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蒙古創造者

蒙古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9-14 07:33:41

A. 殿試的創造者是誰

1、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稱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2、原指參加殿試的貢士,後泛用為對士人的敬稱。《宣和遺事》前儀式:「俺姐姐有命,請殿試相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

宋代是我國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制度化的朝代。就進士考試而言,宋初大抵沿襲隋唐五代的做法,幾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只是錄取人數很少,且不舉行殿試。自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宋准榜開始確立殿試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孫何榜時採用糊名考試的辦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又確立了3年一次會試,並嚴格執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
科舉考試是封建帝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這一制度一開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沒有殿試時,一般情況下一切程序均由禮部主持,最後只是將結果告知太祖趙匡胤。自有殿試以來,每科狀元的確定,也並非公平競爭的結果,有的只是取決於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說是迎合了當權者的政治需要,這在宋代科舉制度產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都有所反映。

一、 殿試始於宋准榜
開寶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錄取的進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諸科錄取的28人一起到講武殿謝恩。通過當面對話,趙匡胤覺得進士中的武濟川、「三傳」學究中的劉睿知識淺陋,回答問題時張皇失措,牛頭不對馬嘴,就下令將他們刷掉了。這科是翰林學士李昉擔任權知貢舉(即臨時負責科舉考試之事),而武濟川是他的家鄉人,因此趙匡胤很不高興。

事後,未被錄取的徐士廉等人又擊登聞鼓(古代帝王為了表示聽取臣下的冤情或諫議,懸鼓於朝堂之外,允許臣民擊鼓直接向皇帝反映問題),狀告李昉賣人情,取捨不公允。趙匡胤就這個問題征詢翰林學士盧多遜的意見,盧說:「我也聽到不少議論。」趙匡胤就命令貢院將考完了3場而落選的人造冊上報,結果進士及諸科共報上來360人。

三月十九日,將這些人全部召見,選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經錄取的38人都發給卷紙,另外再考一場詩賦,並另委考官主持其事。兩天後,趙匡胤親自到講武殿批閱試卷,共錄取進士26人,其他「五經」、「三禮」諸科共101人,都賜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進士科錄取之列,仍以宋准為榜首。並且,賜給宋准制錢20萬以舉辦慶祝宴會。李昉則被貶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試事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了處罰。

從此,殿試就成了科舉考試的一道必須經過的程序。

二、 黜快手孫何成「三元」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頻頻舉行科舉考試,且多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這種方式有意無意地沿用了30年,共產生了22位狀元。楊礪、宋准、王嗣宗、胡旦、蘇易簡、王世則、梁灝、陳堯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們皆因搶先交卷而成了狀元。其中楊礪、王嗣宗、蘇易簡、陳堯叟後來還成了頗有政績的掌權人物。

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氣的一種體現,但僅以此確定名次高下,終究有失偏頗。再說,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狀元,而一當了狀元,不僅名氣大、入仕起點高,而且以後陞官也比別人快得多。這樣,繼起的讀書人准備考試就只在寫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質量,更不肯認真在積累知識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價,以製造知名度。已經有了應試資格的舉子以此為榮,准備應試的學童也群起仿效,逐漸形成一種華而不實的文風,影響十分惡劣。一些有見識的朝臣看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還算是個勇於納諫的君主,很快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害性,便立即改變做法,決定不再以行文的遲速作為決定名次的標准。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舉行會試了,太宗還採納了莆田人陳靖的建議,制定了「糊名考校」的辦法。這科應試者共1.3萬人,這不但是宋代開國以來的空前盛況,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來所未曾有過的。太宗深感這是個扭轉風氣的好機會,就命令考官們仔細閱卷,認真治一治爭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華之徒。

會試考3場,第一場考官們就來了個下馬威,出的題目冷僻。出題之後,許多考生都模不著頭腦,紛紛要求考官們加以說明。這在以前歷次都是允許的,可這次卻得不到回答。不少一向自詡「才思敏捷」的考生,這次竟也遲遲不能下筆。

不過,人那麼多,總還有快手。年僅17歲的江南考生錢易,不到中午已經做完答卷,第一個出了場。這次,他可撞在槍口上了。考官們心照不宣、矯枉過正地連卷子都不看,用紅筆一抹,當作廢卷子拋棄在一旁,並取消了他參加第二、三場考試的資格。

會試的結果是:一位已經頗有些名氣但文思相對遲澀的河南舉子孫何當了「省元」(「省」,乃唐宋時中央部門的名稱;唐宋會試由尚書省主持,故又稱省試,第一名稱 「省元」)。快手錢易被黜落,而速度較慢的孫何反而受重視,一些向來以快為榮的考生都還只當是偶然現象,根本沒有料到這是太宗有心要懲治單純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幾為首的一批通過了會試的快手們對孫何奪取省元很不服氣。他們特意聚集在京城一個著名的餅子店裡進行寫作比賽。揚言誰在廚師烙好一張大餅的時間內完成一韻詩,誰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若無人。

他們哪裡知道,這件事很快就傳到朝臣們耳朵里了。大臣們對這些人更加厭惡。待到殿試時,太宗親自擬了一道更為冷僻的題目,從《莊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個字作為賦題,決心再給快手們一點厲害瞧瞧。

殿試開場了。李庶幾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題意,就急急忙忙胡亂湊了一篇,別人還在冥思苦想之時,他已搶先交了卷。他的同夥們一見,也就不敢細想,一個個隨意亂扯,紛紛成篇出場。李庶幾滿以為這回狀元是穩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著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還沒等傳臚(宣布殿試名次的儀式)、張榜,他就讓僕人大肆張羅,為慶賀自己狀元及第做准備。在確定名次時,朝臣們將他們在餅店搞比賽的事一五一十對太宗說了。太宗大怒,下令將他黜落,並且罰他兩科之內不許參加殿試。最後的結果是:搶先交卷者紛紛落榜,「文思苦遲」而「文理可觀」的孫何又中了狀元,而且在宋代狀元中首創了連中「三元」的奇跡。從此,以答卷的遲速決定名次的辦法也就取消了,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幾咸平元年、二年接連兩科都未能參加殿試(此前有5年停止科舉),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陳堯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錢易雖被黜落,卻因此出了大名。他後來重新參加開封府的選拔考試,又想爭第一而引起一場大爭論,驚動了朝廷。經過反復討論與復試,結果排名第三。這時蘇易簡在太宗面前極力稱贊他的才華,太宗很驚喜,打算招他為 「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雜的政務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終於進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視,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負責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殿試,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兩榜。蒙古、色目為一榜,漢人、南人為一榜。前三人賜進士及第,為一甲;余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其程序大體如下:試前須復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復試畢,於四月二十一日應殿試,也在保和殿。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制策題目,清初用時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康熙以後,題長達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1」、「×」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B. 瑪雅文明的創造者是誰

美洲文明的搖籃古代瑪雅人居住在中美洲地區,即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境內。在諸多的印第安部落中,尤以瑪雅人的社會發展水平最高, 堪稱世界古老文明部落之一,它是美洲文明的搖籃。
據地下資料表明,公元前2000 年左右,尤卡坦半島已經有了人類居住的遺跡。他們以漁獵和採集作為謀生手段,來創造和發展自己的歷史。公元前 1000 年左右,他們開始定居,這時,以種植玉蜀黍為主要作物品種的農業生產發展起來了。然而這種文化是否為瑪雅人所創造,至今仍無定論。公元初, 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南部建立了城市,此後的七八百年間,總共建立了100 多個城市。在城市的廣場上他們進行日用品和食品的交換。這時,瑪雅人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
公元10 世紀以後,一支托爾提克人從墨西哥入侵瑪雅地區,在尤卡坦半島上建立起一些新的城邦。自此,瑪雅文化便出現了第2 次的繁榮興盛。
瑪雅人在美洲創造了高度的文化,其全盛時期當在4~10 世紀。此後瑪雅文化遭到了明顯的踐踏和摧殘,只有尤卡坦半島北部還得以保存和持續發展,直到15 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這一地區,瑪雅文化的獨立發展才被打斷。
神奇的瑪雅文化遺址 瑪雅文化的重要遺址有位於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奧提華城、尤卡坦半島南端烏蘇烏辛塔河流域的科班城和尤卡坦半島北部的烏斯馬爾城。它們分別屬於古典時期、早期和晚期的奴隸制城邦遺址。
通過考古探測,我們知道這些城市的規模宏大,有的城市長寬均達數公里。城內聳立著許多金碧輝煌的神廟和宮殿。在建築物的牆壁、柱子、梯階和石碑上有精美的雕刻,有的地方還發現了栩栩動人的壁畫,描繪了慶祝遊行、呈獻貢賦、押送戰俘、爭奪格鬥等場面,表現了瑪雅人高度的藝術成就。
除此以外,多層次的金字塔台廟建築,光怪神奇,令人贊嘆。如烏斯馬爾城的幾座多層次金字塔,反映了瑪雅人對地球的原始觀念。他們將地球上部分成若干層,每層有13 個世界;地球下部也是如此,每層有9 個世界。各層分別由「界神」掌管。
瑪雅人信仰太陽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地神和農神,尤以崇拜玉米神為最。他們用占卜勾通人與神的聯系。瑪雅人祭神的規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飛禽、瓜果外還一度盛行人祭。
公元前後,瑪雅人便有了象形文字,包括許多象形符號和音標、音節符號,它們一般用小毛筆書寫在無花果樹皮上。科班城建築群中著名的「象形文字梯道」,是瑪雅人特有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然而,遺留到今天的瑪雅文字,多是鐫刻在石碑、陶器、骨器上的銘文,而且迄今無法辨認。
是誰創造了瑪雅文化 瑪雅人創造的太陽歷法,規定每年為365.2420 天,而現在天文學家的准確計算是365.2422 天,一年的誤差不過是0.0002 天,這種精確度恐怕很難用巧合來解釋。
此外,令人更加迷惑不解的是,在宏都拉斯一座神廟的壁畫中,人們發現畫面中有瑪雅人乘坐一種類似今天火箭的飛行工具邀游太空的形象。人們相信,藝術的誇張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據此斷定,瑪雅人已早於我們幾千年提前進入了太空時代呢?如前所述, 瑪雅人具有超時代的天文科學知識,他們創造的太陽歷比格列高利歷更准確,更貼近回歸年長度。從現有的文字手稿中,人們還知道有瑪雅人預測數十萬年間日食、月食的表格和標明流星隕石墜落的時間表。這些事實表明, 瑪雅人的智慧,已超越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特定歷史時代。
據此,有的學者提出,是外星人創造了瑪雅文化,瑪雅人的祖先原本就是進入地的外星人。另一些學者則從瑪雅文化與亞洲古代文化的歷史淵源, 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研究,發現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人類學家發現,印第安人的膚色和體形與亞洲蒙古利亞人種相似,因而一般認為他們屬蒙古人種。
有人考證,古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曾有過「地球另一隅的人」 的記載,這些人可能就是進入美洲的亞洲人。這些人進入美洲後,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秘魯、宏都拉斯經過長期的發展,雖然逐漸形成了與印度各自不同的文化體系,但是,他們卻有著大致相同的神祇和信仰,如對日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海神、地神的信仰等即是有力的佐證。印度古代的大佛塔「窣睹坡」與墨西哥等地的大型金字塔台廟形象十分相似,這也是很難用巧合來加以解釋的。
基於上述理由,有人便提出亞洲人是瑪雅文化的創造者之一。
由於美洲沒有發現遠古人類生活的遺跡,美洲人種究競來自何方的問題,多少年來,學者們一直眾說紛紜。近年來一般認為,印第安人是從亞洲東北部移居美洲的,屬於蒙古人種的一支。也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印第安人屬澳人利亞一美拉尼亞人種,是與蒙古人種的一支同日寸或更早移入美洲的澳洲人。
據測定,他們移居美洲的時間約在四五萬年以前。其遷移動機或者由於追蹤野獸、或者因為氣候突變。為了生存,他們從亞洲出發。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越過白令地峽(最近一次冰河時期,當時的白令海峽比今天約低100 米)抵達美洲大陸。後來海面升高,地峽變成海峽,遷移的人便踏著海峽的堅冰,或是沿海邊航行進入美洲。不過,這種移民,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漸進過程,決不是一次兩次的挺進行動所能完成的。
上述種種觀點,孰是孰非,還有待於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輕率的結論只能是科學探索領域的最大誤區。

C. 有人說元朝完成的再次大統一是由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創造 這種說法對嗎

不完全對,成吉思汗只是元朝統一的奠基者之一,他是蒙古汗國的創造者,而元朝是以蒙古族為最高統治階級的多民族國家,元朝建立統一帝國是在忽必烈手裡最終完成的。

D. 蒙古族文字的發明者是誰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

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

(4)蒙古創造者擴展閱讀

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雲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1368年,元朝覆滅後,八思巴字也一並退出通用體系 。

20世紀40年代,蒙古國在蘇聯影響下,成立了以達木丁蘇倫等作家參加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不久後正式廢棄回鶻體蒙古文,開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制的西里爾蒙古文。

80年代後,蒙古國曾有部分初中和高中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推廣效果並不理想。蒙古國仍然只有部分學校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不重視這一課程的學習。

1979年中國正式確定了蒙古語基礎方言和標准音。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轉發了「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關於確立蒙古語基礎方言、標准音和試行蒙古語音標的請示報告》,決定以察哈爾土語為標准音。

1977年八省區第二次蒙古語文專業會議上通過了「關於蒙古語文標點符號的規定」。1991年自治區民語委下發了「關於試行蒙古語文縮寫和略寫法的通知」。

1996年規范了「蒙古文字母順序」。1997年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正字法委員會」,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將3000多條不規范的基本詞條規范為1500餘條,並統一了其派生詞的書寫形式。

2010年,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下達關於恢復擴大回鶻體蒙古文使用的命令。命令規定,蒙古國總統、國家大呼拉爾(議會)主席、總理以及政府官員等在與外國同級別官員進行交流時。

公文和信函必須使用回鶻體蒙古文;蒙古國公民的出生及結婚證明、各級教育機構頒發的相關證件、畢業證書等必須同時使用回鶻體蒙古文和西里爾蒙古文。

E. 蒙古為何還要分內外,成吉思汗是內蒙人還是外蒙人呢

因為地理因素,在內外蒙古的邊界處,有一條荒漠帶將兩個地方隔離出來,就像中國和朝鮮一樣,都是有著一條鴨綠江分隔出來,內外蒙就是這樣區分出來的。

成吉思汗是外蒙古地區人,成吉思汗出生於斡難河畔,蒙古族游牧民族。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

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5)蒙古創造者擴展閱讀:

公元1180年左右,鐵木真稱汗,扎木河率領扎達蘭、太赤武等十三個部門進攻,鐵木真兵十三翼作戰,因兵力無人能敵而撤退。歷史上,十三翼之戰被稱為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里比·托利汗軍格蘭特在烏雷扎河(今蒙古東部烏雷吉河)擊敗韃靼人。

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

鐵木真發現後,迅速撤軍,回到自己的草場薩利川(蒙古克倫河上游以西),將王可汗暴露在敵人面前。王可汗被打敗了。因為王可汗的地方有很多蒙古族部落,鐵木怕他們被吞並,對自己有害。他派出了號稱四大名師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

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

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F. 蒙古文字是誰創造的

蒙古部原來沒有文字,成吉思汗在戰勝乃蠻部後,命乃蠻部的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專寫蒙古語,創造屬蒙古文字。這對推行國家法令和發展蒙古族的文化大有好處。成吉思汗本人始終信仰薩滿教宣揚的「長生天」——永恆的天神,因此他還任命了專門掌管薩滿教事務的別乞(教長),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幫助自己統治和安定人心。

G. 蒙古字是那個維族創造的~!~

最早的蒙古字是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下令文員所創的,也是現在蒙古字的錐形。
你說的那個也是蒙古字,只不過是那時蒙古字橫著寫像維族字,所以才另稱為維式蒙古字,根本不是維族人所創。

H. 成吉思汗生在外蒙古,長在外蒙古,他為什麼是中國人

是外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廣大蒙古國起源於外蒙古,在建立起地跨亞歐的大帝國的時候,蒙古還沒有改國號為元,其他像俄羅斯公國等等歐洲和西亞各國都比當時的宋朝被統治時間長,俄羅斯公國比中國人更有資格稱成吉思汗為「我們的汗」。在忽必烈後,元朝只是包括當時中國現在疆域和外蒙古等等在內的疆域,而整個國家分為欽查汗國、伊利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等等很多的汗國,他們之間的地位幾乎是平等的,只是名義上遵從元朝的皇帝。
所以外蒙古暨蒙古人民共和國,他們的歷史上的大英雄是成吉思汗,而他非是我們的汗。內蒙古的稱法只是在區別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時才有的,不然會有外交上的問題。
所以我贊同魯迅先生的觀點,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汗,他可以說是蒙古的英雄,也可以說是蒙古族的英雄,但是只是因為那麼一段歷史才載入中國史冊。

I. 創立蒙古文的首創人是

成吉思汗時期創造的文字叫回鶻式蒙古文。
據中外史乘記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人以版後,蒙古族開始權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現在稱作回鶻式蒙古文。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維吾爾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
早期的蒙古文字與回鶻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則也直接來自回鶻文,故現在學術界也常稱之為「回鶻式蒙文」。16-17世紀這種文字經過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傳統蒙文(胡都木蒙文)前身。

J. 蒙古國吉立爾文的創造者是誰

西里爾是俄文字母,而蒙古語是注音自,任何一種字母都可以記錄蒙古語。所以沒有創造

閱讀全文

與蒙古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