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化創造與文化發展

文化創造與文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1-09-11 14:37:38

『壹』 文化的創新和文化的傳承哪個更重要

當今社會文化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癒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對於文化的發展認識還比較的淺顯,甚至有些人都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因而文化創新以及文化傳承對於文化發展來說顯得重要。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都是對於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要實現永久性的美好,那麼創新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在傳承的基石上進行創造

『貳』 什麼是文化發展文化創新能等同於文化發展嗎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群體、一個單位乃至一類人的體能、性格、氣質、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 發展是在一定時期的進步與改進

不等同
文化不是空中樓閣,傳承是發展和創新的基石。
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積淀與傳承的過程。經過歷史積淀並得以傳承的文化才可能發展,而創新更多的是不同時代打在文化上的烙印。

『叄』 如何理解「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文化的實質就在於創新,它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進文化的特質,是增強綜合國力的要求。是實現文化與時俱進,增強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根本途徑,是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創新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從中國近代革命到現代和平,每一次重大勝利與歷史轉折無不體現著文化創新這個主題。
一百年來革命的勝利,六十多年共和國的光輝歷程,三十多載改革的巨大成就,在這些工程中無不蘊含著創新這個重要元素,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一種創新。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一次創新;改革開放就更是一種創新。當今世界正是需要這種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程就是一個創新的工程,科學發展觀正是這樣一個創新理論體系,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揚。
歷史實踐證明:只有創新,才能發展,只有不斷進行文化創新,才能使我們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我們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不僅黨和政府在強調文化創新的重大意義,我們的校園也在努力貫徹這一方針。
校園文化是構建大學精神的靈魂,我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程中,注重創新形式和載體:1:主題鮮明的輿論宣傳,加強網路管理,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學生動態,校園網主頁和《宣傳在線》、《學生在線》、《琅琊青年》等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及時更新內容,在學生中有著較強的影響力,2: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元旦文藝匯演,迎新生,運動會,座談會成為師生積極參與的傳統文化,3:蓬勃健康發展的學生社團,今天我也是藉助這樣一個平台來展示我的才能,放飛青春夢想,4:重大活動展示風采,農歌會,大學生走進共建部隊開展「軍營一日」活動,充分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教育人、培養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陶冶學生,凝聚教工、示範社會的優良教風、學風和校風。
最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積極融入我們的班級、校園,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實踐中樹立創新意識,學會發現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定新理念,開拓新境界,這樣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真正做到文化創新!

『肆』 文化傳承和創新,對文化發展來說哪個更重要

文化不是空中樓閣,傳承是發展和創新的基石。
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積淀與傳承的過程。經過歷史積淀並得以傳承的文化才可能發展,而創新更多的是不同時代打在文化上的烙印。

『伍』 文化發展與創新的源泉是什麼

文化發展與創新的源泉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作為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自然與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特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離開了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新、創造。

『陸』 如何理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

『柒』 影響文化發展根本因素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1)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1分) (2)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文化發展的起重要的推動作用(1分) (3)思想運動是促進文化發展的助推器(1分)。

(4)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分) 二者的關筏膽摧感詆啡搓拾撣漿系:在繼承的基礎上中發展,(2分)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2分) 略

影響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是不是社會實踐呢

這也就類似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樣的,生產力的發展也就是說社會生水平,社會生產出來的消費品越快,越豐富表現為生產力發展水平高。

生產關系也就是說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社會的各種需求就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往舊的生產關系就不在適應生產力的而發展,需要改變,你說生產關系,生產力都發生了變化,整個社會的社會制度還會繼續存在嗎?你其實可以看看以往重大的社會歷史變革,改朝換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生產力、生產關系之間在變化促進社會制度的變化,文化發展的方向也就隨著改變就是理所當然了,至於文化的繼承或者是拋棄是屬於文化的章節了,也取決於當時繼承者的主觀能動性了。

社會制度的都發生變化了,思想還會延續以往的嗎?就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觀念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會發生思想運動,「百家爭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產生社會變革,文化發展。

其實你可以去選擇一個國家從開始建立開始,以及他的發展過程,你就會理解教材這些觀點了。

閱讀全文

與文化創造與文化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