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創造
創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叫作創造;
有三個方面版字面的意思:權
1. 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 製造或建造。
3. 猶創作。特指文字類
簡而言之,創造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
B. 什麼是創造學
創造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創造發明活動規律的科學。因為創造發明是人類勞動中最高級、最活躍、最復雜、也是最有意義的一種實踐活動,其實質是:人類追求新的有價值的功能系統。而創造發明可以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勞動環境,因此創造發明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當前是創造發明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國家之 間、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現象上看是產品競爭, 從實質上看是智力競爭,是創造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創造 發明的競爭。創造學就是要通過對創造發明史和當今大量的發現、發 明的過程實例進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創造發明活 動的規律,藉助規律有效地進行各種創造發明。創造學的分類及研究的內容創造學的分類:創造學研究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因為創造過程遍及各行各業,在知識爆炸的年代,有關創造學知識的廣泛應用,對任何一個實踐領域都具有現實意義,對任何一個立志搞革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創造學已經發展並衍生許多分支領域,大體歸納為三類:①創造科學——它是研究創造活動,揭示創造活動和創造過程的客觀規律,是對創造學的基礎理論研究。②創造性科學一一研究人的創造性,開發人的創造性,培養、造就創造性人才,並為其提供理論依據。②創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種有效地創造發明方法,促進創造發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創造學最富於應用性的一個領域。此外,還出現了與其它科學交叉的邊緣分支,如創造心理學、創造教育學、創造性開發學等等。總之,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點。創造學研究的內容:1.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人們的意識或創造慾望的反映。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2.創造性思維思,就是想;維,就是序;思維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總之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全過程。創造性思維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想的是獨立的見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像目標,其結果是新穎的、有使用價值的、先進的產品。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綜合反映。3.創造環境創造環境的好壞,對創造發明者來說,是起促進和制約的作用。任何個人與團體,雖然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但由於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或促進或阻礙創造力的發展。充分認識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拓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必須是領導重視創造發,明,積極培養職工的創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認真分析群眾意見,從開發群眾創造力的高度,來尊重群眾提出創造性想法,保護職工創造權益,在群眾中造成人入動腦筋搞革新的競賽風氣,否則必將影響創造力的發展。另外,車間班組團結,協作氣氛濃,家庭成員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4.創造性教育. 根據「創造學」研究者們提出的有關創造理論與方法, 運用到教育活動中來,提高人員素質。創造性教育就是通過: 運用創造思維和創造技法開發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使人們的思維活動能夠出現超出現有的知識范圍,具有獨創性,從而去搞革新、搞創造發明。 ·我們舉辦創造學學習班,就是進行創造性教育的實例。5.創造技法是從創造發明的活動、過程、成果中總結出來帶有普遍 規律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創造技法有300多鍾。創造學研究的原則和任務1.創造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一一總結創造發明的經驗。2.創造學的根本任務——開發人的創造力,使人類更加聰明。當今的時代是創造的時代,一個人如果沒有創造力,就會忙忙碌碌一輩子,沒有發明成就。一個企業沒有創造力,就不能發展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就會在商品競爭中失去競爭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創造力,就很難繁榮,甚至會危及國家、民族的生存。
C. 什麼是創造學
創造學是來一門研究人類創自造發明活動規律的科學。因為創造發明是人類勞動中最高級、最活躍、最復雜、也是最有意義的一種實踐活動,其實質是:人類追求新的有價值的功能系統。而創造發明可以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勞動環境,因此創造發明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D. 創造學起源於哪個國家
創造學起源於美國,六十年代在日本有重大發展,八十年代傳入我國。
E. 創造學基本三原則是什麼
一、滿足需求的原則 針對人們不斷增長的新功能,傢具設計也要不斷地 考慮如何滿足人們新的生活需求。美國心理 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 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傢具設計同 樣也要滿足人們的五個層次的需求。但從根本上說,家 具設計廚房裝修效果圖大全2013圖片首先要滿足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設計者要從使 用者的角度出發,通過調查他們的需求信息,特別是要 從生活方式的變化跡象中預測和推斷出潛在的即將發生 的生活需求,並以此作為新產品開發的依據。在確定家 具尺度的時候,要根據人體尺寸、人體動作尺寸以及人 的各種生理、心理特徵來進行考慮;並且要根據使用功 能的性質,如休息、工作的不同要求分別進行不同的處 理。最終目的就是要避免因傢具設計不當帶來的低效、 疲勞、事故、緊張、憂患、生態的破壞及各種有形的損 失,使人和傢具、環境之間處於一種最佳的狀態,使它 們相互協調,使人的生理和心理均得到最大的滿足,從 而提高工作和休息的效率。
二、辯證構思的原則 辯證構思即運用辯證思維的思想與方法進行構思。 傢具是一類具有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復合產品。在具 體的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運用辯證的思想來考慮傢具的 造型與功能等矛盾的問題。造型和功能誰更 為重要?在特定的環境下,設計者考慮的側重點會有所 不同,如在商場內的供短暫休息的坐具是否一定需要設 置靠背?從人的需求而言,有靠背當然會舒適得多。但 在此是否一定必需,這就需要對使用場合進行分析,在 流動性很大的商場內,作為短暫休息的坐具就不必滿足 人的最大舒適度,只需做到短暫的放鬆即可。既如此, 這種場合中的傢具就可突出造型,而非功能性。
三、創造性的原則 設計的核心是創造。傢具新功能的拓展,新形式的 構想,新材料新結構的研發都是設計者進行創造性思維 的原動點。如法國藝術家費地設計的「會話」座椅,採用強化塑料纖維製作成兩個相對的座椅,以 具有童趣的手法,用色彩斑斕的蛇形作靠背的頂部裝 飾,用鑽藍色作為椅的主色,創作出了活潑生動的形 象,使人非常願意去接近它、使用它。
四、流行性的原則 要求設計的產品表現出時代的特徵,定製衣櫃符合流行的時 尚,要求設計者要經常、及時地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要成功地應用流行性的原則,就必 須研究有關流行規律和理論。但不可盲目的追尋流行, 要切實的分析它的使用范圍和場合
五、資源持續利用的原則 傢具是應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加工而成,對於一些不 可再生或成材時間較長的原材料,我們要考慮材料的再 利用。特別是在木材的使用上,要盡量利用速生材、小 徑板材和中纖維板為原料,對於珍貴樹種的利用要做到 物盡其用,以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和諧發展和材料的可 持續再利用。同時,不斷探求新材料的開發
F. 創造學思想錄
創造學思想錄
教學目標: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
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講述魯班創造的故事):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築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後,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裡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幹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於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字詞教學:
儼然:形容很像。 優雅
一籌莫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鬆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鬆,放鬆後才能入靜,入靜後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後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鬆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採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摹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麼,就必須採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逐個分析: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後,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誇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誇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講想像力在創造性思維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話是講幼年時的想像力。第二句話是引用人們的話,從反面說。第三句話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正面說。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於他們的好奇心。長大後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樣想」。「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為什麼後來有的人沒能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長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會喪失想像力?
2、舉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個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點,問中學生是什麼,中學生的答案是「粉筆畫在黑板上的一個點」。這是惟一答案。但幼兒園孩子的回答卻有50多種。是壓扁的臭蟲,是貓頭鷹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理解分析: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不同於一般人的方式看問題,就可能有所發現,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個」就是勇敢創造者,面對前人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人發揮了想像力,打破了規矩,取得了成功。
(六)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理解分析:
這一段談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說的「 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思維束縛是來自人類自身的「訓練」。然後舉例證明,啟發人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七)看到畫面之外
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來自生活的感悟。創造者要有遠見,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於發現潛在的機遇,要從眼前的事物看到發展的趨向。
文中的農民沒有想到這條鐵路將會給他的產品找到更多的市場,更沒想到這條鐵路將把他拖入競爭。通過這個例子,指出創造者要善於看到事物的發展、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八)順其自然
1、理解分析:
這一段也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設計」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順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2、舉例: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故事,講一個植樹專家所植之樹,棵棵成活,而且茁壯旺盛。人家請他介紹經驗,他說,不過順其自然。
我國古代還有一個成語故事,叫「揠苗助長」。
二、了解思想錄(語錄體)的特點。
特點:自由靈活,短小雋永,充分發揮出語錄體的特點,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創造者的實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
板書:
放鬆 (猴子癢癢——表情嚴肅)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亞歷山大大帝砍開本該解的結)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長大後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第一個鋸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打破固定思維)
看到畫面之外 (火車-廣闊市場)
順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G. 創造學結課論文
創新要有什麼樣的條件?——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學會表達和交流看得很重,認為這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因為現代社會無論做成一件什麼事,都要與人合作,與人共事,就要組織。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使大家明白,並同心協力一起去做。北大總結過一位優秀博士生的經驗,他畢業後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為正研究員,不久又被國外大學聘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學習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於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請教人、與人打交道,動員了很多人為完成自己的任務出力。這是很聰明的。這里,一要有好態度,真誠虛心,不怕丟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表現比較差,我們的知識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學校里組織交叉學科項目是很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科、行業的人不願交流,不善交流,「語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行語」。比方學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學地質的叫「偏光」,學物理的就會看不起學地質的,說是「概念不清」。對學者,這是最大的「帽子」,其實是語言不通。不同專業的人思維方法、治學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這也可說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學科合作,就要大家學會「跨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打破人的思維定勢,促進創新。
21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要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沒有外語能力不行。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外語了。我覺得,學外語還是取得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只會一種語言,就只能用一種方法思考。用不同語言思維,腦子里的活動區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腦子患病,用漢語不會說話了,卻還能用英語表達意思。可見漢語和英語在腦子里是兩個不同區域操作的。用雙語教學出來的孩子比較聰明,其道理可能就在這里。前一段時間聽說美國學生不想學外語,有的學校也不重視外語,認為用英語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國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為他博採各種文明的優勢要丟失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最近,美國高教協會對美國大學生提出要求,強調要掌握英語和第二種語言,要學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看來美國非常重視這種優勢。
我還把數學和計算機工具看成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學不僅是處理數量關系的科學,而且是使任何學科和思維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紀數學將會滲透到各種學科。而計算機更是信息化時代的必要工具,不會計算機等於文盲。
以上是說創新的基本基礎。這些基礎不打好,談不上創新。
其次,要學會創新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面。現在有很多「創造學」、「創新學」方面的書籍,在討論創新思維問題;還有許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腦功能開發問題。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有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開設一些這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關思維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總覺得,培養正確思維最主要還是靠思維的實踐。知道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等名詞,讓學生有些思維科學意識,自覺地運用這類思維方式去思維當然很好。而根本的還是要從各學科科學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體探索科學規律的實例中來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並且以解決各學科的實際問題來訓練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正確思維也是「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
第三,要學會選擇。人生道路上關鍵時刻的選擇合適與否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至關重要。要是當年居里夫人去從事理論研究,楊振寧去搞實驗,大概他們不會有後來這樣的偉大成就。做科研,選題恰當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並非易事,起碼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及弱點有清醒的認識;「知彼」就是對被選擇的對象有明白的了解,還要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走勢有大致的認識。選擇適當就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而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學校要提供給學生廣泛選擇的自由和條件。「學分制」就是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多次」是因為「學會選擇」有個過程,允許失誤。在學校里失誤還可補救,到社會上,一次失誤就無法挽回了,學校是選擇的實習場所。學校還要提供導師給以輔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擇是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很有影響。
第四,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一直只提「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提「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挖苦地說,這是「仆從教育」而不是「主人數育」。主人提出問題,仆從去解決就是了。科學創新首先就要能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提問題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關鍵,這個問題一解決,一大批問題就迎刃而解,從而推動科學的大步前進;二要提得恰當、及時,已經准備了必要的條件,到了可以解決的時候。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一百多個自然和社會問題,卻根本不能去解決,就不能算科學,只是詩人浪漫的想像。所以,學校要創造讓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環境。我們這輩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處在「勇於接受任務,拚命完成任務」的環境中,卻自己從來不提出任務。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這種缺陷。擺在當代中國青年面前的是要發揚首創精神,就不能光聽別人安排了。
H. 創造學的科學分支
創造學已經發展並衍生許多分支領域,大體歸納為三類:
①創造科學——它是研究創造活動,揭示創造活動和創造過程的客觀規律,是對創造學的基礎理論研究。②創造性科學一一研究人的創造性,開發人的創造性,培養、造就創造性人才,並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③創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種有效地創造發明方法,促進創造發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創造學最富於應用性的一個領域。此外,還出現了與其它科學交叉的邊緣分支,如創造心理學、創造教育學、創造性開發學等等。總之,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點。 1.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人們的意識或創造慾望的反映。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
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
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
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
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
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
2.創造性思維思,就是想;維,就是序;思維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總之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全過程。創造性思維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想的是獨立的見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像目標,其結果是新穎的、有使用價值的、先進的產品。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綜合反映。
3.創造環境創造環境的好壞,對創造發明者來說,是起促進和制約的作用。任何個人與團體,雖然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但由於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或促進或阻礙創造力的發展。充分認識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拓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必須是領導重視創造發,明,積極培養職工的創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認真分析群眾意見,從開發群眾創造力的高度,來尊重群眾提出創造性想法,保護職工創造權益,在群眾中造成人入動腦筋搞革新的競賽風氣,否則必將影響創造力的發展。另外,車間班組團結,協作氣氛濃,家庭成員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創造性教育. 根據「創造學」研究者們提出的有關創造理論與方法, 運用到教育活動中來,提高人員素質。創造性教育就是通過: 運用創造思維和創造技法開發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使人們的思維活動能夠出現超出現有的知識范圍,具有獨創性,從而去搞革新、搞創造發明。 ·我們舉辦創造學學習班,就是進行創造性教育的實例。
5.創造技法是從創造發明的活動、過程、成果中總結出來帶有普遍 規律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創造技法有300多鍾。 作者:何慶、洪燕雲
ISBN:9787302195672定價:22元印次:1-4裝幀:平裝印刷日期:2014-8-28 本書是一本面向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介紹有關創造學的知識功能、創造思維、創造原理、創造技法和創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過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實例的介紹,引導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進行自我創造力的訓練,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慾望,提高創造能力,以便於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技術相結合,創造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設計、新產品,同時把大中專學生培養成創造性人才。本書揭示了創造性活動的規律,系統講解創造力、創造技法、創新式開發工具,探討創新教育內容,具有系統性、創新性、教育性和開發性。本書書中內容多結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學創新,以及參加比賽的典型實例,與市面上的同類書籍相比,本書有自己的特色,既可為工程技術人員開發自身創造力提供範例,同時也可作為教師和大中專學生訓練創造性思維的教材,亦可作為有志於創新設計和新產品開發的讀者參考。
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專門從事創造學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爾福特領導的南加利福尼亞能力研究設計中心,A. F.奧斯本和S. T.帕內斯領導的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跨學科創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創造學的特點
1.1.1創造學的含義
1.1.2創造與創新的關系
1.1.3創造學研究與作用
1.2國內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1國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2國內創造學研究概況
第2章創造力的可開發性
2.1人的創造力
2.1.1創造力分類
2.1.2創造力模型
2.1.3影響創造能力的因素
2.2開發人的創造力
2.3創造力評估
附錄創造力自我測試題
第3章創造性思維開發
3.1認識創造性思維
3.2創造性思維開發訓練
3.2.1靈感思維
3.2.2發散思維
3.2.3側向思維
3.2.4收斂思維
3.2.5求異思維
3.2.6其他思維方式訓練
附錄從大學時代的創新思維到世界500強——聯邦快遞創業之路
第4章創造技法
4.1聯想創造法
4.1.1缺點列舉法
4.1.2希望點列舉法
4.1.3特性列舉法
4.1.4類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創新法
4.2.1智暴法
4.2.2頭腦風暴法
4.2.3德爾菲法
4.2.4提問法
4.3組合、分解創造法
4.3.1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態矩陣法
4.4信息傳媒創造法
4.4.1綜合信息進行創造
4.4.2專利利用法
4.5其他創造方法
附錄A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示例
附錄B專利申請程序
第5章創新式開發工具
5.1創新模塊開發軟體
5.1.1一般設計開發軟體
5.1.2計算機輔助創新軟體
5.2創新開發的硬體工具
5.2.1模塊化工程創新系列產品
5.2.2慧魚創意組合模型
5.3產品創新的設計平台
5.3.1基於手繪草圖的創新設計技術
5.3.2基於知識的概念創新設計系統
5.3.3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系統
5.3.4創新設計平台
5.4工程創新模塊套件應用實例
5.4.1泥煤裝載機模型組裝
5.4.2教育機器人二次開發設計
5.5大學生創新大賽示例
5.5.1增力自行車創新設計
5.5.2新型扳手創新設計
5.5.3多方位頭頸鍛煉器
第6章創新教育
6.1創新教育概述
6.1.1創新教育的含義
6.1.2創新教育的內容
6.1.3創新教育的目標
6.2創造學與職業教育
6.2.1創造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職業學校應大力開展創新教育
6.2.3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
6.2.4創新教育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6.3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6.4實例
6.4.1創新教育教學設計案例
6.4.2學生作品
第7章大學生創業計劃範例
7.1公司規劃
7.2項目背景
7.2.1環境現狀
7.2.2產品概述
7.3市場分析
7.3.1購買特徵
7.3.2市場細分
7.3.3行業進入難度分析
7.3.4市場容量
7.4生產管理
7.4.1廠址選擇
7.4.2項目進度
7.4.3生產工藝流程
7.4.4零部件來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產要求
7.5公司戰略
7.5.1總體戰略
7.5.2發展戰略
7.6市場營銷策略
7.6.1概述
7.6.2售後服務
7.6.3價格策略
7.6.4銷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銷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