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善意的發明

善意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4 04:47:32

❶ 民法里的善意是什麼意思請舉具體例子!謝謝!

民法中的善意 為在受到蒙騙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正常符合常理的交易 《物權法》第106條對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善意取得,是指財產無權處分佔有人將其佔有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如果受人取得該財產時出於善意且支付了合理的價格,則受讓人將依法取得對該財產的所有權或者他物權,原動產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

❷ 世界是善意的嗎

有一句很火的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世界是善意的嗎?世界又不認識你,他是無意的。


我認為,世界沒有好壞,而是世界裡的人。我不知道如何說世界是不是善意的,但我想可以把世界與幾個方面進行比較體會一下。

請心存善意

我不知道世界是否善意,對我們能確信的是是否自己心懷善意。

世界既不是善也不是惡,因為我們自己的感受不同。不同的規則,有些人很好,有些人只是責怪規則。有些人感到了世界的善意,而另一些人卻只感到怨恨。而不是被動的期待著世界的真誠,積極的,無論是在舊的規則,規則還是超然,懂得善的惡,善的惡,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感覺良好和積極的善,享受美好。

❸ 善意的謊言這句話最早發明於誰

善意的謊言,漢語詞彙,拼音是shàn yì de huǎng yán,是指出於某種善意的原因說出的謊言,並不帶有惡意,而且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一般是出於好意而說出的謊言,是為了他人著想而說出的謊言,可給予人靈性。

善意的謊言

「善意的謊言」是人們對事物寄託的美好願望,是人們善良心靈的對白,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安慰的一絲暖意,是人們心底里流露出來的一種柔情……誰也不會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聽到善意謊言的人明知道是謊話,也一樣會去努力相信,不會覺得說謊者的虛偽,有時還要從心裡感激。

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這種謊言不是居心叵測,是出於善意的。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適度地撒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理解、尊重和寬容,甚至是給對方一個巨變!它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沒有任何的惡意。但是善意的謊言本質依舊是謊言,與事實相違背,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善意的謊言是出於美好願望的謊言,是人生的滋養品,也是信念的原動力。它讓人從心裡燃起希望之火,也讓人確信世界上有愛、有信任、有感動。

善意的謊言能讓人找到用笑臉去面對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謊言,是賦予人類靈性,體現情感的細膩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堅強執著,不由自主去努力去爭取,最後戰勝脆弱,絕處逢生!

❹ 為什麼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它的原理是什麼

原始取得的特徵之一就是是基於法律規定,而不是原所有者的意願。善意取得就是基於法律規定而取得的,並不是以原權力者意願而得,所以屬於原始取得。善意取得四點特徵,處分人是無權處分,第三人是善意且有償取得。轉讓的財產必須完成交付或者登記。所佔有的物決不能是脫離物。

❺ 關於善意的謊言的事例

1.看過一篇電視報道,說的是一個老媽媽得了腎病,如果不換腎的話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這時大兒子站了出來要求給媽媽捐腎,這可疼壞了老媽媽,老媽媽強烈反對,說要是這樣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沒辦法只能等待各種條件都比較匹配的腎源,可是要等到這樣的腎源真是很不容易,兒子怕耽誤了母親的病情,於是和家人商量後,騙過了母親.把自己的一個年輕的腎臟捐給了母親,手術成功後家人還是瞞著這位老媽媽的,最讓人感動的是母親和兒子住在隔壁病房,媽媽是不知道的,當媽媽想見大兒子時,家人只是騙她說兒子去出差了,看完這個報道我被感動的哭了,朋友們,難道這樣的謊言有礙於誠信么?
2.一個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後期,當醫生問她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時,她說想去天安門看看升旗儀式,對一個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後心願,醫生和家長哪有不滿足的理由呢?但是因為她的家住在遙遠的新疆,如果滿足她的要求,醫生怕女孩經受不住旅途的勞累,於是一個由2000多名志願者和醫生還有女孩的家人組織的集體編造謊言的活動開始了,從上火車到改乘旅遊公車,一路上,從報站到服務員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談,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後來到了一個學校,在軍樂隊伴奏的國歌聲中,雙目失明的女孩以為真的來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門廣場,當看到她無力的舉起她的小手向國旗的方向敬禮時,在場的人們全都流下了熱淚,這次由2000多人組織的集體說謊行動,你能說他們善意的謊言有礙於誠信么?
3.很久以前,有一個姑娘一生下來就瞎了眼。
黑暗是她唯一的主題,世間的美麗和醜陋她無法得知。
但她一直很快樂,因為母親說她是村裡最美麗的女子。而事實恰恰相反,她是村裡最醜陋的女子。但她並不知道,她只相信母親的話,所以,她快樂而驕傲地活著。
轉眼間,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齡了,由於是瞎子,長得又丑,所以村裡沒有一個人願意娶她。經過母親的尋找和游說,外村的一個斷了一隻手的小夥子同意娶她。
姑娘的母親說,她只有一個要求,不準小夥子說姑娘長得丑,要誇獎姑娘是村裡最漂亮的女子。小夥子一口答應下來。
母親對姑娘說:「孩子,我給你找了一個村裡面最英俊的小夥子。」
洞房花燭夜,姑娘問小夥子:「娘說,你是村裡面最英俊的人,是嗎?」
小夥子說:「 是的。」
姑娘又問:「 娘說,我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是嗎?」
小夥子響亮地說:「是的。你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我愛你。」
姑娘聽了小夥子的回答,臉上泛起了羞澀的紅暈。從此以後,姑娘活得更加自信了,自己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又嫁給了村裡面最英俊的小夥子,還有什麼比這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字串6
又過了一段時間,姑娘的母親去世了,而姑娘給小夥子生下了一個小男孩。
善良的小夥子從小男孩懂事起就告訴他,不能說自己的母親長得丑,要說她是這個村裡最漂亮的女子。
姑娘繼續活在美麗的謊言之中,母親的謊言、丈夫的謊言、兒子的謊言讓姑娘的一生都充滿了幸福和甜蜜。
終於有一天,姑娘老了,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在別人眼中,姑娘是一隻丑小鴨,而姑娘自己卻活得像一個驕傲的公主。這就是善意的謊言的力量。我們為親情的偉大而感動,為善意的謊言而感動。
4.一架運輸機在沙漠里遇到沙塵暴而迫降,但飛機已經嚴重損毀,無法恢復起飛,通訊設備也損壞,與外界通訊聯絡中斷。9名乘客和1名駕駛員陷於絕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們為爭奪有限的干糧和水而動起干戈。
緊急關頭,一個臨時搭乘飛機的乘客站了出來說:「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聽我指揮,就可以修好飛機。」這好比一針強心劑,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他們自覺節省水和干糧;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團結起來和風沙困難作斗爭。
十幾天過去了,飛機並沒有修好;但有一隊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駝隊經過這里,搭救了他們。幾天後,人們才發現,那個臨時乘客根本就不是什麼飛機設計師,他是一個對飛機一無所知的小學教師。有人知道真相後就罵他是個騙子,憤怒地責問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還忍心欺騙我們?」小學教師說:「假如我當時不撒謊,大家能活到現在么?」

❻ 科技小發明

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謊言,這一點是無庸質疑的。謊言,說謊是欺騙,欺騙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這些都是打小師長們就諄諄教誨過。但我們捫心自問,又有誰沒有說過謊言呢?無論是對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是不相識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種,但當我們給謊言加上一個「善意」時,彷彿大家都可能接受了,這正是人性的弱點的集中表現。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就說實話。它將令你的對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釋然。」因此,心理學專家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扯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對方二辯請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本身必然會有礙於誠信。所以,在此我要大聲疾呼,讓我們拒絕善意的謊言,共同打造誠信社會。

請對方辯手注意,您們的辯詞存在很大的疏漏.我們認為區分事物首先應先從定義入手進行闡述,綜合康熙詞典的釋義,善意的謊言就是不事實求是,說假話、虛話,誇大、掩蓋、歪曲事實真相。從善意的謊言片語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其屬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謊言,因而善意的謊言本質上就是謊言。善意的謊言其動機雖然為善意,但因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屢屢被一些「職業騙子」所利用――這是不爭的事實。「謊言」的本身是陰暗的,事物的好惡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假話。盡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擺脫不了其謊言的本質,而謊言就意味著欺騙,因而就有礙誠信。善意的謊言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往往這種謊言一旦戳穿,對對方的傷害會更深,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規范中,"誠信" 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誠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義。古人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通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於誠信。

請對方一辯注意,既是謊言?何來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謊?!
謊言雖然為善意,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於誠信。
與民族精神來一次暮然回首,原來那誠信竟在燈火闌珊處。隔著幾千年的長河,依舊可以清晰地聽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宛如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一個人如果丟失誠信留下的就是虛偽:一個企業如果丟失誠信將面臨破產然機;而一個民族如果丟失誠信將會對墮落與死亡!
守信了誠信就守信了一方凈土,守信了誠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誠信中華民族才能永恆。
在此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一個人在失去了誠信之後,他的出發點還是善意的嗎?

所謂善意的謊言也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後果。並舉出實例:某人身患絕症,為了讓他平靜地度過餘生,親朋好友一致把他瞞過,這其中絕無惡意,也絕無私利,但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欺騙無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療的理性和處理個人事務的時機。女哲學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說,這種謊言會置人於人格大滑坡的邊緣。她在《說謊,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選擇》一書中寫道: 「 心理上的障礙盪然無存,辨別真偽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認為謊話不會被識破的概念可能趨向偏執.」一些對說謊現象頗有研究的心理學家建議, 任何人如果想對朋友、親人、同事說些「 善意的謊話」之前,最好能好好考慮一個涉及心理反應的問題,即對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後會感謝你的好意,還是會覺得對你的長期信任被你傷害了。

「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來保護自己或別人。幫助我們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蓋斯梅爾說過:「認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人想出來的借口有時出乎意料。為什麼人要自欺欺人?美國幽默作家賴得樂指出:「大多數人不是生活在現實當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對自己的幻想。」話又說回來,了解自己與朋友的真象有時非常殘酷,最好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數借口都有破壞性。不自覺地使用借口,即使不會愚弄別人,也會愚弄自己。所以我請對方認識到,多點誠信,少點借口!同時我想問對方,如果大家都有這種觀點,如何打造誠信社會,如何使我們的國家在誠信上有更大發展?

我認為即使謊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比比皆是.何須舉例.這種負面影響對誠信的破壞往往是比較隱蔽,是一種慢性中毒.無視這種毒害,無疑是掩耳盜鈴.我想請問對方辯手,您們口口聲聲說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兩個范疇,請您們就善意的謊言准確下一個定義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能始終以一顆公正的心來對待和評價客觀事物,那麼一定會營造出一種誠實明凈的氛圍,而不是爾虞我詐的惡性循環。
朱?F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以誠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國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維護經濟正常運行、推進體制創新、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舉。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嬗變,一些領域和個人的信用匱乏,已日益成為令人切齒的社會公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正如對方一辯所述,謊言何來善意,既是謊言就有礙誠信,請問對方辯友,誠信是什麼?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的是什麼?

我方認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上存在根本性的錯誤,誠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誠以待的基礎之上,任何的欺騙即使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可以說是與"誠信"完全悲道而弛的.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論證了,已經分析的很明白了.

❼ 什麼是善意,使你生命更精彩

善意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帶人進入崇高的境界,所以,不如「秀」出你的善良來!

善良是一劑良葯。從善意出發,你的表現將會更加精彩,生命將會更加有意義。

有位在日本稅務署服務的小林先生,為人忠厚、質朴。有一天,他去紫菜店收稅,主人不在,大概是到江灣去采紫菜了。他沿著堤岸走到江灣,果然,他瞧見木村一家人在忙著。年老的木村夫婦赤足泡在冬天的海水裡,三個念小學的孩子,還有念中學的木村長女也都捲起衣袖,不惜裸露兩只嫩白的手臂在海水裡幫助採摘紫菜。

「多冷的天氣啊。」心地善良的小林不禁想,「不管怎樣美麗的手,那樣泡在冰冷的海水裡,不粗糙才怪!市面上有長統膠鞋,但為什麼沒有長統膠手套呢?——對啦,難道不能製造防水手套嗎?」

他開始閱讀有關書籍。正好他有個朋友在附近三興化學公司服務,於是他到工廠去參觀,吸收工藝知識。後來經過刻苦努力,經過反復更改,小林終於制出了膠皮手套的樣品,並送給木村一家試用,徵求改進意見。後來,三興化學公司採用了小林的發明。那年底,他獲得了一筆巨額賞金。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的目的是要讓「家家戶戶都點上電燈」。所以,從一開始他對自己提出:發明的電燈必須簡便、通用、便宜、耐用、無臭、無煙、無毒。他用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發現白金燈絲效果較好,但是,他想黃金就夠貴了,白金更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於是他放棄了白金燈絲,繼續尋找更合適的燈絲。

在我國歷史上,也有許多以為人類造福為出發點而獲得成才機遇的例子,北魏賈思勰寫《齊民要術》、明朝宋應星寫《天工開物》、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等等。

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櫃台人員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人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只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人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東西,也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是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並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後這家店東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當這位年輕人打包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

這個年輕人的成功,就在於他比別人付出更多的關心和禮貌。

《聖經》上說,有個人招待了一群衣衫破爛且長相醜陋的客人,等客人離去,才發現他們原來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從此,做父母的就教導孩子們說:碰到衣衫破爛或長相醜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幫助他。因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這是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故事,但紐約首屈一指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理喬治·波爾特卻有著相似的真實經歷。

那是一個刮風的雨夜,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走進一家旅店。那男的對旅店伙計說:「別的旅店全客滿了,我倆在貴處借住行嗎?」

一個年輕的伙計說:「城裡同時在開三個會,所以全城到處客滿。」他看著兩位老人的不妙處境,很同情地說:「不過我也不忍心看你們二位沒有落腳處。這樣吧,我把自己的床讓給你們。我自己?不礙事,在櫃上搭個鋪,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錢時,對伙計說:「年輕人,你當得了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興許過些日子我要給你蓋個大旅館。」

兩年後的一天,這個年輕的伙計收到一封信,信里附著一張到紐約去的雙程飛機票,邀請他回訪兩年前那個雨夜裡的客人。

年輕伙計來到了車水馬龍的紐約。老人把他帶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匯處,指著一座巍然聳立的高樓說:「年輕人,這就是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當經理。」

這位當上經理的伙計就是波爾特,那位老人則是威廉·奧斯多先生。

我們好心幫助那些求助於我們的陌生人,可能正幫助著自己——喬治·波爾特正是如此獲得意外收獲的。

善意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帶人進入崇高的境界。

善良是一劑良葯。從善意出發,你的表現將會更加精彩,生命將會更加有意義。請看維生素C的發明經過。

C是發明者喬瑟夫·哥勒特·巴卡博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哥勒特·巴卡出生並成長於紐約東區的猶太人街,他的家被不斷降臨的疾病與死亡的恐怖包圍著。他的父母開一家雜貨店,他們把一切希望寄託在聰明的長子——巴卡身上,期待他做個出人頭地的人。但是,這個18歲的年輕人目睹周圍人們的痛苦,立志要當醫生,想盡力做點事幫助他們。他說服了父親,考進了醫學院。在貝爾威醫學院,他十分用功,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所有科目,卻帶著迷惘畢業了。因為,他在學習中了解到,醫學上的未解之謎太多了。當個混飯吃的醫生,賺錢自然不是難事,而他下決心要不斷地研究那些尚無法救治的疾病的原因,發現新的治療方法,以便救治那些為疾病所折磨的人們。

他進入美國公眾衛生局,30年來安於每年1600美元的微薄薪俸,全身心地投入了「謎」一般的各種疾病的研究:黃熱病、猩紅熱、傷寒、白喉以及義大利麻風病等等。尤其義大利麻風病,病因及治療方法的發現完全是他的功績。為了救治病人,他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為此他感染了熱病,有兩次幾乎喪命。當紐約市新建保健所時,40歲的喬瑟夫被推薦為所長的第一個人選。如果他答應了,那麼貧困的生活便可結束,可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決不改變初衷:幫助染病的普通人。於是他到義大利麻風病流行的南部地區去了。喬瑟夫就憑著這種精神,發現了義大利麻風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同時發現了維生素C。他的苦鬥精神來自幼年時居住在猶太街所獲得的體驗。在他看來,幫助人類免除疾病的痛苦,是比金錢更高貴的事業。

❽ 為什麼說很多的善意,都會帶有目的

因為時代的發展讓人心不再單純,人們越來越不相信無緣無故的愛與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每個人都學會了在生活中掩飾自己。我們總是能感受到生活中善意或惡意的存在,可不論是善意還是惡意,我們都已經不再敢輕易相信了。

其實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能對自己散發足夠多的善意,可是生活當中的善意與惡意較大,讓我們很難去分辨好與壞。出於惶恐,我們變得越來越喜歡戴著面具生活。

從來都不是善意帶有目的,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目的性眼光去衡量善意。

❾ 什麼是善意原則

二、善意一般義務的認定
205條對善意構成要件的認定是以那些認可善意義務的司法意見、成文法的重大發展和出版的法學著作為基礎的。至60年代晚期,正當205條起草的時候,判例法的積累就相當可觀了,這些判例法對合同善意義務的規定突破了「善意購買」(擴展到了善意購買以外的領域)的限制。美國的領頭羊——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法院已經有很多對合同關系中各種各樣的「惡意」所造成的損害提供救濟的判決,同時其他法院的類似判決數量也非常可觀。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 at 216-52. 此外,在美國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判例認為「善意」在合同的履行中是不必要的。47 Ali Proceedings 490(1970). 相關判例調查表顯示:法官在很多判決中界定和排除了一系列的履行「惡意」,包括假意交易;缺乏謹慎;只履行主要義務;濫用審查履行是否與合同規定一致的權利;干涉或者不協助對方義務的履行。在這些判例中法院突破了對履行的一般性要求——諸如協議的特殊條款、交易場合,商業習慣和慣例——加入了「善意」的要求。許多法院還對合同主張、爭議解決以及訴訟中的惡意進行了處理。他們排除了惡意的諸多形式:引起虛假爭議、對合同用語誇張的或模稜兩可的解釋、利用對方當事人的弱勢地位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修改、要求對方提供過度的履行保證、無故拒絕接受履行、坐視合同損失擴大化、濫用審查一致性和解除合同的權利等。在合同法第二次重述之205條以及該條的評論和報告人說明中,布羅克教授幾乎全部接受了以上內容,評論中大部分的說明都是以該目錄表中的1970年前做出的判例為基礎的。Compare 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s de,Reporter's Note(1979) with Summers, Good Faith, supra note 3,at 232-52.
但是「第二次重述」中205條的淵源絕對不局限於一般的合同判例。205條要件的淵源——與它所吸收的「善意」的概念有別——同樣包含在了成文法中,尤其是《美國統一商法典》。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 at 195,207-16. 截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這部法典已經被大多數州所採用。它的許多條款和評論都科以當事人具體的善意義務。更重要的是它的一條非常有名的條款——1-203:「本法典項下的合同和義務都必須得到善意的履行和執行。」這條義務在50年代可以說是美國成文法的重大變革,當然也是205條最近的淵源了。正因如此,205條的第一條評論中提到統一商法典也就不足為奇了。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1979). 盡管如此,二者有關「善意」的分歧還是非常大的。
205條的立法史並不長。早在1981年前就曾出現過兩個版本,一個在1970年,Id.§231(Tent. Draft No.5,1970). 一個在1973年,Id.§231(Revised and Edited ed., Tent. Draft No.1-7,1973). 並且兩個都被編號為「231條」。二者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不同。1970年版本在當年5月於華盛頓特區召開的美國法學會會議上被正式提交出來,隨後被暫時採納。此次會議的記錄情況如下:
布羅克教授:
隨後我將會轉到主題2上來,它看起來似乎包含了有點革新意味的條款。你可以使用一個不同的標題(指主題2這個標題),但是我並不認為那將有什麼新意。
這是有關解釋的事項,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當事人的想法。我想「公平」和「公益」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231條對於「重述」來講是全新的,然而它對於我們的法律來說沒有新意可言。
我被質問道:難道這真的是對一部法律的重述嗎?難道它不是一個嘗試,嘗試在合同法重述里寫上訓誡和教導?
回答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在司法判決里找到它的出處,此外,這個精煉的表述就是從美國統一商法典里拿來的。我想在商法典的立法史上,該條並沒有被看做是一個革新性的建議。
我應該提醒大家注意這里有個限制。正如在商法典里一樣,法律條文有關善意的規定被限制在了合同的履行和執行中。它沒有要求在訂約、要約和承諾里也需善意。
在合同的訂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善意和公平交易的義務,但是我們把它和合同的履行與執行之中的善意區分開來。我認為在普通法的歷史上你不會找到一個判例法院認為在合同的履行和執行過程中無需善意。
當然,麻煩就是此條太籠統,太概括,需要具體化,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做這項工作。在它的制定上,我受益於薩默斯教授,因為我在第100頁的評論上引用了他的成果。他付出了很大努力來收集大量的判例,在這些判例中司法判決都堅持認為在合同的履行和執行中應該盡到善意和公平交易的義務。然後,他將這些判例進行了分類,我借鑒了他的分類方案,僅僅在細節上做了一些補充而已。
但是我並不想試圖區分這里所講的東西。如果你把善意界定的非常狹窄的話,這條建議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界定的非常寬泛的話,問題就出現了。在報告人說明第100頁我提到了德國「善意」項下法律所產生的問題——在一戰之後接踵而至的通貨膨脹中,「善意」變成了對合同進行司法再造的通行證,這在美國是不敢想像的。「一戰」後,德國經濟惡性膨脹,合同的嚴肅性受到挑戰。因為德國法一直追隨羅馬法的金融債務規則,稱為「一馬克主義」,即合同標的是一馬克,無論經歷多麼久,給付的內容仍然是一馬克,價金是不會變化的。但戰後的惡性通貨膨脹,使戰前簽訂的許多合同變得一文不值。德國學者馮特曼提出「交易基礎喪失理論」,雖然學者們對其理論有爭議,但這一理論在矯正合同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這是問題的背景。
假設我們大家在一個通貨膨脹率每月達到25%的地方,你也會發現司法激進主義。希望我們不會碰到這種事情。
不管怎麼說,這條原則也是在司法意見中得來的,而不是我個人的發明創造。當然在《美國統一商法典》里也能發現它的蹤影。我認為在紐約上訴法院和加利福尼亞最高法院比其他的法院更容易找到這樣的司法意見,但我也曾被告知在索賠法院也能找到類似的判決,並且我曾要求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因為我對此並不熟悉。47ALI Proceedings 489-91(1970).

1981年正式出版的《美國合同法第二次重述》對善意的表述僅僅作了微小的改動。也許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報告人說明裡重新提到了支持此問題的法院判決,這些判決是在20世紀60年代做出的,當時正值205條第一次制定。See Burton ,Good Faith Purchase of a Contract Within Article 2 of the UCC,67 Iowa L.Rev.1(1981)[hereinafter cited as Article 2 Good Faith].
在美國法學會各種各樣的「重述」歷程上,一條特殊的「重述」因為「缺乏合法性」而受到質疑。這些質疑認為該條是以不存在的判例法為基礎的,是與判例法相沖突的,或者在某些方面超出了現存判例法的范圍。現在這些質疑應該證明是毫無根據的,205條的合法性毋庸置疑。
三、善意的界定路徑
正如起草者當初所面臨的一樣,首先我們要探討概念的一般性問題。我們把205條及其評論中的「善意」描述為一種「排除器」式的概念,要解釋它的根源,並把它與統一商法典相比較。另外,我們還要論述205條與法治原則的契合性問題。
(一)概念的一般性問題
「概念」這個術語,正如在本書使用的一樣,是指人們的一種意識結構,它體現或包含了為特殊目的而以文字表現的某種思想(idea)。當一個起草者確定一個法律構成要件時,她將會把一個思想或眾多思想以明確的語言寫在該法律的正式評論及其他立法性的文件中。包含於法律要件中的「目的」或者是為了建立某種行為模式(比如公正的預期),或者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社會目的(諸如安全、私人交易的便利等);See Summers,Two Types of Substantive Reasons:The Core of a Theory of CommonLaw Justification,63 Corneli.L.Rev.707(1978). 這種法律要件或者非常原則、非常概括,或者會提出明確具體的規則。概念中的「思想」可能來源於道德領域或已有的法律內容,也可能完全是法律自身的創造,比如說「減稅」;這種思想有可能是直接來解決人的作為或不作為問題的,比如「善意履行」,也可能是間接的關於人們的日常行為活動的,比如「司法審判」和「預期利益」。如果這種思想是有關人們作為的,這種作為可能會是形形色色的,比如說「合同行為」;也可能是恆定不變的和分離不連續的,比如說「填寫一份所得稅申報表」。如果說這種思想是有關人們的作為的,這種作為可能關涉人的精神要素,也可能無關。
以上所述以及眾多其他的變數影響著起草者所面臨的有關概念的問題。有一個問題尤其需要強調,為特定目的而包含於概念中的思想或許只能由一種方式來概念化比較好,因為這種方式為我們先前的社會和法律經驗所熟知,從而比較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當一種思想具備了這種與其自身不可分離的完整性之後,1 Carrow,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ke ch.6 (1871). 起草者就再也不能完全自由地來對待它,即便是為了法律本身的特定目的。否則,將有可能使人們產生困惑,還可能使法律本身所設定的特定目的落空。當然,這並非說起草者在制定概念的過程中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塑造或重構法律理想,而是說無論起草者對法律理想進行多大程度的重構,概念本身要很好的服務於其所包含的思想才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統一商法典中「善意」條款的報告人(其人是身價億萬的法學教授)並沒有很好地堅守這個原則。
對於法律思想,起草者在制定概念之前就必須擺正它們的位置,放棄那些對它們進行重塑的企圖。如果他們通曉各種概念方式對於某種法律思想概念化的不同作用,就能更好地從事這項工作。關於每一種概念方式都能成為一篇獨立的文章,但由於篇幅有限,不能詳盡敘述。不過提供一個簡單的列表還可以做到:
1.以正式的方式來概念化——為概念的適用設定充分和必要的條件;
2.以問題的形式通過對詞彙的闡釋來概念化(包含對比性闡釋);
3.通過舉例闡明概念所要求的特定條件;
4.主要通過典型性的例子或通過列舉來說明某一詞彙的應用;
5.通過對相類似詞彙的特定化來界定詞彙的各種適用方式;
6.以「排除器」式的方式來概念化。
這並不是一個詳盡的列表。每一種為法律目的而制定概念的方式都能獨立成篇。See,e.g.,R.Robinson,Definition(1950). 換言之,起草者有很多方法制定一個概念,盡管一些法律思想能以多種方式來概念化,但是有一些卻只能用一種方式來表述。起草者必須很好領會這種事實,否則他們會對法律思想進行不恰當的概念化,這樣會產生混亂或者是以各種概念化方法的失調而告終,從而使法律目的落空。一個概念是否適宜可以用以下標准來衡量:(1)它是否忠實於它所包含的法律思想;(2)它是否充分體現了法律目的;(3)它是否符合法治的精神和原則。
(二)「排除器」式的概念
有一些法律思想特別適合於這種概念方式(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對於「善意」來講更是如此。有一些詞彙並不能直接的或正面看出其內涵,但是它卻排除了某些東西。這種「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最早出現在Arisone的文章中,3 Aristole Nicomachaen Ethecs (W.Ross.1929). 後來牛津教授J.L.奧斯汀對此作了更進一步的研究,他的有關「真正」(reality)的理論如下:
「一隻真正的鴨子」是有別於「一隻鴨子」的,這在於它排除了各種各樣的非真正的鴨子的可能性——譬如說一隻玩具鴨子,一隻畫上的鴨子等等。除非我知道「什麼不是一隻真正的鴨子」,否則我不會說「這是一隻真正的鴨子」。「真正」並不是從正面來肯定什麼,而是從反面去排除,這就是那些所有為「真正」尋找共性的企圖失敗的原因。J.Austin,Sense and Sensibilia 70-71 (G.Warnock ed.1962).
「真正」這個詞彙其本身在法律中並不常用,經常用的其實是類似的「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自願」這個既用於道德領域又用於刑法領域的詞彙,就非常接近於一個「排除器」式的概念。H.L.哈特曾說:「『自願』這個詞彙實際上排除了其他很多情形,比如身體沖動、脅迫、事故、錯誤等」。Hart,The Ascrip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Rrights,49 Proceedings of the Ariototelian Society 171,180(1949). 「平等」在許多部門法律中也是一種「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它排除了各種各樣的歧視和不平等的分類。「公平」的概念也是如此。Woozley,Injustice,7AM.Phil.Q.Mono.Ser.109(1975).
應當說,「善意」被最大程度上概念化為一個「排除器」。「善意」並不適合於正面界定,比如賦予它充分必要的條件,反之,它作為一個排除器排除了一系列的各種情形,相比較而言,其他概念方式未必有如此效果。我們並不拒絕以法律目的來界定「善意」的范圍和界限,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198-99. 我們也不拒絕法官應盡力明晰「惡意」和「善意」之間的標准——問題在於語境不同標准也就不相同。
(三)「重述」中的「排除器」式概念
布羅克教授並不想對205條的「善意」進行正面性的描述,也不想在205條的評論和報告人說明裡這樣做。因此,他沒有像統一商法典的報告人一樣給「善意」下定義,See UCC§1-201(19). 如「在交易中應誠實信用……」。所有這些都與「排除器」式的分析方法一致。
他認為,通過與各種不同形式的惡意相比照,是能夠為「善意」的「適用」提供具體的方法的。語境不同,這些方法也會不同。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1979). 但是他也沒有為善意的「適用」方法制定一個單一明確的標准,相反,他認為205條的「善意」要求排除了一系列的「惡意」情形,包括違反交易目的、疏忽大意缺乏嚴謹、濫用合同術語、坐視合同損失擴大化等。Id.§205,Comments a,d,e. 許多理論家曾經試圖用「意志因素」,譬如惡意動機,為這些「惡意」情形制定概念。但是布羅克教授認為這同樣行不通,他說:「借口和托辭會損害合同善意履行的義務,盡管有些時候當事人認為他自己的行為是公正合理的,但是善意的義務遠不僅如此:惡意或者是明顯的或者是不作為的,然而公平交易卻不僅僅要求人們誠實信用。」See Burton,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Common Law Duty to Perform in Good Faith,94 Harv.L.Rev.384(1980).
布羅克教授進一步闡明了205條的目的:為了保證對合意的忠實遵守和對方當事人的合理預期,並且捍衛社會正義、公平和理性。指出205條的目的並不是對205條進行定義或特定化。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 我們必須認識到205條絕對不能孤立看待,它必須結合自身的目的來解釋和應用。更進一步講,作為「排除器」式概念方式的必然結果,布羅克教授宣稱:「一個完整的有關惡意的目錄也是不可能有的。」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d (1979).
205條及其評論和報告人說明中的「排除器」式的概念已經充分滿足了各種相關標准。它忠實於它所包含的法律理想;它充分體現了法律目的,包括公正的預期;盡管並沒有被嚴格的定義,但是它卻能夠在各種復雜的不可預計的條件下起到社會安全閥的作用;它契合了包含於法治的精神和目的。
(四)「重述」中的概念與法治的契合性問題
法治原則並沒有要求所有形式的法律都必須由規則來構成。See generally R.Dworkin,Taking Rights Seriously Ch.2(1978). 205條及其「排除器」式的概念,並不是一條規則,在更大程度上來講,它是一條原則。205條是一個隨時間地點條件而轉移的法律要求,它排除了一系列的惡意情形,其中的許多情形只有在特定環境下才能確定為惡意。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203,215-216. 有一些人堅持認為在法治之下所有的法律都必須由具體規則構成並且指向特定的事實,但是他們並沒有很好的思考法律的默示含義。如果按照他們這一觀點,那麼在整個商事法領域就需要進行大的修訂,包括統一商法典在內。不僅是關於「善意」的1-203條需要修改,就連關於「公平原則」的1-103條和「顯失公平」的2-302條也都需要修改。還有其他的許多條也都需要縮小和具體化。
盡管「第二次重述」之205條制定得恰如其當,但它並不排斥其他同樣用來解決各種復雜情況的有關「善意」的法律規定。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樣,美國合同法第二次重述本身就包含了其他的條文來對205條進行更進一步的明晰。除了這些條文之外,至少還有其他三種方式來解決有關「善意」的問題,這三種方式有的已經比較成熟,有的還在形成之中。第一,我們有大量的「法律理性」積累。這些包含了一般性的法律理性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存在於各種各樣的法律之中,這對處理「善意」問題大有幫助。第二,法院和學者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制定一些區分「惡意」的標准。See Hillman,Contract Modification Under the Restatement(Second) of Contracts,67 Cornill L.Rev.680(1962). 這些標准存在於我們的法律經驗之中。第三,有關各種不同語境的經驗的積累已經相當充分了,可以利用這些對各種語境的認識來排除特定形式的「惡意」。我們並不準備構建這樣的規則,但是如果有人制定出了超過205條款的標准,人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也許有人認為所有這一切都是以現存的法律(以上所述三種形式,或其他的形式)為前提條件的,因此當法院在處理一個從未有過先例指引的案件時,就會迷失方向,從而不能很好地衡量法治可預期性和法治統一性的價值。其實,如果善意僅僅是一個「排除器」式的概念的話,那麼法官就擁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權來判斷什麼是「善意」,這樣在這些案件中法律也就等同於法官所言了。See,e.g.,Gillette,Limitations on the Obligation of Good Faith,1981 Duke.L.J.619,650. 表面上看,這是以法治之名對205條的一種打擊。因為法官在審判時至少會運用205條及其評論和報告人說明,因此這種打擊也會降臨到布羅克教授和他的第二次重述的同僚以及美國法學會身上。盡管所有批評者的觀點沒有一個經得起推敲,但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然而,我們應該記住這樣一個事實,布羅克教授在他那個時代所有研究合同法和商法的學者中是頭腦非常清醒、講求理性和實際的一個人,因此,法治的可預期性和統一性在他看來是很高的價值。
另外,再補充一點,德國合同法中的善意條款的執行情況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善意」條款並不像某些批評者所宣稱的那樣成為司法專斷和司法任意的通行證。See generally J.Dawson,The Oracles of Law 461-502(1968).
(五)《統一商法典》概念方式的落後性
大家都知道,《統一商法典》也含有諸如第二次重述之205條那樣的條款。該法典1-203條寫道:「本法典項下所有的合同和義務都應該被善意的履行和執行。」另外,許多其他條文以及正式評論中也強調了此類善意的義務。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196,207-16.
這部法典被視為是第二次重述之205條的淵源性基石,但它對205條的影響也僅止於此。205條將善意概念化為一種排除器,然而商法典卻沒有這么做。法典條文及其相關的定義把善意定義為「事實上的誠實」 (honesty in fact)。E.Allan.Farnsworth教授在1963年曾說把「善意」進行嚴格定義削弱了1-203條的作用,因為許多合同中的惡意並不是不誠實。Farnsworth,Good Faith Performance and Commercial Reasonableness Under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30 U.CHI.L.Rev.666,673-74(1963). 該概念的狹窄性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可以得到彌補:一是當「誠實」被定義為「除非本合同另有約定」;二是該法典的其他條文包含有不太嚴格的定義,這樣就可以來彌補1-203條的空白。可以說這是一個概念化失敗的例證——概念本身沒有很好的忠實於它所包含的法律思想。這就說明了認清概念化實質的重要性——概念化絕對不僅僅是選擇一個表達方式(或者是稱呼)的問題。
布羅克教授很明白這個問題。他認為《統一商法典》將「善意」僅僅定義為「事實上的誠實」范圍太狹窄。他說這個概念在善意購買的情形下是適當的,但是在善意履行時就會捉襟見肘。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b(1979). 在起草205條的過程中,他放棄了對善意進行正面界定的做法,從而避開了特定化和具體化所帶來的危險,相反,他在205條及其評論和報告人說明中採用了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因此,美國合同法第二次重述關於善意的概念方式相對於統一商法典就具有優越性。
四、關於概念方式的觀點之爭
205條關於「善意要件」的構成類型及其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See,e.g.,Button,Breach of Contract;Weinberg, Good Faith Under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A New Look at on Old Problems,54 Marq.L.Rev.1(1971). 大部分評論者都贊同205條的構成要件。但是也有許多人提出了批評和建議。本文認為總體上來講205條制定得相當成功,所以必須對這些尖銳的或者是含蓄的批評作出回應。

閱讀全文

與善意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