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紙是怎麼發明的
紙是由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1)紙的發明是什麼寫作手法擴展閱讀
造紙術的傳播:
造紙術在三世紀初傳入越南;七世紀初傳入朝鮮、日本、印度。造紙術可能在7世紀以前就已經西傳至西亞地區,早在公元650年造紙術就傳入中亞的撒馬爾罕。到了公元707年紙張已在阿拉伯半島麥加被阿拉伯人使用。794年巴格達出現由中國工匠建立的造紙作坊,造紙術由此傳到阿拉伯地區。
12世紀初傳入西班牙,最初由阿拉伯人在薩蒂瓦建立了造紙廠,1157年基督徒在比達隆建立造紙廠。義大利在12世紀就用阿拉伯人輸入的紙,到1268年才在布里亞諾建立第一座造紙廠,其後,在1293年波洛尼亞、帕多瓦、熱那亞等地相繼出現造紙廠。
14世紀傳入法國,1348年特魯瓦出現法國第一家造紙廠。德國從十三世紀已經由義大利進口紙張,1390年在義大利人協助下在烏爾曼·施特羅梅爾建立第一座造紙廠。荷蘭在1586年在多德雷赫特建立造紙廠。英國在14世紀初由義大利進口紙張,1495年約翰·泰特(John Tate)在芬·迪頓建立第一所造紙廠。
俄羅斯在1575年建立第一家造紙廠。美洲第一家造紙廠建立在墨西哥城附近的庫爾華坎,美國第一家造紙廠於1690年在費城附近建立,1729年英國人在費城附近的切斯特克里克建立著名的「長春藤造紙廠」。1803年美國人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安德路斯鎮建立第一家造紙廠。
2. 《紙的發明》文中出現了哪些書寫的材料特點是什麼
在紙張發明以前,我抄們的祖先是利用襲龜甲、獸骨和青銅器記事,或者記在竹片和木片上,稱為「竹簡」、「木牘」。這種書寫材料十分笨重,寫一篇文章需要幾十公斤竹片木片。與此同時,人們又用絲織的絹,這種書寫材料,雖不太笨重,可是太昂貴,這些都影響了信息儲存和交流。東漢時期蔡倫用隨處可見的樹皮、麻頭、破布等多種植物纖維造紙,不但原材料不像以前那樣笨重昂貴,並且大大提高了紙的質量,這是造紙術的一次質的飛躍。
3. 紙的發明一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按時間順序
4. 紙的發明一文按什麼順序介紹了造紙術發明的原因,發明和改進的過程,以及造紙術。
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古埃及的紙莎草,這是一種長在尼羅河三角洲類似蘆葦的內植物,古埃及人民發現把容它莖上的堅硬外殼去掉,裡面的芯剖成長條,連續排列,可以形成易於書寫的「紙」。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紙了。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遠古以來,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
5. 紙的發明敘述了什麼
我認為紙的發明體現了它重大的意義,是不但促進了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和科學文專化的傳播,而屬且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和漢字字體的變遷,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紙是文字最重要的載體。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造紙技術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
6. 紙的發明運用了什麼手法
造紙術也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張的發明和應用,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專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紙屬張不僅是書寫的理想材料,也是印刷的理想材料,因此,紙張的發明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你~
7. 《紙的發明》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課文《紙的發明》是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主要內容突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紙的發明》教學重點: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結合相關語句,說說為什麼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紙的發明》教學難點:學習蔡倫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原文欣賞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可那時候還沒有紙,要記錄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後來,人們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這些竹片、木片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時候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是因為書多的時候需要用車來拉。再後來,有了蠶絲織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寫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貴,只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們用蠶繭製作絲綿時發現,盛放蠶繭的篾席上,會留下一層薄片,可用於書寫。考古學家發現,在兩千年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用麻來造紙。但麻紙比較粗糙,不好書寫。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裡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製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後來又傳到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8. 紙的發明主要內容是什麼
《紙的發明》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內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容,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
本文文字表達通俗易懂,段落結構清晰,文章篇幅不長,但文字記錄方式的發展過程卻清楚呈現,介紹了造紙術發明前後的利弊,從而感受中國古代發明的偉大,激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9. 紙的發明從哪兩方面把什麼寫清楚的
古人不用紙寫字時,是把文字刻在龜骨和獸骨上,或把文字刻在銅器上。
10. 紙發明前人們用什麼作為書寫材料
我們已知在數千年前,書寫符號便成為溝通的工具,用以創造理解、記錄思想和協定。書寫媒介的發展可從上古時代的泥板,隨而演進到紙草、樹材、獸皮、紙張、與其他材料。那麼,在紙被發明前,書寫材料的替代品也有不少。
(一)泥板
約於4000年前,上古的巴比倫時代就已使用棒子在潮濕的泥板上書寫符號,然後將之曬乾或烘乾以便閱讀及保留,此種符號通稱為楔形文字(Cuneiform)(圖3-1),我們可以從許多稜柱狀、鼓與圓柱狀泥土表面上的此類文字來證明。
(二)紙草
紙草(Papyrus)是超過五千年前在地中海國家中最主要的書寫媒介,古埃及人最為常用。
(三)獸皮
另外的書寫材料是羊皮紙(Parchment),多半是用羊、山羊與小牛等獸皮做成的上等皮紙。
(四)樹材
希臘及羅馬人利用塗臘的木片供作書寫之用。中美洲印地安人的阿茲特克族(Aztecs)及馬雅族(Mayans),用數種無花果樹的樹皮。如今,墨西哥的印地安族仍在使用此種材料,稱為"Otami"紙。
遠東同時也有類似的書寫材料;蘇門答臘島的書籍寫在樺樹樹皮上,印度則寫在經特別處理後的扇形棕櫚樹葉上,中國則寫在竹片上。
(六)其他材料
土耳其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的字跡有如圖畫一樣的美麗,數百年來土耳其人習慣用手來書寫可蘭經,用特殊石頭作為書寫工具,所形成的書寫藝術仍然維持在相當高的境地。
中國古代曾在獸骨及龜甲上刻寫文字,又漸漸發展在竹片、絲綢、幡紙、赫蹄紙與樹皮布紙(谷布紙)等材料上書寫的紀錄。
(七)中國關於書寫材料的變遷
在紙尚未發明並應用於書寫之前,中國人已採用種類極多的材料來寫作文書檔案、歷史紀錄、私人信函以及相互交流。這些材料包括動物的骨、甲殼、象牙、絲帛(圖12013),青銅、鐵、金、銀、錫、石、玉、陶土等礦石,以及竹、木等植物。《漢書》記載:「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著於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