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鏡子是誰發明的。
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但人類還是用「土」辦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面上觀看自己的倒影。後來,原始人類在打制石器工具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岩」的石頭可以磨平照人,這就是所謂的「石鏡」。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後,可以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3世紀初,義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1317年,他們在試制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裡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然而,製造水銀玻璃鏡子需要花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太費事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也不太光亮,於是,人們又設法對它進行改進。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銀玻鏡子背面發亮的東西,是一層薄薄的銀層,這層銀不是塗上去的,也不是靠電鍍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種特殊而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銀溶液里,加上一些氫氧化銨和氫氧化鈉,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的本領,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微粒,這些銀微粒沉積在玻璃上就製成了銀鏡。為了增強鏡子的耐用性,通常還在鍍銀以後,再在銀層上面塗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便不容易脫落和損壞。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又發明了鋁鏡,其製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汽凝結在玻璃面上而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這種鍍鋁的玻璃鏡,比鍍銀的玻璃鏡便宜、耐用,也更為光彩照人,在鏡子的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② 鏡子的發明講了什麼
大約在400多年以前,古老的威尼斯城(今義大利境內)住著一位玻璃匠,名叫巴門。
那時候,在中國雖然有銅鏡,而在歐洲鏡子還沒有造出來。巴門的小女兒長得很漂亮,她常常跑到河邊,對著水面梳頭。
水面能映出人影,但是不太清楚,女兒常唉聲嘆氣。巴門決定要給心愛的女兒製造一個鏡子,讓她可以看到自己可愛的臉蛋,還有可愛的微笑。他想在玻璃上打主意,試驗多次,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巴門出去給客戶送玻璃。中途路過哥哥家,他就進去休息一會兒,順便還想向哥哥借點錢。
巴門的哥哥是一位打制銀餐具的工匠。他一聽說弟弟來借錢就不高興,奪過巴門手中的玻璃板,順手丟到白銀薄板上,說道:「你又要借錢,我還不夠用呢!」巴門心裡一驚,走過去想看看玻璃碰壞了沒有,結果他看到了什麼?他看到玻璃中照出了自己的面孔,形象非常清晰。
巴門高興地說:「我不借錢了,我要借你的銀板用一下……」
巴門關門研究了多日,最後決定把銀板壓得薄薄的,變成銀箔,貼在玻璃後面,第一面玻璃鏡子就這樣造出來了。
他的女兒當然很高興。
當時,威尼斯城還有國王,國王聽了消息,就把巴門召進皇宮,請他再造一面鏡子,送給法國的波麗王後。
這是一件兩國友好往來的禮品,非常貴重。
據說,它的價值是15萬法郎。
威尼斯國王又在一座孤島上興建了皇室制鏡工廠,嚴格保密,四周哨崗林立,工人只許進,不許出。誰敢逃跑便處以極刑。
法國的國王路易斯,看到了神奇的鏡子,但是自己國家不會製造,心裡很不高興。他對幾名暗探說:「給你們一個特殊任務……」暗探來到威尼斯,終於弄清了秘密制鏡廠設在木蘭諾島。
後來,他們在一個深夜偷偷地潛入島上,綁架了兩名制鏡技師,並順利地返回了法國。
公元1666年,在法國開辦了第一家法蘭西制鏡廠。制鏡技術從此走向公開化,漸漸地傳到了世界各地。
③ 鏡子,是誰發明的
13世紀初,義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1317年,他們在試制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裡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④ 鏡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600年,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要結婚了。歐洲各國特使雲集巴黎,向國王獻上奇珍異寶,代表各國對國王婚禮大典致賀。
使王後德美第西斯最為中意的禮物來自一個小國——威尼斯公國,這個小小的城市國家獻給王後的禮物價格高達15萬金法郎!婚禮後,王後常常將這件禮物給王公大臣們觀賞,炫耀自己的富有和至貴。這是什麼禮物,這么奇貴,竟令王後如此得意?
說出口你可能要笑出聲來,原來是一面鏡子,一面僅書本大小的玻璃鏡!
請你不要感到好笑,鏡子剛發明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珍貴的。
我們不妨簡略回顧一下鏡子發明以前的情況。古代沒有鏡子,遠古的人是在平靜如鏡的湖水中觀看自己容貌的。原始社會中期,人們用各種形式的石器或陶器來盛水照臉蛋,叫做「監」。到了商周時代,「監」開始用銅製造,於是改叫「鑒」。戰國時,人們掌握了製造青銅器的成熟工藝,開始用雕好的陶模澆青銅液鑄成鏡子。青銅鏡很受人們歡迎,被人們用了好幾千年。不過銅鏡用久了,鏡面容易氧化,變得灰濛蒙的,那就什麼也看不出來了。
第一面玻璃鏡子是在400多年前威尼斯的穆拉諾島上出現的。這個小島是威尼斯玻璃製造業的中心,有著一大批熟練工匠,能製造出各種美妙的玻璃藝術品來,也能制出當時歐洲質量最好的平面玻璃來,玻璃鏡子就是島上最優秀的兩位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的發明。
當時,島上常會發生這樣的笑話,街上的行人在走過住家時,會見到裡面的姑娘笑吟吟地隔著窗戶對他注視,而行人對姑娘報以微笑卻得不到回應。原來,一些聰明的姑娘發現窗戶上的小片平面玻璃在光線、背景合適的時候,能反射人影,所以就拿它當鏡子用了。當然,這樣的「鏡子」效果並不理想。
能不能為我們的姑娘發明理想的鏡子呢?達爾卡羅兄弟反復琢磨。他倆想到了一個熟悉的生活現象:清澈見底的清水池塘不能映出人影,而深色的水或有深色底面的淺水卻可映出人影。一個發明設想逐漸在他們腦中形成了:如果在平面玻璃的背面加上一層襯墊,也許會有更強的映照能力。
達爾卡羅兄弟決定選擇一種能夠塗在玻璃上的物質作為鏡子的襯墊。沒想到,為找到這種襯墊物質,兄弟倆竟付出了十幾年的辛勞。他們試用過石粉、泥土、炭末、麵粉、木屑等,但都失敗了。後來,他們想到了用金屬,先用銅試驗。兄弟倆將熔化的銅液澆在預熱過的平面玻璃上,「啪、啪」,玻璃碎了。待玻璃冷卻後,拿起來一看,碎片的映照能力倒是大為提高了,但用手指輕輕一撣,玻璃後的銅片竟掉了下來。
得解決玻璃碎裂的問題!看來,是銅液的溫度太高,銅的熔點為1083.5℃,玻璃經受不起這樣的高溫。他們又試用了一些低熔點的金屬,那天,他倆試著採用錫,錫的熔點只有231.9℃。弟弟將坩堝里的錫液倒在玻璃上,哥哥細心地用一隻小滾筒將錫液推成薄薄的錫箔。果然,玻璃經受住了考驗,沒再碎裂。
還未等玻璃全部冷卻下來,兄弟倆就迫不及待地將它翻過來看效果。啊,一對緊張的面孔正對著他們呢!一看,那對面孔迅即換成了兩張笑臉——兄弟倆大聲叫喊起來:「成功了!」
這僅是初步的成功,錫箔鏡的映照能力雖然大大提高,但使用期限卻不長,要麼就是鏡背的錫箔部分裂紋,空氣侵入氧化錫箔,使鏡子出現大片灰暗;要麼錫箔乾脆剝落下來。
怎麼辦呢?又經過一番思索、研究、試驗後,他們決定用另一種金屬水銀來幫忙。水銀是一種很奇特的金屬,這不僅僅因為它是惟一的一種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還在於它有非凡的溶合其他金屬成為液態合金的能力,就連金這樣的金屬也會被溶在水銀中,像錫這樣的金屬就更不在話下了。
最後成功的一天終於來了。在試驗作坊里,兄弟倆先把平面玻璃製成錫箔鏡,再把水銀倒在錫箔上,水銀慢慢地溶解錫,形成一薄層錫和水銀的合金「錫汞齊」。錫汞齊比錫箔更為緻密,有很好的映照能力,而且干後能很牢固地附著在玻璃上。在歷經十餘年艱辛後,世界上第一面「水銀鏡」終於在達爾卡羅兄弟手中誕生了!
由於當時還不能製造大片的平板玻璃,所以製作出來的鏡子都很小,一般只有火柴盒大小,巴掌大的都很難得。而且,為了壟斷掙大錢,威尼斯嚴密封鎖了穆拉諾島,不讓外人上島,也不準島上的人離去,以確保水銀鏡製作技術不泄露。因此,法國王後德美第西斯得到的書本大小的鏡子確實是異常珍貴的。
不過,因為法國人,鏡子很快就變得不那麼值錢了。由於王後特別鍾愛水銀鏡子,促使法國人出大錢買通了穆拉諾島上的守衛,讓三位製作鏡子的優秀工匠外逃到法國,從而使水銀鏡的生產技術大白於天下。後來法國人還設法制出了大玻璃,使鏡子有可能做得比書本還大。
鏡子以後在技術上的發展並不很大,在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換用硝酸銀來制「銀鏡」;20世紀70年代起,英國的一家公司又換用鋁來代替銀鍍在玻璃上制鏡。現在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鋁鏡」。
⑤ 鏡子是誰發明的
達爾卡羅兄弟發明玻璃鏡子
很早的時候,水就是人們的鏡子,光滑的石頭也曾被人用作鏡子。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把青銅磨平,就做成了青銅鏡,在沒有玻璃鏡以前,人們一直用青銅鏡。16世紀時,威尼斯人最先造出了玻璃鏡。將錫箔貼在玻璃面上,倒上水銀,錫被水銀溶解就能緊緊地粘在玻璃上了,有了這塗層,鏡子就能反射光線了,這便是玻璃鏡。
(5)t鏡子發明擴展閱讀:
歷史信息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古銅鏡;公元 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出現以銀片或鐵片為背面的玻璃鏡;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為制鏡中心,所產鏡子因質量高而負有盛名。
16世紀發明了圓筒法製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金屬鏡逐漸減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發明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裝飾。18世紀末制出大穿衣鏡並且用於傢具上。錫汞齊法雖然對人體有害,但一直延續應用到19世紀。1835年,德國化學家J.von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使玻璃鏡的應用更加普及。
中國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銅鏡。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漢代始改稱鑒為鏡。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並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明代傳入玻璃鏡。清代乾隆(1736~1795)以後玻璃鏡逐漸普及。日本及朝鮮最初由中國傳入銅鏡。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玻璃鏡開始普及。
⑥ 鏡子是誰發明的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回光滑後,可以答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⑦ 鏡子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那時,黃帝宮里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面,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的丑,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黃帝身邊幹活兒。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里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里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怪物,自己醜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里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復磨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還是那樣丑。她又磨了一陣子,拿起來再一照,自己仍然很醜。嫫母自言自語的嘆息說:「看來面丑不能怪石片(鏡子)。」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後又悄悄藏起來。時間一長,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自己臉上貼葯。誰知,黃帝不知什麼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麼東西照著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葯。黃帝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面孔。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後。黃帝問嫫母:「你手裡拿著什麼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面前。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黃帝說罷 ,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面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緊接著說:「黃帝,這個發現,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黃帝興奮地說:「當然要記一功!」
⑧ 鏡子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中國收藏家協抄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中國銅鏡的出現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在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銅鏡。
(8)t鏡子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
之後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