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的特點
創造力的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專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屬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B. 創造性學習的特點是什麼
一、創造性學習是經心理學界長期探索而提出來的
創造性學習是創造性教育的一種形式
創造性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
創造性學習倡導的是學會學習,重視學習策略
創造性學習者擅長新奇、靈活而高效的學習方法
創造性學習來自創造性活動的學習動機,追求的是創造性學習目標
C. 試論述創新活動的主要特徵
1.如何理解創新能力理念
答: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可以利用的材料,並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三大要素構成.創新意識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持有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指出,創新是產生於激情驅動下的自覺思維,創新思維是由於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於那種環境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個體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創新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常常運用於人們的創新性活動過程之中,它也具有不同於其他思維的特徵,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即積極的求異性(它往往表現為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性理論持懷疑的、有分析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是盲從和輕信)、敏銳的觀察力(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的知識或假設聯系起來思考,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異性、重復現象進行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作出新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性的想像(它表現為不斷地改造著舊表象,創造新表象,賦予抽象思維以獨特的形式)、獨特的知識結構(它表現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以及關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的知識)、活躍的靈感(它能突破關鍵,使興奮的選擇性泛化得到加強,產生神經聯系的突然性接通)。以上創新思維的特徵是互相聯系著的,它們有機地結合起采,從而達到不斷深入地認識世界的目的。具體就是想到人之未想,做到人之未做。
2.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答:分析各種技術創新及企業創新活動,發現它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成員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2)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invention),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creativity),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3)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4)創新被看做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證府。
(5)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某種富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6)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節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3.簡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及要素
答:創新能力是指創新者、創新團隊、創新機構乃至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實體進行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亦有三重含義:一是形成或產生新的思想、觀念或創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觀念或創意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或組織等各種新事物的能力;三是應用和實現新事物價值的能力。
創新能力由多種能力構成,它們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四大特點:(1)綜合性。它把多種能力集中起來,充分加以運用;(2)獨創性。它憑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3)實踐性。創新與發明創造的區別就在於它的推廣應用,實現創造發明成果的價值;(4)堅持不懈。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創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會環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復試驗和探索,只有堅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4.說明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中的任意四個。
學習能力 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學習能力還包括態度和習慣,比如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個人具有學習能力,組織也具有學習能力,人們把學習型組織理解為「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汽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今競爭的時代,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而言,其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偌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認識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個要素、層次、規定性在思維中暫時分割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個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認識事物和問題。分析能力的高低強弱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個人的知識、經驗和稟賦;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三是共同討論與合作研究的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和各種科學儀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現和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分析能力。當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節合起來運用,將會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節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桔
D.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是什麼
創造性是創造性認知品質的核心,是用超常規的方式重新組織自己有的經驗產生新方案,新成果的心理活動過程,創造性思維的顯著特徵,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
E. 結合生活實踐中的創造活動談談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辯證法在本質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創新的要求,我們堅持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首先要打破落後的傳統觀念。研究新問題,尋找新思路,提出新方法做到新突破。
F.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包括哪些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包括:
1、原創性:
對「原創」一詞不難理解;做到「原創」,就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思考方式,能夠體現獨樹一幟的想法和觀點;面對事物的時候,能夠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及循規蹈矩的束縛,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維度進行思考、認識事物、表達見解等。
2、發散性
我想,「發散思維」這一名詞,很多人都聽說過,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思維方式!如果能夠培養和鍛煉發散思維呢?在面對一個問題和想法時,盡可能的提出和想像出多種可能性,從一個詞、一個點向四周發散去思考,盡量尋找多咱答案!比如:說到「蘋果」你能到什麼?喬布斯、牛頓、手機、伊甸園、蛇、亞當、紅色……等等,你還能想到更多……
擁有創造性思維的5種特徵
3、逆向性
對與逆向思維方式,很多人在生活中會常常遇到。在思考和解決一個問題時,當一種方式和方法行不通時,總不能一條路走到黑吧!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通過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在解決問題時,不僅用直面問題的方式正面思考,還要善於變換思考角度,從反面去想,從更多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將會帶來全新的視角,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4、質疑性
對於很多成年人,對於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或許會少了一份質疑性。很多事物的存在,會讓我們感覺,這是理所當然,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就會保持固有的想法!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能力,就是對一些事物保有質疑的態度,沖破「理所當然」而提出新的想法!對孩子來說,沒有經驗和理所當然作為基礎,很多事物,在他們的眼中,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孩子們總會問出,很多讓大人們匪夷所思的問題,這就是孩子們比大人們更具有創造性思維!
5、重組性
對於重組這一點,我想,對於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歷。我們會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回想在自己小的時候,將家中很多小電器、小玩具等進行拆卸後,然後,重新組裝,成為一個新的東西,這個重組的過程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了無窮的奇趣。一定有很多人,在小時候曾把家中的收音機、鬧鍾、電子表等進行拆卸並重新組裝過,這個重組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和能力。
G. 創新活動的主要特徵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是事業興旺的階梯。
創新活動具有以下基本版特徵:創新是權人類特有的活動。創新是在意識支配下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在人類社會之外,其他動植物只是進化、演化,而不是創新。
創新是有規律的實踐活動。它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勞動為途徑,以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深刻的洞察力為導向,反映符合事物發展要求的基本規律,是一種有規律的實踐活動。
創新是突破性的實踐活動。它不是一般的重復勞動,更不是對原有內容的簡單修補,而必須是突破性的發展、根本性的變革、綜合性的創造。創新是繼承中的升華。繼承是創新的必要.
創新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一是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性貫徹於創新過程的始終
。
二是變革性。創新是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三是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四是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H. 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大特徵
1.如何理解創新能力理念
答: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可以利用的材料,並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三大要素構成.創新意識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持有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指出,創新是產生於激情驅動下的自覺思維,創新思維是由於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於那種環境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個體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創新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常常運用於人們的創新性活動過程之中,它也具有不同於其他思維的特徵,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即積極的求異性(它往往表現為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性理論持懷疑的、有分析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是盲從和輕信)、敏銳的觀察力(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的知識或假設聯系起來思考,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異性、重復現象進行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作出新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性的想像(它表現為不斷地改造著舊表象,創造新表象,賦予抽象思維以獨特的形式)、獨特的知識結構(它表現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以及關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的知識)、活躍的靈感(它能突破關鍵,使興奮的選擇性泛化得到加強,產生神經聯系的突然性接通)。以上創新思維的特徵是互相聯系著的,它們有機地結合起采,從而達到不斷深入地認識世界的目的。具體就是想到人之未想,做到人之未做。
2.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答:分析各種技術創新及企業創新活動,發現它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成員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2)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invention),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creativity),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3)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4)創新被看做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證府。
(5)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某種富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6)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節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3.簡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及要素
答:創新能力是指創新者、創新團隊、創新機構乃至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實體進行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亦有三重含義:一是形成或產生新的思想、觀念或創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觀念或創意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或組織等各種新事物的能力;三是應用和實現新事物價值的能力。
創新能力由多種能力構成,它們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四大特點:(1)綜合性。它把多種能力集中起來,充分加以運用;(2)獨創性。它憑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3)實踐性。創新與發明創造的區別就在於它的推廣應用,實現創造發明成果的價值;(4)堅持不懈。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創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會環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復試驗和探索,只有堅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4.說明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中的任意四個。
學習能力 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學習能力還包括態度和習慣,比如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個人具有學習能力,組織也具有學習能力,人們把學習型組織理解為「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汽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今競爭的時代,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而言,其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偌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認識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個要素、層次、規定性在思維中暫時分割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個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認識事物和問題。分析能力的高低強弱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個人的知識、經驗和稟賦;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三是共同討論與合作研究的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和各種科學儀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現和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分析能力。當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節合起來運用,將會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節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桔�定成敗,在認識事物時也是如此,只有與分析能力相互配合,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實現有價值的創新。
想像能力 以一定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直覺、形象思維或組合思維,不受已有節論、觀點、框架和理論的限制,提出新設想、新創見的能力。想像力往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創新活動中扮演突出隊和急先鋒的角色,缺乏想像力很難從事創新工作。
批判能力 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學習、吸收已有知識和經驗時,批判能力保證人們不盲從,而是批判性地、選擇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研究和創新方面,則質疑和批判是創新的起點,沒有質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權威和定論後面亦步亦趨,不可能作出突破性貢獻。科學技術史表明,重大創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對權威理論進行質疑和批判的前提下做出的。
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論、工具、解決方案、實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創新人才的稟賦、知識、經驗、動力和毅力的綜合體現。
解決問題的能力 包括提出問題和凝練問題,針對問題選擇和調動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方法,設計和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難題,能夠創造性地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來予以解決。解決問題分狹義和廣義,狹義的解決問題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各種問題的解決,如物理問題、數學問題、技術問題;廣義的問題解決則包括各種思維活動,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就等同於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 是特指社會實踐能力。提出創造發明成果只是創新活動的第一階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認、傳播、應用,實現其學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必須要和社會打交道,實踐能力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的實質是通過合理調配系統內的各種要素,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實現目標。對於創新人才來說,要完成創新活動,就要協調各方,當擁有一定資源時,就可通過溝通、說服、資源分配和榮譽分配等手段來組織協調各方以最終實現創新目標。
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 創新人才的寶貴之處不僅在於擁有多種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多種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發揮作用。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長和人格發展的節果,這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和人生歷練。能否完成重大創新,擁有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一個關鍵。
在實際創新實踐中,不可能要求參與創新活動的每一位成員均具備上述各項創新能力。事實上,目前撻行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養出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在我國,重知識貯備、輕能力訓練的教育模式存在著諸多不利於創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在各類創新實踐中培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I. 創造力表現有幾種特徵
一是變通性,意思是說具有較強創造能力的人,其思維活躍,靈活多變,專舉一反三,聞一知屬十,觸類旁通,不易受定勢的影響;
二是獨特性,對問題有獨特、新穎的見解,遇事常有思想、新觀念、樹立新形象和拿出新點子、新辦法;
三是流暢性,知識經驗豐富,思路開闊而流暢,方法靈活,智力活動阻滯少,反應迅速。創造力的本質特徵是創新,然而它並不神秘莫測。創造力與創造思維一樣,人皆有之,並非少數天才人物所特有,它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能力。
J. 什麼是創造性,創造性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創造性
一般認為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內力或特性,容故也稱為創造力。新奇獨特意味著能別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有社會價值意味著創造的結果或產品具有實用價值或學術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徵有三個: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