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外籍人士創造宜業宜居環境

外籍人士創造宜業宜居環境

發布時間:2021-09-12 07:05:58

A. 上海適合居住嗎

上海宜居保障力與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存在一定差距,但上海宜居保障力增長速度快於對標全球城市,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基於未來沒有情景變化的假定前提下,上海宜居保障力不斷接近四大全球城市。但是,上海作為新經濟體向發達經濟體過度過程中,可能出現重大情景變化(如,休閑旅遊度假需要的不斷增加;創新創業對經濟驅動與產業附加值遞增的力量日益加大;隨著經濟發展、收入增加、流動人口增加,上海會出現犯罪率由低到高的現象;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世界正在從物質文明走向生態文明;國際通行規則要求上海制度國際化;上海將形成多中心城市;上海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的必然趨勢;應對氣候變化的彈性城市建設的必然性;上海巨大的人口規模形成交通擁擠壓力提出了對建設產城融合的緊湊性城市的迫切需要,原有發展進程可能被打破。那麼,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宜居保障力發展對策。

首先,建設全球城市平台,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全球城市。宜居經濟發展保障力層面,雖然上海在利用外資總量和經濟總量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人均GDP指標偏低,僅為紐約的1/10,缺乏經濟實力的支撐。紐約是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處於世界產業鏈的高端。借鑒紐約的經驗,上海應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機遇加快經濟體制改革,降低尋租成本,建設全球科學技術創新中心,提升個人與企業創業創新能力,搶占產業鏈高端,提高產品附加值,切實提高GDP總量與人均GDP水平,為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宜居保障力提供經濟支撐。

2050年,上海城市人口將進一步提高,亟需解決住房需求,需要通過更新現有城市建成區,實現特定區域高密度住宅改造以容納未來的人口增長。為解決交通瓶頸問題,節約居民工作的通勤時間,住房與工作空間毗鄰建設,做到產城融合發展,建設滿足居民綜合性需要、生活與工作空間緊湊型的宜居社區。同時,應對上海人口老齡化趨勢,未來住房供給應關注居民對不同類型住房的需求。

最後,引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在宜居環境資源保障力方面,上海是對標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存在較大追趕空間。①強化、細化法律體系,而且能夠有效實施。個人、企業與機構對自身產生的負面環境效應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做到不能、不敢產生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行為。②強化行政管理、推動公眾參。③引進生態稅收提升環境質量,支持新能源項目建設,減少碳排放,提升空氣質量;鼓勵公共交通,實現交通節點便捷轉換和無縫銜接;限制私人汽車的使用,提升公共交通使用效率,建設步行、自行車公共道路和街區。

B. 上海哪家翻譯公司比較好

我們公司需要翻譯的資料比較多,之前有找過很多家,但是屢次都是未能所願,好些翻譯不準確,自從跟合作以後,就比較放心了,從質量角度將,基本上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翻譯公司,合作一年多來,且有時間觀念,交稿很快。

C. 「成都人才36條」出台 外籍人士來蓉創新創業享「國民待遇」是怎麼回事

中新網成都2月15日電
(劉婷)15日,記者在成都市委外宣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成都正式出台《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成都人才36條」),在引才機制、人才培養機制、人才評價制度、人才服務體系等多方面提出系列改革措施,積極為外籍人才來蓉創新創業爭取「國民待遇」。

據悉,「成都人才36條」是今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也是繼2016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成都人才新政十條」之後,該市出台的又一重大人才綱領性文件,旨在為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人力基礎和智力保障。

D. 關於開展打造宜居宜業最優環境怎麼寫

讓百姓安居樂業,最主要就是解決百姓的問題,服務百姓

E. 浦東新區開放後帶來了哪些收益

4月16日諾貝爾獎獲得者、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維特里希拿到「中國綠卡」——永久居留身份證;張偉、江海兩位外資企業外籍高管辭職後,憑永久居留身份證在上海浦東注冊公司,並享受國民待遇。越來越多外籍人士在浦東就業創業,折射出浦東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化正向縱深發展,營商環境越來越有吸引力。

加大文化品牌建設,浦東打造國際化演藝中心和全球高雅藝術演出地。馬術、帆船等國際體育賽事,紛紛集中選擇在浦東舉辦。

對標國際一流標准,浦東用國際視野打造更多公共休閑空間。黃浦江浦東岸線22公里已全部打通,通過建設綠色空間加國際文化走廊,濱江的一些工廠、碼頭變身博物館、展覽館和全球文化時尚發布地。

改革開放再出發,浦東持續深化人才制度創新,以對標先進和領先超越的勁頭,出台人才「35條」,包括率先試點外籍高層次人才技術入股市場協議機制。擁有重大創新技術的外籍高層次人才以技術入股方式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注冊企業的,可簡化程序,免於提交第三方評估文件。這些舉措不僅吸引了大量外籍優秀人才,也讓面向國際的國內企業加速向浦東集聚。內容來源於人民網。

F. "宜居宜業"是成語嗎

"宜居宜業"不是成語。安居樂業是成語。

G. 特色小鎮如何借力旅遊地產

特色小鎮可持續內涵的核心
特色小鎮並不是簡單的工業園區或者服務業集聚區。作為「非鎮非區非園」,它更是一個產業的聚落空間、聚集區,包含著「產業、小城鎮、人群、文化」的融合發展。比如阿里巴巴領軍的雲計算企業所集結的杭州雲溪小鎮、廈門集美汽車小鎮,他們都是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通過發展、融合文化、旅遊、社區功能最後所形成的創新創業發展平台。
特色小鎮」與傳統的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有本質區別,是以產業為核心,項目為載體的特定生產、生活、生態區。
特色小鎮建設與一般的產業園區、景區開發流程類似,主要分為規劃咨詢、要素導入、EPC建造和後期運營四個階段,但由於融合了生產、生態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在項目的頂層設計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須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中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的省級區域分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特色小鎮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內容顯示,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分布在31個省級行政區,均為已經修建好並在當地發揮了吸納人口、提供就業、拉動經濟作用的建制鎮。人口多的浙江、四川、山東、江蘇擁有了7-8個特色小鎮,分為第一集團;第二集團是廣東、陝西、湖南、福建、湖北、貴州、安徽。
產業特色
特色小鎮作為地區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在產業選擇上應緊緊與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時尚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聯系。
選址特色
追求產城融合的功能目標。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建設特色小鎮,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既聚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保護生態,留住鄉愁,形成人們稱道嚮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
氛圍特色
以人為本是特色小鎮的底色。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有宜居宜業的特色環境,來打動人、吸引人,讓小鎮居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建設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
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一個優秀的特色小鎮絕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和街區環境上,也往往要以發展一個或多個當地特色產業為根基,並著力在各個方面挖掘產業的文化附加值。
住建部下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將小鎮類型分為工業發展型、歷史文化型、旅遊發展型、民族聚居型、農業服務型和商貿流通型。如果按照這一分類將127個特色小鎮分類後發現,旅遊發展型、歷史文化型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
這類的開發模式(旅遊+文化)是我國探索經驗比較豐富的,但是否足夠「特色」還需要觀察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而且,擔負著產業升級重任的工業發展型,擔負著產業融合任務的農業服務型,加起來僅占據了26%的比重,說明了在首批特色小鎮的選擇過程中對「產業」的要求尚未放在第一位。
特色小鎮發展趨勢
特色小鎮的市場化
特色小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根本立足點在市場化運作。市場化是特色小鎮良性運行的成功之路。是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著力構建有效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特色小鎮建設也應該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轉變政府主導的習慣性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產生和形成,要順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從「大浪淘沙」的市場化競爭中產生,不是靠政府的「指點江山」,也不是靠官員的「慧眼獨具」。而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特色小鎮的智慧化
未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對於大部分特色小鎮而言,融入網路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的智慧化改造,將是一種可預見的趨勢。而在當前新型城鎮化加速的情況下,特色小鎮的智慧化建設,也被認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新型智慧小鎮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未來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發展形式。
特色小鎮的平台化
特色小鎮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包括了研發服務、技術服務、咨詢服務、設計服務、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檢測服務、創業服務、信息服務等眾多內容,這些都是特色小鎮平台化的重要內涵。特色小鎮平台建設應以服務為導向,搭建一個有機融合政策、資本、商業的創新創業平台。
特色小鎮的生態化
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寶貴的資源,藉助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生態優勢也能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休閑旅遊、特色農產、傳統文化等在特色小鎮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保護好生態,可以進一步放大特色小鎮在上述領域的發展潛力,也符合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戰略之路。

H. 「宜居宜業」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指一個城市或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居住生活和從事各種經濟活動。

I. 宜居宜業是成語嗎

安居樂業
發音 ān jū lè yè
釋義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安居樂業的故事
示例 反動軍閥的殘暴統治,使廣大人民無法安居樂業,只能四處逃亡。
近義詞 國泰民安 豐衣足食
反義詞 民不聊生 水深火熱

閱讀全文

與外籍人士創造宜業宜居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