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刑法創造人

刑法創造人

發布時間:2021-09-12 03:28:45

㈠ 刑法中的從犯包括幾種人

根據我國刑法的這一規定,從犯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謂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對於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雖然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屬於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行為,但在整個犯罪活動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團中,聽命於首要分子,參與了某些犯罪活動;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參與實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動。一般地說,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具體罪行較輕、情節不嚴重,沒有直接造成嚴重後果。
2、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這就是指幫助犯。所謂幫助犯是相對於正犯而言的。是指沒有直接參加犯罪的實行,但為正犯的犯罪創造便利條件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一般是指為實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創造有利條件、排除障礙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窺探被害人行蹤,指點犯罪地點和路線,提出犯罪時間和方法的建議,事前應允幫助窩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窩贓、銷贓等。
我認為,次要作用與輔助作用雖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的分類,但兩者有著內在的聯系,也就是說,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也就意味著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反之則不然。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幫助犯都屬於從犯。
[編輯本段]從犯的處罰我國刑法第27條第2款規定:「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從犯與主犯相比,無論是主觀惡性還是客觀危害,都要輕一些。因此,我國刑法規定的從犯的處罰原則具有科學根據。

㈡ 我國古代最早刑法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建立的

1、禹刑。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范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5、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89014.htm
http://ke..com/link?url=9v_OGUZC1n3czkxa
http://..com/link?url=eYb5BpSOEpm7Jp6JF93fknXvpmDl9_UymOdmE0mkzjDFxu2vtJ_xair__mPBLN1VyQU8OmW

㈢ 蘇妲己發明了什麼刑法

在《封神演義》中,蘇妲己發明的是炮烙之刑。但在正史中,一般記專載的都是商屬紂發明的。如:。《荀子·議兵》:「 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傳》:「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隋書·刑法志》:「若紂能遵成湯 ,不造炮烙,設刑兼禮,守位依仁,則西伯斂轡,化為田叟。」
炮烙,古代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刑具。

㈣ 新中國憲法刑法創作人是誰

憲法的奠基人,從廣義上說是全國各民族。但實事求是來說,1953年底,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憲法起草小組,由毛澤東親自領導,小組成員有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憲法與之前的共同綱領也有許多牽扯。

刑法起草就不這么順利了。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是刑法主要起草機關。但是,由於社會形勢復雜,政治斗爭加劇,起草工作遲遲不能結束。1962年3月,毛澤東就法律工作指出:"不僅刑法要,民法也需要,現在是無法無天。沒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這個指示對刑法起草是個很大的鼓舞。1963年10月,擬出第33稿。這個稿子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毛澤東審查,也想過是否要公布,但很快"四清"運動就起來了,接著又進行"文化大革命",在這種形勢下,刑法典第33稿終被束之高閣,"在文件箱里睡了十五個年頭。

鄧小平在1978年10月的一次談話中指出:"非常需要搞社會主義法制,沒有法,就亂搞一氣。過去和現在,都是這么一種情況:領導人說了就叫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是違法、犯法。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他還說:"過去'文化大革命'前,曾經搞過刑法草案,經過多次修改,准備公布。'四清'一來,事情就放下了。"現在"很需要搞個機構,集中些人,著手研究這方面的問題,起草有關法律。"這次談話後不久,中央政法小組就召開了法制建設座談會,提出"組織各方面通力協作"來搞法制建設。從10月中旬開始,組成刑法草案的修訂班子,對第33稿進行修改工作,先後搞了兩個稿子。5 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對刑法典起草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1979年刑法典的正式出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 中國最早提出創建監獄的人是誰

我國最早提出創建監獄的人是皋陶(gáo yáo)。中國神話中公正的法官。清臉鳥嘴,鐵面無私。他有一隻獨角羊,能知道誰是有罪的人,皋陶審理案件,遇到疑難,就牽來神羊 ,神羊只觸有罪的人。

皋陶, 皋城(今安徽六安)人,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古六安國始祖,相傳為東夷族首領,偃姓。傳說舜時被任為掌管刑法的官。

禹繼位後按禪讓制舉薦皋陶為他的繼承人,「且授政」(即叫他處理政務),但皋陶先於禹而亡故,未繼位。後來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今六安城東有皋陶墓,,春秋時期的英、六等國是皋陶的後人。

(5)刑法創造人擴展閱讀:

皋陶給現代人的啟示

第一,法律一定要和道德教化連在一起。皋陶為什麼受人尊重,首先不在於他天才的法律創造,而是在立法、司法中始終貫徹了一種人道主義、民本的精神,甚至還有某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所以就這一點來講,他的主張要比後來的李斯、張湯的主張更貼近百姓的心靈。以德化民和以法治國必須連在一起,合則兩興,分則兩敗。

第二,法律必須符合邏輯,簡明扼要。皋陶所創制的法律,極有邏輯,比如「五典五惇」「五刑五用」「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等;且言簡意賅,比如「昏、墨、賊,殺」等。

所謂良法,不僅要有好的內容,更要有好的邏輯;立法過程中,要注重內在邏輯,強調其概括性,使得法律疏而不失,簡便易行。這正是皋陶在法律上的成功之道。

第三,法律的權威,既來自於法律文本本身,更來自於執法之人。皋陶之法為何有權威,且皋陶為何被封為獄神,在於皋陶本身的清廉公正的司法形象。皋陶所言立意高遠,皋陶所行正大光明,言行高度統一,所以民才信服。

㈥ 刑法的主體

刑事犯罪主體的分類

根據我國刑法和有關的理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華律網

從主體的法律性質上分,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我國刑法中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犯罪主體。單位主體在我國刑法中不具有普遍意義。根據刑法第30條的規定,單位成為犯罪主體應以刑法分則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自然人主體可以再分為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對於具體的犯罪而言,只要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構成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除了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外,還要求具有特定的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

區分刑事主體的意義

研究犯罪主體要件的問題,對於司法實踐中正確定罪量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定罪意義

犯罪主體是犯罪構成必備的條件之一。任何犯罪都有主體,即任何犯罪都有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者。犯罪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具備法律所要求的犯罪主體條件的人,才能構成犯罪並被追究刑事責任。不符合特殊主體條件的人,不能構成特殊主體的犯罪。犯罪條件的具備,是行為人具備犯罪主觀要件的前提,也是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目的的基礎。

例如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關於無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等,對於正確認定犯罪,劃清罪與非罪以及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量刑意義

在具備犯罪主體要件的同樣情況下,犯罪主體的具體情況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具體情況又影響到刑事責任的大小程度。

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又如:刑法典第307條第1款、第2款分別規定了妨害作證罪與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其第3款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這些都說明了犯罪主體的不同對量刑的重要影響。

准確界定單位犯罪主體的范圍

第一,通過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將機關從單位犯罪主體中排除出去。同時,還有必要根據刑法典施行以來在處理單位犯罪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反思,總結出哪些問題是由於刑法典關於單位犯罪的規定不當所引發,在此基礎上對單位犯罪的規定進行修訂。

第二,消除「公司、企業」兩個概念同時出現於單位犯罪概念中的現象。公司是指以營利為目的而組織其生產和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形態。企業是指以從事生產、流通、科技等活動為內容,以獲取贏利和增加積累、創造社會財富為目的的一種營利性社會經濟組織。從邏輯上說,企業是種概念,公司是屬概念,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二者存在包容關系因而不應並列。

第三,適當增設其他組織機構以及增設一些新的罪名。因為在實踐中,單位犯罪的范圍並不僅限於現有刑法規定的范圍,刑法關於五類主體的規定確實過於簡單。在將來可以考慮將「單位的分支機構」、「村民委員會」等特殊形式的單位列入主體范圍中,增強刑事司法的可操作性,且確是形勢所需。同時,建議增設一些新的罪名。例如在一些計算機犯罪犯罪如網上侵犯知識產權罪、網上傳播淫穢物品罪,電子商務罪(包括電子商務詐騙、合同詐騙、網上購物欺詐等)新類型的犯罪領域中,單位出於非法利益的功利性目的也必然涉足這些新領域的犯罪,且其罪過惡意更深,危害更大。鑒於我國刑法對單位進行計算機犯罪尚無規定,導致了有罪無刑,司法實踐無法操作所以,筆者建議我國刑事立法針對這些新領域中出現的新的犯罪確立新的犯罪罪名,並將單位當然地列入該類犯罪的主體范圍,並相應擴大單位犯罪的刑罰種類,如增設永久性或限期性禁止從業刑等,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於刑法中對刑事主體的分類。我們知道對於不同的案件情況來看,犯罪分子是屬於不同的犯罪主體的,有些是自然人犯罪,有些是單位犯罪,有些是特殊主體犯罪,這些都是不同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華律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㈦ 中國古代的刑法是誰發明的

這個抄問題問得很不簡單。襲因為誰也不知道是誰。最早關於刑法的記述出現在《尚書·呂刑》。可這是關於西周的記載。里邊說的流三苗是早一些的記載。
不過刑法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認識的那樣。當我們文明了,很仇視刑法。
但是當你看過魯迅的《葯》,你還能用現在觀點認識刑法嗎?對(白米飯)的質疑

閱讀全文

與刑法創造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