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創造什麼文字

中國創造什麼文字

發布時間:2021-09-14 17:21:17

1. 中國的第一種文字是什麼

倉頡——造字鼻祖,是黃帝時期的中國文字的創始者
倉頡也稱蒼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根據中國史前的文物資料證明,在六七千年以前,文字已從醞釀階段向著原始文字的領域前進,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畫符號;青海柳灣馬廠遺址出土的新陶刻畫符號;山東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象形刻畫符號等,已和一般彩陶上的花紋根本不同,肯定說,這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說是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

漢字從萌芽狀態到甲骨文字,事實上靠倉頡一人之力是無法完成如此艱巨的造字重任的。最早把倉頡寫入文章的荀子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好稼者眾矣,而後稷獨傳者,一也」(懈蔽篇》)。荀卿並不認為文字是倉頡一人所造,正如莊稼不是後稷一人所創始一樣,在許多人從事文字創造中,倉頡能專心致志,能做出特殊功績而得到「獨傳」。而《呂氏春秋》和《韓非子》中,不說「好書者眾」,而只說「倉頡作書」,不是眾人中一員,而是獨創者。

2. 中國的文字流傳至今,這些文字是誰創造的

關於漢字的產生,在我國流傳著不少傳說,而流傳最廣的就是“倉頡造字說”,這一傳說在傳世文獻《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淮南子》等書里都有記載。

《淮南子本經訓》里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說從前倉頡造字時天上落下了米粟,鬼在夜裡也感動的哭泣。秦朝李斯在統一文字時所用的識字課本中,第一句話就是“倉頡作書”,並且把識字課本也定名為《倉頡篇》。

到了東漢晚期,在新隸體和草書的基礎上形成了行書。大約在魏晉之際,又在行書的基礎上形成了楷書。楷書出現之後,隸書和新隸體並沒有很快就退出歷史舞台,經過長達二百多年的魏晉時代,楷書才最終發展成為占統治地位的主要字體。在漢字形體進入楷書階段之後,雖然在筆畫上還在繼續簡化,但從形體結構上就沒有多大的變化了,一直延續到今天。

3. 中國古時為什麼要創造文字

因較早的繩結記事較麻煩,於事便發明了簡單的圖畫,即象形文字。但「象形」專文字只能表屬示實在的物體,沒有形狀的東西就寫不出來,so
that
又發明了「指事」字(像在木字下加一橫畫,表示這地方是頂端。)But事代越後,事物越復雜,又發明了「會意」字(像由3個木字合成森字,表示樹木很多的意思)。最系文字仍不夠用,又發明了「形聲」字(即是把2個or以上合成1個新字,1部分表示意義,1部分表示讀音,like河、湖、泊、栢)。

4. 中國的文字是誰先創造的

一說,倉頡造字,倉頡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神明,是他創造了文字,讓人們與大自然和世界斗爭的經驗得以傳承.
二說,中國古代廣大勞動人們在勞動交往和互動中創造了文字,是勞動的需要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和交往頻繁,使得文字得以出現和傳承.文字的出現使得人們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使得經驗和教訓在時間和空間中一代一代的流傳.
中國的文字按我個人的想法,是中國古人在現實生活基礎之上,經過長期的觀察,經驗的總終,不斷的發展,演變的,!有文字記錄最早應該是甲骨文,在甲骨文之前就有易經八卦的存在!可見文字的真正定形應該是夏朝之前!!

5.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創造過文字

倉頡每天在沙地上塗塗寫寫,很是懊惱…,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檯上的一串魚,突然心生靈感,咦!聰明的倉頡靈機一動,腦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一連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現腦海中,才恍然大悟,原來太陽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還有『口、目、耳』也是由圖形轉變而來的文字,他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圖形代表它的意義,由景物轉變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倉頡自言自語道: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裡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兩個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是鯉,把里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注」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龍及小太極直呼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倉頡會造字的消息傳到宮中,有一天,黃帝召見倉頡進宮,倉頡便向皇上一一說明了文字的由來和代表的意義:「太陽剛剛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畫了一個「手」字、加了一個「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變成『看』字」。黃帝聽了哈哈大笑,便請倉頡以後專心的造字。之後的每一天,倉頡便更用心、也更積極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眾,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字的起源

6. 中國的文字是誰創造地

倉頡,這是上古傳說。其實文字起源於古代貴族祭祀,那時人們每逢出獵或打仗就會在龜甲或獸骨上刻象形文字,就是甲骨文。漢字是楔形文字的一種,埃及象形文字也屬楔形文字,漢字是世界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楔形文字。

7. 古代中國人創造的是什麼文字

甲骨文,據說是皇帝的手下倉頡造的字,盛行於古代商朝時期。甲骨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

8. 中國的文字是誰創建的

倉 頡 倉頡,史皇氏,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於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 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倉頡的功績就在於,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史書上說:「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黃氏逸書考》輯《春秋元命苞》)。 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還是廣大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070.htm

9. 中國字是怎樣創造的

漢字的起源有種種傳說, 中國古書里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 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 相貌奇特, 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 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 創造了文字。 有的古書說, 倉頡創造出文字後, 由於泄漏了天機, 天落下了小米, 鬼神夜夜啼哭。 還有一種傳說, 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 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 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 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 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從1954 年秋至 1957 年夏, 中國考古工作者多次發掘了半坡遺址(今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發現了早在 6000 年左右半坡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 創造了具有文字性質的劾劃符號和繪畫、 雕塑、 裝飾品等藝術作品。 半坡人的刻劃符號多保留在彩陶上, 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國文字。 近年來, 中國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處遺址里發現了一批墓葬 (距今已有 4500 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個圖象文字, 共發現了 10 多個單字。 這些文字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出來的, 所以稱為 「象形字」。字體的結構與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 但比甲骨文要早 1000 多年。 因此, 「象形字」 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徵。 漢字的構成主要有三種方法: 象形法 這是形成漢字的最早方法, 因此創造了最原始的文字, 例: 「日」 寫成 , 「月」 寫成 , 水寫成 , 牛寫成等等。 這些象形字經過逐 漸的 演變, 到後來都改變了原字的形體, 變成了後來方正的字體, 有的筆畫減少了, 有的筆畫增添了, 由不規則變成了有規則的字體。 會意法 象形字比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 但它們不能表達抽象的意思。 古人便創造了另一種造字法——會意法。 就是用不同的符號或借用 「象形字」 加上一些符號來表達一個抽象的意思。 例: 「明」 字寫成,意為 「日」 和 「月」 帶來光明。 「旦」 字寫成, (意 為太 陽出地平線而升起。 形聲法 象形字和會意字都能從字形上看出字的意義, 但卻不能讀出聲音。 因此又創造了形聲法來造字。 把表示聲音的聲旁和表示意義的形旁搭配起來, 組成很多新字。 例: 「爸」 字是表音的 「巴」 字和表形的 「父」 字的結合; 「芭」字是由 「巴」 和「++」 搭配而成。 這樣文字越造越多, 據統計, 形聲字占漢字的 90% 左右。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成為人們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適應了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中國創造什麼文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