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集成電路發明紀念漫畫

集成電路發明紀念漫畫

發布時間:2021-09-11 23:25:43

❶ 集成電路版之父是那2個啊

還有一個是:IT人物傳記:集成電路之父--矽谷市長諾伊斯
1958年1月,藍色巨人 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硅晶體管,用於該公司電腦的存儲器。 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的優勢,一舉成為矽谷成長最快的公司。 仙童半導體公司在諾伊斯精心運籌下,業務迅速地發展,同時,一整套製造晶體管的平面處理技術也日趨成熟。天才科學家赫爾尼是眾"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變魔術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仙童公司製造晶體管的方法也與眾不同,他們首先把具有半導體性質的雜質擴散到高純度矽片上,然而在掩模上繪好晶體管結構,用照相製版的方法縮小,將結構顯影在矽片表面氧化層,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擴散、掩模、照相、光刻......,整個過程叫做平面處理技術,它標志著硅晶體管批量生產的一大飛躍,也為"仙童"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大門,使他們看到了一個無底的深淵:用這種方法既然能做一個晶體管,為什麼不能做它幾十個、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呢?1959年1月23日,諾伊斯在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這一最偉大也被當時的人們看作是最瘋狂的設想。 1959年2月,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工程師基爾比(J.kilby)申請第一個集成電路發明專利的消息傳來,諾伊斯十分震驚。他當即召集「八叛逆」商議對策。基爾比在TI公司面臨的難題,比如在矽片上進行兩次擴散和導線互相連接等等,正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拿手好戲。諾伊斯提出:可以用蒸發沉積金屬的方法代替熱焊接導線,這是解決元件相互連接的最好途徑。仙童半導體公司開始奮起疾追。 1959年7月30日,他們也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為爭奪集成電路的發明權,兩家公司開始曠日持久的爭執。1966年,基爾比和諾伊斯同時被富蘭克林學會授予「巴蘭丁」獎章,基爾比被譽為「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發明家」,而諾伊斯被譽為「提出了適合於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人。1969年,法院最後的判決下達,也從法律上實際承認了集成電路是一項同時的發明1960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和成功。由於發明集成電路使它的名聲大振, 母公司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決定以300萬美元購買其股權,「八叛逆」每人擁有了價值25萬美元的股票。1964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博士,以三頁紙的短小篇幅,發表了一個奇特的定律。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集成電路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今後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作的這個預言,因後來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並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IT產業的「第一定律」。 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 到1967年,公司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字。據那一年進入該公司的虞有澄博士(現英特爾公司華裔副總裁)回憶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矽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然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仙童公司也開始孕育著危機。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的盈利水平。在目睹了母公司的不公平之後,「八叛逆」中的赫爾尼、羅伯茨和克萊爾首先負氣出走,成立了阿內爾科公司。據說,赫爾尼後來創辦的新公司達12家之多。隨後,「八叛逆」另一成員格拉斯也帶著幾個人脫離仙童創辦西格奈蒂克斯半導體公司。從此,紛紛涌進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又紛紛出走自行創業。

❷ 集成電路發明的背景是怎樣的

1954年,硅晶體三極體也在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誕生。後來,形形色色的、用途廣泛的晶體管如雨後春筍。

豌豆大小的晶體三極體與電子三極體相比,體積和重量大約都是1/200~1/100,耗電量是1/100~1/10,壽命卻是100~1000倍。於是用真空管製作的龐大電子計算機、各種家用電器等相繼退出歷史舞台。

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在縮小體積、減小重量和耗電量等方面裹足不前。

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們已經感到大量獨立組件構成的電路的小型化已經「此路不通」——復雜電路中聯結這么多組件的大量導線限制了體積進一步縮小。此外,組件數目在急劇增加,要快速組裝為成品的工藝又跟不上的矛盾也日漸尖銳。

❸ 集成電路板是誰發明的,是怎樣工作的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塊晶體管在貝爾實驗室誕生,從此人類步入了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但是對於從小就對電子技術感興趣的基爾比來說可不見得是件好的事情:晶體管的發明宣布了基爾比在大學里選修的電子管技術課程全部作廢。但是這並沒有消減這個年輕人對電子技術的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道路。
也許這就是天意,在晶體管發明十年後的1958年,34歲的基爾比加入德州儀器公司。說起當初為何選擇德州儀器,基爾比輕描淡寫道:「因為它是惟一允許我差不多把全部時間用於研究電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給我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和不錯的實驗條件。」也正是德州儀器這一溫室,孕育了基爾比無與倫比的成就。
雖然那個時代的工程師們因為晶體管發明而備受鼓舞,開始嘗試設計高速計算機,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由晶體管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工程師們設計的電路需要幾英里長的線路還有上百萬個的焊點組成,建造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至於個人擁有計算機,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針對這一情況,基爾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將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個半導體單片上?」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將會大大縮小,於是這個新來的工程師開始嘗試一個叫做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並通過了德州儀器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檢查。請記住這一天,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讓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一切電子產品的出現成為可能。
偉大的發明與人物總會被歷史驗證與牢記,2000年基爾比因為發明集成電路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份殊榮,經過四十二年的檢驗顯得愈發珍貴,更是整個人類對基爾比偉大發明的充分認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評價很簡單:「為現代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有幾個人的工作改變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萊特兄弟,還有傑克·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傑克發明的集成電路。」或許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湯姆·恩吉布斯的評價是對基爾比貢獻最簡潔有力的註解,現在基爾比的照片和愛迪生的照片一起懸掛在國家發明家榮譽廳內。
羅伯特

❹ 硅集成電路是什麼時候發明,誰發明的

1956年,美國材料科學專家富勒和賴斯發明了半導體生產的擴散工藝,這樣就為發明集成電路提供了工藝技術基礎。
1958年9月,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青年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成功地將包括鍺晶體管在內的五個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基於鍺材料製作了一個叫做相移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並於1959年2月申請了小型化的電子電路(Miniaturized Electronic Circuit)專利(專利號為No.31838743,批准時間為1964年6月26日),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鍺集成電路。
1959年7月,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諾伊斯,研究出一種利用二氧化硅屏蔽的擴散技術和PN結隔離技術,基於硅平面工藝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硅集成電路,並申請了基於硅平面工藝的集成電路發明專利(專利號為No.2981877,批准時間為1961年4月26日。雖然諾伊斯申請專利在基爾比之後,但批准在前)。
基爾比和諾伊斯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兩人均被認為是集成電路的發明者,而諾伊斯發明的硅集成電路更適於商業化生產,使集成電路從此進入商業規模化生產階段。
集成電路的發明開拓了電子器件微型化的新紀元,引領人們走進信息社會。它的誕生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也使計算機走進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娛樂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計算機誕生之初,它卻是個只能存在於實驗室的龐然大物。

❺ 集成電路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請問這句話錯在哪裡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誕生,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 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因此當時還沒應用集成電路,所以這句話錯誤。

❻ 集成電路是 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在此基礎之上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 ENIAC。

不對,ENIAC的時間早於集成電路,ENIAC發明於1946年,這時還沒有集成電路,ENIAC使用的是電子管

❼ 第一個集成電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是誰發明的

1965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塊集成電路在上海誕生,那不能說是發明,其回實就是仿造,包括答現在很多常用的國產集成電路,都是仿造的國外技術,幾乎一點區別都沒有可以直接代換,比如tea2025是國外型號,cd2025就是國產的,原理結構都一樣沒有區別可以直接代換的,但是質量就不好說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呢!

❽ 為什麼說集成電路改變世界

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湯姆·恩吉布斯是這樣評價他的:「我認為,有幾個人的工作改變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萊特兄弟,還有傑克·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傑克發明的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州儀器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傑克·基爾比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這一天,被視為集成電路的誕生日,而這枚小小的晶元,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 1948年,貝爾實驗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兩位同事發明了晶體管,它可以代替真空管放大電子信號,使電子設備向輕便化、高效化發展。肖克利因此被譽為「晶體管之父」,並因此獲得了195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電子技術的一次重大革新。傑克·基爾比當時24歲,剛剛獲得伊利諾斯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他在自述中說:「在大學里,我的大部分課程都是有關電力方面的,但因為我童年時對於電子技術的興趣,我也選修了一些電子管技術方面的課程。我畢業於1947年,正好是貝爾實驗室宣布發明了晶體管的前一年,這意味著我的電子管技術課程將要全部作廢。」 科技總是在一個個夢想的驅動下前進。1952年,英國雷達研究所的G·W·A·達默首先提出了集成電路的構想:把電子線路所需要的晶體三極體、晶體二極體和其它元件全部製作在一塊半導體晶片上。雖然從對傑克·基爾比的自述中我們看不出這一構想對他是否有影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微電子技術的概念即將從工程師們的思維里噴薄而出。
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誕生 1947年,伊利諾斯大學畢業生傑克·基爾比懷著對電子技術的濃厚興趣,在威斯康星州的密爾瓦基找了份工作,為一個電子器件供應商製造收音機、電視機和助聽器的部件。工余時間,他在威斯康星大學上電子工程學碩士班夜校。當然,工作和上課的雙重壓力對基爾比來說可算是一個挑戰,但他說:「這件事能夠做到,且它的確值得去努力。」
取得碩士學位後,基爾比與妻子遷往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供職於德州儀器公司,因為它是惟一允許他差不多把全部時間用於研究電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給他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和不錯的實驗條件。基爾比生性溫和,寡言少語,加上6英尺6英寸的身高,被助手和朋友稱作「溫和的巨人」。正是這個不善於表達的巨人醞釀出了一個巨人式的構思。
當時的德州儀器公司有個傳統,炎熱的8月里員工可以享受雙周長假。但是,初來乍到的基爾比卻無緣長假,只能待在冷清的車間里獨自研究。在這期間,他漸漸形成一個天才的想法:電阻器和電容器(無源元件)可以用與晶體管(有源器件)相同的材料製造。另外,既然所有元器件都可以用同一塊材料製造,那麼這些部件可以先在同一塊材料上就地製造,再相互連接,最終形成完整的電路。他選用了半導體硅。「我坐在桌子前,待的時間好像比平常晚一點。」他在1980年接受采訪時回憶說,「整個構想其實在當天就已大致成形,接著我將所有想法整理出來,並在筆記本上畫出了一些設計圖。等到主管回來後,我就將這些設計圖拿給他看。當時雖然有些人略有懷疑,但他們基本上都了解這項設計的重要性。」 於是,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那一天,公司的主管來到實驗室,和這個巨人一起接通了測試線路。試驗成功了。德州儀器公司很快宣布他們發明了集成電路,基爾比為此申請了專利。
開創了硅時代 當時,他也許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項發明的價值。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他說:「我知道我發明的集成電路對於電子產業非常重要,但我從來沒有想到它的應用會像今天這樣廣泛。」 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電子器件從此登上舞台。它的誕生,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也使計算機變成普通人可以親近的日常工具。集成技術的應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電子產品,比如常見的手持電子計算器,就是基爾比繼集成電路之後的一個新發明。直到今天,硅材料仍然是我們電子器件的主要材料。所以,2000年,集成電路問世42年以後,人們終於了解到他和他的發明的價值,他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曾經這樣評價基爾比:「為現代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1959年,仙童半導體公司的羅伯特·羅伊斯申請了更為復雜的硅集成電路,並馬上投入了商業領域。但基爾比首先申請了專利,因此,羅伊斯被認為是集成電路的共同發明人。羅伊斯於1990年去世,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傑克·基爾比相當謙遜,他一生擁有六十多項專利,但在獲獎發言中,他說:「我的工作可能引入了看待電路部件的一種新角度,並開創了一個新領域,自此以後的多數成果和我的工作並無直接聯系。」

❾ 自從集成電路被發明了那天起,就有人提出人工智慧。請問是誰提出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這個詞最早是在1956年美國的Dartmouth會議上提出的,當時參加會議的包括明斯基、西蒙、麥卡塞等一些計算機領域的專家 ,關於人工智慧的定義,不同的教科書中往往會有不同的解釋。其中有一種比較簡單、易於理解的定義,就是人工智慧指的是「能夠和人一樣進行感知、認知、決策、執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統。

❿ 中國第一個集成電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是誰發明的

1965年,中國自主研來制的第源一塊集成電路在上海誕生,那不能說是發明,其實就是仿造,包括現在很多常用的國產集成電路,都是仿造的國外技術,幾乎一點區別都沒有可以直接代換,比如tea2025是國外型號,cd2025就是國產的,原理結構都一樣沒有區別可以直接代換的,但是質量就不好說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呢!

閱讀全文

與集成電路發明紀念漫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