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納米技術發明人薛

納米技術發明人薛

發布時間:2021-09-14 17:14:57

A. 科學家用納米技術發明了什麼

烏賊---魚雷誘餌
蛛絲---高強度裝甲
長頸鹿--航空服
蝴蝶---微型溫控系統
螢火蟲---人工冷光
帶電的魚--電池
蛋殼
--薄殼建築
蜻蜓--直升機
.........

B. 誰知道中國納米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 詳細介紹一下

納米技術發展史
納米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是新工業革命的主導技術,它將引起一場各個領域生產方式的變革,也將改變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納米技術的發展史。納米技術的發展史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廣泛應用的過程。
納米技術基本概念
納米技術是以納米科學為基礎,研究結構尺度在0.1~100nm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及其應用,製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新工藝的方法和手段。納米技術以物理、化學的微觀研究理論為基礎,以當代精密儀器和先進的分析技術為手段,是現代科學(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在納米領域,各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各學科高度交叉和融合。
納米技術包含下列四個主要方面:
1、納米材料:當物質到納米尺度以後,大約是在0.1—100納米這個范圍空間,物質的性能就會發生突變,出現特殊性能。這種既具不同於原來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於宏觀的物質的特殊性能構成的材料,即為納米材料。如果僅僅是尺度達到納米,而沒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納米材料。
過去,人們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間,常常忽略這個中間領域,而這個領域實際上大量存在於自然界,只是以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尺度范圍的性能。第一個真正認識到它的性能並引用納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學家,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用蒸發法制備超微離子,並通過研究它的性能發現:一個導電、導熱的銅、銀導體做成納米尺度以後,它就失去原來的性質,表現出既不導電、也不導熱。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鐵鈷合金,把它做成大約20—30納米大小,磁疇就變成單磁疇,它的磁性要比原來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們就正式把這類材料命名為納米材料。
2、納米動力學,主要是微機械和微電機,或總稱為微型電動機械繫統,用於有傳動機械的微型感測器和執行器、光纖通訊系統,特種電子設備、醫療和診斷儀器等.用的是一種類似於集成電器設計和製造的新工藝。特點是部件很小,刻蝕的深度往往要求數十至數百微米,而寬度誤差很小。這種工藝還可用於製作三相電動機,用於超快速離心機或陀螺儀等。在研究方面還要相應地檢測准原子尺度的微變形和微摩擦等。雖然它們目前尚未真正進入納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潛在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3、納米生物學和納米葯物學,如在雲母表面用納米微粒度的膠體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電極做生物分子間互作用的試驗,磷脂和脂肪酸雙層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細結構等。有了納米技術,還可用自組裝方法在細胞內放入零件或組件使構成新的材料。新的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細粉,也大約有半數不溶於水;但如粒子為納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則可溶於水。
4、納米電子學,包括基於量子效應的納米電子器件、納米結構的光/電性質、納米電子材料的表徵,以及原子操縱和原子組裝等。當前電子技術的趨勢要求器件和系統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響應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單個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並非沒有限度。 納米技術是建設者的最後疆界,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納米技術的發展史
1959年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預言,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做更小的機器,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造產品,這是關於納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20世紀70年代 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納米科技的構想,1974年,科學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納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
1982年 科學家發明研究納米的重要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對納米科技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990年7月 第一屆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標志著納米科學技術的正式誕生。
1991年 碳納米管被人類發現,它的質量是相同體積鋼的六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10倍,成為納米技術研究的熱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莫利教授認為,納米碳管將是未來最佳纖維的首選材料,也將被廣泛用於超微導線、超微開關以及納米級電子線路等
1993年 繼198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搬走原子團「寫」下斯坦福大學英文名字、1990年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鎳表面用36個氙原子排出「IBM」之後,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自如地操縱原子成功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我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1997年 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用單電子移動單電子,利用這種技術可望在20年後研製成功速度和存貯容量比現在提高成千上萬倍的量子計算機
1999年 巴西和美國科學家在進行納米碳管實驗時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夠稱量十億分之一克的物體,即相當於一個病毒的重量;此後不久,德國科學家研製出能稱量單個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國和巴西科學家聯合創造的紀錄。
近年 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劃,投入巨資搶占納米技術戰略高地。日本設立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納米技術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計劃的研發重點;德國專門建立納米技術研究網;美國將納米計劃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政府部門將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方面的投資從1997年的1.16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億美元。
納米技術的應用
1、納米技術在陶瓷領域方面的應用
陶瓷材料作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於傳統陶瓷材料質地較脆,韌性、強度較差,因而使其應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隨著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納米陶瓷隨之產生,希望以此來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象金屬一樣的柔韌性和可加工性。英國材料學家Cahn指出納米陶瓷是解決陶瓷脆性的戰略途徑。
所謂納米陶瓷,是指顯微結構中的物相具有納米級尺度的陶瓷材料,也就是說晶粒尺寸、晶界寬度、第二相分布、缺陷尺寸等都是在納米量級的水平上。要制備納米陶瓷,這就需要解決:粉體尺寸形貌和粒徑分布的控制,團聚體的控制和分散。塊體形態、缺陷、粗糙度以及成分的控制。
Gleiter指出,如果多晶陶瓷是由大小為幾個納米的晶粒組成,則能夠在低溫下變為延性的,能夠發生100%的范性形變。並且發現,納米TiO2陶瓷材料在室溫下具有優良的韌性,在180℃經受彎曲而不產生裂紋。許多專家認為,如能解決單相納米陶瓷的燒結過程中抑制晶粒長大的技術問題,從而控制陶瓷晶粒尺寸在50nm以下的納米陶瓷,則它將具有的高硬度、高韌性、低溫超塑性、易加工等傳統陶瓷無與倫比的優點。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在納米陶瓷的制備方面起步較早,他們研究發現,納米3Y-TZP陶瓷(100nm左右)在經室溫循環拉伸試驗後,在納米3Y-TZP樣品的斷口區域發生了局部超塑性形變,形變數高達380%,並從斷口側面觀察到了大量通常出現在金屬斷口的滑移線。 Tatsuki等人對製得的Al2O3-SiC 納米復相陶瓷進行拉伸蠕變實驗,結果發現伴隨晶界的滑移,Al2O3晶界處的納米SiC粒子發生旋轉並嵌入Al2O3晶粒之中,從而增強了晶界滑動的阻力,也即提高了Al2O3-SiC納米復相陶瓷的蠕變能力。
雖然納米陶瓷還有許多關鍵技術需要解決,但其優良的室溫和高溫力學性能、抗彎強度、斷裂韌性,使其在切削刀具、軸承、汽車發動機部件等諸多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並在許多超高溫、強腐蝕等苛刻的環境下起著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納米技術在微電子學上的應用
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是基於納米粒子的量子效應來設計並制備納米量子器件,它包括納米有序(無序)陣列體系、納米微粒與微孔固體組裝體系、納米超結構組裝體系。納米電子學的最終目標是將集成電路進一步減小,研製出由單原子或單分子構成的在室溫能使用的各種器件。
目前,利用納米電子學已經研製成功各種納米器件。單電子晶體管,紅、綠、藍三基色可調諧的納米發光二極體以及利用納米絲、巨磁阻效應製成的超微磁場探測器已經問世。並且,具有奇特性能的碳納米管的研製成功,為納米電子學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碳原子層捲曲而成,徑向尺層控制在100nm以下。電子在碳納米管的運動在徑向上受到限制,表現出典型的量子限制效應,而在軸向上則不受任何限制。以碳納米管為模子來制備一維半導體量子材料,並不是憑空設想,清華大學的范守善教授利用碳納米管,將氣相反應限制在納米管內進行,從而生長出半導體納米線。他們將Si-SiO2混合粉體置於石英管中的坩堝底部,加熱並通入N2。SiO2氣體與N2在碳納米管中反應生長出Si3N4納米線,其徑向尺寸為4~40nm。另外,在1997年,他們還制備出了GaN納米線。1998年該科研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硅襯底上碳納米管陣列的自組織生長,它將大大推進碳納米管在場發射平面顯示方面的應用。其獨特的電學性能使碳納米管可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導線材等領域。
早在1989年,IBM公司的科學家就已經利用隧道掃描顯微鏡上的探針,成功地移動了氙原子,並利用它拼成了IBM三個字母。日本的Hitachi公司成功研製出單個電子晶體管,它通過控制單個電子運動狀態完成特定功能,即一個電子就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器件。另外,日本的NEC研究所已經擁有製作100nm以下的精細量子線結構技術,並在GaAs襯底上,成功製作了具有開關功能的量子點陣列。目前,美國已研製成功尺寸只有4nm具有開關特性的納米器件,由激光碟機動,並且開、關速度很快。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已製造出可容納單個電子的量子點。在一個針尖上可容納這樣的量子點幾十億個。利用量子點可製成體積小、耗能少的單電子器件,在微電子和光電子領域將獲得廣泛應用。此外,若能將幾十億個量子點連結起來,每個量子點的功能相當於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再結合MEMS(微電子機械繫統)方法,它將為研製智能型微型電腦帶來希望。
納米電子學立足於最新的物理理論和最先進的工藝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來構造電子系統,並開發物質潛在的儲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現信息採集和處理能力的革命性突破,納米電子學將成為對世紀信息時代的核心。
3、納米技術在生物工程上的應用
眾所周知,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單位。生物分子是很好的信息處理材料,每一個生物大分子本身就是一個微型處理器,分子在運動過程中以可預測方式進行狀態變化,其原理類似於計算機的邏輯開關,利用該特性並結合納米技術,可以此來設計量子計算機。美國南加州大學的Adelman博士等應用基於DNA分子計算技術的生物實驗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目前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哈密頓路徑問題",使人們對生物材料的信息處理功能和生物分子的計算技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雖然分子計算機目前只是處於理想階段,但科學家已經考慮應用幾種生物分子製造計算機的組件,其中細菌視紫紅質最具前景。該生物材料具有特異的熱、光、化學物理特性和很好的穩定性,並且,其奇特的光學循環特性可用於儲存信息,從而起到代替當今計算機信息處理和信息存儲的作用。在整個光循環過程中,細菌視紫紅質經歷幾種不同的中間體過程,伴隨相應的物質結構變化。Birge等研究了細菌視紫紅質分子潛在的並行處理機制和用作三維存儲器的潛能。通過調諧激光束,將信息並行地寫入細菌視紫紅質立方體,並從立方體中讀取信息,並且細菌視紫紅質的三維存儲器可提供比二維光學存儲器大得多的存儲空間。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商品化的分子計算機組件。科學家們認為:要想提高集成度,製造微型計算機,關鍵在於尋找具有開關功能的微型器件。美國錫拉丘茲大學已經利用細菌視紫紅質蛋白質製作出了光導"與"門,利用發光門製成蛋白質存儲器。此外,他們還利用細菌視紫紅質蛋白質研製模擬人腦聯想能力的中心網路和聯想式存儲裝置。
納米計算機的問世,將會使當今的信息時代發生質的飛躍。它將突破傳統極限,使單位體積物質的儲存和信息處理的能力提高上百萬倍,從而實現電子學上的又一次革命。

【參考文獻】1、《納米技術於納米塑料》張玉龍、李長德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1月
2、《紡織科學中的納米技術》劉吉平、田軍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納米化工產品生產技術》童忠良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4、《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崔作林著,國防工業出版社
5、《納米科技》馬遠榮編,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6、《納米科技探索》薛増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7、《納米科技》楊志伊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8、《納米材料及應用技術》許並社等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9、《納米材料》施利毅等編,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10、《納米纖維》吳大誠等著,化學工業出版社

C. 納米技術的由來是什麼

進入20世紀尾聲的時候,隨著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認識的不斷進步,一門新興的學科誕生了。1990年,在美國舉行了第一次納米科技大會,並且正式創辦了《納米技術雜志》,納米科學技術由此正式宣告「開宗立派」。

所謂納米科學,是人們研究納米尺度,即100納米至0.1納米這個微觀范圍內的物質所具有的特異現象和特異功能的科學;而納米技術則是指在納米科學的基礎上製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藝的方法和手段。雖然納米科技問世的時間不長,但是它帶來的沖擊卻是明顯的。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這項新興科學技術將帶來新的一輪技術革命,人們將憑借它進入一個奇妙的嶄新世界。

其實,從比較准確的意義上來講,納米科技誕生的時期應該還要早一些。

1984年,德國著名學者格萊特利用現代技術把一塊6納米的鐵晶體壓製成納米塊,並詳細研究了它的內部結構,結果發現它比普通鋼鐵的強度要高12倍,硬度要高2~3個數量級。而且這種納米金屬在低溫下甚至會失去傳導能力,並且隨著尺寸的縮小,納米材料的熔點也會隨之降低。

格萊特的研究實際上只是開了一個頭,從而卻導致了科學家們對物質在納米量級內物理性能變化和應用的廣泛研究。一般來講,納米顆粒的尺寸通常不超過10個納米。在這個量級內,物質顆粒的大小意味著它已經很接近一個原子的大小了。在這種狀態下,物質的性能和結構的變化已經是非連續性的了。就是說,量子效應開始發生作用。因此,用納米顆粒最後製成的材料與普通材料相比,在機械強度、磁、光、聲、熱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由此會產生許多完全不同的功用。

很顯然,納米科學技術是一門以物理和化學這兩個基礎學科的微觀研究理論為基礎,以先進的解析技術和工藝手段為前提的內容廣泛的多學科綜合體。它既不是某一學科的延伸和發展,也不能說是某一工藝技術革新的產物或轉化。它是基礎理論學科和當代高新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納米科技的誕生還表明了這樣一種發展態勢,即在當今的科學技術領域里,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發展的結合,已經呈現出一種越來越密不可分的趨勢,以至於在相當多的情況下,人們已經很難完全區分出研究和應用之間的差別。按目前的研究狀況,納米科技一般分為納米材料學、納米電子學、納米生物學和納米製造學、納米光學等等,這其中的每一門學科又都是跨學科,集研究與應用於一體的邊緣學科與綜合體系。

在上述這些學科中,納米材料學是納米科技領域比較成熟的組成部分,也是納米科技的發展基礎。在這方面,科學家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以陶瓷材料為例,普通陶瓷材料具有強度高而韌性差、熔點高而難以加工成形的特點;但利用納米技術加工成的納米陶瓷不僅保持了原有特性,還具有超塑性質,並可在較低溫度下加工成耐高溫的器件,從而大大拓寬了陶瓷材料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應用范圍。在另一方面,納米電子學也被認為是微電子技術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學家們指出,開發具有納米量級解析度的工藝是取代現有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微電子技術發展的方向;而納米電子器件的研究與開發,也為新一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基於這一點,西方國家對這一領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許多大企業也紛紛躋身這一領域的研究開發。據了解,日本東芝公司已經率先取得了量子器件集成化的成果,並且大規模納米級的集成器件也正在研製之中。用納米器件製作機器人和納米信息處理系統,在分子生物研究及醫學研究領域,更是具有誘人的前景:將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納米機器人注入人體血管內,可以有效地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和治療,使腦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將不再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

不過,盡管目前科學界在納米科學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進展,並開發出了不少納米材料和器件,但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納米科學技術在20世紀,僅是剛剛露出其尖尖角的小荷,它的燦爛和美麗將是屬於21世紀的。因而,這門學科的誕生可以說是20世紀的科學家們獻給21世紀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D. 世界上第一種發明納米材料的人

納米技術是一種微觀技術,即1nm=10 -9 m,所以nm是一種長度的單位;
故選A.

E. 納米技術發明史

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1959年所作的一次題為《在底部還有很大空間》的演講。這位當時在加州理工大學任教的教授向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晶元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有關。費曼質問道,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他說:「至少依我看來,物理學的規律不排除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製造物品的可能性。」
70年代,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納米科技的構想,1974年,科學家谷口紀男(Norio Taniguchi)最早使用納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

F. 納米技術是誰發明的

1959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預言,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做更小的機器,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造產品,這是關於納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納米科技的構想,1974年,科學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納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

1982年,科學家發明研究納米的重要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對納米科技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990年7月,第一屆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標志著納米科學技術的正式誕生。

1991年,碳納米管被人類發現,它的質量是相同體積鋼的六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10倍,成為納米技術研究的熱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莫利教授認為,納米碳管將是未來最佳纖維的首選材料,也將被廣泛用於超微導線、超微開關以及納米級電子線路等。

1993年,繼198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搬走原子團「寫」下斯坦福大學英文名字、1990年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鎳表面用36個氙原子排出「IBM」之後,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自如地操縱原子成功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我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1997年,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用單電子移動單電子,利用這種技術可望在20年後研製成功速度和存貯容量比現在提高成千上萬倍的量子計算機。

1999年,巴西和美國科學家在進行納米碳管實驗時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夠稱量十億分之一克的物體,即相當於一個病毒的重量;此後不久,德國科學家研製出能稱量單個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國和巴西科學家聯合創造的紀錄。

到1999年,納米技術逐步走向市場,全年納米產品的營業額達到500億美元。

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劃,投入巨資搶占納米技術戰略高地。日本設立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納米技術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計劃的研發重點;德國專門建立納米技術研究網;美國將納米計劃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政府部門將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方面的投資從1997年的1.16億美元增加到 2001年的4.97億美元。

G. 科學家用納米技術發明了什麼

1、機器人

根據分子生物學原理,以納米機器人為原型進行設計和製造,使其能夠在納米空間中工作。它們也被稱為分子機器人。納米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當今科技領域的一個熱點。

2、防水材料

2014年8月4日,澳大利亞用新發明的面料製作了一件開創性的T恤。無論人們如何浸泡,T恤都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

3、衣

在紡織和化纖製品中添迦納米微粒,可以除味殺菌。化纖布雖然強度大,但存在惱人的靜電現象,加入少量金屬納米粒子可以消除靜電。

4、食

利用納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納米材料無菌餐具和食品包裝製品已經問世。採用納米粉體可使廢水完全轉化為清水,完全達到飲用標准。納米食品具有豐富的色澤、香味和保健功效。

5、住

納米技術的運用,使牆面塗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0倍。玻璃和瓷磚表面塗有納米薄層,可製成自潔玻璃和自潔瓷磚,完全不需擦洗。含有納米顆粒的建築材料也能吸收有害的紫外線。



6、行

納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進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標。納米陶瓷有望成為汽車、船舶、飛機等發動機部件的理想材料,極大地提高發動機的效率、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納米衛星可以隨時為司機提供交通信息,幫助安全駕駛。

7、醫

利用納米技術製成的微型葯物輸送器,可攜帶一定劑量的葯物,准確到達靶點。它能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減少葯物的不良反應。

由比紅細胞還小的納米顆粒製成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將腦血管中的血栓注入患者的血管中,從而疏通血栓。去除心臟動脈中的脂肪和沉澱物,還可「嚼碎」泌尿系統的結石等。

H. 問:納米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研究善看,關於納米技術分為三種概念:

第一種,是1986年美國科學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創造的機器》一書中提出的分子納米技術。根據這一概念,可以使組合分子的機器實用化,從而可以任意組合所有種類的分子,可以製造出任何種類的分子結構。這種概念的納米技術還未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種概念把納米技術定位為徽加工技術的極限。也就是通過納米精度的"加工"來人工形成納米大小的結構的技術。這種納米級的加工技術,也使半導體微型化即將達到極限。現有技術即使發展下去,從理論上講終將會達到限度,這是因為,如果把電路的線幅逐漸變小,將使構成電路的絕緣膜變得極薄,這樣將破壞絕緣效果。此外,還有發熱和晃動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新型的納米技術。

第三種概念是從生物的角度出發而提出的。本來,生物在細胞和生物膜內就存在納米級的結構。

I. 納米技術是誰發明的

已故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查理·范曼

資料來源:

要理解納米技術的真正涵義還須從納米技術思想的起源開始。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美國物理學家查理·范曼的演講,他在1959年向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晶元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有關。范曼質問道,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呢?實際上這一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從單個分子,甚至單個原子創造物質的啟示。如果把人體分解成組成它的基本單元,我們獲得的將是一小桶的氧、氫和氮,一小堆碳、鈣和鹽,微量的硫、磷、鐵和鎂,以及微不足道的20種或更多的其他化學元素。它們的總價值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大自然就是採用它們自己的、科學家們稱之為納米工程的方法,把這些廉價的、豐富的、無生命單元轉成具有自生成、自維持、自修復、自意識能力的生靈,可以行走、扭動、游泳,具有嗅覺和視覺,甚至可以思想和做夢,其價值無與倫比。因此,納米技術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力圖在納米尺度精確操縱原子或分子來製造產品的技術,統稱為「由底向上」或「由小到大」的加工技術。

J. 納米技術誰發明的 能的永生嗎

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查理·范曼。
不能得永生。
納米技術是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科學技術,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納米科學技術是以許多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學(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結合的產物,納米科學技術又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例如:納米物理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技術和納米計量學等。

閱讀全文

與納米技術發明人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