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糖糕是誰發明

糖糕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4 13:43:58

『壹』 蛋糕是誰發明

吉士蛋糕,或起司蛋糕、芝士蛋糕,是西方甜點的一種。有著柔軟的上層,混合了特殊的吉士,如 ricotta cheese,或是 cream cheese,再加上糖和其它的配料,如雞蛋、奶油和水果等。吉士蛋糕通常都以餅干做為底層,有固定的幾種口味,如香草吉士蛋糕,巧克力吉士蛋糕等,至於表層加上的裝飾,常常是草莓或藍莓。 有時吉士蛋糕看起來不太像一般蛋糕,反而比較像派的一種。 簡史 吉士蛋糕據知是源於古早的希臘,在前 776 年時,為了供應雅典奧運所做出來的甜點。接著由羅馬人將吉士蛋糕從希臘傳播到整個歐洲。在 19 世紀跟著移民們,傳到了美洲。 名店 在美國紐約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叫做「Juniors'」,位於布魯克林。在台灣台北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則位於天母「吃吃看」。 蛋糕的起源 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重鎮,烘焙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有關聯。 生日蛋糕的由來 中古時期的歐洲人相信,生日是靈魂最容易被惡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當天,親人朋友都會齊聚身邊給予祝福,並且送蛋糕以帶來好運驅逐惡魔。 生日蛋糕,最初是只有國王才有資格擁有的,流傳到現在,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時,買個漂亮的蛋糕,享受眾人給予的祝福。
滿意請採納

『貳』 糖果是由誰發明的

法國糖果巡遊
http://fr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3日21:59 新浪法國

正如歌手JACQUES BREL所唱:「糖果如此美妙......」(LES BONDONS C』EST TELLEMENT BON...)。糖果的叫法有很多種:DOUCEURS、FRIANCISES、CONFIERIES,它們的大小形狀也是千姿百態。但是它們的歷史卻是相同的。最有名的糖果是哪一種?是誰發明了糖果?我們能參觀一個糖果製造廠嗎?以下便是對這些帶著「甜味」的問題的回答:糖果的種類有很多。小的、大的、圓的、方的、彩色的、水果的、焦糖的、香味的,區別真是太大了。可以被嘎吱嘎吱地咀嚼,也可以被慢慢地吮吸,糖果因而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在有小孩的家裡,到處都可以發現糖果的蹤跡。因為孩子們總是將手伸向那代表著快樂的糖果盒或糖果包。法國生產的糖果種類繁多,大約有600多種,每年的糖果產量約為220 000噸。

悠久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里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發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於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只有貴族才能品嘗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眾多的糖果製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產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眾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小小的糖果講述了法國的歷史

從北到南,糖果講述了法蘭西大地的歷史和傳統。RHONE河谷的果園為APT的糖果製造商提供了高質量的原料,從而令他們生產出美味的果醬和水果餡餅。在諾曼底地區(NORMANDIE),製造者在美味的麥芽糖中加入了當地蘋果的滋味,生產出「蘋果糖」。

糖果製造商也從當地的工業部門中吸取製造糖果的靈感。比如礦工糖片這一糖果名稱就源於法國北部的煤礦。這種糖果是什麼顏色的呢?黑色,就像煤一樣。在出產板岩的ANGERS地區以及法國中部地區,那裡有一種裹著巧克力的扁平方型的甜食,被稱做QUERNONS,顏色就像板岩一樣。有一些比較普通的糖果,比如CARAMELS(一種焦糖制的糖果),在法國各地都有生產。但一些地區給這種糖果加上特別明顯的地域特徵,比如BRETAGNE地區就在CARMELS糖果中加入咸奶油。在COTES D』UZES地區,製造者經常在糖果中加入甘草。在HARIBO牌子(它製造的ZAN和甘草汁糖最著名)的糖果博物館里,就展示了甘草汁糖、糖片、塗抹甘草糖。

既好吃又好看

CAMBRAI的薄荷糖、FLAVIGNY的茴香糖以及NACY的香檸檬糖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它們具有地區特色,都很有名,包裝也不錯。這些糖果通常包裝在金屬盒中,不但外部美觀漂亮,而且這樣的包裝也有利於存放糖果。在今天,這些糖果經常被人收藏,或當作饋贈他人和褒獎自己的好禮
參考資料:http://france.sina.com.cn/art/2003-08-23/37.shtml

『叄』 糖糕的簡介

提起糖糕,總是讓人想起童年時第一口吃到的欣喜。剛出鍋的糖糕,外面是一層薄薄的酥皮,一口咬下去酥脆和香甜的感覺湧上舌尖。再往下咬,卻又松軟,包裹著豆沙或者糯米餡,直接甜到心窩窩里。在上個世紀,不是隨便可以吃到的美食,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如今,物資充盈,好吃的不分年和節,但兒時的美味和吃到嘴的欣喜,總是不能從記憶里抹去。

糖糕,是油炸的美味,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以表皮鬆脆掉屑,內層軟糯與白糖餡相得益彰而著名。有著極其廣闊的死忠粉,是不少老中青皆愛的美食。

『肆』 年糕是誰發明的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咸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年糕是北京春節的傳統小吃,據說早在遼代,北京的正月初一,就有家家必吃年糕的習俗。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北京小吃中的年糕,是用黃米或江米面加各種輔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種很多,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點。
過去北京的年糕一般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應,除年節大量供應外,平時亦有供應,但數量和品種都比春節時少。年糕不僅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滿族跳神的祭品。

『伍』 白糖糕的由來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幾乎家家茶樓都會有的白糖糕嗎?這款點心最早始創於明朝順德倫教,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其間功夫甚考師傅,但是又賣不起價,所以越來越少餐廳酒樓肯做。不過上膳湯館的徐生就向記者報料,說在利苑找回了這一款傳統的白糖糕。這家的白糖糕,看起來雪白晶瑩帶點剔透感,表面光滑平整,夾起來會看得到它在輕輕顫動。湊近一看,便會嗅到很輕微的酸味,那是面種發酵特有的味道。咬開一塊,便看到裡面的氣孔分布均勻,入口清甜彈牙爽口帶點煙韌。而能和廣州利苑媲美的白糖糕,估計大家都得去香港深水埗福華街的坤記,賣了白糖糕20多年,據說是以自磨粘米粉加上經過發酵的舊米漿混合新米漿來做,所以不像平日吃到的白糖糕帶有酸味,松化又爽口。同樣是一條街的香港深水埗北河街的生隆餅家,白糖糕也是有聲有色的。親切的老闆還說要把美味廉價的東西讓更多人分享,除了白糖糕,還有黃糖糕,略帶蔗糖的香甜,吃後,口中還甘甘甜甜的。值得推薦~~據說,這個香港老字型大小,家庭式餅家「生隆餅店」現在已經傳到第二代,根據店主黃先生講,除了白糖糕,該店還有台山地道風味的「三糕」:白糖糕,黃糖糕,缽仔糕。其實白糖糕,黃糖糕本質是一樣的,不過原料不同,一個是白糖,一個是黃糖,但風味和味道就很不同。據黃先生所講,古時在鄉下台山清明時節,拜祭先祖,白糖糕,黃糖糕缺一不可。(鄉下話平時說的:「行山糕」其實就是指白糖糕和黃糖糕)

『陸』 歷史上最早的蛋糕是誰發明的

埃及人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蛋糕,「金字塔」的英文就是「蛋糕」的意思。
希望採納

『柒』 糖糕名字的由來

糖糕的典故
一絕巷緊靠淮河碼頭。因淮源人沒有忘記王拐子門前那塊"清宮御點"牌匾,楞是把酥皮糖糕當作一絕。
就像天津衛的狗不理包子雲南的過橋米線一樣,一絕巷的酥皮糖糕也是有歷史典故的。若不,縣志辦的人也不會左三番右五次地來找王拐子,非要他在地方美食這一章節里,把酥皮糖糕的來龍去脈說個仔細不可。王拐子今年六十有八,是酥皮糖糕的正宗傳人。他做人也同他製作糖糕一樣,斤是斤兩是兩,從不含糊。他清楚,雖說這"清宮御點"的牌匾掛在了自家門前,可王家並沒有資格獨享專利。
光緒年間老佛爺慈禧路經這里時,為她做糖糕的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人。他們都早已作古,一個是王家的先人,另一個便是對門街坊仇俊發。為爭這塊匾額,兩家人明爭暗鬥了幾輩子。自從王拐子被爹打跛了腿,仇家人帶著痴戀上王拐子的獨生女兒遠走他鄉,這"清宮御點"牌匾才算穩穩當當地掛在了王家的門口。如今,掛著它招攬一下生意倒還可以,真要是白紙黑字地入書立志,王拐子自覺問心有愧。
王拐子如果不說,這酥皮糖糕的故事怕真的就要失傳了。晚清時節,這巷子口原本有兩家糖糕鋪子,做出的糖糕各有特色,難分伯仲。剛好那一年老佛爺巡遊四方,船泊碼頭,她一時心血來潮要品嘗一下民間小吃,王仇兩家便遵旨把糖糕奉上龍船。那天老佛爺玩得高興,胃口大開,把仇家的糖糕一口氣吃了三個,連聲稱好,端上王家的糖糕時,不知為何她只咬了一口便放下了。自此,王仇兩家糖糕孰高孰低算是被老佛爺的金口玉牙一咬定了音,"清宮御點"

『捌』 生日吃蛋糕是誰發明的

古時候的生日蛋糕只會出現在國王,等級的較高貴族和其它重要人物的內生日上,普通容人,尤其是小孩從來都不用蛋糕慶祝生日。這容易被解說為:只有貴族階層才有財力舉行生日慶典,而且有可能被載入史冊被人們記住。一些史學家認為是過生日者要帶上生日「桂冠」的習俗引發了這些早期的生日蛋糕慶典活動。 後來,慶祝生日必備蛋糕成為世界各地的傳統,無論老少貧富都是如此。雖然當今一些國家的生日蛋糕風俗有所雷同,但是每個人慶祝生日用蛋糕的方法都不一樣。各地的人們根據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傳統,在生日使用蛋糕時都有自己的儀式。我國也有用「面」來過生日的,代表「長壽」之意

『玖』 蛋糕是誰發明的

蛋糕是復早期的埃及人發明的制。

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

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9)糖糕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注意:

鮮奶蛋糕一定要當天吃,隔天口味就不怎麼好了。

鮮奶蛋糕相對裱花蛋糕而言口味清淡、低脂、營養高,逐漸成為西點市場的新寵,但是其保質期短,不易貯存

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定要吃,務必選擇使用代糖添加劑的蛋糕,並且少量食用。

『拾』 切糕是誰發明的

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這段歷史,在那個時候,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由於商人們都是做的長途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要能長久保存且便於攜帶,而且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C,否則人長途跋涉下來,就會像達伽瑪和麥哲倫遠洋船隊上的水手那樣,是會得壞血病而死的。
當然古人在那個時候不會分析得這么科學,他們完全是本著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來製造長途攜帶食物的。
切糕由玉米和小麥麵粉做成,裡面加入了大量的乾果和果脯。大家都知道玉米面和小麥面在北方是作主食的,而當時往來於絲綢之路的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所以用麵粉做切糕就理所當然了。
而新疆自古盛產多種水果和乾果,比如核桃,花生,葵花籽,葡萄乾等等,它們都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古人們在長期食用的過程中已經明白了它們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所以把它們加到麵粉做的切糕中也就不足為奇.
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切糕還必須滿足便於攜帶和保存這一要求。
於是人們在做切糕的時候,在麵粉中加入大量的糖,有人要問了,加糖能有什麼用?哼哼,糖的用處可大了!首先,它能給切糕調味,其次,大量的高飽和度的糖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再者,蔗糖也是很有營養的食物,特別是在長途旅行中消耗大量能量的情況下,糖份能很好很快的補充體力!
大家要知道,在科學很不發達的那個時代,人們只能憑借日常生活經驗去了解各種事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比如神農嘗百草這樣的故事。很多流傳至今的傳統知識,或許今天看來稀鬆平常,可在當時,說不定是經過許多血和淚的教訓才被人們所掌握的呢!
恩,營養豐富,能長期保存不變質,這兩個條件已經滿足了,那麼怎麼樣才能便於攜帶呢?這就涉及到製作方法了。
北方人吃麵食,都有蒸的習慣,比如饅頭包子窩窩頭,所以我們也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蒸切糕這種方法,和面的時候,在面團中加入適量的乾果和果脯,以及大量的蔗糖和紅糖,麵粉和好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就可以上蒸鍋蒸了,大概的流程和發糕,饅頭這些差不多,關鍵之處在於切糕蒸熟以後,接下來的處理方法。
切糕蒸熟以後,趁熱將它放進一個很結實的木槽之中(木槽由幾塊單獨的厚木板圍成,用粗麻繩和兩頭彎的大鐵釘固定在一起),再用一塊厚木板蓋在切糕上面,木板上面再壓上一些重物,比如石塊或鐵塊,總之要夠重夠分量,當讓你要找幾個小胖站在上面也無可厚非。就這樣切糕慢慢得被壓到很緊實,裡面很多水分也隨著木槽底部的縫隙慢慢流出。
兩天之後,移開重物或者小胖們,再撬起鐵釘,解開麻繩,取下木板,一塊結結實實,香氣四溢的切糕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製作而成的切糕,密度高,好像壓縮餅干,一小塊就足以填飽肚子,且營養豐富,不易變質,深受往來客商的歡迎。
有人說裡面加了水銀才會很重,其實根本就是胡說,大家買個熱饅頭回去試著自己把它壓縮到很小,就知道壓縮後的小小的一塊麵粉分量其實是很重的
可是,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新疆同胞還是很不厚道的,他們被金錢所引誘,拋棄我們良好的傳統道德,用粗製濫造的手段做出切糕拿到內地來買。
這些切糕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看很誘人,但實際上都是用糖精和劣質麵粉以及變質的乾果做成,而且賣的時候使用一些齷齪的伎倆來欺騙顧客成交(比如顧客問多少錢一斤,他們說的價格卻是多少錢一兩,比如2塊錢,顧客以為是2塊錢一斤,毫不猶豫就買),顧客購買後發現被騙,他們再夥同一些無恥之徒用威脅手段強迫顧客購買,很多顧客也不想因為十多二十塊錢搞到很麻煩,往往也就算了

閱讀全文

與糖糕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