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拉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賈德森
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鈕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鈕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鈕扣。
拉鏈是在1926年獲得現在的名稱的。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⑵ 世界上第一個救生圈什麼時候發明的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麵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製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
起源於葫蘆的救生圈
救生圈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發明的。
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幹了的葫蘆瓜。《易經》里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幹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乾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備。後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幹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
到了宋代,救生圈的製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木料、蘆葦等編製成一個環狀物體,讓人可以鑽進去,使環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據《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覺。於是王權就給每位土兵發了一個用軟木製成的圓形的浮環,讓他們將浮環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的帶領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所用的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
時至近現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備紛紛出現: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仍把救生圈放在諸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並在救生圈上塗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隻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鬥的落水人救起。
⑶ 救生衣的黃色是由什麼發明的
好像是因為鯊魚最怕黃色吧,所以把救生衣設計成黃色的是為了驅趕鯊魚
⑷ 歷史上最奇葩的發明有哪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一種思想開始不是荒謬的,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希望。」在人類發明史上,各種奇怪甚至「無用」的發明層出不窮,雖說有點兒浪費人力物力,但也正是他們讓我們枯燥的生活變得有趣,甚至激發了其他發明家的創作靈感,製作出提高效率的新工具。所以,不妨盤點一下,看看歷史上都有那些奇怪的小發明吧?
NO1.單輪摩托車
1925年,德國出現了這款單輪摩托車,以當時的條件確實無法批量生產,缺乏實用價值,但細想想,不少科幻片不是也有類似的交通工具么?
NO2.腳踏式淘沙(挖泥)船
這是一種讓工人無需進入水下淘沙的便捷工具,工作起來的樣子有點兒類似水車,只不過運送和挖掘對象換成了河底的泥土和沙子。
NO3.自行車胎救生衣
設計師估計是為了節約成本廢物利用吧?
NO4.蒸汽汽車
1845年,由義大利人發明的蒸汽汽車,時速可達每小時150公里。當然,這只是設計師的預測罷了。
NO5.水陸兩棲自行車
因為加裝了肥大的充氣輪胎,所以這輛自行車可以承載120磅重物在水中行駛。圖片拍攝於1932年的巴黎。
NO6.萬能汽車
這只裝備了超多輪胎的汽車幾乎可以在任何路面上行駛,爬坡坡度可高達65度。圖片拍攝於1936年的英格蘭。
NO7.收音機嬰兒車
這輛嬰兒車上裝備了收音機,如此一來,嬰兒就可以聽著收音機廣播入睡,不會吵到一旁看書的看護人員。圖片拍攝於1921年的美國。
NO8.木製泳裝
用木頭製作的泳衣可以幫助穿著者更加輕松地漂浮在水面上,圖片拍攝於1929年美國華盛頓州。
NO9.破冰帆船
17世紀,因為氣溫很低,所以氣象學家稱之為「小冰河世紀」。1600年1月17日發表的這艘冰帆船可以解決冰面水域上的貨物運輸問題。
NO10.草帽收音機
1931年,美國人發明了這個可以方便地固定在草帽頂上的收音機。
NO11.濕地風車
因為極輕的重量,這款濕地風車甚至可以用於沼澤地域排水。1958年被設計出來,但未建成。
NO12.溜冰鞋
1936年,發明家就給溜冰鞋設計好了非固定的後跟,方便做出動作和保持平衡。但一直到1996年,這種溜冰鞋才流行起來,掀起了一場溜冰革命。
NO13.超長大篷車
1934年,一名不知名的法國工程師打造了這款超長大篷車。
NO14.鋼琴
專為癱瘓病人設計的鋼琴,於1935年出現在英國。
NO15.看書眼鏡
1936年的英國,您還可以買到這款方便躺著看書的眼鏡。
NO16.電熱夾克
1932年,美國交警還裝備了這款可以加熱禦寒的電熱夾克。其缺點就是散熱快,需要不時充電。
NO17.放映室
1929年的放映室,您還可以看到這款配有單個、雙數或是三個轉盤的放映機。
NO18.防護鏟的汽車
1924年的巴黎,您可能會在街上偶遇這輛前方防護鏟的汽車。其設計目的是為了減少行人傷亡。
NO19.盲人設備
1912年,發明家還為盲人設計了這款可以感應光線然後進行音響提示的工具。
NO20.GPS導航設備
這是最早的 GPS 導航設備,它會按照行駛速度轉動紙質地圖,告訴你現在所在的位置。這款1912年出現的 GPS 設備所用的地圖,應該需要在出行前准備好吧?目測很高級啊!
NO21.臨時橋梁
在1926年的荷蘭,當您推著手推車運送貨物卻遇到溝渠的時候,可以把這款折疊橋從車上卸下來,臨時搭建橋梁,順利通過小河。
NO22.橡皮艇
1915年的荷蘭,您或還能夠買到這款方便把腳伸展開來的橡皮艇,這樣您就無須操心盤腿時間太長而導致腿麻的問題了。
NO23.無線報紙
1938年,紐約廣播電台發出了世界上第一份無線投遞的報紙。報紙內容完全通過傳真傳輸列印,「輕松」實現了我們現在也能享受到的無線閱讀體驗。
NO24.防風面罩
1939年的加拿大蒙大拿冬天,在暴風雪來臨的時候,您或能在街上看到有時尚女郎佩戴這款防風面罩。
NO25.防毒氣罩和嬰兒車
1938年的英格蘭,因為戰爭的關系,就連嬰兒車都配備了防毒氣罩。
NO26.手槍相機
其實手槍相機早在1938年就已經被發明了,只不過受限於相機體積,當時的相機採用的是成像質量不是很好的膠片底片。
Geeker說
雖然大多數都胎死腹中或者曇花一現,不過像溜冰鞋這些最後還是繼承了下來,而像破冰船救生衣等等則通過改良用到的現代科技上。
⑸ 救生衣是怎樣發明的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麵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製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起源於葫蘆的救生圈救生圈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發明的。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幹了的葫蘆瓜。《易經》里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幹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乾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備。後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幹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到了宋代,救生圈的製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木料、蘆葦等編製成一個環狀物體,讓人可以鑽進去,使環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據《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覺。於是王權就給每位土兵發了一個用軟木製成的圓形的浮環,讓他們將浮環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的帶領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所用的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時至近現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備紛紛出現: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仍把救生圈放在諸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並在救生圈上塗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隻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鬥的落水人救起。
http://..com/question/468813824.html
⑹ 最早拉鏈的發明是為了啥
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紐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紐扣。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拉鏈由最初的金屬材料向非金屬材料,單一品種單一功能向多品種多規格綜合功能發展,由簡單構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觀,五顏六色,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6)舊救生衣那年代發明擴展閱讀
拉鏈的保養方法:
1、平時使用時,要注意拉鎖上有無「破肚」、「脫齒」、歪斜等毛病,有這些毛病要及時修理,不要再硬拉。
2、鋁合金的拉鎖比較容易受到腐蝕,因此應保持乾燥,切勿受潮,以防鋁齒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還會導致拉鎖生銹,影響使用,同時也要注意不與鹼性和酸性的物質接觸。
3、拉動拉鎖時,應先將兩邊的齒靠攏對齊,捏住拉鎖頭順著軌道輕輕向前拉動,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齒歪斜」、「破肚」和「脫齒」。
4、帶拉鎖的各種箱包、口袋或皮夾,不要裝得過滿,不然容易使拉鎖造成「破肚』、「脫齒」、歪斜和布軟等現象。
⑺ 救生衣是誰發明的
美國的安德魯·托蒂
⑻ sos是怎麼發明的
國際求救信號:SOS
二進制代碼:1001111110011
SOS簡史
船舶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由於濃霧、風暴、冰山、暗礁、機器失靈、與其它船隻相撞等等,往往會發生意外的事故。當死神向人們逼近時,「SOS」的遇難信號便飛向海空,傳往四面八方。一收到遇難信號,附近船隻便急速駛往出事地點,搭救遇難者。
許多人都認為「SOS」是三個英文詞的縮寫。但究竟是哪三個英文詞呢?有人認為是「Save Our Souls」(救救我們);有人解釋為「Save Our Ship」(救救我們的船)有人推測是「Send Our Succour」(速來援助);還有人理解為「Suving Of Soul」(救命)……。真是眾說紛紜。其實,「SOS」的原制定者本沒有這些意思。 SOS另有一種表現方法為191519。19、15、19分別為S、O、S在26個英文字母中的順序。原因是SOS求救信號廣為人知,當在極端被動的情況之下SOS會暴露受難者求救的信息,所以191519是另一種隱晦的傳遞和表達求救訊息的符號。
事情還要追溯到20世紀初。1903年第一屆國際無線電報會議在柏林召開,有八個海洋大國參加了會議。考慮到航海業的迅速發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會議提出要確定專門的船舶遇難無線電信號。有人建議用三個「S」和三個「D」字母組成的 「SSSDDD」作為遇難信號,但會議對此沒有作出正式決定。
會後不久,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公司宣布,用「CQD」作為船舶遇難信號。其實這只是在當時歐洲鐵路無線電通訊的一般呼號「CQ」後邊加上一個字母「D」而已。海員們則把「CQD」解釋為「Come quick, danger」(速來,危險)。因為「CQD」信號只是在安裝有馬可尼公司無線電設備的船舶上使用,所以這一信號仍然不能算作是國際統一的遇難信號。況且,「CQD」與一般呼號「CQ」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
1906年,第二屆國際無線電會議又在柏林召開。會議決定要用一種更清楚、更准確的信號來代替 「CQD」。美國代表提出用國際兩旗信號簡語的縮寫「NC」作為遇難信號。這個方案未被採納。德國代表斯利亞比-阿爾科無線公司的一位專家建議用 「SOE」作遇難信號。討論中,有人指出這一信號有一重大缺點:字母「E」在莫爾斯電碼中是一個點,即整個信號「SOE」是「···— — —·」,在遠距離拍發和接收時很容易被誤解,甚至完全不能理解。雖然這一方案仍未獲通過,但它卻為與會者開闊了思路。接著,有人提出再用一個「S」來代替 「SOE」中的「E」,即成為「SOS」。在莫爾斯電碼中,「SOS」是「···— — —···」。它簡短、准確、連續而有節奏,易於拍發和閱讀,也很易懂。
在宣布「SOS」為國際統一的遇難信號的同時,廢除了其他信號,其中包括當時普遍使用的 「CQD」。但「SOS」並沒有馬上被使用,電報員們仍然偏愛於「CQD」,因為他們大多數過去是在鐵路系統工作的,習慣使用「CQD」。
1909年8月,美國輪船「阿拉普豪伊」號由於尾軸破裂,無法航行,就向鄰近海岸和過往船隻拍發了「SOS」信號。這是第一次使用這個信號。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之後,「SOS」才得到廣泛使用。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SOS這三個字母無論是從上面看還是倒過來看都是SOS,當遭遇海難,需要在孤島上擺上大大的「SOS」等待救援的時候,頭頂上路過的飛機無論從哪個方向飛來都能立刻辨認出來。
其實,S.O.S.是國際莫爾斯電碼救難信號,並非任何單詞的縮寫。鑒於當時海難事件頻繁發生,往往由於不能及時發出求救信號和最快組織施救,結果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組織於1908年正式將它確定為國際通用海難求救信號。這三個字母組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是因為它的電碼 ...---...(三個圓點,三個破折號,然後再加三個圓點)在電報中是發報方最容易發出,接報方最容易辨識的電碼。
在1908年之前,國際公海海難求救信號為C.Q.D.。這三個字母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盡管很多人認為它是Come Quickly, Danger.(快來,危險!)的首字母縮寫。雖然1908年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組織已經明確規定應用S.O.S.作為海難求救信號,但C.Q.D.仍然有人使用。泰坦尼克海難發生初期,其他船隻和救助組織之所以沒有能夠及時組織施救,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船上發報員開始發出的過時的C.Q.D.求救信號。直到整個船隻都快沒入大海才發出了S.O.S.求救信號,但到了此時誰可能還有如此的回天之力,拯救那些無辜的即將永遠葬身海底的靈魂呢?
國際SOS救援中心簡介
1998年7月,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國際醫療風險管理公司-國際SOS救援中心(以下簡稱 SOS)。總部設在倫敦和新加坡。到目前位置,SOS有103家常設機構和170家臨時機構分布在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它有10架專門用於醫療緊急救援和轉運的飛機。
SOS有4000名專職工作人員,每天可以提供77種語言的服務。
目前,國際SOS擁有6400個團體會員,其中包括超過60%的世界財富500強企業。國際 SOS成立22年來,與其無可比擬的優質、專業、全面的服務在全球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其他全球緊急救援機構
優普環球救助公司
歐樂國際救援機構
安盛救助集團
蒙迪艾爾救援集團
[編輯本段]
發信號的方法
有幾種不同的發信號方法,不過採用何種方式取決於你的情形和你可用的材料。
通用遠程表達方式:
求救方式一:發出聲響,三短三長三短(. . . _ _ _ . . .)莫爾斯電碼。
求救方式二:燈光,如手電筒,三短三長三短(開關燈)
火
在黑暗中,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生三堆火,使之圍成三角形(國際通用的受困信號),或者排成直線,每堆火之間相距大約25碼(23米)。只要時間和形勢允許,盡快把火堆生起來,小心看護不要使它們熄滅,直到你需要它們的時候。如果你是孤身一人,保持三堆火燃燒可能有點困難,那就保護好一堆火。
生信號火堆時,要考慮你的地理位置,例如,如果你在叢林中,那麼找一片天然的空曠地或者在溪水邊生火,以免火堆被叢林的樹葉遮擋住。如果沒有天然的空地,那麼你需要清理出一片空地來。如果是在雪地中,你可能需要清理地面的積雪或者搭一個平台來生火,這樣火才不會被融化的雪水澆滅。 燃燒的樹是另外一種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含有樹脂的樹木即使是未乾枯的也能點燃。對於其他類型的樹木,你可以在較低的樹枝上放一些乾枯的木頭,點燃干木頭,這樣火勢向上燒,會點燃整棵樹。在樹未燒完前,砍一些未枯的小樹添加到火里,可以產生更多的煙。一定要選擇離其他樹木很遠的樹,以免發生森林火災,危及自身安全。
煙
白天可以用煙來吸引注意力。國際通用的受困信號是三柱煙。你應該盡力使煙的顏色和周圍的背景顏色有區別:如果背景是淺色的,那麼使用黑煙,反之亦然。如果你在火上加一些綠色的樹葉、苔蘚、或者澆一點水,那麼產生的煙會是白色的;如果往火里加一些橡膠、浸過油的碎布等,產生的煙會是黑色的。
在沙漠地區,煙無法升高,總是在地面盤桓,不過在空曠的沙漠地帶,飛行員還是能看見。
用煙來做信號通常只適用於相對風和日麗的日子,大風、雨、雪都會將煙驅散,減少你被發現的可能性。
煙霧手榴彈。如果你有煙霧手榴彈,你可以使用它們,模式和用火一樣。一定要保持手榴彈乾燥,確保需要使用時它們有效,使用時注意不要點燃周圍的植物。
M186信號槍
飛行員救生衣中就有這種求生裝置,包括一支槍,槍上用綠色尼龍繩綁著一粒子彈。發射時,筆形子彈發出的聲音很像手槍射擊發出的聲音。子彈射程達500英尺(152 米)高,空中范圍直徑約為10英尺(3米)。
要想使子彈處於隨時待命狀態,可以將它從包裝中取出,將其部分旋入手槍,手槍扳機處於非擊發位置,然後用繩子或鏈子掛在脖子上准備好,一旦救援飛機出現馬上發射,並准備好第二次發射。同時也需要做好隱蔽的准備,以防飛行員誤將信號彈當作敵人火力。
星狀煙火信號彈。紅色是國際通用的危險顏色,所以,如果可能的話,使用紅色的煙火信號彈,不過任何顏色都可以使救援人員發現你的位置。星狀煙火信號彈射程高度達200到215米,可持續燃燒6到10秒鍾,下落速度為每秒14米。
星狀傘投信號彈
這種信號彈射程高度達200到215米,下落速度為每秒2.1米。M126型(紅色)能夠燃燒大約50秒,M127型(白色)可以燃燒大約25秒。在夜間,這些信號彈的可視范圍為30到35英里(48~56千米)。
反光鏡或閃光物
在晴朗的白天,鏡子是最好的信號裝置。如果沒有鏡子,可以磨光你的水杯、皮帶扣、或者其他類似物體,使之可以反射陽光。將反光集中於一處,要避開敵人的視線。現在就練習使用鏡子或閃光物來發信號,不要等到需要使用時才練習。
MK-3型信號鏡
將信號鏡用繩子或鏈子懸掛在脖子上,隨時准備好使用。不過一定要將可以反光的一面貼著你的身體,以免它反光被敵人發現。
警告:用鏡子發信號時速度不要太快,因為飛行員可能會錯把信號當成敵人火力。光線直射到飛機座艙上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不要超過幾秒,因為這樣可能會使飛行員眼花。
陰霾、霧氣都可能使飛行員很難看到閃光物發出的信號,因此,如果可能,到周圍地勢最高的地方去發信號,如果看不到飛機,那就朝著飛機發出聲響的方向發信號。
注意:在多數環境中,鏡子發出的反光信號在正常情況下,70英里(113千米)以外就能看見。如果在沙漠地區,100英里(160千米)之外都能看見。
手電筒或閃光燈
晚上你可以使用手電筒或閃光燈向飛機發出SOS信號。使用頻閃閃光燈時,小心不要讓飛行員誤認為是襲來的槍彈。頻閃閃光燈一分鍾閃光60次。有些頻閃閃光燈有紅外線外罩和鏡頭。
VS-17信號布板。白天時你可以用VS-17信號布板發信號。將橙黃色的一面朝上,因為在空中,橙黃色比紫羅蘭色更容易被看見。晃動布板會更容易讓飛行員發現。
衣服。將衣服放在地上或者放在樹頂上也是一種發信號的方法。選擇那些和周圍顏色對比明顯的物品,將它們排成大大的幾何圖案,這樣它們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天然材料
如果沒有其他方法,你也可以利用天然材料來組成可以從空中看見的符號或信息。你可以堆一些可以投射陰影的土堆,或者可以利用任何類型的灌木、樹葉、岩石或者雪塊等。
在積雪覆蓋的地區,可以使勁踩踏雪,踩出一些字母或符號之後,將一些可形成對比的材料,如樹枝等,放入字母或符號中。
在沙地,用礫石、植物、或者海草來組成圖案。
在灌木叢生的地區,按照想要的圖案將灌木砍掉,或者將地面燒焦。
在苔原地區,挖掘溝渠,或者將草皮翻過來。
不管在什麼地區,都要用有對比的材料來布置符號,這樣才能讓飛機上的機組人員看到。
海水染色劑
軍用飛機如果被指派去附近有水的地方執行任務,或者去執行水上任務時,都會配備一個裝有海水染色劑的救生箱。如果你處在水上求生的困境中,可以在白天使用海水染色劑來標識自己的位置。染色區域在三個小時之內都會非常明顯,除非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所以該染色劑只能在友好區域使用。將染色劑包裹好,直到需要使用時才打開。只有當你聽到或看到飛機時再使用。染色劑還可用於雪地,用它將求救代碼字母染色也非常有效。
[編輯本段]
sos的其他含義
SOS Standardization Operation Sheet 標准化工作操作單
SOS:離子型去垢劑,不僅使CM崩解,半破壞並使膜蛋白變性。
《涼宮春日物語》及其改編動漫(《涼宮春日的憂郁》,《小涼宮春日的憂郁》,《涼宮春日的憂郁 2009》),游戲中由涼宮春日創立的社團。
SOS團全名
Sekai wo Ooini moriageru tameno Suzumiya Haruhi no Dan Sekai:世界,Ooini:更加,Suzumiya:涼宮
全稱如下:世界を大いに盛り上げるための涼宮ハルヒの団(Sekai wo Ooini moriagerutame no Suzumiya haruhi no dan)
SOS取此三個詞的頭一個字母全文意思為:讓世界變得更熱鬧的涼宮春日團
⑼ 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引出的發明
1,瓦特看水來壺燒開會有水蒸自氣往上冒,瓦特根據這個發明了蒸汽機。
2,好多葉子帶鋸齒,會劃傷手臂,人們根據這個發明了鋸。
3,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4,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9)舊救生衣那年代發明擴展閱讀:
昆蟲學家研究發現,蒼蠅的後翅退化成一對平衡棒。當它飛行時,平衡棒以一定的頻率進行機械振動,可以調節翅膀的運動方向,是保持蒼蠅身體平衡的導航儀。
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一代新型導航儀——振動陀螺儀,大大改進了飛機的飛行性能,可使飛機自動停止危險的滾翻飛行,在機體強烈傾斜時還能自動恢復平衡,即使是飛機在最復雜的急轉彎時也萬無一失。蒼蠅的復眼包含4000個可獨立成像的單眼,能看清幾乎360°范圍內的物體。
在蠅眼的啟示下,人們製成了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張高解析度照片的蠅眼照相機,在軍事、醫學、航空、航天上被廣泛應用。
⑽ 救生衣有用嗎
沒用就不發明那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