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蜜是怎麼由蜜蜂造出來的
蜂蜜是蜜蜂儲存的食物
只是人們把它拿出來了,蜜蜂沒辦法只有再采蜜了,如此循環
這其實是人類對蜜蜂的掠奪.
當然不是專門為人而產的
要不野外的蜜蜂也不會產蜜了
蜜蜂產的蜜除了自己食用外
還要給不會采蜜的蜂吃
最主要的是要為繁殖下一代的蜜蜂提供食物.
『貳』 蜜蜂是從哪兒來的
蜜是蜜蜂采蜜之後經過它特殊的方式。製作出來的。
『叄』 蜜蜂是從哪裡來的。請問
是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制的蜜。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鍾的發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蜜蜂長時間用翅膀產生的風流讓水份蒸發,成為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蜂巢中,用蜂蠟密封。這就是成熟蜜.成熟蜜是自然成熟的蜂蜜,這樣的蜂蜜是不需要任何加工的,直接可以吃的。營養價值也是最高的。也是市場上最難買到的蜂蜜。
『肆』 科學家通過蜜蜂發明了什麼
從蜂房結構上學到了建築結構學知識.
從蜜蜂採花受粉上學到了植物繁殖及雜交育種知識.
此外,蜂群演算法、蜂窩網都或多或少受其啟發
『伍』 蜜蜂發明了什麼
蜂巢結構
『陸』 蜜蜂是怎麼演變來的
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三型蜂都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蜂4個發育階段。
1.
發育過程
蜜蜂的4個階段在形態上均不相同,它們是:
(1)卵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細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頭。蜂王產下的卵,稍細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內的胚胎經過3天發育孵化幼蟲。
(2)幼蟲
白色蠕蟲狀。起初呈C字形,隨著蟲體的長大,蟲體伸直,頭朝向巢房。在幼蟲期由工蜂飼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前3日飼喂在蜂王漿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蟲漿,它們就發育成工蜂。同樣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幼蟲期被不間斷地飼喂大量的蜂王漿,就將發育成蜂王。
工蜂幼蟲成長到6日末,由工蜂將其巢房口封上蠟蓋。封蓋巢房內的幼蟲吐絲作繭,然後化蛹。封蓋的幼蟲和蛹統稱為封蓋子,有...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三型蜂都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蜂4個發育階段。
1.
發育過程
蜜蜂的4個階段在形態上均不相同,它們是:
(1)卵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細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頭。蜂王產下的卵,稍細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內的胚胎經過3天發育孵化幼蟲。
(2)幼蟲
白色蠕蟲狀。起初呈C字形,隨著蟲體的長大,蟲體伸直,頭朝向巢房。在幼蟲期由工蜂飼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前3日飼喂在蜂王漿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蟲漿,它們就發育成工蜂。同樣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幼蟲期被不間斷地飼喂大量的蜂王漿,就將發育成蜂王。
工蜂幼蟲成長到6日末,由工蜂將其巢房口封上蠟蓋。封蓋巢房內的幼蟲吐絲作繭,然後化蛹。封蓋的幼蟲和蛹統稱為封蓋子,有大部分封蓋子的巢脾叫做封蓋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蓋略有突出,整個封蓋子脾看起來比較平整。雄蜂蛹的封蓋凸起,而且巢房較大,兩者容易區別。工蜂幼蟲在封蓋後的
2日末化蛹。
(3)蛹
蛹期主要是把內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種器官。逐漸呈現出頭、胸、腹3部分,附肢也顯露出來,顏色由乳白色逐步變深。發育成熟的蛹,脫下蛹殼,咬破巢房封蓋,羽化為成蜂。
(4)成蜂
剛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較軟,體表的絨毛十分柔嫩,體色較淺。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體內各種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不知道你想知道的是不是這個。
『柒』 科學家根據蜜蜂發明了什麼
從蜂房結構上學到了建築結構學知識。
從蜜蜂採花受粉上學到了植物繁殖及雜交育種知識。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明了蜜蜂機器人。
未來科學家可能依據蜜蜂的基因發明出人也能釀蜜(美好前景啊!)。
『捌』 蜜蜂是誰發現的
這個好像沒有確切記錄,養蜜蜂從遠古就開始了,
人類利用和飼養蜜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代養蜂、活框蜂箱養蜂和現代養蜂3 3 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不同的發展時期。
在原始社會,人們獵取野生蜂巢的蜂蜜和蜂蠟,供食用和作祭祀品;
蜜蜂的蜂蛹和蜂蜜都是人類的優良食品。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和蜂打交道。1953年在中國山東省萊陽市北泊子與臨胸縣山旺發現的蜜蜂化石,證實2000萬年前中國東部溫帶區存在蜜蜂。公元前16-11世紀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蜜」字的記載,說明中國蜂業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形成了中華蜜蜂的傳統養殖特點。
中國古代蜂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人們開始是用原始的方式來獵取野生蜂的產品,逐漸過渡到粗放飼養中華蜜蜂,並對蜂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與利用。
從原始社會到漁獵社會,中華民族的祖先最初是搗毀蜂窩,燒死蜜蜂,掠食巢蜜、蜂子;其後,人們有意識地利用蜂群再生產能力,學會用煙霧驅蜂,保留部分蜂窩,獲取蜜、蠟和蜂子。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採收蜜、蠟和蜂子的實踐中,又學會了用泥草、牛糞等塗抹蜂窩洞口,並留一小孔,讓蜜蜂出入,最後在樹幹上刻痕為記,以示蜂窩有主,按時採收蜜蜂產品。這一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當時已經產生了原始養蜂意識。這種採收蜂產品的方法,在雲南部分少數民旅中沿用至今。
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對蜜蜂的習性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對蜂蜜、蜂子等天然產物的利用也不斷進步。在《詩經·周頌·小毖》中記載有「莫予井蜂,自求辛蟹」的詩句,即警告人們不要激怒蜜蜂,以免遭蜇。東周時期,人們已開始用蜂蟄治病,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蜂蜇療法。當時對蜂產品的利用主要用於食品。《札記·內則》中記載有「子事父母、棗栗館蜜以甘之」和「雀、鵝、嫡、蟹皆可供應用,則自古食之矣」以及「嫡、費、鮮之,人君燕食」等的記載。這些事實說明在2300年前,甜美的蜂蜜被用於孝敬老人和長者,營養價值很高的蜂和蟬的幼蟲是帝王貴族的珍貴食品。在《楚辭·招魂》中記載有「瑤漿蜜勺」和「櫃枚蜜餌」之句,即用蜜調製成蜜槽,用蜜與米、面做成蜜餌等古代蜂蜜食品。西漢時期在嶺南今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已有用蜂蠟製作蠟燭的工藝。當時還有工匠利用蜂蠟製作印章和工藝品。除了這些利用外,中國古人於漢代發明了蠟綴 (即蠟染絲織品)技術。此後,蠟染紡織品成為歷代皇宮的貢品。
東漢時期,養蜂先驅者為便於採收蜂產品開始了移養蜜蜂,他們砍下附近有野生蜂窩的樹干,掛在屋牆下飼養。這一進步,對以後深入地觀察蜜蜂生活習性,改進飼養方法,提高養蜂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自生自滅狀態下的野生蜜蜂巢穴中採收蜂產品,逐漸轉變為將野生蜂收回家中馴化飼養,它標志著中國古代養蜂的開端,同時說明了中華民族的祖先對蜜蜂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從此,為中國養蜂科學的發展和中華蜜蜂傳統飼養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山區養蜂者「以木為器」,「以蜜蠟塗器內外令遍,安糖下或庭柿誘引野生蜂,春月築桑生育」。還有鄭輯之著《永嘉地誌》記述了家人「以蜜塗桶」、「舉群悉至」的誘引蜂群的技術。
晉代皇甫溢著《高士傳》記述了漢代一位養蜂先驅姜吱,傳授養蜂技術,教授天下,營業者300餘人,民從而居之者數幹家。皇甫溢贊他「牧家調蜂,天涯笑傲」。這說明中國古代已經有人注重傳授養蜂技術。當時人們對蜂群的築巢、分蜂等生物學特性的觀察都作了記載。276年至324年,郭湊的《蜜蜂賦》首次記述了蜂群中有 「吮瓊」、「營堂」、「閘衛」等分工,認識到蜜蜂是社會昆蟲。還有 「咀嚼華滋,釀以為蜜」的詞句。這個時期養蜂巳由移養的半人工狀態,進步為用原木仿製蜂窩誘蜂的家庭養蜂初級階段。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觀察的深入,中國古人對蜜蜂的觀察更加仔細。唐代養蜂者段成式,在所著的《酉陽雜姐》一書中記載「相蜂(即雄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過冬,蜂族必空」等生物學特徵。
韓鄂在所著的《四時纂要》中開始把「六月開蜜」列為農家事宜。宋、元時期是中華蜜蜂人工飼養的重要時期。從宋代開始,對防治蜘妹、螞蟻、蛇、雀、蛹蠍、狐狸等蜜蜂的敵害,就已有了記載。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養蜂生產技術和科學理論的日趨進步,甚至出現了專業的養蜂場。
元代名士劉基所著的《郁離子·靈丘丈人》一書記載了靈丘丈人父子兩代經營一個專業蜂場盛衰演變情況,從而總結出根據蜜源情況建場選址、蜂群四季管理和繁殖、合並蜂群增強群勢、取蜜方法和原則。書中還有如何防治蜜蜂敵害等的記載。書中記載有「木以為蜂之宮,不館不之」的字句,這說明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原始木製蜂箱,而且養蜂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布局。該書還記載「蔫則縱之析之,寡則與之衷之,不便有二王」,意思是群勢強就可以進行人工分蜂,群勢弱則加強飼喂,以強補此外,在養蜂技術上還有一些重要發明,如兩人配合用煙驅、蜜誘的方法收集分蜂群,還有三面撒水揚塵,阻其蜂路和撒土追捕蜂群等方法。
1819年博物學家郝謎行編著的《蜂衙小記》對蜜蜂生物學特性、養蜂技術、養蜂經驗等都作了記載,成為中國第一部養蜂專著。當時養蜂生產規模已很可觀,一般農戶養蜂十多窩(群)。養蜂者在生產實踐中,對蜜蜂的生物學特點的觀察更為深入細致,同時進行一些科學研究。明清的一些學者對蜜蜂個體發育四個階段的蟲態分別進行了描述。
明代徐光啟研究了雨水、花木和蜂蜜的關系,總結了利用物候學預測當年產蜜豐歉的方法。蒲松齡(1640-1715年)在他的《農桑經》中指出「門戶清凈,來往不繁,經營不勤」是分蜂的預兆。1760年張宗法在《三農記》中記述,分蜂時新蜂王要「另居一所,不得子母對面並肩」這就指明了蜂王是雌蜂,解決了長期以來對蜂王性別的爭議。截止清朝末期,中國飼養的中華蜜蜂約有20萬群左右。這個時期的養蜂科學技術的發展,為30年代引迸西方蜜蜂和活框養蜂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玖』 蜂蜜是從蜜蜂哪裡來的
蜂蜜是從密封的口器里出來的。蜜蜂的有效活動范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在采蜜之前是需要先尋找到蜜源才可以。由於蜜蜂是昆蟲的一種,觸角就成了它尋找蜜源的生要工具。蜜蜂的觸角是它身體上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可以聞到花香的氣味,從而確定蜜源的具體位置,找到蜜源後蜜蜂回到蜂巢「跳舞」告訴同伴蜜源的位子。
蜜蜂采蜜主要是由它的口器來完成的。口器也就是昆蟲的嘴,而蜜蜂的口器還是一種獨特的咀嚼式口器。它擁有兩刀斧狀的牙齒,另外它的口器中還有一個長管存在,這個長管既可以吸吮花蜜。
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有關統計蜜蜂采1000朵左右的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
『拾』 蜜蜂是由什麼物種起源進化來的進化的變異是從什麼紀或什麼時期
泥蜂。 第三紀晚始新世。
在分類上,蜜蜂總科與泥蜂總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於泥蜂總科的一支。兩者的共同特點是:前胸窄、前胸背板兩側與翅基片隔離較遠。但因食性不同,形態特徵也趨向分化。蜜蜂的進化特點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體毛分枝;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體和社會性生活方式出現;多態型和總科內寄生性的出現等。
黃蜂 1億年前(早第三紀古新世時期)
Michen-er指出,蜜蜂是從1億年前(早第三紀古新世時期)的黃蜂進化來的,變異的黃蜂改變了捕獵其它節肢動物幼蟲的肉食性習性,成為採集百花花粉及花蜜飼喂幼蟲的素食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