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故宮創造力

故宮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9-12 22:37:39

❶ 北京故宮和萬里長城在哪些方面體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

北京故宮

1、「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帝都營建原則: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3、建造過程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

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

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萬里長城

1、建築方法

長城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

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

2、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隨著社會生產力進步,制磚技術不斷發展,明代磚製品產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築水平。

3、建築結構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

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

外檐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125%。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

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牆,一般平均高約7、8米,底部厚約6、7米,牆頂寬約4、5米。

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高1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

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1)故宮創造力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價值: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寶庫,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中國古代帝王宮殿建築之瑰寶故宮古建築群,由朱橡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之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宮建築群。

促進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故宮文物分成宮廷原狀和古代藝術兩大陳列體系,先後布置了51個原狀陳列,真實性很高,建立十餘個專館,先後舉辦各種展覽數百餘次,赴歐、亞、美、澳、非五大洲展覽數十次,宣傳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傳統,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❷ 為什麼北京故宮不能製作出富有創造力的紀念品

1.就博物館現行財政制度來講,是實行「收支兩條線」,即盈利基本上是全上交的(當然各地會有微小差異,主要體現在對門票款的分配上,當然免費開放之後這一區別基本不存),需要的投入是要申請的,兩者是平行關系,導致博物館的文化產品開發動力不足。

2.就文創部門本身來說,往往是博物館中的一個部門,運作規律還是事業單位式的,本身就不適應市場法則;有些博物館將文化產品開發和銷售完全外包,但是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對知識產權保護是不力的,而且也很沒有摸索出一套既能贏利又符合博物館文化形象的合作機制來。

3.就文創產品的流程本身來說,需要團隊對博物館承載的文化要素、產品設計、銷售推廣等領域都有足夠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握,但是這樣的團隊和人力資源在現有環境下能否打造出來?至少高校教育是不能的,職業教育也很空缺。有了好的產品之後如何推廣和炒作?這些同樣存在問題。

4.就博物館自身來說,文創不過是自身的一個邊緣業務領域,所以博物館體系內的精英是否會選擇從事這個部門的工作?目前博物館內部體制部門壁壘森嚴,博物館對產品設計的文化支撐也是不力的。

設計博物館文化產品是需要對文物的掌握能力,但是培養這一能力的成本很高:需要至少碩士教育、在博物館行業內摸爬滾打至少10年、良好的培養環境、沒有被體制泯滅的進取心,但是這樣的人才的成本是多少,能否在文化產品開發中實現自我價值並取得足夠的回報?也就是說,如果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優質的博物館文化產品,很可能是超出受眾的購買能力的;而現在某些優秀產品價格的低廉實際上是佔了體制的便宜——但是這無法實現產業化發展的。

❸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它的建造歷史是什麼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4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最後確定,故宮的房間總數為8703間。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2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廟號謚號的皇帝(其中包括二十四位明清史公認的皇帝,以及一位身後尊為誠敬義皇帝,而後卻被順治罷黜的睿忠親王)。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年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後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最後一代皇帝溥儀也曾在此居住。

❹ 刷爆網路的「爆款」故宮文創產品創意哪裡來

六百歲的故宮,並不是固執守舊的老人,做的了表情包,玩得轉新科技,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幾年的時間里,古老的故宮文化走入了更多年輕人的生活。在見到故宮博物院領頭人單霽翔之前,一直好奇是什麼給予了他靈感,可以賦予嚴肅靜默的故宮文化如此生動時尚的表達。

聽說,故宮風雨600年,單霽翔和他的秘書是唯一走遍故宮9173間房子的人。秘書負責拍照,而單霽翔負責記錄。幾年的時間故宮博物院不斷推陳出新,也讓我們對他的期待更高。接下來故宮博物院還會給人們帶來哪些驚喜呢。單霽翔說他希望故宮文物的展出數量能夠翻倍增長。

❺ 如何一句話描述故宮的美

1、故宮,好個氣派的宮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器宇軒昂,肅穆庄嚴。宛如一部雄壯的史詩令人心潮澎湃,又如一部宏偉的民族交響樂讓人盪氣回腸。

2、故宮那朱牆黃瓦,光輝奪目;雕梁畫棟,美輪美奐;檐牙高啄,錯落有致;一景一獸,栩栩如生。古人神奇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令人叫絕,不得不嘆為觀止了。

3、遠遠望去,氣勢恢弘的午門印入眼簾,高十多米的紅牆上刻著美麗的花紋,尖聳的屋頂,一派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風格;屋頂上斑駁,的黃瓦向我們展示著故宮的悠久歷史和它所經歷的滄海巨變。



4、故宮那座風格清麗典雅的堂皇建築,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潔白的玉石欄桿;精工細琢的青石基台,襯著鵝黃色牆壁,真是顯得淡雅端莊,明亮秀麗。

5、故宮院中空曠,四望茫茫,白石塊滿地,草坪花木羅列,秀松亭亭。有一對十餘米的華表立於院中須彌座上,漢白玉質地,蛟龍纏繞,風從雲生,上有雲板、承露盤和蹲獸,庄嚴肅穆。

6、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屋頂為單檐四角攢尖,屋面覆黃色琉璃瓦,中為銅胎鎏金寶頂。殿內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圖案。殿內設地屏寶座。

❻ 對創造故宮博物院的古人有什麼感想

古人的創造力真的很神奇,故宮這座城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艱辛。無數的匠人付出了長達數十年的努力,主要負責人更是心力交瘁。

❼ 為什麼北京故宮不能製作出富有創造力的紀念品

你多久沒關注過北京故宮了,故宮的各種Q版小人鑰匙鏈,手機座,幾乎都成我送外地客人的必備品了,尤其御前侍衛那系列的手機座,幾乎人人都喜歡。

❽ 故宮的文化創意與創新思維之間的關系。創新創業作業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閱讀全文

與故宮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