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只有破壞舊世界,才能創造新世界」請問這句話錯在哪
從本身邏輯關系是沒有錯的,錯在違背了出題人的本意
② 哪個學術學派提出了"破壞就是創造
達達主義藝術
③ 創造有多難,破壞就有多簡單
的確是這樣,事實。唯有矛盾的心永存
④ 人類的創造到底是進步還是走向毀滅
避免毀滅而有所取捨的進步
對,這正是全世界科學家所努力的目標
但是問題遠遠沒有樓主想像的這么簡單,我一點一點說
首先,科學本身就是不完備的。尤其是應用科學,經常在理論科學尚未完善的時候就用了再說。比如幾乎所有的葯物都是沒有完善的理論依據的,只能通過有限的動物和人體實驗來決定是否投入市場,這些實驗真的能保證葯物沒有問題嗎?副作用真的只有說明書上那一點嗎?連科學家也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並且,應用科學在沒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十分依賴於統計學。報紙上到處可見的「據統計,百分之多少多少」。但是統計學並不是萬能葯,除了一些大規模的官方統計,許多樣本總量較小,受地域限制較大的低成本統計,可信性就不那麼高了。當然這並不是作這些研究的科學家的錯,因為他們的經費只能做到這些。
據估計,現有的科學理論和結論中,至少有80%將在未來被修正或推翻,然而我們最能依靠和相信的,也只有科學,雖然我們有可能因為錯誤的科學理論而導致毀滅。這不是任何人的錯,是人類能力有限。
其次,科學收到經濟和政治的制約也是非常大的。前面說到了科研經費問題,現在各國搞研究的人都需要為了爭取政府的經濟支持爭個頭破血流。做大規模統計要錢,改進超級對撞機要錢,改進望遠鏡要錢,建造超級計算機也要錢。現在已經不是古希臘和春秋戰國靠腦子就能搞研究的時代了,可以說現代任何一門學科要想進步,都離不開大量的經濟支持。
然而有那麼多的科研項目,政府大力支持哪些?放棄哪些?這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何況我們現在還面臨著許多其他的問題:環境惡化、經濟衰退、恐怖主義等等。
而政府在平衡這些問題的同時還要考慮自身的利益,因此科學的發展並不是自由的,而我們人類也有可能因為政府的錯誤而導致毀滅。
最後,我們到在談進步,談科學,談哲學。但是要明確一點:在這些問題上,大眾是無知的。盡管所有人都要學數理化,學哲學歷史,但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明白學習這些的目的呢?答案是很少很少。大部分人進入社會後就把這些全拋在腦後了。
中國科普的落後是眾所周之的,但是即使在美國,科普事業也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大難題。畢竟有霍金這樣文筆和幽默感的科學家是非常少的(我們不能怪他們),大部分科普作品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這也難怪21世紀了,迷信和偽科學依然大行其道。
因此,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世界上有90%以上的人是不懂科學的。我們的社會真的比2000年前進步了很多嗎?我認為那隻是對於少數人來說的,因此科學家們的呼聲有可能被洶涌的民意所淹沒,如果在人類危急存亡時出現這種錯誤,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但掌控力量的並不是創造它的人。在民主國家是民眾,在目前的中國則是政府。這種力量必定是一把雙刃劍,並且把它用於毀滅要比用於創造更容易。
這就像人會遭遇車禍一樣,是一個文明所無法避免的風險。
⑤ 為什麼我只會破壞而不會創造!
這是因為你缺乏學習的態度,只有認真思考你就會創造新的東西
⑥ 創造之前必先破壞
破壞就是指打破那些別人制定常規的路線,走出自己的風格。我們都試圖去做一些我們想做的事情,但是外界的條件卻干涉我們。女孩子告訴自己應該早早的結婚,25歲以後就沒人要了。男的喜歡告訴自己,我要努力在一個地方工作,養家糊口。
因為一些老舊的思想,我們變得不夠幸福,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潛力還沒有開發,就應該打破那些所謂的生活規則,創造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真的30而立後就沒有勇氣再闖盪了!
⑦ 沒有破壞與腐朽就沒有重生的氣息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從來沒有破壞腐朽,就是說這個人腦瓜子很生銹的那種
⑧ 破壞性地創造是誰提出的
找不到是誰最先提出,有新意,不破不立的思想嘛,不破舊的,新的如何創造出來?早就有這種思想了
⑨ 地球毀滅後,人類如何開辟和創造新家園
如果抄地球毀滅了,人類襲生存的空間都沒有了,人類自然也就消失了,沒有了人類,何來開辟創造新家園呢?當然如果你說的是地球上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後人類如何再建家園的話,嗎那還說得通。其實那樣的話也就跟平常生活差不多,只不過生活要比平時苦得多。畢竟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⑩ 為什麼創造很難而毀滅卻很容易
也許是我們的祖先那會兒還不會製造東西的時候只會砸,你想啊,砸一下一抬手一放手就完成了,而製造東西需要用手、手指、小腦、大腦、脊髓的許多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