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造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後來又發明了什麼什麼
辨認方向,,,司南,,指南針,,,,對
② 磁石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指南針也叫羅盤針,是我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磁石指極性製成的指南儀器。因此,介紹司南必須從磁石說起。
磁石通常稱為「吸鐵石」,它把許多鐵屑緊緊吸在一起,就象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們稱它為「慈石」。磁石吸鐵是因為每塊磁石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正極,另一頭叫負極。人類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大磁鐵,地球的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地球的北極是負磁極,地球南極為正磁極。根據同性磁極相排斥,異性磁極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無論站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它的正極總是指北,負極總是指南。
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但是,戰國時期的司南是什麼樣子無法考證。《中國歷史》課本插圖——「司南」,是根據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品「漢代司南模型」繪制的。這個模型是後人根據史書記載以及地下出土的漢代地盤實物製成的。地盤是青銅做成的,內圓外方,中心圓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證勺體指示方向的准確性。中心圓外圍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計二十四個方位。地盤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塊的天然磁鐵磨成的,磁鐵的正極磨成司南的長柄,勺頭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時先把地盤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盤中間,用手撥動勺柄,使它轉動,等到司南停下來,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這種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紀時仍在應用。
到了宋代,勞動人民掌握了製造人工磁體的技術,又製造了指南魚。指南魚是把薄鋼片剪成魚形,長二寸,寬五分,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魚象船一樣能浮在水面上。然後把魚和天然磁鐵放在一起,由於磁體的吸力,鋼片受磁感應也具有磁性。這種人工傳磁方法製成的指南魚比使用司南方便多了,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魚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別方向了。經過長期的改進,人們又把鋼針在天然磁體上摩擦,鋼針也有了磁性。這種經過人工傳磁的鋼針可以說是正式的指南針了。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提到他對指南針的用法做過四種試驗,即水浮法、縷懸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是把指南針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縷懸法」就是在磁針中部塗上一些蠟,上面粘一根絲線,把絲線懸在木架上,針下安放一個標有方位的圓盤,靜止時鋼針就指示南北。「指甲法」就是把鋼針放在手指甲面上,輕輕轉動,由於手指甲的光滑,磁針就和司南一樣也能發生指南作用。「碗唇法」是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邊上,轉動磁針,便和指甲法一樣發生指南作用。沈括經過精密的觀察實驗,還發現磁針指示的方向並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這種發現在科學上叫磁偏角。
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而且也是最早把指南針用於航海的國家。十一世紀末,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北宋時候的朱彧在《萍洲可談》里講到當時海船上的人辨認地理方向,晚上看星辰,白天看太陽,陰天落雨就看指南針。北宋時期出使朝鮮的徐競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也說:船隊航海,夜晚「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可見那時從事航海的人們已經普遍地掌握了指南科學知識。隨著指南針在航海上的廣泛應用,指南針本身裝置也得到了改進。南宋時開始把磁針與分方位的裝置組裝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羅盤。到了元朝,又有人造出立針式的指南龜和指南魚。課本上的指南針插圖,是現代所用指南針的示意圖。
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不僅使人們克服了遠航時不易辨別方向的困難,而且也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和文化交流。南宋時一些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經常搭乘我國的漁船往來貿易,他們學會了指南針的製造方法,同時又把這個方法傳到了歐洲。到了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阿拉伯和歐洲一些國家才開始用指南針來航海,比起我國已經遲了一百多年。
③ 磁石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自然界存在的具有一定永磁性的強磁體,主要是磁鐵礦(Fe3O4),此外還有磁赤鐵礦(Υ-Fe2O3)、磁黃鐵礦(FeS1+x)和鈦磁礦(Feo-Tio2-Fe2O3)等天然礦石。中國古代稱它們為「慈石」,也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磁石。
中國關於慈石的最早記載見於《管子·地數篇》:「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山上有鉛者,其下有銀。一曰上有鉛者,其下有鉒銀,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銅金,此山之見榮者也。」
《管子》是管仲及其後學的著作。管仲(公元前?-公元前645年)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輔佐齊桓公進行改革,終於稱霸一時。在改革中,管仲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和軍事力量。他專門設立鐵官,采礦冶鐵技術在齊國發展很快。作為煉鐵的重要礦石之一的慈石,記載在《管子》一書中絕不是偶然的。
④ 磁鐵是誰發現的
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其原子本身就具有磁矩。一般情況下,這些礦物分子的排列較混亂。而它們的磁區互相影響並顯示不出磁性來,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其分子的排列方向就會趨向一致,其磁性就會明顯的顯示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磁鐵。磁鐵分永久磁鐵與軟鐵,永久磁鐵是加上強磁,使磁性物質的自旋與電子角動量成固定方向排列,軟磁則是加上電流(也是一種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電流去掉軟鐵會慢慢失去磁性。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發現
古希臘人和中國人發現自然界中有種天然磁化的石頭,稱其為「吸鐵石」。磁鐵不是人發明的,有天然的磁鐵礦,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可能是中國人。四大發明之一「司南」是就是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其原子結構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這些礦物分子排列混亂.磁區互相影響就顯不出磁性。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趨向一致.就顯出磁性.也就是俗稱的磁鐵.鐵鈷鎳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質。
⑤ 古代的人們根據磁石的( ),原理發明了「 」它就是最早的指南針
古代的人們根據磁石的(指極性 ),原理發明了「 司南」
它就是最早的指南針
磁鐵除了會吸鐵外,還具有指極的特性,也就是它會固定指向地球的南北極兩個大磁場, 指南針就是運用這個原理製成的。最早的指南針稱為司南. 其實指南針指的方向也不是正南方,因為地磁兩極與地理兩極是有一定偏差的。
⑥ 最早發現磁鐵的是那個國家
中國。
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是中國人,也就是利用磁鐵製作「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古希臘人和中國人發現自然界中有種天然磁化的石頭,稱其為「吸鐵石」。
這種石頭可以魔術般的吸起小塊的鐵片,而且在隨意擺動後總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這種磁鐵作為其最早的指南針在海上來辨別方向。
1405-1432鄭和憑指南儀開始人類歷史上航海的偉大創舉。
1488-1521哥倫布,伽馬,麥哲倫使用羅盤儀進行了聞名全球的航海發現。
1600英國人威廉.吉伯發表了關於磁的專著「磁鐵」,發展了古希臘人泰勒斯、亞里士多德等前人有關磁的認識和實驗。
(6)磁石發明了擴展閱讀: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
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磁鐵可分作「永久磁鐵」與「非永久磁鐵」。永久磁鐵可以是天然產物,又稱天然磁石,也可以由人工製造(最強的磁鐵是釹磁鐵)。而非永久性磁鐵,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會有磁性,通常是以電磁鐵的形式產生,也就是利用電流來強化其磁場。
⑦ 磁鐵是誰發明的
磁鐵不是那個發明的,自然中就有天然的磁鐵.磁鐵不是人發明的,有天然的磁鐵礦,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所以"指南針"是中國 人四大發明之一。至於成分那就是鐵、鈷、鎳等.其原子結構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這些礦物分子排列混亂.磁區互相影響就顯不出磁性.. 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趨向一致.就顯出磁性.也就是俗稱的磁鐵.鐵 鈷 鎳 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質 基本上磁鐵分永久磁鐵與軟鐵 永久磁鐵是加上強磁 使磁性物質的自旋與電子角動量成固定方向排列 軟磁則是加上電流(也是一種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電流去掉 軟鐵會慢慢失去磁性 至於最早磁鐵誰發現 最古老的記載是中國黃帝大戰蚩尤的指南車 所以稱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了!中國在西元前一世紀即知道有磁鐵極化的情形。戰國時代,就曾 利用一根自然磁鐵,放在有刻度 的銅盤上,用來占卜。北宋時利用兩種方法製造出人工磁鐵,一 種是將燒紅的鐵針,置於南北方向,急速冷卻後,利用地球的磁 場將鐵針磁化;另一種是用磁石磨擦鐵針而成。《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磁偏角的存在,發現在磁偏角的影響下,磁針指向南方,比真正的南方略偏東。依據這些 知識,而發展出將磁鐵做為指南針的科學應用。 磁鐵只是一個通稱,是泛指具有磁性的東西,實際的成分不一定包含鐵。較純的金屬態的鐵本身沒有永久磁性,只有靠近永久磁鐵才會感應產生磁性,南天磁鐵專業生產,一般的永久磁鐵裡面加了其他雜質元素(例如碳)來使磁性穩定下來,但是這樣會使電子的自由性降低而不易導電,所以電流通過的時候燈泡亮不起來。 鐵是常見的帶磁性元素,但是許多其他元素具有更強的磁性,像南天強力磁鐵很多就是銣鐵硼混合而成的.
⑧ 誰發明了磁石
磁石不是人發明的,磁鐵礦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但是最早發現磁石的是中國,之後就發明了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
⑨ 磁鐵現在離發明多少年了
戰國時期中國人已經發現磁鐵(天然磁石)並製造了司南(指南針),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今天磁鐵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功能材料。通過先進的粉末冶金工藝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達到並超過與吸鐵石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磁力。在18世紀就出現了人造的磁鐵,但製造更高磁力材料的過程卻十分緩慢,直到20世紀20年代製造出鋁鎳鈷(AlNiCo)。隨後,1948年製造出了鐵氧體(Ferrite),70年代製造出稀土磁鐵[Rare Earth magnet ]釤鈷(SmCo),1986年釹鐵硼(NdFeB)誕生,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強的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