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2 14:52:58

Ⅰ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專的生產活動屬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

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提出發展,計算機與其他技術又一次掀起信息技術的革命,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

物聯網是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

Ⅱ 電子計算機發明哪一年

人類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L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埃尼阿克)誕生於1949年2月

Ⅲ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回採用汞延遲線、答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

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幾十年來,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

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後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碟,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碟(CD—ROM)。

Ⅳ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自第一代計算機誕生,計算機技術和工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計算機科學已成為一門發展快、滲透性強、影響深遠的學科,計算機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的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4)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分類

計算機按所處理變數的性質可劃分為數字計算機和模擬計算機,一般所說的計算機即指數字計算機;按計算機體系結構遵循的基本機理可劃分為: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和非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按計算機單機系統所具有的規模(指包括功能、體積等在內的綜合規模)可劃分為:巨型機(見巨型計算機)、大型機、中小型機、工作站、個人計算機(微型機、膝上機、掌上機、單板機)等;按計算機系統間的互聯地域范圍可劃分為:單機系統、計算機區域網、計算機遠程網等;按計算機系統的抗惡劣環境程度可劃分為:通用計算機、加固(半加固)計算機。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

Ⅳ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

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拓展資料: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參考文獻:網路-計算機

Ⅵ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計算機在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計算機的體積足有一間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計算機可能比一副撲克牌還小。

當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體積龐大的巨型計算機為特別的 科學計算或面向大型組織的事務處理需求服務。

比較小的,為個人應用而設計的稱為微型計算機,在中國地區簡稱為「微機」。

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計算機」一詞時通常也是指此,不過現在計算機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卻是嵌入式,嵌入式計算機通常相對簡單、體積小,並被用來控制其它設備—無論是飛機,工業機器人還是數碼相機。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只要給予正確的指示,任何一部電子計算機都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電子計算機相對於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也被稱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


Ⅶ 電子計算機的詳細發展史

計算機發展史

計算機於1946年問世,有人說是由於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我們認為計算機產生的根本動力是人們為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是為了把人的大腦延伸,讓人的潛力得到更大的發展。正如汽車的發明是使人的雙腿延伸一樣,計算機的發明事實上是對人腦智力的繼承和延伸。近10年來,計算機的應用日益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管理、辦公自動化等。由於計算機的日益向智能化發展,於是人們乾脆把微型計算機稱之為「電腦」了。
計算機產生的動力是人們想發明一種能進行科學計算的機器,因此稱之為計算機。它一誕生,就立即成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掀開自工業革命後的又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
要追溯計算機的發明,可以由中國古時開始說起,古時人類發明算盤去處理一些數據,利用撥弄算珠的方法,人們無需進行心算,通過固定的口訣就可以將答案計算出來。這種被稱為「計算與邏輯運算」的運作概念傳入西方後,被美國人加以發揚光大。直到十六世紀,發明了一部可協助處理乘數等較為復雜數學算式的機械,被稱為「棋盤計算器」,但這時期只屬於純計算的階段,要到十九世紀才有急速的發展。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政府尋求計算機以開發潛在的戰略價值。這促進了計算機的研究與發展。1944年霍華德.艾肯(1900-1973)研製出全電子計算器,為美國海軍繪制彈道圖。這台簡稱 Mark I 的機器有半個足球場大,內含500英里的電線,使用電磁信號來移動機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計算)並且適應性很差只用於專門領域,但是,它既可以執行基本算術運算也可以運算復雜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標志現代計算機誕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費城公諸於世。ENIAC代表了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重新接線編程,還擁有並行計算能力。ENIAC由美國政府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器,有5百萬個焊接點,耗電160千瓦,其運算速度比Mark I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計算機。
40年代中期,馮.諾依曼(1903-1957)參加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小組,1945年設計電子離散可變自動計算機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將程序和數據以相同的格式一起儲存在存儲器中。這使得計算機可以在任意點暫停或繼續工作,機器結構的關鍵部分是中央處理器,它使計算機所有功能通過單一的資源統一起來。

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莫奇利任總設計師,研製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ENIAC(圖中左為莫奇利)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特徵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

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ENIAC)佔地170平方米,重30噸,
有1.8萬個電子管,用十進制計算,每秒運算5000次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56-1963)
1948年,晶體管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計算機的發展,晶體管代替了體積龐大電子管,電子設備的體積不斷減小。1956年,晶體管在計算機中使用,晶體管和磁芯存儲器導致了第二代計算機的產生。第二代計算機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穩定。首先使用晶體管技術的是早期的超級計算機,主要用於原子科學的大量數據處理,這些機器價格昂貴,生產數量極少。
1960年,出現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業領域、大學和政府部門的第二代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還有現代計算機的一些部件:列印機、磁帶、磁碟、內存、操作系統等。計算機中存儲的程序使得計算機有很好的適應性,可以更有效地用於商業用途。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更高級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語言,以單詞、語句和數學公式代替了二進制機器碼,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新的職業,如程序員、分析員和計算機系統專家,與整個軟體產業由此誕生。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1)
雖然晶體管比起電子管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但晶體管還是產生大量的熱量,這會損害計算機內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發明了集成電路(IC),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科學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單一的半導體晶元上。於是,計算機變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電子
計算機系列IBM360系統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現在)
出現集成電路後,唯一的發展方向是擴大規模。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可以在一個晶元上容納幾百個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在晶元上容納了幾十萬個元件,後來的ULSI將數字擴充到百萬級。可以在硬幣大小的晶元上容納如此數量的元件使得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不斷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斷增強。基於「半導體」的發展,到了一九七二年,第一部真正的個人計算機誕生了。所使用的微處理器內包含了 2,300 個「晶體管」,可以一秒內執行 60,000 個指令,體積也縮小很多。而世界各國也隨著「半導體」及「晶體管」的發展去開拓計算機史上新的一頁。
70年代中期,計算機製造商開始將計算機帶給普通消費者,這時的小型機帶有軟體包,供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歡迎的字處理和電子表格程序。這一領域的先鋒有Commodore, Radio Shack和Apple Computers等。
1981年,IBM推出個人計算機(PC)用於家庭、辦公室和學校。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競爭使得價格不斷下跌,微機的擁有量不斷增加,計算機繼續縮小體積,從桌上到膝上到掌上。與IBM PC競爭的Apple Macintosh系列於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圖形界面,用戶可以用滑鼠方便地操作。

FACOMM-382計算機

計算機的發明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事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一門復雜的工程技術學科,它的應用從國防、科學計算,到家庭辦公、教育娛樂,無所不在。它的分類從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到工作站、個人電腦,五花八門。但是,無論怎樣尖端,怎樣高科技,從它誕生之日起,在許多人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機器,一部冰冷的高速運算的機器。
從ENIAC揭開計算機時代的序幕,到UNIVAC成為迎來計算機時代的寵兒,不難看出這里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一是計算機已從實驗室大步走向社會,正式成為商品交付客戶使用;二是計算機已從單純的軍事用途進入公眾的數據處理領域,真正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Ⅷ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1946年2月14日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Ⅸ 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講了什麼

年,美國有一位名叫莫奇里的物理學博士在研究物理的過程中,常常被大量枯燥、繁瑣的計算所困擾,為此,他研製出了一台模擬計算工具——諧波分析機和一台不大的專用計算機。可這兩種機器的運算速度都很慢。1940年,電子管的誕生,給莫奇里以極大的信心。他相信,將電子管應用於計算裝置必定會提高計算速度。可是,他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應用電子管的設計方案。

年1月15日晚,為研製工作停滯不前而苦惱至極的莫奇里,隨手拿起了當天的《得梅因論壇報》。報上的一條簡訊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本報訊:依阿華學院物理教授約翰?阿塔納索夫博士製成了電子計算機,其工作原理比其他機器更近似於人腦。據阿塔納索夫博士說,機器將包括300多支真空管,並將用於解決復雜的代數。機器佔地面積相當於大辦公桌,完全用電學器件製成,並用於科學研究。阿塔納索夫研製這一機器已有數年,大約再過一年即可竣工。簡訊的邊上還附有一張電子部件的照片。

莫奇里激動地看了幾遍簡訊和照片。自己夢寐以求的電子計算機,原來早已有人在研製,而且即將問世。他興奮得徹夜難眠。

第二天,莫奇里啟程前往依阿華州。他要登門拜訪阿塔納索夫。

善良的阿塔納索夫熱情地接待了莫奇里。他一五一十地向莫奇里介紹了自己研製電子計算機的過程,還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莫奇里聚精會神地聽著阿塔納索夫的說明,不時還提些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阿塔納索夫一一給予解答。末了,莫奇里要告辭時,阿塔納索夫從抽屜里取出一本筆記本,並將它鄭重地交給莫奇里,說道:」這是我多年的心血,裡面記錄了有關的設計思路,對你也許會有幫助。讓我們一起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貢獻吧!「莫奇里知道這裡面的份量,他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筆記本,並向阿塔納索夫表示深深的謝意。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莫奇里覺得這一趟拜訪,使他彷彿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回到當時任教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後,莫奇里仍然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仔細地對阿塔納索夫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推敲,這確實是一個縝密而巧妙的設計方案。

年8月,莫奇里以阿塔納索夫的設計方案的觀點為框架,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寫成一篇題為《高速電子管裝置的使用》的論文。

此文獨到的見解、新穎的論點引起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師生的廣泛興趣。

該學院的研究生——23歲的艾克特看到這篇文章後,如沐春風,興奮不已。他早就關注計算機研製進展情況,認為研製過程有幾個難關很難攻。如今,莫奇里的文章把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

艾克特拜訪了莫奇里。兩位年輕人越談越投入,真是相見恨晚。他們決定一起來研製電子計算機,將設想付諸實踐。

要製造電子計算機,需要巨額的資金。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美國已於1941年12月宣布參戰。在戰爭期間,只有戰爭需要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擔心會出現阿塔納索夫那樣的命運。原來,阿塔納索夫的研製資金由依阿華學院農業實驗站提供。在美國宣布參戰後,農業實驗站中斷了資助,使阿塔納索夫的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莫奇里的運氣要比阿塔納索夫好多了。在他寫出設計論文後不久,莫奇里所在單位——莫爾電氣工程學院電工系,奉命同阿伯丁彈道實驗研究所合作,每天為陸軍提供6張火力表。這是一項工作量極大的工作。因為每張表都要計算幾百條彈道,而一個熟練的計算員,用機械計算一道飛行時間為60秒的彈道,就需要20個小時。

莫奇里向阿伯丁軍方代表格爾斯坦中尉推薦了自己的電子計算機設計方案,並陳述了電子計算機對軍事方面的重大意義。格爾斯坦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向上級部門匯報了這一設想。

年4月9日,在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在阿伯丁,一個決定電子計算機製造工作是否上馬的決策會議召開了。在聽完格爾斯坦的簡單說明後,陸軍部科學顧問、著名數學家維伯倫沉思了好一陣子,然後站起身,對阿伯丁彈道實驗研究所的所長說:」把經費撥給他們。「就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台計算機的研製工作的序幕拉開了。

研製小組由200多位專家組成。莫奇里擔任總設計師,艾克特擔任總工程師。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勞動,耗資50萬美元,終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它被命名為」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埃尼亞克)。

這台電子計算機是一個龐然大物。它占據了面積達170平方米的6大間房子,重達30多噸。在它裡面裝用了1.8萬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它每秒鍾可做5000次加減法或400次乘法,比當時已有的繼電器式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要快1000倍。

年2月15日,美國政府為ENIAC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在典禮上,ENIAC進行了公開表演,贏得了如雷般的掌聲。

莫奇里和艾克特由此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他們還獲得了電子計算機的專利權。可有趣的是,後來還引發了一場官司。原來,阿塔納索夫中斷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後,仍關注著電子計算機的事業。ENIAC問世後,他發現設計者的設計方案與他原來的設計方案幾乎一樣。不久,他從一篇報道文章中,辨認出ENIAC的發明者之一莫奇里,就是1941年向他請教的那個年輕人。於是,在60年代中期,由於對發明權的不同看法,莫奇里和阿塔納索夫對簿公堂。經過馬拉松式的取證工作,1873年,美國聯邦州立法院裁決,確定阿塔納索夫是第一個電子計算機設計方案的提出者,取消莫奇里和艾克特的專利權。

後來人們才明白: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由阿塔納索夫設計,由莫奇里和艾克特負責製成的。

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揭開了電子技術在計算機上應用的新紀元。

Ⅹ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拜託各位大神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台式機的機箱方便用戶硬體升級,如光碟機、硬碟。如台式機箱的光碟機驅動器插槽是4-5個,硬碟驅動器插槽是4-5個,非常方便用戶日後的硬體升級。

主板與顯示器集成在一起,顯示器就是一台電腦,因此只要將鍵盤和滑鼠連接到顯示器上,機器就能使用。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電腦一體機的鍵盤、滑鼠與顯示器可實現無線,機器只有一根電源線。這就解決了一直為人詬病的台式機線纜多而雜的問題。

電腦基礎上加上手機功能,就成了智能手機(Smartphone)。智能手機除了具備手機的通話功能外,還具備了PDA分功能,特別是個人信息管理以及基於無線數據通信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

智能電腦為用戶提供了足夠的屏幕尺寸和帶寬,既方便隨身攜帶,又為軟體運行和內容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很多增值業務可以就此展開,如股票、新聞、天氣、交通、商品、應用程序下載、音樂圖片下載等等。

閱讀全文

與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