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類創造的什麼東西最厲害
最厲害的是他媽的手機!
手機幹掉了誰?幹掉了電視機,幹掉了電腦,幹掉了手錶,幹掉了座機,
幹掉了照相機,幹掉了收音機,幹掉了手電筒,幹掉了鏡子,幹掉了報
紙,幹掉了游戲機,幹掉了錢包,幹掉了台歷掛歷,幹掉了身份證,未
來還會幹掉什麼?還會幹掉眼睛和頸椎,幹掉健康,幹掉婚姻,幹掉家
庭,幹掉下一代
⑵ 一位西方學者說:「設計師想讓草莓有檸檬味,而藝術家想要創造一種新的水果」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設計師和藝術家的理想,只有靠園藝師(植物學家)來完成。
⑶ 蘋果的創造人是誰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是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
蘋果公司是美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等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月9日更名為蘋果公司。
⑷ 人類創造了什麼
縱然寬廣如天空,飛機也偶有相撞。為了避免災難,空中防撞系統(TCAS)應運而生,可以提前警告飛機駕駛者各種災害。得益於一系列復雜的規則設置,系統可以告訴飛行員如何應對相應災害。經過幾十年的開發,這套規則已經高度復雜,能夠理解整套規則的已經人屈指可數。TCAS一旦開發成型,人類就成為次要,相反轉而使用模擬軟體。如果TCAS經過大量測試反饋結果符合預期,工程師們就會批准TCAS投入使用。
如何避免飛機相撞本身已是個復雜度爆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被設計出的這個系統復雜已經爆了幾十塊表,相信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這套系統,所以即便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有時也會對系統做出的反饋給嚇到。這不斷攀升的復雜程度也正是當代社會的普遍現象。人類無法理解的系統正在保護我們的安全,科技發展到了接受檢驗的節點。
復雜系統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幾個世紀。有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機器設備的實物,也有讓全球文明凝聚的信息系統和規則。技術正大踏步地在復雜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讓現代人享受到了我們的父輩祖輩想都不敢想的便利——但是,其中不斷疊加的復雜度,各種技術的互相關聯、各種效應的交織並不總在人類的預期內。意識到技術本身的復雜度不斷提升,制定和維護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是一回事,但是目前的技術實際上已經在無法理解的路上完全失控,這,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技術的復雜度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生活,這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鐵路的發展。美國境內縱橫交錯的鐵路網需要高度標准化的時區設置以協調如此之多的新增列車。隨後在交通領域發生的演化又更為復雜。汽車已經走出復雜程度有限的機械化發明成為了輪上的計算機工程。據估計,全美交通系統中有超過30萬個帶信號燈路口。這些移動機器不僅僅在這些系統和網路里挪動。200年過去了,從飛機到計算器,人類使用的復雜機器里的零件數量持續以指數翻翻。
計算機賦予人類更加復雜的技術,技術的侵佔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廚房家電到建築器械。結果是人類始料未及的:我們創造了一個人類大腦遠無法掌握的世界。人類擔心的不是天網——而是過於復雜的機器出錯的概率也大——實際上比人類的概率還大。
⑸ 誰發明了水果嫁接技術
嫁接是一種古老的農業技術,是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實用技術的產物,對農業發展起著不可湮滅的推動作用,尤其在園藝事業的發展上.至於嫁接是先由那個國家、那個人所發明的,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應用的問題,目前尚無確切的可靠的考證,但各國有關學者大都一致認為嫁接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之後,為生產實際需要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至今應用不衰的農業生物技術.
所謂"自然嫁接"就是指兩株植物的枝幹或同一植株的兩個枝幹(或根亦然),在自然生長條件下,生長交織在一起,而自然地彼此相互癒合長在一起的現象,即所謂的"連理枝"、"連理木"或"木連理".
我國勞動人民應用嫁接這一技術甚早.如在我國史書上關於自然接木——"木連理"的記載很多,據統計,一部《甘四史》中記錄"木連理"現象竟達254項之多,在《古今圖書集成》(1726年)中的"博物匯編草木典"第七卷木部紀事一篇中,記載自然嫁接現象達126例.目前已經發現比較可靠的最早記載關於植物嫁接的資料為《泛勝之書》(西元前7年),書中記有把10株瓠苗嫁接成1蔓結大瓠的方法,可惜該原書早已失傳、更不知書中是否有關果樹嫁接的記載.到了5世紀賈思勰的《齊民要術》(533—544)中,對蘋果樹嫁接就有極其詳盡的敘述,在梨的嫁接技術仲介紹了砧木的選擇、接穗的選取、嫁接時期以及嫁接成活的條件.以後嫁接技術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牡丹和菊花等觀賞植物的應用上有了很大發展.果樹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如在著名的《桔錄》(1176年)中,就有稱贊當時柑桔嫁接技術高妙的描述.
14世紀末元人俞宗本所著的《種樹書》(1621年)里,記述了嫁接和培養相結合來促進變異的方法.《花鏡》(1688年)中有"凡木之必須接換,實有至理存焉.花小者可大,瓣單者可重,色紅者可紫,實小者可巨,酸苦者可甜,臭惡者可馥,是人力可以回天,惟在接換之得其傳耳."這里所說的接換,
就是嫁接.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勞動實踐中,不僅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有所創造,對我國甚或對世界的農業生物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國外,西方在希臘時代Aristolte(西元前384—前328年),Theophrdstus(西元前372—前287年)都提到過植物嫁接技術.羅馬尼亞學者Pliny(23—79年)在他的自然史第二卷中已談到嫁接是一種應用技術.
⑹ 人類有什麼發明創造
魯班就是公輸般,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
蒸汽機的發明
飛機---小鳥
潛水艇---魚
汽車---甲殼蟲
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
發明了雷達
根據鷹的銳利的眼睛
發明了鷹眼,給飛行員用的
動物對人類的啟示 受魚兒在水中游盪,人類學會了游泳,發明了潛艇等。
受鳥兒空中飛翔的啟示,人類發明了飛機。 ………………
蝴蝶
五彩的蝴蝶顏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螢光翼鳳蝶,其後翊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稗益。在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因此,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
蜻蜓
蜻蜓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並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公里/小時。此外,蜻蜓的飛行行為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數。
潛水艇就是受到魚的潛游啟發而發明、研製出來的。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後,英國殖民統治者憑藉海上優勢,糾集大批戰艦,輪番轟擊美國海陸軍,使美軍傷亡慘重。當時美軍中有一個名叫達韋·布希內爾的將軍,不堪英軍的欺侮,決心反戈一擊。他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樣才能炸沉敵艦呢?從空中,無法接近;從水上,無法隱蔽。一次,他走到海邊的礁石上,突然看見一條大魚悄悄潛游到小魚的下方後,猛地朝上一躍,咬住了一條小魚。他從這場「海戰」中大受啟發:能否造條像大魚那樣的船,潛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鑽到英國戰艦底下去放水雷,炸它個人飛艦沉呢?魚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是靠鰾,船是否也可以仿造一個「鰾」?從這個思路出發,布希內爾與軍事專家們共同研製成功一艘可在水下潛行的機動船,船的底部做一個類似魚鰾的水艙,水艙內有兩個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時,就往船艙里灌水;船要上浮時,就把空氣壓進水艙,排出船里的水。仿照魚的鰭,安裝了兩台螺旋槳,一台管進退,一台管升降。這艘機動船第一次出去就巧妙制服了英國戰艦,炸得它人仰馬翻。後經逐步改進,就成了現代的潛水艇。
⑺ 人類有什麼發明創造
雷達就是由蝙蝠的抄功能發明的 還有探路儀也是由蝙蝠的功能發明的!還有飛機是由蜻蜓的功能發明的...............
你好
聲納是海豚啟發的,變色龍啟發了迷彩服,蛇的眼睛啟發熱成象,軍事上比較多,呵呵
人們根據蒼蠅的眼睛發明了蠅眼透鏡
鋸鰩的嘴巴發明了劍
變色龍的舌頭發明了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