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概括

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概括

發布時間:2021-09-13 08:43:59

㈠ 愛因斯坦的八大奇跡

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七大奇跡,分別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

要明白慢就是快,復利的力量就是慢慢的。慢慢地做起來,耐心地慢慢積累,不需要很快,也不需要跟別人比,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復利的力量。

生活中,不怕吃苦,去做正確的事,早做多做,堅持不懈,並耐心做得夠久,微小累加到一定量後就有了復利,攢下的能量開始其自身的增值,人生進入復利增長的滾雪球狀態,然後,我們就可以享受復利增長帶來的收益。

㈡ 哪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跡年

1905年。

1905年3月,抄愛因斯坦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

1905年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這一年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2)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概括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Kingdom of Württemberg,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

1889年(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1891年(12歲),愛因斯坦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對數學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900年8月(21歲),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加入瑞士國籍。

1902年6月16日(23歲),愛因斯坦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1903年(24歲),他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他們結婚前就已經有了第一個孩子。

㈢ 請概括愛因斯坦的主要貢獻

愛因斯坦的貢獻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然而,在1905年,一個年僅26歲的德國物理學家接連在德國《物理學》雜志上發表了5篇論文,從一個嶄新的高度,揭示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

這個年輕的科學家,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他小時候,並沒有顯示什麼天才的象徵,他甚至一直到3歲才開始學會說話。

在上學的時候,愛因斯坦很喜歡讀聖經,真心誠意地相信聖經上所講述故事都是真實的。然而,他後來讀了許多科學著作之後,就轉為相信科學,認為聖經上所講的故事是荒誕的。在大學里,愛因斯坦深深地愛上了物理學。他非常勤奮,常常沉醉於物理實驗而忘了吃飯。愛因斯坦的數學造詣也很深,他認為現代物理學不用數學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無法攻克物理學上的難題的。

愛因斯坦喜歡獨立思考。對於任何一種理論,他總是經過一番思索之後,覺得它確有道理,這才接受下來。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很想在大學里擔任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可是由於他是猶太人,受到歧視,不能留校工作。他經過別人介紹,才好不容易在一個專利局裡找到工作,當個職員。在那裡,既沒有圖書館,也沒有實驗室。然而,艱苦的環境更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就在那小小的專利局宿舍里,愛因斯坦經常工作到深夜。

在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56]。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公式:

E=mc2

這里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每秒30萬公里。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把1克溫度為0℃的水,加熱到100℃水吸收了100卡的熱量,這時水的質量也相應增加了。按照質能關系公式計算,1克水的質量增加了0.00000000000465克。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質量單位[57]!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00000000000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並不守恆,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於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這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

沒有什麼大自然的奧秘,是人類所不能認識的;但是,大自然的奧秘又是無窮無盡的。人類永遠沒有一天完全認識得了大自然,沒有一天可以完全知道它的奧秘。只有永不知足,才能不斷前進。

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的偉大定律。它來自客觀實際,又在客觀實際中久經考驗。多少年來,這兩條定律經受了千萬次考驗,象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寶石一樣,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已經成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石,同時,它也從根本上給宗教的唯心主義觀點以致命的打擊,因為物質是不能憑空創造的,也不能憑空消滅,所以誰也不再相信什麼上帝創造萬物,上帝創造世界的反科學的謬論了。另外,它還雄辯地說明,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永動機」。想不花費勞動就從大自然中獲取能源,是不可能的。

定律是客觀存在著的。人,雖然不能去「創造」定律,「改造」定律,但是,人可以去發現定律,掌握定律,利用定律。現在,物質不滅宣告和能量守恆守律已經被千百萬人所掌握。人們正在利用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揭開大自然的秘密!

㈣ 愛因斯坦的成就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跡。這一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在3月到9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業余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

1905年3月,愛因斯坦將自己認為正確無誤的論文送給了德國《物理年報》編輯部。他靦腆的對編輯說:「如果您能在你們的年報中找到篇幅為我刊出這篇論文,我將感到很愉快。」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論文名叫《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

這篇論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廣到光在空間中的傳播情況,提出光量子假說。認為:對於時間平均值,光表現為波動;而對於瞬時值,光則表現為粒子性。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客體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這文章的結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輕而易舉的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推導出光電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頻率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10年後才由密立根給予實驗證實。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才僅僅是開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光、熱、電物理學的三個領域中齊頭並進,一發不可收拾。1905年4月,愛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5月完成了《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這是兩篇關於布朗運動的研究的論文。愛因斯坦當時的目的是要通過觀測由分子運動的漲落現象所產生的懸浮粒子的無規則運動,來測定分子的實際大小,以解決半個多世紀來科學界和哲學界爭論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問題。

三年後,法國物理學家佩蘭以精密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從而無可非議的證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觀存在,這使最堅決反對原子論的德國化學家、唯能論的創始人奧斯特瓦爾德於1908年主動宣布:「原子假說已經成為一種基礎鞏固的科學理論」。

1905年6月,愛因斯坦完成了開創物理學新紀元的長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完整的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是愛因斯坦10年醞釀和探索的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19世紀末出現的古典物理學的危機,改變了牛頓力學的時空觀念,揭露了物質和能量的相當性,創立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世界,是近代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

狹義相對論不但可以解釋經典物理學所能解釋的全部現象,還可以解釋一些經典物理學所不能解釋的物理現象,並且預言了不少新的效應。狹義相對論最重要的結論是質量守恆原理失去了獨立性,他和能量守恆定律融合在一起,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其他還有比較常講到的鍾慢尺縮、光速不變、光子的靜止質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學就成為了相對論力學在低速運動時的一種極限情況。這樣,力學和電磁學也就在運動學的基礎上統一起來。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寫了一篇短文《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作為相對論的一個推論。質能相當性是原子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也為20世紀40年代實現的核能的釋放和利用開辟了道路。

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即使他就此放棄物理學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愛因斯坦都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筆。愛因斯坦撥散了籠罩在「物理學晴空上的烏雲」,迎來了物理學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紀元。

廣義相對論的探索

狹義相對論建立後,愛因斯坦並不感到滿足,力圖把相對性原理的適用范圍推廣到非慣性系。他從伽利略發現的引力場中一切物體都具有同一加速度這一古老實驗事實找到了突破口,於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這一年,他的大學老師、著名幾何學家閔可夫斯基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四維空間表示形式,為相對論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用的數學工具,可惜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

等效原理的發現,愛因斯坦認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後的工作卻十分艱苦,並且走了很大的彎路。1911年,他分析了剛性轉動圓盤,意識到引力場中歐氏幾何並不嚴格有效。同時還發現洛倫茨變化不是普適的,等效原理只對無限小區域有效……。這時的愛因斯坦已經有了廣義相對論的思想,但他還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數學基礎。

1912年,愛因斯坦回到蘇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學、母校任數學教授的格羅斯曼幫助下,他在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工具。經過一年的奮力合作,他們於1913年發表了重要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了引力的度規場理論。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規結合起來,使黎曼幾何獲得實在的物理意義。

不過他們當時得到的引力場方程只對線性變換是協變的,還不具有廣義相對論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標變換下的協變性。這是由於愛因斯坦當時不熟悉張量運算,錯誤的認為,只要堅持守恆定律,就必須限制坐標系的選擇,為了維護因果性,不得不放棄普遍協變的要求。

㈤ 愛因斯坦奇跡年的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05年,他26歲,大學畢業已經5年,在瑞士專利局工作。當時他已結婚,有一個男孩,家累不輕。然而,他卻利用業余時間,在一年之中發表了5篇劃時代的物理學論文,創造了科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本書由美國波士頓大學愛因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施塔赫爾主編並詳撰導言。書中匯編了上述5篇經典性論文,包括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論布朗運動的論文,兩篇奠定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以及關於量子假說的論文,並對每篇論文作出背景說明、加上編者注,卷首則冠以當代數學、理論物理學名家羅傑·彭羅斯撰寫的序言。因此,本書對於了解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的原始思想及其如何改變物理學的面貌,不僅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而且還有更為深刻的啟迪作用。

㈥ 愛因斯坦有哪些偉大成就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1905年的奇跡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跡。這一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在三月到九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業余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

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類似於1905年,他也在三個不同領域中分別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後建成了被公認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的廣義相對論以外,1916年在輻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論,1917年又開創了現代宇宙學。

最偉大的科學家的風格

愛因斯坦因為在科學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獎狀以及名譽博士的授予證書。如果一般人就會把這些東西高高掛起。可是愛因斯坦把以上的東西,包括諾貝爾獎獎狀一起亂七八糟地放在一個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費爾德說他有時覺得愛因斯坦可能連諾貝爾獎是什麼意義都不知道。據說他在得獎的那一天,臉上和平日一樣平靜,沒有顯出特別高興或興奮。

㈦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介

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科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提出了最有創新性的物理學理論——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父母給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曾經被老師稱為「笨小孩」,大學畢業後也曾經失業。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科學研究,在「科學王國」里他得到了很多快樂和自由。

愛因斯坦的名字總是和相對論聯系在一起,而他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精神,更贏得了人們的敬意。

愛因斯坦去世後,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造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他是一個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天才和偉人。



(7)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概括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故事事列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總結出的「一總、二分、三合」讀書法,可資借鑒。 一總: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序等總述性部分,然後認真地讀目錄,以便概括地了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樣便可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

二分: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體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進行閱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關鍵所在。

你可以根據這些來選擇自己所需的內容來細讀。三合:就是在翻閱略讀全書的基礎上,對這本書已有個具體印象,這樣再回過頭來細讀一遍目錄和全書內容,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其內在聯系,

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這一步很重要。人們往往在這一步不得要領時,看過書一扔,便算了事。

㈧ 愛因斯坦的成就都有哪些相對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擁有瑞士國籍),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主要成就:提出相對論及質能方程
解釋光電效應
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代表作品:《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㈨ 關於愛因斯坦發明創造的故事有哪些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小事情中受到啟發。

㈩ 愛因斯坦的故事和發明創造(簡要回答)

愛因斯坦曾發明過「綠色冰箱」 以酒精為動力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鼻祖,但大家也許並不知道,這位偉大的理論科學家還曾經發明過一款獨特的「綠色環保」冰箱。在愛因斯坦提出這一發明將近80年後的今天,幾位德國物理學家正在基於他的設計研發用酒精作為動力的冰箱。這款冰箱具有可行性,這也說明愛因斯坦不僅擅長理論研究而且還是一個追求實用主義的發明家。 柏林馬克斯波蘭克大學的校長約根-雷恩說:「愛因斯坦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就知道要賺錢養家,因為家裡人都希望他能夠接管家族生意。」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相對論的,當時他正在瑞士一家專利公司工作。但直到1926年,他那時已經開始在柏林居住,而且還獲得了諾貝爾大獎,這時他開始產生了發明「綠色」冰箱的想法。 據稱,愛因斯坦是在從報紙上讀到了一篇有關一個普通的柏林家庭因為冰箱發動機外泄二氧化硫而被毒死的報道之後下決心研發出一款無毒冰箱的。他與另一位物理學家萊奧-斯萊德一起利用無害的酒精為原料設計出了這款環保冰箱。 雖然愛因斯坦還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一項技術專利,但高技術的日新月異意味著他的發明永遠都不會被投產,而且此後惟一一台基於酒精的原型冰箱也沒有保留下來。所幸的是,現在上述德國科學家們並不想讓愛因斯坦的發明徹底成為歷史,他們說,至少製造這樣一台冰箱也是對這位偉人的最好紀念。

閱讀全文

與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概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