹籌來計算數目。亦稱「籌策」。約始於春秋,直至明代才被珠算代替。

5、小孔成像:公元前4世紀

墨子發現了小孔成像,並在《墨子·經說下》中提到:「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6、雜種優勢利用:不晚於東周

我國是利用雜種優勢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584年就有利用動物雜種優勢的記載,後魏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雌馬和雄驢雜交產生騾的事實。1637年出版的《天工開物》中也記載了蠶的雜交事例。

7、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戰國,成熟於西漢初期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8、盈不足術:不晚於公元前3世紀

盈不足術,中國古代解決盈虧類問題的一種算術方法。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專辟一章名為「盈不足」。

9、馬王堆地圖:不晚於公元前2世紀

1973年12月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古地圖,被歷史學家譚其驤命名長沙國南部地形圖為《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又稱《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成圖時間當在2100年之前,是現存最早標繪南海的地圖。
10、本草學:東漢初期
本草學發展成為書籍形式是後漢以後(公元1世紀)。在梁代(公元六世紀)本草書籍迅速增多,其中有名的是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收入大約700種葯物。明萬曆六年(1578)李時珍完成了總共52卷的《本草綱目》,並於萬曆18年(1590)出版共記載了1892葯物。
11、勾股容圓:不晚於東漢前期

金朝數學家李冶的《測圓海鏡》通過勾股容圓圖式的十五個勾股形和直徑的關系,建立了系統的天元術,推導出692條關於勾股形的各邊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組勾股數作為例子。
12、方程術:不晚於東漢前期
與現今不同,線性方程組在古代稱為方程,其解法稱為方程術。首見於《九章算術》。

13、天象記錄:漢代已較為系統。

⑦ 中國的四大發明有那些

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⑧ 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指南針 造紙 地球儀 火葯 還有什麼啊

還有印刷術。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

其中印刷術又分為: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印刷術的發明,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8)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還有哪些擴展閱讀來源:

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

⑨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在集體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各學科推選、專家評審、徵求國內外科技史專家意見等環節,近日推選出85項,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
一、科學發現與創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紀日,春秋以後有干支紀年,漢代以後有干支紀月
2 陰陽合歷 商代後期
3 圭表 不晚於西周
4 籌算 春秋時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紀
6 雜種優勢利用 不晚於東周
7 二十四節氣 起源於戰國,成熟於西漢初期
8 盈不足術 不晚於公元前3世紀
9 馬王堆地圖 不晚於公元前2世紀
10 本草學 東漢初期
11 勾股容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2 方程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3 天象記錄 漢代已較為系統
14 經脈學說 漢代
15 四診法 漢代
16 方劑學 漢代
17 制圖六體 不晚於公元3世紀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紀
19 物不知數(中國剩餘定理) 不晚於公元4世紀
20 敦煌星圖 公元8世紀初
21 潮汐表 始見於公元8世紀後半葉
22 法醫學體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負開方術 公元1247年
24 天元術 公元1248年
25 垛積術 公元1261年
26 四元術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綱目》分類體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統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二、技術發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於10000年
31 豬的馴化 距今約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約8000年
33 含酒精飲料的釀造 距今約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約8000年
35 養蠶 距今5000多年
36 繅絲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約4000~5000年
38 塊范法 約公元前17世紀
39 竹子栽培 不晚於商代
40 茶樹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於東周
42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壟作法) 春秋時期
44 青銅弩機 不晚於戰國初期
45 疊鑄法 戰國時期
46 多熟種植 戰國晚期
47 造紙術 西漢初期
48 胸帶式系駕法 西漢時期
49 溫室栽培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0 提花機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1 指南車 西漢時期
52 水碓 西漢時期
53 針灸 漢代
54 新莽銅卡尺 公元9年
55 風扇車 不晚於公元1世紀
56 地動儀 公元132年
57 翻車(龍骨車) 公元2世紀
58 水排 東漢時期
59 瓷器 成熟於東漢晚期
60 馬鐙 不晚於4世紀初
61 雕版印刷術 公元7世紀
62 轉軸舵 不晚於公元8世紀
63 水密艙壁 不晚於唐代
64 火葯 約公元9世紀
65 羅盤(指南針) 不晚於公元10世紀
66 頓鑽(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不晚於公元11世紀
67 活字印刷術 公元11世紀
68 水運儀象台 建成於1092年
69 活塞式風箱 不晚於宋代
70 火箭 不晚於南宋時期
71 火銃(管形火器) 不晚於公元13世紀末
72 人痘接種術 不晚於公元16世紀
三、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編鍾 戰國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長城 始建於戰國後期,秦代形成「萬里長城」
76 靈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間
77 秦陵銅車馬 秦代
78 安濟橋(敞肩式石拱橋) 公元7世紀初期
79 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於公元7世紀初貫通;京杭大運河於1293年貫通
80 布達拉宮 始建於公元631年,重修於17世紀中葉
81 蘇州園林 四大名園之滄浪亭始建於公元910年前後
82 滄州鐵獅 公元953年
83 應縣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於公元1420年
85 鄭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

⑩ 中國有哪些四大發明

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

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曾經居於世界前列,但過去的光輝歷史不等於現在的榮耀。5世紀後,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得以誕生,並突飛猛進,超越中國,領先於世界。從此,中國的科學發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後與西方國家。西方列強利用中國發明的紙張和印刷術,傳播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利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火葯,探索世界。最後,直接打到了中國。在清朝,強迫中國割地賠款,使中國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還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