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乘客與創造者

乘客與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9-12 11:06:48

1. 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產品

中國自主研製的無人車——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製的紅旗HQ3無人車,2011年7月14日首次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實驗,創造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無人車在復雜交通狀況下自主駕駛的新紀錄,標志著中國無人車在復雜環境識別、智能行為決策和控制等方面實現了新的技術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紅旗HQ3無人車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製,2011年7月中旬它從京珠高速公路長沙楊梓沖收費站出發,歷時3小時22分鍾到達武漢,總距離286公里。實驗中,無人車自主超車67次,途遇復雜天氣,部分路段有霧,在咸寧還遭逢降雨。
紅旗HQ3全程由計算機系統控制車輛行駛速度和方向,系統設定的最高時速為110公里。在實驗過程中,實測的全程自主駕駛平均時速為87公里。國防科技大學方面透露,該車在特殊情況下進行人工干預的距離僅為2.24公里,僅占自主駕駛總里程的0.78%。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賀漢根教授帶領下,2001年研製成功時速達76公里的無人車,2003年研製成功中國首台高速無人駕駛轎車,最高時速可達170公里;2006年研製的新一代無人駕駛紅旗HQ3,則在可靠性和小型化方面取得突破。此次紅旗HQ3無人車實驗成功創造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無人車在復雜交通狀況下自主駕駛的新紀錄,這標志著中國在該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到2020年,駕駛員將不必再為汽車追尾而煩惱,「無人駕駛汽車將通過自身的雷達系統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如果與前車距離過近,汽車將會自動剎車。」
到2030年,駕駛員基本上可以在較復雜路況下只控制方向盤或只踩油門和剎車了,因為半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大多數車輛上得到應用,那時汽車會自動設置路線或自動進行油門和剎車的配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稱,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2013年將測試從北京行駛到天津,2015年將測試從北京行駛到深圳。 2014年7月24日 ,記者從網路證實,網路已啟動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
根據規劃,該無人駕駛汽車可自動識別交通指示牌和行車信息,具備雷達、相機、全球衛星導航等電子設施,並安裝同步感測器。車主只要向導航系統輸入目的地,汽車即可自動行駛,前往目的地。在行駛過程中,汽車會通過感測設備上傳路況信息,在大量數據基礎上進行實時定位分析,從而判斷行駛方向和速度。
網路方面證實,網路已經將視覺、聽覺等識別技術應用在無人汽車系統研發中,負責該項目的是網路深度學習研究院。 美國谷歌版:無人駕駛汽車
該項目是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 )的智慧結晶,這位43歲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是谷歌工程師和谷歌街景地圖服務的創造者之一。
2005年,他領導一個由斯坦福學生和教師組成的團隊設計出了斯坦利機器人汽車,該車在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舉辦的第二屆「挑戰」(Grand Challenge)大賽中奪冠,該車在沙漠中行駛超過132英里(212.43公里),因此贏得了由五角大樓頒發的200萬美元獎金。而且,這一支由15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繼續投身於此項目。另外,谷歌聘請了至少12人,並且這些人均沒有不良駕駛記錄,這部分員工坐在主駕座上以觀察汽車行駛狀況,他們每小時的薪酬為15美元或者更多。谷歌在此項目中使用了六輛普銳斯和一輛奧迪TT。
谷歌無人駕駛 汽車已經行駛超過20萬英里。技術人員表示:谷歌無人駕駛汽車 通過攝像機、雷達感測器和激光測距儀來「看到」其他車輛,並使用詳細的地圖來進行導航。手動駕駛車輛收集來的信息是如此巨大,必須將這些信息進行處理轉換,谷歌數據中心將這一切變成了可能,它的數據處理能力是如此強大。所面臨的難題是自動駕駛汽車和人駕駛的汽車如何共處而不引起交通事故的問題。
2012年4月1日,Google決定聯合NASCAR,將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跟真正的賽車一起比試比試,證明機器人比人類駕車技術要高。不過在正式加入NASCAR之前,他們的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經過各種檢測才能最終駛向NASCAR的賽道。
2014年5月28日Code Conference科技大會上,Google推出自己的新產品——無人駕駛汽車。和一般的汽車不同,Google無人駕駛汽車沒有方向盤和剎車。
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還處於原型階段,不過即便如此,它依舊展示出了與眾不同的創新特性。和傳統汽車不同,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行駛時不需要人來操控,這意味著方向盤、油門、剎車等傳統汽車必不可少的配件,在Google無人駕駛汽車上通通看不到,軟體和感測器取代了它們。
不過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說,無人駕駛汽車還很初級,Google希望它可以盡可能地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只要按一下按鈕,就能把用戶送到目的地。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2014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谷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運行依賴地圖和詳細的數據,這一前提大大限制了他們的上路范圍。報告稱,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無法在99%的美國公路上自動行駛。
英國版:像外星飛船
一些人在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親眼目睹了許多輛無人駕駛汽車「優爾特拉」(ULTra)自動駛離、抵達車站的奇妙場景。一輛輛車子魚貫而出,幾乎毫無噪音,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
這種汽車由英國的先進交通系統公司和布里斯托爾大學聯合研製,並將於2010年投放希斯羅機場作為計程車運送旅客。這種汽車可能會讓阻塞交通、汽油味難聞、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變成一種過時的交通工具。這種超前的獨立艙沒有駕駛員、也沒有喋喋不休的談話聲伴隨你的旅途,只有一個裝在牆上的按鈕。按鈕旁邊寫著「開始」。該無人駕駛汽車有4個座位,形狀似氣泡,看起來就像一艘外星人飛船:這種汽車依靠電池產生動力,而且乘客可以通過觸摸屏來選擇他們的目的地,它們的時速可達40千米,而且會自動沿著其狹長的道路系統行使。一旦乘客選擇好了目的地,控制系統會記錄下要求,並向艙車發送一條信息。隨後艙車會遵循一條電子感測路徑前進。在旅程期間,如果需要的話,乘客可以按下一個按鈕和控制人員通話。
研究人員設想,到達希斯羅機場的乘客下飛機後,拿好行李並來到無人駕駛汽車的泊位。乘客使用智能卡和汽車上的觸摸屏選擇好目的地。只需等待10秒鍾,無人駕駛汽車就會帶乘客啟程。一路上汽車自動適時選擇剎車、變換速度,應對交通高峰和出現障礙物等情況。它會中途不停車把乘客送回家並停好車。乘客到家後,只需把車子停在那裡自行離開就好了。這種無人駕駛汽車要麼就停在那裡,要麼就會被控制中心調度到其他需要用車的地方。控制中心保證每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沿著一條路線行駛,確保它們之間不會發生撞車。
英國利茲大學運輸研究所的保羅·菲爾曼擔心這款汽車潛在的「非人性化」的影響。但是,他也相信,新款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可能標志著公共交通新時代的到來。
英國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於2015年2月亮相,它是旨在幫助乘客,購物者和老年人短距離出行。新的無人駕駛汽車將於本周在英國格林威治亮相,被稱為Lutz Pathfinder。
Lutz Pathfinder道路測試將逐漸推廣到英國其他城市,Lutz Pathfinder可以運送兩個人及其行李,最遠行駛里程為40英里,速度每小時15英里。該計劃的支持者希望人們從普通汽車轉向無人駕駛交通工具,以減少污染和擁堵。
法國版:巡航導彈技術
法國INRIA公司花費十年心血研製出「賽卡博」(Cycab)無人駕駛汽車,外形看起來像未來的高爾夫球車。該車使用類似於給巡航導彈制導的全球定位技術,通過觸摸屏設定路線,「賽卡博」就能把你帶到想要去的地方了。只不過給「賽卡博」帶路的全球定位系統要比普通的全球定位系統功能強大許多。普通GPS系統的精度只能達到幾米,而「賽卡博」卻裝備了名為「實時運動GPS」的特殊GPS系統,其精良高達1厘米。這款無人駕駛汽車裝有充當「眼睛」的激光感測器.能夠避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還裝有雙鏡頭的攝像頭,來按照路標行駛,人們甚至可以通過手機控嗣駕駛汽車,每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都能通過互聯網來進行通信,這意味著這種無人駕駛汽車之間能夠做到信息共享,這樣多輛無人駕駛汽車能夠組成車隊,以很小的間隔順序行駛。該車也能通過交通網路獲取實對交通信息,防止交通阻塞的發生在行駛過程中,該車還會自動發出警告,提醒過往行人注意
德國版:像普通轎車
在德國漢堡的Ibeo公司應用先進的激光感測技術把無人駕駛汽車變成了現實:這輛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在車身安裝了6台名為「路克斯」(LUX)的激光感測器,由普通轎車改裝而成,可以在錯綜復雜的城市公路系統中無人駕駛。這歸功於車內安裝的無人駕駛設備,包括激光攝像機、全球定位儀和智能計算機。
在行駛過程中,車內安裝的全球定位儀將隨時獲取汽車所在准確方位。隱藏在前燈和尾燈附近的激光攝像機隨時探測汽車周圍180米內的道路狀況,並通過全球定位儀路面導航系統構建三維道路模型。此外,它還能識別各種交通標志,保證汽車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安全行駛。安裝在汽車後備箱內的計算機將匯總、分析兩組數據,並根據結果向汽車傳達相應的行駛命令。
激光掃描器能夠探測路標並提醒是否有車離開車道。在激光掃描器的幫助下,無人汽車便可以實現自行駕駛:如果前方突然出現汽車,它會自動剎車:如果路面暢通無阻,它會選擇加速;如果有行人進入車道,它也能緊急剎車。此外,它也會自行繞過停靠的其他車輛。
日本開發出車隊一體無人駕駛行車系統
日本新能源和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當天在一個試驗場展示了這一技術的應用,4輛卡車分別保持4米間距、以時速80公里的同一速度進行了試跑。每輛卡車上都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通過車輛間的通信,各輛車可以共享速度和剎車等信息,從而使得系統能夠同時控制多輛卡車。
谷歌
2014年12月21日,谷歌宣布,其首款成型的無人駕駛原型車製造完畢,將會在2015年正式進行路測。
此次推出的原型車外型上並無太大差別,只是細節上有一些變動,車頂上用於檢測路況的激光掃描系統更加精細,新車還裝上了車燈。
要說最大的變化,那就是在測試階段,這輛無人駕駛車將再次裝上剎車踏板和油門,畢竟按照加州汽車管理局的規定,當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在公共道路上時,必須有駕駛者在駕駛座上以便隨時接過汽車的控制權。

2. 飛機的創造者

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

--------------------------------------------------------------------------------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
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製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
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
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
「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
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
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
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制
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
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
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
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
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
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
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
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
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
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
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
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
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
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
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
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
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
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
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
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
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
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
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
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
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
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
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
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
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
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著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
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
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
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
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
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
機方便地滑行。接著,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卧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
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
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鍾。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里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
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
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
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
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著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
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鍾,天空低雲密布,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
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卧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
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著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
趕著。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著陸了。威爾伯沖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里爬出來
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鍾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
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
信有這種事,拒不發布消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制
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
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
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
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著陸之
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
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

3. 求短篇科幻小說 最好是什麼東西消失驚異型的

韓松的《地鐵驚變》《乘客與創造者》看看符合你的需要不!

4. 神車製造者五菱的升級之路 凱捷能否成為緊湊級MPV霸主

作者:張燊

很多網友將五菱宏光車型稱為中國神車,而作為其製造者的上汽通用五菱則是不折不扣的神車製造者,雖然五菱地攤車等些列產品曾經在前段時間讓廠家受到了極大關注,但這些產品大多都是延續其之前的低端走量產品路線。近些年眾多自主品牌都開始了自己的品牌向上之路,因此上汽通用五菱也決定開始自己的腳步。

從我們梳理的表格中您不難看出,兩款車型有著很大的配置差異,雖然尊貴型要比精英型貴出1.1萬元,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些配置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或者換句話說即便您剩下這1.1萬元的差價,那要麼您犧牲一定的駕乘舒適性體驗,要麼您後期還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進行升級。因此對比之下,尊貴型能夠讓消費者一步到位的擁有一台極具實用性的6座MPV產品。(圖片來源於汽車之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求幾本真正好看的網路小說(幫我選選)

神墓,琴帝,星辰變 ,
我意逍遙 (飛之鳥)
凡人修仙傳(忘語)
仙遁(蛇吞鯨)
網游之殺手也小白(五芒星)
談笑江湖(白青衣)
太虛幻境(納蘭容若)....

6. Helena公主的生平記事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亞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後,其遺體按照古埃及習俗被製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羅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 1890年末,4位英國年輕人來到埃及。當地的走私犯子向他們兜售一具古埃及棺木,棺木中就是這位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
4位英國人經過一番商量,決定由其中最有錢的那個人以數千英鎊的高價買下這具木乃伊。從此,這位在古埃及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公主便給許多人帶來了一連串離奇可怕的厄運。
買下木乃伊的那位英國人將棺木帶回旅館。幾個小時後,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位買主竟然無緣無故地離開了飯店,走進附近的沙漠,從此消失了蹤影,再也沒有回來。
第二天,他的一位同伴在埃及街頭遭到槍擊,受了重傷,最後不得不將手臂切除。
剩下的兩個人也都先後遭到了厄運。其中1人回國後無緣無故地破產;另外1人則生了重病,最後淪落在街頭販賣火柴。
這具神秘的木乃伊後來還是被運回了英國,但沿途依舊怪事不斷。運到英國本土後,一位鍾愛古埃及文化的富商買下了這具木乃伊。可是,厄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不久後,富商有3位家人在一場離奇的車禍中受了重傷,富商的豪宅也慘遭火災。在經歷這樣的變故之後,這位富商迫不得已,只好將這具木乃伊捐給了大英博物館。
亞曼拉公主的魔力還沒進大英博物館便已經開始出現徵兆。在載運木乃伊入館的過程中,載貨卡車失去控制撞傷了一名無辜的路人。然後,兩名運貨工人將公主的棺木抬入博物館時,在樓梯間棺木失手掉落,壓傷了其中1個工人的腳,而另外1個工人則在身體完全健康的情況下,兩天後無故死亡。
但是,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亞曼拉公主的棺木後來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陳列館中。在陳列期間,夜間的守衛報告說,常常在她的棺木附近聽見敲擊聲和哭泣聲。更有甚者,連陳列室中的其他古物也常發出怪聲。不久之後,1名守衛在執勤時死去,嚇得其他守衛打算集體辭職。
因為怪事層出不窮,最後大英博物館決定將木乃伊放入地下貯藏室。
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1個星期還沒過完,下一個受害者又無緣無故地送了命。這一次送命的是決定將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館主管。
至此,這具充滿詛咒的木乃伊已經聲名大噪。有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特地深入地下室,為這具木乃伊拍了一些照片,結果卻在其中一張照片上洗出了可怕的人臉。
後來,實際情況如何,沒有人知道,只知道這名攝影記者在第二天被發現陳屍自己家中,死因是開槍自殺。
不久以後,大英博物館將這具木乃伊送給了一位收藏家,這位收藏家當即請了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為這具木乃伊驅邪。在經過了繁雜的驅邪儀式後,拉瓦茨基夫人宣布這具木乃伊上有著"大量驚人的邪惡能量",並且表示要為這具木乃伊驅邪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惡魔將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束手無策。"最後,拉瓦茨基夫人給這位收藏家提出忠告:盡快將它脫手處理掉。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任何博物館願意接受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了,因為在以往的10年的時間里,已經有20人因為她而遭到不幸,甚至失去了生命。
然而,故事至此並沒有畫上句號。不久以後,一位不信邪的美國考古學家不顧亞曼拉公主以前的可怕歷史,仍然花了一筆可觀的費用將她買下,並且打算將她安置在紐約市。
1912年4月,這位亞曼拉公主的新主人親自護送她,將她運上一艘當時轟動造船界的巨輪。為了慎重起見,他還將她安置在船長室附近,希望她能安安穩穩地抵達紐約。 可是,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沉沒了。
(《可怕的巧合》上有此故事,中央翻譯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34頁)
注:這個故事我原來在一家網站上看過,評論說這個故事中有好多漏洞,與當時的時間及歷史極為不般配,因此推斷這個故事是那兩個兄弟製造的,大家不要當真!~~~~~~~~~~~~~
《帶來厄運的木乃伊》講述了一個神秘的故事,古埃及有個叫亞曼拉的公主的木乃伊於1890年末在埃及被四位英國年輕人買下,結果這幾位買主都遭到了不幸。它被運到英國後,收藏者的家人出車禍,自己的房子還著了火。收藏者只好把它捐給了大英博物館,災禍又傳播到了博物館里,和它有關的好多人都倒了霉或死掉了。大英博物館於是不得不將它轉手送人,此人請了「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為這具木乃伊驅邪,結果巫婆也束手無策。反正據說這么前前後後10年裡有20人因此遭了噩運甚至送了命。
故事到文章的最後達到了高潮,1912年4月這具木乃伊被送上了一艘巨輪運往紐約,而這艘巨輪在中途和一千五百名乘客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當然,大家都猜著了,這船就是「泰坦尼克號」,而文章嚴肅地暗示道,是否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就是這場災禍的原因。
在網上以「Princess of Amen-Ra」為主題查一查,就可以發現這篇文章的英文版,也流傳得相當廣,中文版基本上就是它的翻譯。和所有類似的聳人聽聞的神秘故事一樣,這篇文章在描述各人倒霉的情節上繪聲繪色,什麼「遭到槍擊,受了重傷,最後不得不將手臂切除」,什麼「淪落在街頭販賣火柴」,什麼「在樓梯間棺木失手掉落,壓傷了其中1個工人的腳」,如此等等,真稱得上「各有各的不幸」,看樣子這具木乃伊咒人的手段五花八門,各有巧妙不同。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有這么多倒霉的傢伙,而作者似乎也很了解情況,文章里居沒有一個當事人的名字!我們看到的只是「4位英國年輕人」、「一位鍾愛古埃及文化的富商」、「一名無辜的路人」、「兩名運貨工人」、「1名守衛」、「將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館主管」、「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一位收藏家」、「一位不信邪的美國考古學家」這種捕風捉影式的人物。
[NextPage]
要說文章里沒有一個名字也不對,畢竟有個「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對照英文版,中文譯者把巫婆的名字少看了一個B,她的全名應該是「海倫娜·博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Helena Blavatsky)。這位博拉瓦茨基夫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她於1891年5月8日在倫敦死於流感。於是這唯一一個有跡可循的人物反而使故事露了餡,她沒有什麼可能能為故事裡的木乃伊驅邪——如果木乃伊的確是在1890年末才被那四個年輕人買下,那個收藏者的親屬出車禍,他的房子著了火,還要在大英博物館里發生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博拉瓦茨基夫人大概活不到替木乃伊驅邪的時候。況且在故事裡的驅邪行動「不久之後」,木乃伊就被運上了泰坦尼克號,可是泰坦尼克號這次唯一的遠航,是在1912年4月,那時博拉瓦茨基夫人已經去世十年之久,要是再從墳里爬出來,恐怕輪不到她來驅邪,自己就會被人當做邪來驅。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文章中博拉瓦茨基夫人試圖驅邪之前的那些發生在木乃伊周圍的事情,都是在她去世的1891年5月8日之前發生的,那麼好像那以後的十年裡,在它被運上了泰坦尼克號之前,木乃伊都安安靜靜地呆著,沒有什麼人因它倒霉,這實在很不符合故事中它的「性格」。
「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博)拉瓦茨基夫人」
事實如何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位「亞曼拉公主」。英文中她的稱呼是The Princess of Amen-
Ra。要注意的是,亞曼拉(即Amen-Ra),一般被翻譯成阿蒙-拉,「阿蒙」是埃及神話里的隱形之神,初時只是第比斯 (Thebes) 的地方小神,在埃及新王國時期和太陽神「拉」結合而被提升為眾神之王、法老之父、世界的創造者,多以頭戴高帽的男
性形象出現。一個神會擁有祭司之類的侍奉者,卻不會有什麼「公主」,所謂的「亞曼拉公主」,大概是「阿蒙-拉女祭司」(The Priestess of Amen-Ra)的誤讀。
在大英博物館里的確有一件和「阿蒙-拉女祭司」有關系的東西,但它決非一具木乃伊,而是一塊長162厘米的彩繪內棺蓋。根據它的形狀和風格,大英博物館確定此物為古埃及二十一王朝晚期到二十二王朝早期(約為公元前950年到公元前900年)時的物品,比英文故事中所謂的公元前1500年晚了五百多年,和中文版中的「3000多年前」倒是勉強符合。
阿蒙-拉
棺蓋上的畫像表明它的主人是一位婦女,上面的文字是簡短的宗教禱詞,卻沒有她的名字或關於她身份的記述。棺蓋的質量相當高,死者在社會中應該有較高的地位,也許她生前在阿蒙-拉神廟中祭祀典禮上演奏樂曲,所以在大英博物館早期的記錄中把她描述成「在祭祀阿蒙-拉的典禮上服務」,根本沒說她是不是女祭司。但是所有這些關於她身份的猜測都沒有確實的證據。至於棺蓋下的木乃伊,大概是留在埃及了,反正大英博物館從來也沒有收藏過這具木乃伊。
這件事情里其實既沒有什麼「公主」,也沒有什麼「木乃伊」,只有這個「亞曼拉」還算沒有太離譜。所以本文題目里的「公主」和「木乃伊」都不得不被打上引號。
這塊內棺蓋由原藏者Arthur F. Wheeler先生於1889年7月提供給大英博物館展出(比四位傳說中的英國年輕人到埃及還早),因為提供者也不知道它的來歷,所以對故事中傳說的種種災禍自然一無所知。至於泰坦尼克號,1985年「泰坦尼克歷史協會」主席Charles Haas查閱了當年泰坦尼克號上的載貨單和貨艙圖示,上面沒有任何關於木乃伊,放木乃伊的棺材,或者棺材蓋,或者任何看起來會和這些東西搞混的物品的記載。
既然故事中的事情似乎都是子虛烏有,那麼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怎麼產生的呢?最一開始事情和兩個英國人William Stead和Douglas Murray有關。Stead是個出名的自由派記者,曾經因為在報紙上寫文章講述他如何用五鎊錢買了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以此證明購買雛妓是如何容易而臭名昭著。他相信神秘主義和招魂術,常去請教算命大師,尋找意念特異功能,還辦了份這方面的刊物。至於Murray,人們對他所知不多,據說這是個「埃及學家」,而且就是把那具不知在哪裡的「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運到英國的那個人,天知道他是否真有這些本事。
[NextPage]
William Stead
他們兩人編了個細節生動的故事,講述一具木乃伊被運到英國,放在他們的一個熟人家裡。據他們說第二天早上屋裡能碎的東西都碎了。木乃伊被從一個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每次都發生同樣的事情。無論木乃伊到
什麼地方,它的主人都遭遇到不幸。不久以後兩人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看見了那個棺蓋,於是又編了另外一個故事。說什麼在棺蓋上的那個臉表現出痛苦和恐懼,棺材裡的那具木乃伊屬於一個苦痛的靈魂,如今它已經攜著噩運降臨在此塵世雲雲。
他們把故事講給了找尋刺激新聞的記者聽,然後兩個故事混在一起被添油加醋,還傳得很廣。Murray於1911年去世。1912年4月12日,不是那具子虛烏有的木乃伊,而是William Stead本人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去美國參加一個由塔夫特總統召集的和平論壇。在船上Stead又本性不改給乘客們講他的木乃伊故事。4月15日他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幾天後一位海難倖存者在接受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的采訪時講述了Stead和Murray的木乃伊故事,結果所有這些事情就被亂七八糟地混在一起,最後變成木乃伊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了。
故事傳得越來越神,版本也多起來,在大英博物館關於所謂的「不祥的木乃伊」的網頁里所敘述的故事就在許多細節上和我們看到的這個略有不同。在有些版本里,據說木乃伊沒沉到海里去,而是和倖存者一起被卡帕提亞號(Carpathia)救起,悄悄地到了紐約。在那裡它又搞了一陣子鬼,後來它的主人把它帶到加拿大,從那裡將它寄回英國。它上了從魁北克城開往利物浦的愛爾蘭皇後號(Empress of Ireland)。
1914年5月29日愛爾蘭皇後號被一艘挪威運煤輪撞沉,840名乘客喪生。1980年一次對泰坦尼克號沉船的失敗的考查後,參加考查的人員還繪聲繪色地描述那木乃伊就在沉船上,要把災難降給所有打擾它安寧的人。不過在拍攝電影《泰坦尼克號》時人們又一次跑沉船那裡去了,也沒聽見有什麼災難,到是電影得了奧斯卡獎。而且要是它最終弄沉的是愛爾蘭皇後號,也不知它是怎麼乾坤大挪移又跑回泰坦尼克號上去了。如果在以後我聽見關於這具木乃伊的新「冒險」,比如說911紐約世貿中心恐怖事件發生時它在某架撞樓的飛機里這樣的傳言,我也不會感到太奇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象Stead和Murray那樣的神秘主義狂熱信徒。
事實上,那塊彩繪棺蓋除了在1990年在澳大利亞臨時展出過以外,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大英博物館,更別說登上泰坦尼克號了。除了在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安全的原因而被收藏起來,它一直都在和遊客見面。如果你對古埃及文化有興趣,並有機會去倫敦訪問,不要忘了參觀大英博物館,那裡有商博良借之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其實那是一種拼音文字)的羅塞塔碑,然後你可以順便去看看這塊棺蓋,
也就是本文題圖照片里的這塊。它在大英博物館的62號展廳,即埃及館第二展廳,編號EA22542
是這個么

7. 美國911事件具體詳情,恐怖襲擊製造者,造成什麼影響...

9.11事件
美國
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國國內民航航班幾乎被同時劫持,其中兩架撞擊位於紐約曼哈頓
的世界貿易中心
,一架襲擊了首都華盛頓
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
。而第四架被劫持飛機在賓西法尼亞州墜毀,據事後調查失事前機上乘客試圖從劫機者手中重奪飛機控制權。這架被劫持飛機目標不明,但相信劫機者撞擊目標是美國國會
或白宮
(事後對參與策劃襲擊的恐怖分子進行審問的結果表明,恐怖襲擊的第四個目標是國會大廈
。而在此之前美國官方一直懷疑目標是白宮)。紐約
世界貿易中心的兩幢110層摩

8. 讀了微笑這篇短文乘客會在信中寫些什麼

1.閱讀短文,完成1—4題小提琴的力量(澳大利亞)布里奇斯那天中午,我駕車回到花園別墅。剛剛進客廳門,我就聽見樓上的卧室里有輕微的響聲,那種響聲我太熟悉了,是那把阿馬提小提琴發出的聲音。「有小偷!」我一個箭步沖上樓,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個大約12歲的少年正在那裡撫摸我的小提琴。那個少年頭發蓬亂,臉龐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裡面好像塞了一些東西。看來他是個小偷無疑,我用結實的身軀堵住了少年逃跑的路。這時,我看見他的眼裡充滿了惶恐和絕望。就在剎那間,我突然想起了記憶中那塊青色的墓碑,我憤怒的表情頓時被微笑所代替,我問道:「你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魯本嗎?我是他的管家,前兩天我聽拉姆先生說他有一個住在鄉下的外甥要來,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長得真像啊!」 聽見我的話,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接腔說:「我舅舅出門了嗎?我想我還是先出去轉轉,待會兒再來看他吧。」我點點頭,然後問那位正准備將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很喜歡拉小提琴嗎?」「是的,但我很窮,買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將這把小提琴送給你吧。」我語氣平緩地說。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管家的,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但還是拿起了小提琴。臨出客廳時,他突然看見牆上掛著一張我在悉尼大劇院演出的巨幅彩照,於是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栗了一下,然後頭也不回地跑遠了。我確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為沒有哪位主人會用管家的照片來裝飾客廳。 那天黃昏,我破例沒有去湖畔的公園散步,妻子下班回來後發現了我的這一反常現象,忍不住問道:「你心愛的小提琴壞了嗎?」「哦,沒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麼可能!你把它當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親愛的,你說的沒錯。但如果它能夠拯救一個迷途的靈魂,我情願這樣做。」看見妻子並不明白我說的話,我就將中午的遭遇告訴了她,然後問道:「你願意再聽我講述一個故事嗎?」妻子迷惑不解地點了點頭。「當我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我整天和一幫壞小子混在一起。有一天下午,我從一棵大樹上翻身爬進一幢公寓的某戶人家,因為我親眼看見這戶人家的主人駕車出去了,這對我來說,正是偷盜的好時機。然而,當我潛入卧室時,我突然發現有一個和我年紀相當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怔在那裡。那個女孩看見我,起先非常驚恐,但她很快就鎮定下來,她微笑著問我:『你是找五樓的勞德先生嗎?』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只好機械地點頭。『這是四樓,你走錯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趁機溜出門,那位女孩又說:你能陪我坐一會兒嗎?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個人跟我聊聊天。我鬼使神差地坐了下來。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開心。最後,她又索性將那把阿馬提小提琴送給了我。就在我懷著復雜的心情走出公寓,無意中回頭看時,我發現那幢公寓樓竟然只有四層,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居住在五樓的勞德先生!也就是說,那位女孩其實早知道我是一個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因為想體面地維護我的自尊!後來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親卻悲傷地告訴我,患骨癌的她已經病逝了。我在墓園里見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鐫刻著一首小詩,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把愛奉獻給這個世界,所以我快樂!』」 三年後,在墨爾本市高中生的一次音樂競技中,我應邀擔任決賽評委。最後,一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選手憑借雄厚的實力奪得了第一名!評判時,我一直覺得梅里特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頒獎大會結束後,梅里特拿著一隻小提琴匣子跑到我的面前,臉色緋紅地問:「布里奇斯先生,您還認識我嗎?」我搖搖頭。「您曾經送過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直到今天!」梅里特熱淚盈眶地說,「那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把我當成垃圾,我也以為我徹底完蛋了,但是您讓我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變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無愧地將這把小提琴還給您了……」 梅里特含淚打開琴匣,我一眼瞥見自己的那把阿馬提小提琴正靜靜地躺在裡面。梅里特走上前緊緊地摟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頓時重現在我的眼前,原來他就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魯本」!我的眼睛濕潤了,那位女孩永遠都不會意識到,她的純真和善良曾經是怎樣震顫了兩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讓他們重樹生命的信念!(《讀者人文讀本》)1.作者明明知道少年是個小偷,為什麼卻故意說:「你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魯本嗎?」這一做法曾受到哪一句話的啟示?有怎樣的深刻立意?(4分) 2.在第2節中,為什麼「記憶中那塊青色的墓碑」讓「我憤怒的表情頓時被微笑所代替」?這樣寫自然合理嗎?說明理由。(7分)突破題型 3.聯系全文,分析標題《小提琴的力量》中「小提琴」在整篇文章構思上的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某一種力量。(7分) 4.以下各項對文章的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5分) A.每天我都會帶著小提琴去湖畔的公園散步、演奏,表明我非常珍視這把具有特殊來歷的小提琴。 B.少年「突然看見牆上掛著一張我在悉尼大劇院演出的巨幅彩照,於是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栗了一下」,說明他明白了一切並受到很大的震撼。 C.「這是四樓,你走錯了。」小女孩這句話說明她急中生智想把入室盜竊者引開。 D.小女孩之所以會把小提琴贈送給我,是因為她已經患了骨癌,小提琴對於她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E.文章最後寫到:「我一直覺得梅里特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既呼應了上文,又開啟了下文,收到了既在情理中、又在預料外的效果。 參考答案1.是為了體面地維護少年的自尊(或:讓少年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新拾起自尊),進而改變逆境。 這一做法是受小女孩「你是找五樓的勞德先生嗎」的啟示。 善良可以不斷傳遞。 2.合理。理由如下:①「記憶中那塊青色的墓碑」是患骨癌的小女孩的,她曾微笑著善待曾經入室偷盜的我,體面地維護了我的自尊,這就提醒我也要以這種方式善待同樣入室偷盜的少年。②墓碑上的話感化了我,影響了我的處事態度方式。 3.小提琴在全文中起到線索的作用,它聯系著三個人的兩個故事。 小提琴的原主人小女孩藉助它挽救了迷途的我,小提琴的新主人藉助它以同樣的方式挽救了另一個迷途少年,並使他樹立了重生的信念。 4.C、D。2. 閱讀短文,完成5—8題不可預知的奇跡奧蒲娜老人出現在克里斯蒂安眼前的時候,他正准備卧軌自殺。由於經濟持續蕭條,當時許多美國人紛紛選擇自殺,年輕的克里斯蒂安也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來解脫。「為什麼選擇輕生?僅僅只是因為沒有找到工作嗎?」老人問。「還需要更多的理由嗎?」克里斯蒂安抱著頭,「我大學畢業兩年了,但我卻養不活自己,你說還有活下去的意義嗎?」「你怎麼知道下一個城市的結果會一樣?一直往前走,你會看到一道神奇的光亮向你招手,你會看到一隻飛鳥向你飛來!那道光、那隻飛鳥會帶著你飛向未來!」老人似乎在背誦童話故事中的精美語言,克里斯蒂安不敢相信這話是從一個以乞討為生的老人嘴裡說出來的。 深夜,克里斯蒂安終於到達老人所說的那個城市,當他走到一個空曠的廣場時,已經疲憊不堪,再也不想往前移動半步,他一屁股坐在廣場邊的長木條椅上,渾身癱軟下來。「當,當……」突然,一陣響亮的鍾聲將克里斯蒂安驚醒。他睜開沉沉的眼皮,光,真的有一束光亮向他投射過來,一隻碩大的山鷹展著堅強的翅膀,在光影中向他飛來。克里斯蒂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猛地坐了起來,又用力擦了擦眼睛,沒錯,老人沒有騙他!第二天,克里斯蒂安再次踏上尋找工作的艱辛之路,他相信這座城市會給他帶來好運,只因為那道神奇的光亮,那隻振翅高飛的山鷹。 20年後的一天,也就是1988年的4月17日,美國阿諾哈公司的243號航班在7000米的高空飛行時,頭等艙頂部突然爆裂,飛機瞬間處於失壓狀態,隨時都會被空氣撕成兩半。經驗豐富的機長硬是憑借高超的駕駛技術和絕不放棄的信念,在和氣流、高山、海洋、信風搏鬥了13分鍾之後,將飛機成功迫降在毛里島機場,除了一名空姐被拋出艙以外,其餘乘客和司乘員全部獲救。這是世界航空史上不可復制的一個奇跡,駕駛243號航班的機長就是克里斯蒂安。當後來記者追問是什麼讓克里斯蒂安如此充滿自信成功迫降時,他想都沒想就答道:「是20年前希洛廣場的那道光,那隻飛鳥!」 那隻飛鳥其實只是希洛廣場鍾樓上的一隻雕塑,每天深夜12點,當鍾聲准時敲響的時候,廣場的探照燈就會亮起,照亮那隻振翅的山鷹。 老人並沒有編造童話,但他卻挽救了20年後一個奇跡的創造者。存在是因為它合理,遇到痛苦和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為了那個不可預知的奇跡! (《大河報》2008年3月20日) 5.根據上文,分析克里斯蒂安當初為什麼准備卧軌自殺?(5分) 6.在克里斯蒂安陷於絕望時,老人的一句話改變了他怎樣的命運?(4分)突破題型 7.文章前面多次寫到「那道光、那隻飛鳥」,文章直到倒數第二小節才交代了它的來歷,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6分) 8.聯系全文,請分析「那道光、那隻飛鳥」與「不可預知的奇跡」之間的內在關系?(10分)參考答案:5.由於經濟持續蕭條,克里斯蒂安大學畢業兩年卻沒有找到工作,養活不了自己,覺得活下去沒有意義。 6.讓他放棄了輕生的念頭,讓他樂觀地踏上尋找工作的艱辛之路,讓他成為經驗豐富的機長,讓他充滿自信地成功處理了一起飛機迫降事件。 7.開頭老人對克里斯蒂安所說的「那道光、那隻飛鳥」總給人一種虛幻縹緲、亦假亦真的感覺,這是作者有意設置懸念,讓人將信將疑,欲罷不能;文章到最後才道出「那道光、那隻飛鳥」的原委,盡釋前疑,呼應了上文,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8.老人所說的「那道光」讓克里斯蒂安看到光明,「那隻飛鳥」讓他知道了堅強,正是這充滿善意的生命暗示和人生提醒,讓他不輕言放棄,並有了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同時讓他變得自信、堅強,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這生命的奇跡在當初卻是不可預知的。3. 閱讀短文,完成9—11題半個世紀的約定(美)愷麗馬斯汀 王流麗譯那是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鎮,意英之間有一場著名的戰役。當英軍佔領了整個陣地,並從西面切斷地中海沿線的公路時,意軍便兵敗如山倒了。勝利的英軍正忙於清點數量龐大的戰俘的時候,一個名叫約瑟夫的英軍炊事班的小伙夫,正像往常一樣前往駐地倉庫准備食物。就在推開倉庫大門的一剎那,約瑟夫看到在蔬菜架的後面有一個黑影艱難地躲閃了一下,然後就不動了。 走近之後,約瑟夫才發現那黑影是個穿著意軍軍服的少年,因為傷勢嚴重和剛才的驚嚇,已近昏迷。那一刻,約瑟夫十分猶豫,很顯然,躺在自己面前的是敵軍的一分子,理應報告上級,可這少年也將必無疑。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深深的憐憫油然而生,約瑟夫決定把這個少年先藏起來再說。 約瑟夫偷偷找來一些牛肉,熬制了一小鍋濃湯喂那少年喝下。也許是年齡相近,再加上都會一點法語,他們倆漸漸熟悉起來。少年名叫艾維尼,來自義大利北部的伊夫尼亞鎮,剛滿17歲就被迫參軍作戰,與他相依為命的父親也被人殺害了。艾維尼對約瑟夫說:「你知道嗎,就在我知道快的那一刻,你喂我喝了一勺牛肉湯,那種又香又暖的感覺一下子把我拽了回來,讓我想起了家鄉,想起了父親。」 在約瑟夫的幫助下,艾維尼在小鎮的硝煙中藏了整整14天。當駐軍離開時,約瑟夫與艾維尼互留了家鄉地址,他們相約如果能活到和平到來的那一天,一定互相走訪,再敘友誼。 戰爭結束後約瑟夫回到了故鄉,發現親人早已離散,於是動身前往義大利尋找艾維尼。而在伊夫尼亞鎮,他被告知艾維尼早已戰沙場。落寞中的約瑟夫突然做了一個決定:就留在這個小鎮上,以賣牛肉湯為生。 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約瑟夫攜妻子回到英國故鄉。在鎮上最好的餐館里用餐時,一位老人搖著輪椅來到他桌邊,輕輕地問:「您是本地人嗎?您可參加過二戰中的西迪巴拉尼戰役?」約瑟夫有些不解地說:「的確是這樣,可您是怎麼知道的呢?」那老人顯得有些激動了:「您曾在那個埃及小鎮上遇到過一個名叫艾維尼的義大利少年嗎?」約瑟夫驚訝得一下子站了起來:「難道你是……」老人點點頭喃喃地說:「五十多年了,我逃出迪巴拉尼的路上被一顆炮彈炸斷了雙腿。搶救我的醫務人員只在我身上找到寫著你家鄉地址的字條,所以當我再一次逃離神後,發現自己已經被送到這里了。我想這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吧,就留在這里開了一家餐館,賣你曾經用來救我的牛肉湯。每一個前來用餐的客人都會被要求簽名,而每一個與你同名的客人我都會親自詢問,這一問,居然就過去了五十年……」 一年後,約瑟夫和艾維尼一起在當年患難相交的埃及小鎮開了一家牛肉湯餐館,用這平凡溫暖的食物來紀念他們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友情,以及穿越了殘酷戰火硝煙的溫暖人性。 (《環球時報》2008年3月14日) 9.合理分析和推導約瑟夫發現艾維尼的那一刻,何以會「十分猶豫」的緣由。(5分) 10.簡要分析「當駐軍離開時,約瑟夫與艾維尼互留了家鄉地址」在情節的構思中所起的作用。(6分) 11.「牛肉湯」見證了約瑟夫和艾維尼半個世紀的友誼,根據全文所寫內容,文中幾次寫到「牛肉湯」,請具體說明。(15分) 參考答案:9.①艾維尼是交戰中敵軍的一分子,讓他憤恨。②艾維尼是個少年(同齡人),受傷昏迷,讓他憐憫。③報告上級,艾維尼必無疑,讓他不忍。④隱瞞不報,可能受到軍法處置,讓他擔心。 10.①因為互留地址,戰爭結束後約瑟夫才會前往義大利尋找艾維尼。②因為互留地址,艾維尼得以再一次逃離神後,並被送到英國。③因為互留地址,約瑟夫和艾維尼才得以在50年後再次相聚。 11.第一次: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鎮,約瑟夫熬制了牛肉湯喂艾維尼。第二次:戰爭結束後約瑟夫前往義大利尋找艾維尼,在伊夫尼亞鎮得知艾維尼早已戰沙場,決定留來賣牛肉湯。第三次:艾維尼在約瑟夫的家鄉開了一家餐館,賣約瑟夫曾經用來救他的牛肉湯。第四次:50多年後,約瑟夫和艾維尼一起在當年患難相交的埃及小鎮開了一家牛肉湯餐館。4. 閱讀短文,完成12—15題車過隴西張 震在甘肅隴西辦完事,我買了去西安的車票,檢票後直接進入站台。隴西站是隴海鐵路線上的一個要站,其設施卻十分簡陋,屬於典型的山裡的車站。鐵路沿線兩旁全是連綿不絕的大山。 從蘭州發往西安的列車,離到達隴西站的時間還有一小時,我看候車的時間還長,就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一支煙剛吸完,車站的廣播里就傳出一個女聲:「旅客同志們,由上海發往西寧的列車,就要進站了,請做好上車准備。」 聲音剛結束,我便把頭抬起,向著鐵路的東端望去,果然,綠色的列車,由遠而近,有節奏地駛來。當列車在站台上剛剛停穩,我就看見從兩邊的山坡上,沖下三四十個小孩,提著籃子,捧著紅棗,拎著裝有小松鼠的竹籠,奔向車窗。「叔叔,買幾個蘋果吧。」「阿姨,這紅棗剛摘的。」「買只松鼠帶走吧,城裡沒有。」 幾十個孩子分散圍著火車的車窗,踮著腳,仰著脖子,語氣懇切,連聲不絕。短短的幾分鍾過去了,車輪又開始轉動,向西而去。有十幾個孩子賣掉了手中的東西,笑眯眯地數著零錢,向一個穿黑衣的稍大一點的男孩走去,把錢交到他手裡。那個男孩,單腿跪地,在一塊石頭上,一面數著錢,一面仔細地登記。 當一個手提竹籠沒有賣掉松鼠的小女孩從我身邊走過時,我一把拉住她,問:「他們為什麼要把錢交給那個男孩?」這個女孩看了我一眼,說道:「我們要請回老師。」 原來,這三四十個孩子,都是離車站二十多公里遠的一座山裡小學校的學生。學校唯一的一名老師,因一年多沒有領到工資,含淚走了。他們為了能重新上學,就各自拿出家裡的東西,在那個穿黑衣服男孩的帶領下來到車站。 從蘭州開往西安的列車,停靠在站台邊,這是我要乘的列車。我驗了票,走進車廂,這時孩子們又圍了過來,各自舉起手中純潔的心願和熱望。我聽到這一聲聲叫賣,心裡如針扎一般。還沒等放下行李,我便對周圍的旅客大聲說:「這里的蘋果好吃,這里的紅棗新鮮,這里的孩子不會騙人!」 當那個手提竹籠的女孩走近我的車窗時,我連忙喊道:「這松鼠多少錢?」「叔叔,這原來是自己玩的,你看著給。」 我遞過一張伍拾元的紙幣,說:「夠嗎?」「叔叔,太多了。」她不敢接我手裡的錢。 車輪轉動了,我趕緊把頭伸出窗外,伸長胳膊,將錢塞進她的手裡。車速漸漸快了,她已經無法將竹籠遞上來,她一邊跟著列車,一邊喊著:「叔叔,給你松鼠,給你松鼠……」 我望著她那跟著列車越跑越遠的幼小的身影,聽著她那漸漸弱下去的喊聲,眼睛濕潤了…… (《雨花》2008年4期) 12.文中第1節,作者寫隴西站的設施「十分簡陋」,屬於「典型的山裡的車站」,鐵路沿線兩旁「全是連綿不絕的大山」有何用意?(4分) 13.如何理解「各自舉起手中純潔的心願和熱望」這句話?(5分)【突破題型】 14.請比較文中一個細節描寫的優劣:(6分) 原文:「叔叔,太多了。」她不敢接我手裡的錢。 改文:「叔叔,謝謝你。」她喜出望外地接過我遞過去的錢。 15.文章最後寫道:「我望著她那跟著列車越跑越遠的幼小的身影,聽著她那漸漸弱下去的喊聲,眼睛濕潤了……。」請結合全文,合理推斷作者動情的緣由。(10分) 參考答案: 12.①交代事情發生的環境背景。②為下文寫孩子們不得已推銷自家土特產埋下伏筆。 13.孩子舉起的是從各自家裡帶來的一些土特產,他們希望把它變成錢,成為留住老師的工資,以便能夠重新上學,進而圓自己的讀書夢。所以作者說他們「各自舉起手中純潔的心願和熱望」。 14.原文比改文要好。「太多了」與「不敢接我手裡的錢」這兩個細節能夠表現出身處貧困境地的山裡孩子的淳樸、善良的性格,符合當時的情境與他們的身份,富有個性。 15.同情:為山區的落後貧困,為早早地失學,小小年紀就承擔了太多的生活重壓。 感動:為渴望上學讀書的精神,為他們想出推銷土特產籌集老師工資的做法,為他們誠實守信的經營行為,為他們團結一心的合作態度。 擔憂:為教育上存在的不平衡狀況,為他們的讀書夢想難以實現。

9. 亞曼拉公主的風流往事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亞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後,其遺體按照古埃及習俗被製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羅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 1890年末,4位英國年輕人來到埃及。當地的走私犯子向他們兜售一具古埃及棺木,棺木中就是這位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 4位英國人經過一番商量,決定由其中最有錢的那個人以數千英鎊的高價買下這具木乃伊。從此,這位在古埃及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公主便給許多人帶來了一連串離奇可怕的厄運。 買下木乃伊的那位英國人將棺木帶回旅館。幾個小時後,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位買主竟然無緣無故地離開了飯店,走進附近的沙漠,從此消失了蹤影,再也沒有回來。 第二天,他的一位同伴在埃及街頭遭到槍擊,受了重傷,最後不得不將手臂切除。 剩下的兩個人也都先後遭到了厄運。其中1人回國後無緣無故地破產;另外1人則生了重病,最後淪落在街頭販賣火柴。 這具神秘的木乃伊後來還是被運回了英國,但沿途依舊怪事不斷。運到英國本土後,一位鍾愛古埃及文化的富商買下了這具木乃伊。可是,厄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不久後,富商有3位家人在一場離奇的車禍中受了重傷,富商的豪宅也慘遭火災。在經歷這樣的變故之後,這位富商迫不得已,只好將這具木乃伊捐給了大英博物館。 亞曼拉公主的魔力還沒進大英博物館便已經開始出現徵兆。在載運木乃伊入館的過程中,載貨卡車失去控制撞傷了一名無辜的路人。然後,兩名運貨工人將公主的棺木抬入博物館時,在樓梯間棺木失手掉落,壓傷了其中1個工人的腳,而另外1個工人則在身體完全健康的情況下,兩天後無故死亡。 但是,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亞曼拉公主的棺木後來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陳列館中。在陳列期間,夜間的守衛報告說,常常在她的棺木附近聽見敲擊聲和哭泣聲。更有甚者,連陳列室中的其他古物也常發出怪聲。不久之後,1名守衛在執勤時死去,嚇得其他守衛打算集體辭職。 因為怪事層出不窮,最後大英博物館決定將木乃伊放入地下貯藏室。 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1個星期還沒過完,下一個受害者又無緣無故地送了命。這一次送命的是決定將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館主管。 至此,這具充滿詛咒的木乃伊已經聲名大噪。有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特地深入地下室,為這具木乃伊拍了一些照片,結果卻在其中一張照片上洗出了可怕的人臉。 後來,實際情況如何,沒有人知道,只知道這名攝影記者在第二天被發現陳屍自己家中,死因是開槍自殺。 不久以後,大英博物館將這具木乃伊送給了一位收藏家,這位收藏家當即請了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為這具木乃伊驅邪。在經過了繁雜的驅邪儀式後,拉瓦茨基夫人宣布這具木乃伊上有著"大量驚人的邪惡能量",並且表示要為這具木乃伊驅邪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惡魔將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束手無策。"最後,拉瓦茨基夫人給這位收藏家提出忠告:盡快將它脫手處理掉。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任何博物館願意接受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了,因為在以往的10年的時間里,已經有20人因為她而遭到不幸,甚至失去了生命。 然而,故事至此並沒有畫上句號。不久以後,一位不信邪的美國考古學家不顧亞曼拉公主以前的可怕歷史,仍然花了一筆可觀的費用將她買下,並且打算將她安置在紐約市。 1912年4月,這位亞曼拉公主的新主人親自護送她,將她運上一艘當時轟動造船界的巨輪。為了慎重起見,他還將她安置在船長室附近,希望她能安安穩穩地抵達紐約。 可是,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沉沒了。 (《可怕的巧合》上有此故事,中央翻譯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34頁) 注:這個故事我原來在一家網站上看過,評論說這個故事中有好多漏洞,與當時的時間及歷史極為不般配,因此推斷這個故事是那兩個兄弟製造的,大家不要當真!~~~~~~~~~~~~~ 《帶來厄運的木乃伊》講述了一個神秘的故事,古埃及有個叫亞曼拉的公主的木乃伊於1890年末在埃及被四位英國年輕人買下,結果這幾位買主都遭到了不幸。它被運到英國後,收藏者的家人出車禍,自己的房子還著了火。收藏者只好把它捐給了大英博物館,災禍又傳播到了博物館里,和它有關的好多人都倒了霉或死掉了。大英博物館於是不得不將它轉手送人,此人請了「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為這具木乃伊驅邪,結果巫婆也束手無策。反正據說這么前前後後10年裡有20人因此遭了噩運甚至送了命。 故事到文章的最後達到了高潮,1912年4月這具木乃伊被送上了一艘巨輪運往紐約,而這艘巨輪在中途和一千五百名乘客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當然,大家都猜著了,這船就是「泰坦尼克號」,而文章嚴肅地暗示道,是否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就是這場災禍的原因。 在網上以「Princess of Amen-Ra」為主題查一查,就可以發現這篇文章的英文版,也流傳得相當廣,中文版基本上就是它的翻譯。和所有類似的聳人聽聞的神秘故事一樣,這篇文章在描述各人倒霉的情節上繪聲繪色,什麼「遭到槍擊,受了重傷,最後不得不將手臂切除」,什麼「淪落在街頭販賣火柴」,什麼「在樓梯間棺木失手掉落,壓傷了其中1個工人的腳」,如此等等,真稱得上「各有各的不幸」,看樣子這具木乃伊咒人的手段五花八門,各有巧妙不同。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有這么多倒霉的傢伙,而作者似乎也很了解情況,文章里居沒有一個當事人的名字!我們看到的只是「4位英國年輕人」、「一位鍾愛古埃及文化的富商」、「一名無辜的路人」、「兩名運貨工人」、「1名守衛」、「將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館主管」、「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一位收藏家」、「一位不信邪的美國考古學家」這種捕風捉影式的人物。 [NextPage] 要說文章里沒有一個名字也不對,畢竟有個「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對照英文版,中文譯者把巫婆的名字少看了一個B,她的全名應該是「海倫娜·博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Helena Blavatsky)。這位博拉瓦茨基夫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她於1891年5月8日在倫敦死於流感。於是這唯一一個有跡可循的人物反而使故事露了餡,她沒有什麼可能能為故事裡的木乃伊驅邪——如果木乃伊的確是在1890年末才被那四個年輕人買下,那個收藏者的親屬出車禍,他的房子著了火,還要在大英博物館里發生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博拉瓦茨基夫人大概活不到替木乃伊驅邪的時候。況且在故事裡的驅邪行動「不久之後」,木乃伊就被運上了泰坦尼克號,可是泰坦尼克號這次唯一的遠航,是在1912年4月,那時博拉瓦茨基夫人已經去世十年之久,要是再從墳里爬出來,恐怕輪不到她來驅邪,自己就會被人當做邪來驅。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文章中博拉瓦茨基夫人試圖驅邪之前的那些發生在木乃伊周圍的事情,都是在她去世的1891年5月8日之前發生的,那麼好像那以後的十年裡,在它被運上了泰坦尼克號之前,木乃伊都安安靜靜地呆著,沒有什麼人因它倒霉,這實在很不符合故事中它的「性格」。 「當時歐洲最有名的巫婆(博)拉瓦茨基夫人」 事實如何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位「亞曼拉公主」。英文中她的稱呼是The Princess of Amen- Ra。要注意的是,亞曼拉(即Amen-Ra),一般被翻譯成阿蒙-拉,「阿蒙」是埃及神話里的隱形之神,初時只是第比斯 (Thebes) 的地方小神,在埃及新王國時期和太陽神「拉」結合而被提升為眾神之王、法老之父、世界的創造者,多以頭戴高帽的男 性形象出現。一個神會擁有祭司之類的侍奉者,卻不會有什麼「公主」,所謂的「亞曼拉公主」,大概是「阿蒙-拉女祭司」(The Priestess of Amen-Ra)的誤讀。 在大英博物館里的確有一件和「阿蒙-拉女祭司」有關系的東西,但它決非一具木乃伊,而是一塊長162厘米的彩繪內棺蓋。根據它的形狀和風格,大英博物館確定此物為古埃及二十一王朝晚期到二十二王朝早期(約為公元前950年到公元前900年)時的物品,比英文故事中所謂的公元前1500年晚了五百多年,和中文版中的「3000多年前」倒是勉強符合。 阿蒙-拉 棺蓋上的畫像表明它的主人是一位婦女,上面的文字是簡短的宗教禱詞,卻沒有她的名字或關於她身份的記述。棺蓋的質量相當高,死者在社會中應該有較高的地位,也許她生前在阿蒙-拉神廟中祭祀典禮上演奏樂曲,所以在大英博物館早期的記錄中把她描述成「在祭祀阿蒙-拉的典禮上服務」,根本沒說她是不是女祭司。但是所有這些關於她身份的猜測都沒有確實的證據。至於棺蓋下的木乃伊,大概是留在埃及了,反正大英博物館從來也沒有收藏過這具木乃伊。 這件事情里其實既沒有什麼「公主」,也沒有什麼「木乃伊」,只有這個「亞曼拉」還算沒有太離譜。所以本文題目里的「公主」和「木乃伊」都不得不被打上引號。 這塊內棺蓋由原藏者Arthur F. Wheeler先生於1889年7月提供給大英博物館展出(比四位傳說中的英國年輕人到埃及還早),因為提供者也不知道它的來歷,所以對故事中傳說的種種災禍自然一無所知。至於泰坦尼克號,1985年「泰坦尼克歷史協會」主席Charles Haas查閱了當年泰坦尼克號上的載貨單和貨艙圖示,上面沒有任何關於木乃伊,放木乃伊的棺材,或者棺材蓋,或者任何看起來會和這些東西搞混的物品的記載。 既然故事中的事情似乎都是子虛烏有,那麼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怎麼產生的呢?最一開始事情和兩個英國人William Stead和Douglas Murray有關。Stead是個出名的自由派記者,曾經因為在報紙上寫文章講述他如何用五鎊錢買了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以此證明購買雛妓是如何容易而臭名昭著。他相信神秘主義和招魂術,常去請教算命大師,尋找意念特異功能,還辦了份這方面的刊物。至於Murray,人們對他所知不多,據說這是個「埃及學家」,而且就是把那具不知在哪裡的「亞曼拉公主的木乃伊」運到英國的那個人,天知道他是否真有這些本事。 [NextPage] William Stead 他們兩人編了個細節生動的故事,講述一具木乃伊被運到英國,放在他們的一個熟人家裡。據他們說第二天早上屋裡能碎的東西都碎了。木乃伊被從一個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每次都發生同樣的事情。無論木乃伊到 什麼地方,它的主人都遭遇到不幸。不久以後兩人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看見了那個棺蓋,於是又編了另外一個故事。說什麼在棺蓋上的那個臉表現出痛苦和恐懼,棺材裡的那具木乃伊屬於一個苦痛的靈魂,如今它已經攜著噩運降臨在此塵世雲雲。 他們把故事講給了找尋刺激新聞的記者聽,然後兩個故事混在一起被添油加醋,還傳得很廣。Murray於1911年去世。1912年4月12日,不是那具子虛烏有的木乃伊,而是William Stead本人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去美國參加一個由塔夫特總統召集的和平論壇。在船上Stead又本性不改給乘客們講他的木乃伊故事。4月15日他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幾天後一位海難倖存者在接受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的采訪時講述了Stead和Murray的木乃伊故事,結果所有這些事情就被亂七八糟地混在一起,最後變成木乃伊和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了。 故事傳得越來越神,版本也多起來,在大英博物館關於所謂的「不祥的木乃伊」的網頁里所敘述的故事就在許多細節上和我們看到的這個略有不同。在有些版本里,據說木乃伊沒沉到海里去,而是和倖存者一起被卡帕提亞號(Carpathia)救起,悄悄地到了紐約。在那裡它又搞了一陣子鬼,後來它的主人把它帶到加拿大,從那裡將它寄回英國。它上了從魁北克城開往利物浦的愛爾蘭皇後號(Empress of Ireland)。 1914年5月29日愛爾蘭皇後號被一艘挪威運煤輪撞沉,840名乘客喪生。1980年一次對泰坦尼克號沉船的失敗的考查後,參加考查的人員還繪聲繪色地描述那木乃伊就在沉船上,要把災難降給所有打擾它安寧的人。不過在拍攝電影《泰坦尼克號》時人們又一次跑沉船那裡去了,也沒聽見有什麼災難,到是電影得了奧斯卡獎。而且要是它最終弄沉的是愛爾蘭皇後號,也不知它是怎麼乾坤大挪移又跑回泰坦尼克號上去了。如果在以後我聽見關於這具木乃伊的新「冒險」,比如說911紐約世貿中心恐怖事件發生時它在某架撞樓的飛機里這樣的傳言,我也不會感到太奇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象Stead和Murray那樣的神秘主義狂熱信徒。 事實上,那塊彩繪棺蓋除了在1990年在澳大利亞臨時展出過以外,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大英博物館,更別說登上泰坦尼克號了。除了在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安全的原因而被收藏起來,它一直都在和遊客見面。如果你對古埃及文化有興趣,並有機會去倫敦訪問,不要忘了參觀大英博物館,那裡有商博良借之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其實那是一種拼音文字)的羅塞塔碑,然後你可以順便去看看這塊棺蓋, 也就是本文題圖照片里的這塊。它在大英博物館的62號展廳,即埃及館第二展廳,編號EA22542

10. 請推薦最具有創意的科幻小說

創意的化,我覺得韓松的《地鐵驚變》《乘客與創造者》
赤色風鈴的:《大夢將啟》專
阿來的《屬高塔下的小鎮》
大劉的《三體》
遲卉的《歸者無路》 這些都很有創意啊!至於說誰的小說最有創意這個每個人有自己的標准!
我空間里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小說你可以去看看:
http://hi..com/blank12/blog/item/94c3cfefd50d3d212df534d6.html

閱讀全文

與乘客與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