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政府如何創造壟斷

政府如何創造壟斷

發布時間:2021-09-11 10:07:41

① 政府製造壟斷的例子

比如煙草行業。一方面政府是為了控制煙草的產量,因為煙草是危害身體健康的,還有就是人的煙草依賴,就是煙癮。如果不去壟斷會造成煙草泛濫,第二也是為了稅收,當然這是不能明說的問題。看看中國的煙草行業的利潤就知道了,看看煙廠的職工工資待遇
壟斷有利有弊,那要看政府的管理素質,現在的社會是不能用正常思維去理解的

② 政府如何對壟斷進行管制經濟學

政府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制定公平的競爭規則,打破壟斷,促進自由競爭,對經濟進行管理。

③ 政府如何規制國內壟斷企業

對於壟斷人們深惡痛絕,如何科學地管理行業,以實現行政化壟斷要剔除,經濟壟斷要限制,規模經濟要培育的目標,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在實踐中面臨的難題。筆者認為政府可從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強成本監控,規范價格定製。

成本是價格的基礎。在政府定價時,必須通過成本監審科學 、合理地確定經營者實際成本,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供求、國家政策、消費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利潤率水平。制定或調整一些資源稀缺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時,雖然成本並非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但同樣要在調查核實經營者成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經營者所得利潤,防止經營者獲得超額提價收入。通過成本監審,還可以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和完善公共產品成本補償機制方面的責任。二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目前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大部分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又具有一定壟斷經營特徵的行業。一方面,這些行業價格的調整,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另一方面,由於壟斷行業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而消費者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調查了解壟斷行業的真實合理成本,確定經營者成本合理性的責任自然落在 了代表消費者利益的政府身上。因此,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制定和調整價格時,必須對壟斷行業生產經營成本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防止經營者將不合理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從而有利於防止壟斷企業的亂定價、亂收費等問題。

(二)逐步建立、完善反壟斷法律、法規。

雖然現行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行政壟斷的作用,但是對於建立真正健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而言,這樣的法治條件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為此應從以下方面完善我國的法律:

首先,要建立違憲審查制度。因為我國的壟斷主要表現為抽象的行政行為,如果建立了完善的違憲審查制度就可以依此對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使與憲法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不產生法律效力,從而有效控制行政壟斷的產生①。

其次,各個部門法功能要配合。因為就目前中國的行政壟斷來說行政部門違反了公平競爭又濫用了行政權力,所以不能把行政壟斷單一的劃分給某個部門管理,而是需要依靠各部門法的有效配合對壟斷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消滅壟斷的目的。

再次,建立多元化的法律規制方式。世界上其他國家在解決壟斷問題的時候主要是通過制定嚴厲的反壟斷法來解決,但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壟斷的方法卻不單靠法律,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如協商合作等方式。由於「囚徒困境」理論,個人在孤立情況下往往會做出既不利於自身又不利於社會的選擇。因此可通過協商、合作來解決地方政府因博弈而形成的困境。

(三)引進外資企業,逐漸打破行業壟斷。

根據我國壟斷企業形成的原因來看,壟斷都是關繫到國計民生或者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的行業,只有政府或者一些大的財團才可能經營,私人企業根本無力與其競爭,從而使壟斷在我國長期存在,壟斷的種種問題很難解決。

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考慮引進外資企業參與競爭,從而打破行業壟斷的格局,使壟斷企業產品的價格達到合理的標准,從而有利於廣大消費者。當然在引進外資企業的同時我們要注意防治他們與國內壟斷企業相勾結,也要防止外資企業在我國形成新的壟斷。對於和國計民生相關的行業要限制外資企業的數目,從而保證經濟的穩定。這樣通過市場的作用最終使壟斷企業健康的發展。

④ 舉出一個政府創造的壟斷的例子.創造這種壟斷必定是一種糟糕的公共政策嗎

政府創造的壟斷很多,你想生活當中有能源,電信行業 等.之所以會有政府創造壟斷專是有原因的.我們都知屬道.壟斷是低效率的.首先,壟斷廠商是價格的制定者,那麼消費者就自然是價格的接受者了.壟斷就可想而知可以最大量的剝削消費者剩餘.但剛才也說了,政府之所以創造壟斷,其一,就是想要達到規模經濟.因為在某個特定的行業,企業要達到自己的效益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產生規模經濟.其二,政府創造壟斷,是因為在某個特定的行業,企業的運營必須要很大一部分資金進行運作,而這些資金,憑借個人力量是幾乎不可能的,那麼此時,政府就不得不插手於其中.比如說,電信行業,你不可能個人可以製造然後有雄厚的資金來發射一顆衛星吧,這就很明顯要國家進行干預.其實,從另一個方面說,壟斷並不是說政府不為人們著想,而是因為一個國家也有自己的特殊情況.試想想,如果一個國家已經是國富民強,那麼它所創造的壟斷一定會成為老百姓的福利一部分的.比如,在有些發達國家,網速寬頻就是免費的,政府將此變成了人們福利的一部分.所以,對待壟斷這一問題,我們的辯證的去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認識.不要盲目的埋怨

⑤ 政府對壟斷行為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政府對壟斷應採取的措施:
1、通過稅收調節和價格管制限制壟斷的影響
由於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有可能獲得壟斷利潤,從而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支付較高得價格,使社會福利產生損失,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對壟斷廠商征稅從而使壟斷利潤消失。征稅可以使廠商的總成本增加,壟斷利潤減少或消失。這一部分的壟斷利潤作為政府的稅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從而增加社會福利。
壟斷帶來的資源配置無效率表現為產品價格大於產品的邊際成本,即P>MC。價格管制是指政府對壟斷廠商生產的產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限價的目的是削除因壟斷而造成的生產能力的閑置。根據完全競爭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條件P=MC,政府的最高限價應該等於邊際成本。如果政府的最高限價定在P=MC,壟斷廠商生產的產量將達到完全競爭市場的產量水平,資源將被充分利用,從而實現有效配置。
2、實施反托拉斯法
在經濟史上,西方許多國家還通過嚴厲的經濟立法,如反托拉斯法限制壟斷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美國。從198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如謝爾曼法、克萊頓法、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羅賓遜-帕特曼法、惠特-李法和塞勒-凱弗維爾法等,這些統稱為反托拉斯法。美國的這些反托拉斯法規定,限制貿易的協議或共謀、壟斷或企圖壟斷市場、兼並、排他性規定、價格歧視、不正當的競爭或欺詐行為等都是非法的。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執行機構是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對不正當的貿易行為,後者主要反對壟斷活動。

⑥ 壟斷是怎樣形成的

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壟斷者能保持唯一賣者,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擁有。
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的權利。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比其他大量生產者更有效。

⑦ 政府應如何限制壟斷

我國是世界第大石油生產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石油已成為與糧食和水資源並列,事關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安全的重要資源。世界上主要油氣資源國與消費國大都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而我國能源法律體系中石油天然氣法長期處於缺位狀態,石油天然氣法律體系既不健全也不完善,不適應當前油氣需求迅速增長的新形勢。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啟動了《石油天然氣法》起草的前期工作。
早在1995年,全國人大就有200多名代表提議制定《石油法》,但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該動議最終無果。
據羅東坤教授統計,我國目前涉及石油天然氣方面的現行有效的法律級文件有15個,行政法規有62個,部門規章有1024個,地方性法規有1642 個,但我國石油行業法律現狀的特點是:數量眾多卻不統一,可操作性差,有些重要的法規缺位,效力層次較低。又據商務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各國近年來通過石油立法「打破國有公司的壟斷地位」已成為趨勢之一。而我國也有不少專家學者期待這部《石油天然氣法》能作為打破行業壟斷,實現石油經濟市場化的根本保證。
近10年,中國石油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單獨的一部《石油天然氣法》對於今時今日的中國顯得尤為迫切。1993年以來,我國成為石油進口國,且石油凈進口逐年增加,未來石油天然氣的供需矛盾還會進一步擴大,因此,石油天然氣單獨立法將有利於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保障石油資源的穩定供給;有利於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本文淺析了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壟斷堅冰形成的原因及危害,並對立法破冰提出隱憂。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結構隨著經濟政策的演變而進行調整,但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強制性行政管理體制和特殊的所有制形式,使我國眾多產業形成了超經濟因素的壟斷狀態--行政壟斷。行政壟斷直接導致了行政壁壘的產生,政府通過行政干預設置一些特殊行業的准入壁壘,限制企業自由參與競爭,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股扭曲的力量。
經濟學將壟斷分為三種形式,一是自然壟斷;二是市場壟斷即經濟壟斷;三是行政壟斷,也就是用權利壟斷資源。我國主要是行政壟斷。
行政壟斷具有以下特徵:一、壟斷企業多為國有獨資或國家絕對控股。二、壟斷企業由政府直接經營或由政府控制經營者的人事權和監管權。三、壟斷企業市場份額的獲得來源於法律的合法性或行政合法性。四、壟斷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一種低效競爭,表現為不計成本的重復投資和缺少創新的經營理念。五、市場結構以行業性寡頭壟斷為主。這些特徵在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得到了充分體現。
壟斷的成因很多,通常因政府支持,法律法規認可而產生,一般存在於公共事業密切相關的領域,此外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企業合並或並購最易產生壟斷,主要表現為同行業同企業並購且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過去行政管制的部門和自然壟斷部門,如金融、電信、電力、鐵路、石油等。二是高技術產業,如航天航空、電子、醫葯、汽車等。再就是表現為並購規模巨大,如行業巨頭強強聯合。並購形式有橫向、縱向和混合三種。橫向合並是指企業在原有生產經營領域實現業務拓展,以追求規模經濟為目的。縱向合並是企業將與自身業務密切相關的上、中、下游產業一體化、鏈條式納入成為行業獨立的市場主體,通過對關鍵原材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獲得產業整合,壟斷社會資源,達到控制市場和對手的目的。1998年,國家將原來分別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資產以長城為界進行重組,成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加上1982年就成立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初步形成了各自獨立的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格局。這是「十五大」以後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性重組以及發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資產重組政策的初步嘗試,也是中央政府直接參與企業縱向合並,實現垂直一體化經營的典型案例。隨著兩大集團公司的成立,石油寡頭誕生,南北壟斷格局形成。
重組後的三大集團公司「劃地而治」,基本上不允許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經濟形式進入。在成品油的批發環節上實行嚴格的進入管制,中石油和中石化擁有批發權並被授權制定批發企業布局規劃並重組兩大集團以外的合格成品油批發企業。2000年以後,有關部委授權兩大集團公司參與清理和整頓地方加油站工作,導致兩大集團不惜血本的競相抬價收購加油站,激烈爭奪零售市場以致形成高度壟斷格局。回想2005年上半年持續2個多月的廣東「油荒」,人們不禁要問:油都到哪去了?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05年前6個月我國成品油總出口為759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8.6%,而同時成品油進口卻下降21. 1%,也就是說,國內一邊在鬧「油荒」,一邊卻大量把油賣到境外去。以上事實不難看出,石油寡頭既是市場的參與者又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這種政府職能與企業行為交織在一起的做法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阻撓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行政壟斷危害之大突出表現在限制競爭上,導致產業結構傾斜,降低社會資源的配製效率,惡化市場競爭秩序,管制決策的非公開化極易孳生腐敗,加劇社會分配不公,消費者利益嚴重受損,進而影響到石油市場的健康發育。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壟斷直接

⑧ 政府創造的壟斷方式有哪些

行政命令

⑨ 政府如何限制壟斷

反壟斷法

閱讀全文

與政府如何創造壟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