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勞動創造財富,要有勞動意識的作文素材
有則消息說:英國一女子中了4000萬英鎊,面對這從天而降的巨大餡餅,一下不知道該幹嘛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亂,從此大吃大喝,不再工作,過著奢靡的生活,沒過幾年,「餡餅」吃完了,一無所有,人也頹廢了,成了鄰居們的笑柄。可見,輕松得來的財富由於沒有付出自己的汗水,並非真正的財富。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稱得上是真正的富翁。他白手起家,創業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一開始創業失敗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總結失敗教訓,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由小做大,成為了一代傳奇人物,他才是通過努力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張衡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說的是:人要勤奮努力,若不積極探索研究,哪裡會有收獲呢?
比爾·蓋茨是經過不斷地勞動,用自己的雙手打出了一片天地,發明了微軟;魯濱孫獨自一人來到荒島,他靠辛勤的勞動成為了小島霸主;父母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以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要買什麼東西,都是找爸媽要錢,對錢毫無感覺。暑假,我利用閑余時間冒著酷暑出去擺攤賣東西,嘴巴都喊幹了,收入卻很可憐,我這才知道錢來之不易,這比我平時找父母要的要珍貴許多,也更加有意義,我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了收入。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生命中一切輝煌,只有通過勞動才能鑄就。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美好的世界,想不勞動就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勞動創造的財富,才將伴你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愛勞動,真正富有的人吧!
⑵ 求有關於「勞動創造美好未來」這個廣告的一些事情
簡單人生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越來越復雜了,人也越來越復雜了。
還有人說,復雜是一種進化,一種深刻,證明生活越來越向高級發展,人生也越來越走向豐富。但是有人卻不這么看,他們認為復雜意味著一種退化,只有簡單才是人生的真諦。
自殺身死的台灣作家三毛就抱有這種看法。她認為復雜造就了人性的惶惑和悲劇,她說:「於是,人類順其自然地受捆綁,衣食住行永無寧日的復雜,人際關系日復一日的糾纏,頭腦越變大,四肢越來越退化,健康喪失,心靈蒙塵。快樂,只是國王的新衣,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見。……我們不再懷念稻米單純的豐美,也不認識蔬菜的清香。我們不知四肢是用來活動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們免於受凍。」還有:「靈魂,在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凈。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種。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感應到其他的人已經麻木的自然現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也許正因為如此,三毛嚮往和追求一種簡單的人生,她告訴我們:我只是反璞歸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來時沒有那麼深的計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膩的東西,我不過飽,這使我的身體清潔。我不做不可及的夢,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腳,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閑安穩。我不跟潮流走,這使我的衣服永遠長新,我不恥於活動四肢,這使我健康敏捷。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盡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地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沒想到三毛最後還是自殺而死!想必是她終於逃脫不了這復雜人生的糾纏吧,最後活得實在太累,太不耐煩,也只有在另一個世界去尋求簡單了。但願死後的世界不如現實的人世那般復雜。
實際上,人生就是如此,捲入復雜容易,而回到簡單才是真正不易。因為復雜往往代表了一種擁有和財富,人們盡管常常抱怨,但是要他們簡化或拋掉它們,就會感到心痛,所以最終寧願被困於復雜,也不願意回到簡單。
夢幻人生
人生如夢,這是人們經常說的。但是人總歸生活在現實中,大多很難長久生活在夢幻之中,所以夢幻人生在大幹世界裡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擁有它。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好夢易碎,夢幻人生往往是短暫的,大多數人只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體驗它,然後不能不趕緊逃開。
夢幻人生首先要有一個造夢或者編織夢幻的過程,這是人生最優美、最富有詩意的一部分。造夢過程往往是從人開始步入青春期開始的,這時候,他(她)一般沒有生活負擔和重壓,對整個世界和未來都充滿著好奇心,其生命的意識正在覺醒,各種慾望含苞欲發,正像初開的鮮花等待著蜜蜂授粉,初綠的草地期待著陽光的撫摸。一切都猶如夢一樣的變幻無窮,夢一樣的撲朔迷離,夢一樣的五彩繽紛,夢一樣的無邊無際。
這就是造夢的好時機。但是,還需要一種引導,一種提示,一種造夢的「引子」,比如一首詩,一個倩影,一種微笑,一曲顫音,一個純情浪漫的故事,往往都是編織人生夢幻的不可缺少的環節,由此人的理想找到了寄託,找到了替代,夢幻和人生開始交織起來,夢幻成了生活的延續,而生活成了夢幻的對象。
夢幻可能有多種多樣,比如有英雄夢幻、神仙夢幻、魔術夢幻、善變夢幻、飛天夢幻、愛情夢幻等等,有時候是多種夢幻混合在一起的夢幻,這要看人生活的文化環境、人的性格歷史的不同而定。當然,對人影響最長久的是愛情夢幻,因為這不僅因為它是和人的青春期聯系最直接、也最密切的一種夢幻,而且因為它難以抑制,因為它秘不可宣,因為它「剪不斷,理還亂」,因為它能使得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因為它能在心理歷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記。就從這一點,我們便可以了解,為什麼千千萬萬的少男少女會把瓊瑤的小說放在自己枕頭下面。
夢幻人生最美麗的境界,是把自己投入到一種想像的境界,把自己的主觀幻想投射到某一具體對象或情景之中。比如設想自己遇上了一個白馬王子,他英俊無比,溫柔無比,並且苦苦思戀著自己,自己又是如何的幸運;或者把自己設想成一個英雄,有一個美麗的姑娘(或許就是鄰居的女兒)突然遭遇到了什麼危險,而自己又是如何救了她,她又如何愛上了自己,等等。
也許人人都會經歷一個夢幻人生的階段,但是大多數都會從夢幻中走出來,面對於實的人生,但是也有極少數人,一生都生活在夢幻之中,夢幻成了永遠追尋、永遠迷戀的一種境界,經常在裡面留戀忘返。其中有的人會把這種夢幻用文字、用語言,或者用音調、用色彩表達出來,那末他就成了一個藝術家。
夢遊人生
這個世界無奇不有,連人生也如此,竟然會有夢遊人生,豈不怪哉?夢游實際上並不奇怪,這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指人在睡夢中進行活動,而夢醒後卻什麼都不知道。
夢游的方式很多,五花八門,稀奇古怪,什麼都有。有的夢游者睡熟之後,會不由自主地從床上爬起來胡說一通,還可以跟人聊天;有人則會有條不紊地穿上衣服,到廚房燒起飯來;還有的會跑到外面轉一圈,然後又回來睡在床上,但是到第二天醒來,他們對於夜間發生的事一點印象都沒有。
有的夢游過程,可以說是很玄乎,很不可思議。例如有一個醫學院的學生有夢游症,他經常深夜裡獨自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門而入,用自己的嘴咬食屍體的鼻子,然後再回到宿舍躺下睡覺。後來人們發現一些屍體的鼻子怎麼不翼而飛了,於是就開始展開調查,最後才真相大白。
好在夢游的時間都很短,大多不超過一夜,所以還談不上:夢遊人生。但是也有個別人會時間很長,一次夢游可達數年或數十年時間,那可真叫做夢遊人生了。
據說,法國就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夢遊人生者,其冬叫雍阿里奧,一次夢游長達20年之久,差不多是夢中人了』。一天晚上,他熟睡後突然爬起來,離開妻子和五歲的女兒,來到了英國倫敦。他在倫敦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個妻子。20多年後的一個晚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便急匆匆地返回法國。第二天早晨,阿里奧一覺醒來,他的法國妻子看到了自己白發蒼蒼、失蹤20多年的丈夫,便悲喜交集的問道:「親愛的,你逃到哪裡去了?20多年來音訊全無。」可是,這位老兄卻伸了伸懶腰,若無其事地說:「別開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嗎?」
上面這件事是我從一篇關於夢游的文章中照錄下來的,有點荒誕不經,是真是假只有天知道。但是夢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現象卻不容置疑,很多人患有夢游症,使這個世界多了一種奇怪的傳說。
一個人告訴過我,人在夢游中可以做平常不能做的事,並且創造奇跡。例如有一個人夢游時會在高樓邊沿矮牆上從容地行走,不偏不倚,速度飛快,但是第二天別人告訴他時,此人嚇得一身冷汗,連朝樓下望一下都不敢。由此看來,人生也太不可思議了。
信仰人生
一個有信仰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管他信什麼;真正的信仰會使他脫塵拔俗,信心堅定,成為這個世界上內心最充實的一類人。
一個人有了信仰,就等於精神有了依託。他的一生就像流向大海的河水,雖然千迴百折,仍然不斷向自己的方向奔流著;它不在乎這大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何時才能到達大海,但是它相信大海是存在著的一種美麗,自己的生命一旦和它聯結起來,就會變得高尚無比。
懷著一種美麗的、高尚的信念活著,是幸福的,尤其在這樣一種充滿悲觀、充滿出賣、充滿動搖、充滿小人得志的世界上,信仰是對人的一種拯救。沒有信仰的人,可以接受一切卑鄙、一切劣行,人可以是叛徒、惡棍、臭蟲、蒼蠅、跳蚤、告密者,狗屎不如,反正都是一回事,不必強求別人,也不必要求自己。世界上沒有聖人,沒有善良,沒有公正,也沒有理想,只有你現在得到了什麼。
沒有信仰的人生,是沒有舵的航船?是沒有軌道的流星?是沒有方向盤的卡車?是沒有脊樑骨的跳高者?
其實,信仰是人創造的,而這種創造是為滿足人本身的需要。人有信仰,是為了一種抗爭,也是為了一種自救;是為了使生活更美好,也是為了使生命更堅定。
在很多情況下,只有信仰才能支持著我們活下去。當我們步入社會的之後,我們會看到很多自己不願看到的東西,我們會常常感到人的不幸,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絕和孤獨,人在各種各樣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邪惡、貪婪、渺小、卑瑣和醜陋不堪。這時候,如果我們沒有一種堅定的信仰的話,就很容易對生活喪失信心,更沒有力量抗爭黑暗。
當然,還有更大的悲劇。沒有信仰的人生,會成為這個世界的行屍走肉。因為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判斷生活的標准和能力。在他們的意識中,不再有卑鄙與高尚、真與假、香花與臭屎、神奇與腐朽、渺小與偉大之間的差別。他們生活在一個大染缸之中,隨著機器的攪動而旋轉。
人常說,生命的魅力就在於它只有一次。同時還應該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它有信仰。
寄託人生
人活著可能會沒有信仰,因為信仰是比較高層次的精神寄託,一般人未必能夠擁有;但是卻不能沒有寄託,因為寄託意味著一個人生命有理由存活。在人生的海洋中,信仰和寄託是互相有聯系而又有區別的,信仰是一種高層次的寄託,而寄託是一種低層次的信仰。信仰比較高遠,屬於純粹精神的境界,寄託則比較低近,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
有人這樣說:「所謂寄託,完全是屬於你私人靈魂深處的東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義,不一定有什麼積極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園地,是你靈魂的一個小小的避風港,是你躲避世俗牽絆的堡壘,是你可以在那裡找到自己,和自己心靈懇談的一個秘密的花園。」
這描敘很優美,但是有點太雅。對於人生來說,寄託有時候是很實在的。比如,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母親為自己的子女而活著,其子女就是她們的人生寄託,所以,不管這小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人生有多麼艱難,她們還是頑強地拼搏著,生活著。有時候,她們僅僅為了實現一個小小的心願,比如千里迢迢去有看孩子一眼,能夠忍受難以想像的苦難,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寂寞長夜。這秤比價事,這樣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天天都在發生,實在是數也數不清的。
確實,寄託人生往往是很平凡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這也說明人性是多麼需要精神寄託,多麼渴望去愛人。一個人如果連一點寄託都沒有,生命本身就會變得多麼不堪忍受,人就會加倍感受到生活的苦痛、無聊和荒誕。
當然,寄託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你有心有意,看書寫作,書法繪畫,養狗養貓,集郵攝影,也都可以成為你的一種精神寄託。有了這點寄託,你的生命就彷彿有了目的,使你忘卻一切憂愁,沉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在這里,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躲開你所要躲開的人和事,過自己所願意過的生活。
由此看來,寄託是人的一種內在需要。有了寄託,生命就有了一種內在的充實,人也就會獲得一種充實的人生,不再感到被動和悲哀;假如你遇到了什麼大的不幸和挫折,你也就會繼續活下去,讓生命繼續有意義。
痴迷人生
痴迷人生是這個世界上最豐富多彩的人生。它有一種迷人的魔力,把人的生命吸引到某種不可言傳的境界之中,就像美酒對於酒徒,永遠延綿著無窮無盡的情趣。
痴迷人生有多種多樣。最讓人扼腕感嘆的是情痴。情痴者對愛情忠誠不二,全身心投入,不給自己留一點餘地。愛情高於一切,也是他(她)生命的一切,他(她) 愛一個人,就全心全意,愛對方的一切。他(她)生命的全部喜悲哀樂,都來自對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纏綿溫柔至極,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萬種情意,只恨天不夠長,日不夠短,自己不夠美麗迷人。一旦情分二地,那必定朝思暮想,夜若有夢,必夢見對方,夢醒之後,必淚流滿面。此種痴情,常常會驚天地,動鬼神,使死者還魂,人死情不死。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除了情痴之外,人生中還有書痴、鳥痴、魚痴、字痴、劍痴、畫痴、球痴,等等,可以說是人生萬象,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凡迷戀之極,必定會達到痴,所以痴迷人生者乃各式各樣。就拿書痴來說,這個世界就有不少,讀書藏書都會成痴,陷得深時,不怕挨餓受凍,傾家盪產,也要唯書是從。此種人往往一生的歡樂都建立在讀書藏書之上,此種迷醉也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和體驗。
痴迷人生是幸福的,因為人的生命有了寄託,自我就感到充實,其奧妙之味是別人無法形容的。
煩惱人生
人有七情六慾,就必然有喜怒哀樂。人生有幸福愉快,也就必然有煩惱。世界上令人煩惱的事情很多,人生想繞也繞不過去。這里所說的煩惱和前一種並非是毫無聯系的,而且往往有因果關系,外在的煩惱太多了,讓人應付不了了,最後就造成了內在的煩惱。
其實,煩惱人生多半來自於煩惱的積淀,煩惱的事情多了,又得不到解決,人又總是把它們埋藏在心裡,解不開,丟不掉,你說生活煩惱不煩惱?
久而久之,煩惱的人總是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難的地位上,自己給自己製造惡劣的情緒,好像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是沖著自己來的,所以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都不滿,都厭煩,找不到一點生活的意義來。
對生活一厭煩,就極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製造隔閡。在煩惱人眼裡,一切人都是一錢不值的,包括自己。厭倦自己也厭倦他人,結果總是喋喋不休地批評別人。挑刺、埋怨,小題大作,最後必然又是自尋煩惱。
煩惱有時來源於記憶,煩惱人生總是和過去一些不愉快的事糾纏在一起。他總是牢記自己受到過多少次打擊,別人有多少次辜負了自己的期望,對自己不友善,總是自己對己說:「我真倒霉,我總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與此同時,很少或者根本不會想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即使偶然想到,會馬上分析它們的反面,使自己的思想一直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假想上面。你說,這時人生還有什麼高興事可言?
煩惱人生還有一種難以解開的痛苦。這就是老是預料著什麼倒霉的壞事出現。任何事情還沒有開始,他就先想到了失敗和糟糕的結果。而這樣往往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他愈是相信將有什麼壞事出現,那它們多半就會產生。比如,他去參加一個舞會,本來就料想自己會沒人理睬,於是就獃獃地坐在角落裡,與別人的情緒格格不入,結果也就自然被人冷落了。
按照佛家的說法,人生煩惱來自於人有七情六慾,所以人要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那就要先去掉人的貪欲與蒙蔽。看來,煩惱人生是人類永遠面對的一個問題。
焦慮人生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緊張,人人都會感到生活的壓力,所以焦慮人生也成為一種常見的人生形式。很多人生活在無休無止的焦慮之中,情緒不安,心神不定,倍受心煩意亂的折磨。
焦慮人生往往起始於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自己又不能解決的尷尬狀態。這種人總感到自己壓力很大,總感到自己沒有餘暇,忙得不可開交,把自己圍困在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傷腦筋的問題之中,動不動就發火,和人發生爭吵,而且總是強詞奪理,固執己見。
也有的人陷入焦慮狀態不能自拔,是因為過高地估計自己,總是想當「超人」,企求萬事都比人家做得出色,做得完美無缺,而自己又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希望總是受挫。再加上各種內外因素夾攻,火上加油,使自己騎虎難下,心緒 越來越糟,無法得到安寧。
處於焦慮狀態的人生,往往在處事待人方面很苛刻,企圖事無巨細,處處爭先,不給別人留面子,也不給自己留餘地。對他們來說,好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競爭,非贏即輸,沒有一點寬容的餘地;他們也從來不會退避三舍或者以退為進,總是害怕這樣就會被人們所遺忘、輕視或怠慢,結果搞得自己顧己失彼,疲勞不堪。
焦慮的人也極容易陷入失望,不僅對自己,而且對別人也是如此。過於挑剔往往是焦慮人生的一個特徵。對別人要求過高,總是希望別人能符合自己預想的那樣,投合自己的所好,結果一旦別人不遂己願,就感到失望,灰心喪氣,或者開始猜疑他人,不信任朋友。
不過,焦慮人生往往是短暫的,長期處於焦慮之中就會精神崩潰。結束焦慮人生的最好方法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欣賞大自然,在自然山水之間尋求寧靜。當人面對優美大自然風光時,當人流連忘返於山水之間時,就會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從容不迫,從而忘卻世間的煩惱,免除精神上的壓力。這時候,人的胸襟也會開闊起來,不至於再斤斤計較於自己湖得失,糾纏在使自己苦惱的問題之中。
當然,克服焦慮的方法還很多,比如旅遊、打坐、學佛娛樂、助人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經常放鬆自己,把世界看得開一些,不要過分理會外界對自己的要求和紛擾,自己活自己的。
浮躁人生
一個人,如果老是不能使自己安定下來,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浮躁,意味著沒有恆心,干什麼事都毛毛躁躁,心思集中不起來,而且還特別容易急躁,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發睥氣,甚至撒手不幹,不斷「跳槽」換工作。
浮躁人生表面看起來是最忙碌的,我們的主人公好像事情太多,時間太少,所以任何事情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總是顯得心神不定,光知道自己很忙很忙,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因為浮躁的人缺乏深思熟慮的習慣,不可能認認真真地考慮某一個問題。顯然,一般人的頭腦一天到晚都可能產生千百種想法,有的是有關日常生活的,有的則是有關未來發展的。它們都需要明確的解答,但是,浮躁的人從來不會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選擇,而總是十分輕率地進行判決。他們的思維總是在四處跳動,從A迅速轉移到B,再從B迅速轉移到C,輕易地否定和放棄一些事情,也同樣輕易地贊成和接受一些事情。
和浮躁的人共事,往往是不可靠的。這種人也許很熱情,但是很難獲得一些切實的幫助。他雖然一事無成,但是總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聰明,經常自作聰明,為自己有一些小想法而沾沾自喜,而他所能做的全部事情,也就是把自己靈機一動產生的、不成熟的想法拋給別人,等待別人的恭維。最要命的是,浮躁的人總是希望立刻得到別人的喝彩,無論做什麼事,還沒有開頭,就已經想到獎賞。這種人不會寧靜,也不能忍耐和等待,他所認定的就是立竿見影,立刻獲得成功,最好一個晚上就成大名人或者百萬富翁,否則,你在這一領域再也不會見到他了,他已經把興趣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
也許浮躁的人本身所追求的就是熱鬧,好高鶩遠又不願付出代價,急於求成而不講究實際。你如果告訴他,一位作家寫了10年小說,一篇都發表不了,但是他還是在拚命寫作。他一定會說別人得不償失,或者乾脆是個笨蛋。一舉成名永遠是浮躁人生的夢想。
浮躁大概永遠與飢渴和淺薄聯在一起。飢渴表現為一種慾望在受到長期壓抑後的騷動不安,而淺薄則使他們自己把握不了自己,自己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但是又不能改變它,於是便經常陷入浮躁之中。
牢騷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愛發牢騷的人,千萬不要為此感到慚愧。很多人一生與牢騷為伍,雖然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業,但是一般壽命都很長,因為他心中的不滿及時得到了發泄,不至於悶在胸中成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愛發牢騷的人,心底都比較單純,尤其是和那些心底不滿但又絕不發牢騷的人來比較,發牢騷反而是一種美德。
但是,牢騷人生一般並不討領導者的喜歡—一尤其對那些愛聽贊美之詞者來說,所以發牢騷的代價往往是得不到提拔。這就形成了一種牢騷的循環往復:發牢騷的人得不到理解和提拔,牢騷也就越來越多,不斷發展。成了生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有些領導者卻往往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牢騷是可以被制止或消滅的,結果總是感到非常失望,以為發牢騷之人總是和自己作對。
其實,牢騷人生倒是有很多可愛之處的,問題就在於你怎麼看。牢騷者,不過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滿足時的抱怨之詞,並不屬於對抗、搗亂之意,所以愛發牢騷的人一般工作照樣干,並不會給事業帶來實際的損害;相反,牢騷作為一種人情世態的反映,能夠衡量出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發展水平,反映出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牢騷本來是有利無害的一種現象,牢騷人生也自有其可愛之處。
不過,牢騷也不能一概而言,它有層次高低之分。所以有人把它分為低級牢騷、高級牢騷和超級牢騷。所謂低級牢騷,是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比如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環境惡劣等等。高級牢騷則涉及到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價值肯定等問題,比如自己的工作成果沒有得到應得的獎賞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得到發揮的機會,等等。超級牢騷往往是對整體環境而言的,比如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對於整個社會正義的需求等等,發牢騷者往往有一種憂患人世的危機感,抱怨社會並不像他所想像的那般美好。而
就生活的發展來說,牢騷也是在不斷發展的,由低級的向高級的發展,由高級的向超極的跳躍。
就從這里來說,牢騷是沒法子消失的,只要生命中還有追求,社會還沒發展到盡善盡美的程度,牢騷總是會連續不斷出現的。所以牢騷人生也完全有理由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各種方法來表現自己。
憂郁人生
這個世界上有快樂人生,也有憂郁人生,這好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人經常生活在鬱郁寡歡、灰心喪氣和情緒沉悶低落狀態,確實令人感到生活的無奈。可惜,這種人生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在少數。
憂郁人生是一種慢性的自我摧毀,關鍵是人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找不到好的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灰暗的、糟糕的,簡直沒有一點令人興奮之處。憂郁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里,鳥鳴引不起他的興趣,花香調動不了他的情感,他無動於衷地走過碧綠的草地,就像經過冬日的荒原。
生活在憂郁之中的人,好像永遠是生活的旁觀者,已經失去投入生活的熱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會感到他心事重重,處在一種長期的壓抑之中,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如果你再靠近一下他的思想,就會發現一種根深蒂固的沮喪控制著他的情緒,他根本無法進入興奮狀態。
倒是另一種「投入」,構成了憂郁人生的詠嘆調,這就是持續不斷的內心愧疚和自怨自艾,好像自己生下來就是一個錯誤,自己永遠不會讓自己和他人滿意,世界上的一切錯誤都好像與自己有關,彷彿就是自己的過失。這種心理狀態,他對於生活中一切不好的事情特別敏感,而且會不由自主地和自己聯系起來,比如投資的股票下跌,他馬上就會想到:「我是一個註定的失敗者。」如果一次談戀愛受挫,他馬上就會悲觀失望,斷定自己永遠找不到愛人;一輩子都是孤獨和可憐的。
憂郁是一種典型的精神萎頓現象,陽剛不足,陰氣有餘,自信已經失去,意志極度消沉,而且有自我隔絕的傾向。一般憂郁的人,都是不喜歡交友和社交活動的。在交往中,他們要麼表現得鬱郁寡歡,、要麼就表現得憂心重重,躲躲閃閃;相反,他們喜歡獨處,經常孤零零地站在一邊,默默地看著別人,或者聽別人的談話。
當然,憂郁有時候會和深沉連在一起,憂郁人生中往往會產生出深沉的思考和深刻思想。因為憂郁者的安寧往往來自沉思,沉思會使憂郁顯得更加凝重和意味深長。這也許是憂郁人生中最精彩的偶然:憂郁之中也會造就偉大的詩人和哲學家。 我說的只是一種偶然。
孤獨人生
有時,孤獨是一種感覺。在你一個人的時候,它就會來拜訪你。當你剛剛參加完一個盛大的化妝舞會後,獨自回到家裡;當朋友們的聚宴已經結束,桌子上只有杯盤狼藉,殘羹剩湯;當你剛剛欣賞完一部上好的電影,從夢幻般的境界中走出來,影院門口的人已散盡……一個陰影會悄悄走進你心裡,把剛剛用歌舞、談笑、情感填滿的胸懷,很快地掏空,掏空,最後留下一種空盪盪的感覺,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沒有不落山的太陽,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不結束的迪斯科,沒有不消失的青春。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是期待著用加倍的瘋狂來追求新奇和刺激,但到頭來又會感到加倍的孤獨。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的生活和心態都有相似的地方。他們的生態和心態總是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很難找到一個穩固的支點。有時候,他們心情很好,理想和慾望會自動膨脹。他們會感到自己的力量無限大,干什麼都不在話下,自己是自我王國中的國王,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奴僕,但是當心情很壞的時候,面對巨大的自行運轉的宇宙和社會,又會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和卑下,一切都是虛無和荒誕,一切都沒有意思,只是需要刺激,需要宣洩,需要自我逃避。
於是.孤獨成為一種人生。它也是一種內驅力,把人們驅趕到舞場上去,賭場上去,球場上去,跑馬場上去,滑雪場上去,造成了數千萬人頭攢動、群情激昂的壯觀場面,湖們拚命地扭動身姿,聲嘶力竭地歡呼跳躍,向勝利者揚鮮花,向厭惡者扔雞蛋,文明與不文明的喝采和打架,砸公共場所的玻璃窗和摔自己的電視機,等等。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為什麼這樣去干。其實,在現代生活中,孤獨不再僅僅屬於那些無家可歸、形影相弔的人,或者僅僅存在於黑暗的燈光下,凄清的小河邊,孤寂的山村野店,還存在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們都糾纏在慾望和現實、自我與社會的沖突之中,都在拚命地尋找自我,尋找知音。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⑶ 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正式啟動
這是真的
⑷ 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公益活動的目的
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全國各省市縣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焦點話題。然而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期盼加入勞動創造,卻與勞動創造漸行漸遠,甚至最終喪失基本的勞動能力,他們就是失眠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礙、焦慮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群體。
2018年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群體總量超過1.8億人,重度患者高達1600萬人。與龐大的病患人數相對的是無數個家庭正在面臨著因病致病返貧的嚴重威脅。受到疾病反復發作的影響,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工作質量、效率明顯降低,甚至喪失最基礎勞動能力,致使其家庭逐步走向貧困,而患者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也成為家屬沉重的憂慮。
為了幫助這些精神方面出現問題的病人,為了讓這些人早日獲得健康,以「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北京三甲名醫聯合會診大型公益活動,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南昌二七醫院啟動。
⑸ 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公益活動怎麼樣
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全國各省市縣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焦點話題。然而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期盼加入勞動創造,卻與勞動創造漸行漸遠,甚至最終喪失基本的勞動能力,他們就是失眠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礙、焦慮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群體。
2018年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群體總量超過1.8億人,重度患者高達1600萬人。與龐大的病患人數相對的是無數個家庭正在面臨著因病致病返貧的嚴重威脅。受到疾病反復發作的影響,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工作質量、效率明顯降低,甚至喪失最基礎勞動能力,致使其家庭逐步走向貧困,而患者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也成為家屬沉重的憂慮。
為了幫助這些精神方面出現問題的病人,為了讓這些人早日獲得健康,以「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北京三甲名醫聯合會診大型公益活動,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南昌二七醫院啟動。
⑹ 勞動創造財富 健康創造未來活動目的
有的,時間是從2018年4月28日—5月4日 共7天。
是為了幫助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早日康復,恢復勞動能力,為其家庭創造財富貢獻力量,促進健康中國構建才舉辦的公益活動。
⑺ 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公益活動好不好
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全國各省市縣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焦點話題。然而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期盼加入勞動創造,卻與勞動創造漸行漸遠,甚至最終喪失基本的勞動能力,他們就是失眠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礙、焦慮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群體。
2018年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群體總量超過1.8億人,重度患者高達1600萬人。與龐大的病患人數相對的是無數個家庭正在面臨著因病致病返貧的嚴重威脅。受到疾病反復發作的影響,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工作質量、效率明顯降低,甚至喪失最基礎勞動能力,致使其家庭逐步走向貧困,而患者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也成為家屬沉重的憂慮。
為了幫助這些精神方面出現問題的病人,為了讓這些人早日獲得健康,以「勞動創造財富·健康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北京三甲名醫聯合會診大型公益活動,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南昌二七醫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