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6年度'晨光具杯'的美術題目成長夢想創造怎麼畫
<
往今來,人類生生世世在編織著夢想與希冀.遙望蒼穹,星空閃爍著訴說著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誠的禱告;那夢想是如此真實,又如此遙遠,因為那是心中不滅的追求,是浮於現實的繁華與幻想.
學鳩的現實是「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溪流的現實是在石縫間淺吟低唱著「靡靡之音」;老馬的現實是「眼前飄過一陣鞭影,我只低頭瞧著腳下」.它們早已身陷於現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靈早已放棄了擁有夢想遙望天邊的權利.於是夢想的翅膀飄然遠去,現實的枷鎖架在脖項.
收回遐想的思緒,我才發現夢想就是天邊的星辰,永不熄滅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現實就是腳下的土地,踏實而厚重地記錄行路的足跡.人,既不能活於華而不實的夢想里,也不要沉湎於現實的喧囂中.在人生的道路中,應是左邊種植夢想,右邊種植真實,隨時采擷,收獲希望.
尋著古人的來路,我聽到了杜工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喚,這是憂國憂民的吶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夢想.收回目光,我聽到了魯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這是先生「用筆救國」的夢想,他縱然對現實失望,但沒有絕望,彷徨中的吶喊喚起了國人的奮起和努力.
追溯著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麥哲倫環游世界的夢想,他用廣闊的胸懷迎接波瀾壯闊的波濤,用夢想書寫著生命的厚重與責任.縱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現實的殘酷卻沒有將他的夢想抹殺削弱.後人沿著他夢想的軌跡,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醜陋而頑固的現實一次又一次打擊著這位「追夢者」,但他的夢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義和力量,現實,終於因他的執著而跪拜在這一偉大民族戰士的腳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實無華的笑容,他沒有像自己的同學一樣追求花前月下香車寶馬,更沒有因現實的殘缺而逃遁,而是傾自己的夢想於偏遠支教之中.他們,都是現實中堅強的追夢者!
尋著古往今來的道路,我探頭仰望天邊的星空.夢想與現實交軌在人的生命中,讓我們用胸懷天地的壯志凌雲擁抱夢想,用虛懷若谷的情懷書寫現實中人生華美的篇章吧!
『貳』 如何培養幼兒的繪畫創造意識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
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可想像的內容越豐富。因此,我們經常通過組織聽故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外出參觀、散步等,不斷積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看過「建築藝術」圖片展後畫出了各種《有趣的房子》;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後畫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 建立新方法
l、線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銳地指出了模仿繪畫的害處,有個性的線畫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賦有質感的線條來刻畫所描繪的事物。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中,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樓房。然而,同年級的另外一位老師則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繪畫更多形狀的樓房。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於是:「蘑菇房、兩用房、樹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兒的筆下誕生了。
2、形
在幼兒非常喜愛的美術活動中,他們具有純真的想像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誇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什麼都急於去嘗試,非常願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的顧慮,所以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像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誇張、變化出來。如畫《快樂的小丑》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衣服、五官畫得很誇張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誇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像畫創作。通過教師提問,鼓勵,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3、色
美術教學中色彩的美觀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時期,他們最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但對孩子們不要給予指定用色方法,讓幼兒憑自己的情感大膽創造想像,塗上自己喜愛的色彩,給他們自由想像的空間。如畫《我心中的太陽》,老師讓幼兒自由想像太陽的顏色。你覺得是什麼呢?幼兒可以隨意用色。在畫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這顏色?」因此,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就體現出來了,使他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更有創意。
(三)善於啟發和引導,精心設計活動環節。
傳統的美術教學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幼兒的觀察、思維、想像的培養。培養出的幼兒思維單一,藝術表現模式化、固定化,只會求同,不會求異,不敢創新。新《綱要》中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因此,作為教師在活動中應處於主導地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老師還必須了解幼兒,幼兒的生活世界與大人相比是淺顯簡單的,生活經驗缺乏的他們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創造意圖,使幼兒的創造活動基於教材之上,又發散於世界無限空間之中。比如,老師教幼兒畫《神奇的魚》時,先和幼兒一起談談我們在電視里或別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魚,啟發幼兒回憶魚兒生活的地方和魚的基本特徵,孩子們根據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憶,爭先恐後地說:魚是生活在水裡,它游的時候,尾巴也會跟著搖去,它還有控制方向的魚鰭等等。最後他們設計出的魚,造型奇特且動作富有變化,情節頗具童趣,表現出極有個性的創造。幼兒心理具有泛靈性的特點,在他們幼稚的心裡,世上的一切物質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喜怒哀樂的,在語言中經常採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兒闡明創造意圖,這種方法可以讓繪畫內容與幼兒生活連接,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像與創造。當我們把太陽叫做太陽公公時,幼兒便給太陽畫上鬍子。面對豐富多彩的語言,幼兒更感興趣更易理解,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創造意圖。更有助幼兒浮想聯翩。孩子們的繪畫過程不但給予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樂趣,而且也是一種快樂的創造。他們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認識不完全,常常會把局部不同特徵的事物混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形象,有的反倒會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只是,幼兒不能明
『叄』 如何引導幼兒創造性繪畫的幾點體會
【熱點導讀】:幼兒園中班教學筆記:我在馬路邊 幼兒園教師成長規劃——反思是教 幼兒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再來六 更多內容源自 3 e d u 幼兒 今天的幼兒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創造者,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熟練的技術,還要有革新、創造的本領。因此,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早期繪畫最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凡屬幼兒都有繪畫之興趣,繪畫是口語的先導,表達美感之良器。」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繪畫這一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開展創造性繪畫活動,讓幼兒將觀察到的事物,賦予美好的情感去聯想、加工,並以幼兒獨有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從而活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智力。但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繪畫活動呢?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有以下幾方面體會: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創造性繪畫的基礎 繪畫是對現實的再創造,要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地繪畫,首先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做創造的基礎,創造就成了無米之炊,孩子們除了模仿老師沒有其他辦法。生活中,我們帶領幼兒接觸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動物園、商店等地方,結合具體環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所感知的對象、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想像,引導他們有順序地感知事物、景象的色彩、形態,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儲存大量的表象,使幼兒在創造性繪畫中能夠依靠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再造想像、創造想像。 二、繪畫內容的選擇要留給幼兒想像的空間。 sp;繪畫內容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說老師給幼兒的創作內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兒可能有的想像,幼兒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所以,內容的選擇要給幼兒留下想像的空間是創造性繪畫的前提。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幼兒選擇了「未來的汽車」、「小樹葉的旅行」、「會變的圖形」、「手的造型聯想」等幼兒感興趣的繪畫內容,效果都不錯。如在「小樹葉的旅行」這個內容中,一片小樹葉隨著風兒來到了天空、海洋、城市,繪畫的內容便是請小朋友們幫助小樹葉實現它的願望—小樹葉變成什麼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過的地方。孩子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紛紛說變成雲彩、小鳥、飛機、輪船、魚、汽車、高樓......於是,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誕生在孩子們的筆下。在「未來的汽車」創作中,有的孩子給汽車裝上了自動翅膀和螺旋槳,汽車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自由行駛;有的孩子還設計了「我的房子汽車」可以把家安在任何地方......這種留有創造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像依據,孩子不是憑空想像,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的發揮,沒有「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從而能更大膽地表現,發揮了幼兒的潛能。 三、不設固定繪畫模式,允許幼兒自由創作。 繪畫活動是一種創造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啟發、鼓勵幼兒創造新異的作品。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美術教育中卻有很多人走入了熱心教孩子畫模仿畫的誤區。幼兒喜歡模仿示範也是幼兒繪畫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但在幼兒繪畫過程中面面俱到,先畫哪一筆,後畫哪一筆,讓幼兒照抄的示範,不但會造成幼兒消極模仿和繪畫依賴性,而且會形成畫法上的守,構圖造型上的固定模式,抑制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多以意願畫形式為主,因為我們並不是用繪畫去教幼兒畫畫,而應為他們提供用繪畫工具進行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其在繪畫活動中產生自主精神它將鼓勵幼兒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如:在參觀動物園之後,我組織幼兒繪畫「可愛的動物」,並為幼兒准備了不同的畫筆顏料和紙張,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創造的天地。一位幼兒畫了一隻長有很多腿的烏龜,他說這樣烏龜就可以跑得很快了;另一位幼兒畫了幾只頭在水裡的天鵝,他說天鵝看見許多小朋友都在看她們,不好意思了,就把頭伸進了水裡;還有的小朋友把老虎畫得很小很小,原因是老虎長得小,就不敢吃別的小動物了。多麼有趣的想像呀!幼兒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自由創造的天地,所以,他們敢大膽地去想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繪畫中,幼兒的想像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誇張性,並常常會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並適當給予必要的技能技巧的指導。 四、教師的語言對幼兒創造性繪畫有著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充要條件」。幼兒年齡小,對老師情感上特別依戀,對環境特別敏感,教師的情緒、語言、行為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心態和創造行為。教師在活動中不拘言笑或缺少情感渲染,則活動的氣氛必然趨向緊張嚴肅,並在師生之間產生一種壓迫感,使幼兒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思維也無從產生。因此,教師在活動中要有和藹可親的態度,使用親切平等的語言,使幼兒在活動中情緒上輕松愉快,表達上流暢自如,為幼兒營造創造氛圍。活動中,我經常用商討式、討論式、探究式的語言組織活動,使教師與幼兒之間不在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系。畫汽車時,我先與幼兒一起觀察馬路上各種各樣的汽車,查找有關汽車的資料。並引導幼兒一起研究汽車的畫法,有的幼兒說應該先畫車身,有的幼兒說應該先畫車輪子。討論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約束幼兒聽到他們不同的意見時,用平等探討的口吻讓幼兒兩種方法都試一試,看哪種方法容易畫,畫得美,幫助幼兒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幼兒敢於提出和老師不同的想法,長久下來,幼兒的想法、觀念都具有個性色彩,幼兒的語言、行為無拘無束,創造火花不時閃現。 在幼兒繪畫中,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啟發性、探索性、也直接影響幼兒的創造活動。所以教師要善於運用啟發探索的語言,不斷引發幼兒的創造動機。如畫汽車活動後,幼兒對汽車有了一些了解,也學會了畫車,於是,我以「汽車的過去」和「汽車的未來」為題引導幼兒推測過去的汽車和想像未來的汽車,這極有效地激起了幼兒的創作激情,一輛輛神奇各異的汽車便躍然紙上。當然,幼兒創造激情也有漸退之時,教師始終要做幼兒創造的鼓動者、引導者。這時,應注意觀察幼兒的作品,從中發掘創造火花,適時地啟發鼓勵,激起幼兒新的創造熱情。 五、以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作品,善於發現幼兒作品的閃光點。 當幼兒在胡亂塗抹一陣後,即使這張畫再難看,但他心中的滿足程度並不亞於完成一幅完美無缺的作品,這時的幼兒希望與他人共享這份喜悅,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贊賞。這時教師要耐心認真地看待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做自己作品的解說員,為大家講解自己的創作內容,教師應該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欣賞,去理解,多加肯定、鼓勵幼兒的創作勇氣,不能以畫得「象」來確定一張畫的好壞,應認識到,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創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幼兒對事物不同的觀察方式以及各自擁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兒的畫面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從每一幅作品中發現閃光點,予以肯定,加以啟發引導,保護誘發幼兒可貴的創造力。更多內容源自 3 e d u 幼兒
『肆』 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
他們要適應未來科技、知識高速發展的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具有較強的創造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潛能。近年來科學研究表明,每一個發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受知識、經驗、能力、條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因年齡所限,知識、閱歷、經驗較少,表現出來的創造力是初級層次的,與他們自身能力相吻合,對他們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甚至有時候這種創造性表現常常與錯誤、缺陷、頑皮、任性等相聯系。即常以逾越常規、不守規則、鑽牛角尖、提怪問題等形式表現出來。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將幼兒的這種探索行為看作淘氣、搗亂、有意破壞而在言語上、行動上不自覺地壓抑甚至扼殺幼兒創造性的萌芽。繪畫教學是培養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必修課,但相當一部分教師和家長在教學中只重視幼兒怎樣依樣畫葫蘆,循規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師的示範摹仿,偏重以技法為主,不了解繪畫教學對幼兒想像力、創造力和認識事物能力的培養作用。實踐證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將會挫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限制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那麼呢?
一、教師應注意對自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
繪畫教學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有的來自於教師本身創造性素質,也有來自家長和幼兒方面的。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創造性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應當首先增強對教師自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幼兒大都喜歡摹仿教師,他們常有意無意地採取與教師相似的行動,從而學到教師的某些行為和思維方式。創造型的教師在教法,傾向於採取「建設性的行為」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這些富於創造性的言傳身教,就成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良好刺激和榜樣。因此,有必要加強教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表現創造力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側重幼兒的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這種觀念的教師才會自覺地改革傳統教育中束縛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做法,不至於把前面所說的幼兒的各種創造性探索行為看作淘氣、搗亂、有意破壞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繪畫課上,讓幼兒畫小朋友坐滑梯的場景。我在示範畫上添加了太陽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沒有按照我的畫法做,卻將太陽公公的胡須畫得很長很長,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們順著太陽公公的長胡須滑上滑下,一個個動態可掬的幼兒栩栩如生。我問這個小朋友為什麼要這樣畫,小朋友說:「這多有趣呀!」當即我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和鼓勵了這名幼兒。此後,這個小朋友畫畫的勁頭更大了,總是能想出好多新穎、獨特又極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培養和發展幼兒創造力的基礎
對兒童自信心的培養極為重要,他們能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描繪世界,與他們自信心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自信心強的幼兒,他們的畫面表現力較強,想像奇異豐富,線條生動流暢,構圖飽滿,色彩鮮明。自信心較弱的幼兒多在繪畫中表現出膽小、謹慎,畫面空洞,線條呆板生硬,缺乏生動性。對這些自信心較弱的幼兒,老師和家長切不能因此而批評嘲諷,否則幼兒會變得越發膽小,更加不敢動筆,久而久之會逐漸喪失學畫的興趣。在幼兒遇到困難和出現錯誤時,老師和家長應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所在,鼓勵他們多注意觀察描繪對象的典型特徵,爭取能有所提高。當幼兒有所進步時,應及時加以表揚,或者向其它幼兒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長也可以在幼兒的房間布置小畫廊,把幼兒的好作品裝上鏡框,擺在顯眼位置,讓家人欣賞。還要經常把幼兒初學的作品拿出來和近作加以比較,讓幼兒自己去評判是否有所進步。逐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和畫畫的興趣。
三、對幼兒好奇心、想像力的支持和保護對創造力的培養有較大作用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繪畫的指導方法不很妥當。總是一味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範例進行摹仿,不允許有絲毫的變動。比如,一次畫菊花,我的范畫用了橘紅色和黃色,有的幼兒想換幾種顏色,旁觀的家長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師用的什麼顏色,別弄錯了。」也有的家長大聲斥責孩子:「又弄錯了,今天不畫好就別回家。」根本不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限制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許多老師和家長很注重繪畫技法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一味求全責備:「你看你畫的就不圓,小馬的眼睛怎麼會那麼大呢?」有一次,我班繪畫能力較強的小朋友模仿老師畫了一個小朋友後又在旁邊加了一團黑色。她爸爸馬上皺起了眉頭:「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說。「誰讓你畫了,沒看見老師只畫了一個小朋友嗎!」孩子看著爸爸嚴肅的臉色,獃獃地點了點頭。孩子的一次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設想就這樣被家長扼殺了。要知道,這團黑色對這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珍貴,是她經過想像獨立自主創造出來的,完善的摹仿畢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創造終究還是創造。心理學家康定斯坦曾經感慨地說:「兒童直接從他們的情緒深處所構造的形式,豈不要比那些希臘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創造性嗎?」
四、教師的積極評價是發展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於成人的評價。尤其是幼兒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師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往往是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對幼兒作品給與積極評價能使幼兒體驗到繪畫的樂趣,激發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大膽,更富有想像力。而消極的評價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則是長期的,往往使幼兒喪失對畫畫的興趣,不願甚至不敢提筆。
五、積極引導幼兒志趣,盡量滿足幼兒表現需要,提供寬松作畫環境,有利於開發幼兒創造性潛能
研究表明,教師在繪畫教學中運用有效手段提供寬松、自由、和諧的創作環境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激活幼兒的創造性潛能。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的情緒是波動的,來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處於較低年齡階段(4-5歲)的幼兒有的正處在初級的塗鴉階段,而有的已發展到圖式的再現階段。處於塗鴉階段的幼兒對繪畫的過程很感興趣,喜歡用筆和紙來表現各種兒童喜愛的事物。因此,教師應為他們提供較大的紙和筆,多給他們塗鴉的機會會使他們獲得愉悅的體驗。而已經發展到圖式再現階段的幼兒則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教師應利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積極啟發引導,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繪畫過程中,有的老師和家長不顧幼兒的年齡層次、心理需要和體力狀況,一味苛求幼兒的繪畫結果。這樣不但不會出現優秀的繪畫作品,而且會使幼兒對繪畫產生厭惡之感,更無從談起什麼興趣。而此時,老師和家長們總是不明就理的嘆息「這孩子,越來越不如以前了」。這種忽視幼兒成長規律,揠苗助長式的教學當然不會產生什麼好作品了。教師在設計主題時,選材要來自於幼兒熟悉的環境和喜歡的事物,積極引導幼兒志趣,盡量滿足幼兒表現需要,使幼兒想畫,願畫,並能畫。難易程度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既能使能力強的幼兒盡可能的發揮創造性潛能,又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幼兒經過努力也能成功。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在命題畫創作教學中,如果有的幼兒認為老師的命題妨礙了自己的表現力或是其生活體驗中有他更感興趣的內容,教師應避免堅持使用集體指導的方式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應採取個別交談或輔導的方法去順應幼兒的表現需要,盡可能為他們提供符合自己興趣的學習和創造的機會。不要過分苛求整齊劃一的效果,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幼兒求真、求善、求美的創造性發展過程。
通過繪畫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啟發。「創造」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1世紀將是一個以創造性為主體特徵的世紀。
『伍』 如何培養幼兒的繪畫創造力
一、教師應注意對自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
繪畫教學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有的來自於教師本身創造性素質,也有來自家長和幼兒方面的。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創造性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應當首先增強對教師自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幼兒大都喜歡摹仿教師,他們常有意無意地採取與教師相似的行動,從而學到教師的某些行為和思維方式。創造型的教師在教法,傾向於採取「建設性的行為」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這些富於創造性的言傳身教,就成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良好刺激和榜樣。因此,有必要加強教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表現創造力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側重幼兒的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這種觀念的教師才會自覺地改革傳統教育中束縛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做法,不至於把前面所說的幼兒的各種創造性探索行為看作淘氣、搗亂、有意破壞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繪畫課上,讓幼兒畫小朋友坐滑梯的場景。我在示範畫上添加了太陽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沒有按照我的畫法做,卻將太陽公公的胡須畫得很長很長,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們順著太陽公公的長胡須滑上滑下,一個個動態可掬的幼兒栩栩如生。我問這個小朋友為什麼要這樣畫,小朋友說:「這多有趣呀!」當即我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和鼓勵了這名幼兒。此後,這個小朋友畫畫的勁頭更大了,總是能想出好多新穎、獨特又極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培養和發展幼兒創造力的基礎
對兒童自信心的培養極為重要,他們能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描繪世界,與他們自信心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自信心強的幼兒,他們的畫面表現力較強,想像奇異豐富,線條生動流暢,構圖飽滿,色彩鮮明。自信心較弱的幼兒多在繪畫中表現出膽小、謹慎,畫面空洞,線條呆板生硬,缺乏生動性。對這些自信心較弱的幼兒,老師和家長切不能因此而批評嘲諷,否則幼兒會變得越發膽小,更加不敢動筆,久而久之會逐漸喪失學畫的興趣。在幼兒遇到困難和出現錯誤時,老師和家長應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所在,鼓勵他們多注意觀察描繪對象的典型特徵,爭取能有所提高。當幼兒有所進步時,應及時加以表揚,或者向其它幼兒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長也可以在幼兒的房間布置小畫廊,把幼兒的好作品裝上鏡框,擺在顯眼位置,讓家人欣賞。還要經常把幼兒初學的作品拿出來和近作加以比較,讓幼兒自己去評判是否有所進步。逐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和畫畫的興趣。
三、對幼兒好奇心、想像力的支持和保護對創造力的培養有較大作用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繪畫的指導方法不很妥當。總是一味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範例進行摹仿,不允許有絲毫的變動。比如,一次畫菊花,我的范畫用了橘紅色和黃色,有的幼兒想換幾種顏色,旁觀的家長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師用的什麼顏色,別弄錯了。」也有的家長大聲斥責孩子:「又弄錯了,今天不畫好就別回家。」根本不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限制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許多老師和家長很注重繪畫技法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一味求全責備:「你看你畫的就不圓,小馬的眼睛怎麼會那麼大呢?」有一次,我班繪畫能力較強的小朋友模仿老師畫了一個小朋友後又在旁邊加了一團黑色。她爸爸馬上皺起了眉頭:「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說。「誰讓你畫了,沒看見老師只畫了一個小朋友嗎!」孩子看著爸爸嚴肅的臉色,獃獃地點了點頭。孩子的一次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設想就這樣被家長扼殺了。要知道,這團黑色對這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珍貴,是她經過想像獨立自主創造出來的,完善的摹仿畢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創造終究還是創造。心理學家康定斯坦曾經感慨地說:「兒童直接從他們的情緒深處所構造的形式,豈不要比那些希臘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創造性嗎?」
四、教師的積極評價是發展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於成人的評價。尤其是幼兒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師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往往是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對幼兒作品給與積極評價能使幼兒體驗到繪畫的樂趣,激發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大膽,更富有想像力。而消極的評價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則是長期的,往往使幼兒喪失對畫畫的興趣,不願甚至不敢提筆。
『陸』 放飛夢想快樂成長幼兒園中班有創意的繪畫製作作品有哪些
活動目標: 1、運用對稱剪紙法剪出連續紋樣表現的人物。 2、通過「手拉手」的形式,關注世界和平事業和綠色事業。 活動准備: 1、剪刀、長方形彩色紙、正方形彩紙、雙面膠、投影。
『柒』 幼兒園快樂奔跑夢想飛揚繪畫圖片怎麼畫
寶寶對於快樂的定義是什麼,是嘴裡咬著棒棒糖,還是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這個可以問問寶寶,按照他的意願來畫畫是最好的了,快樂奔跑,是挺具象的,得到寶寶的回答以後就好畫了。 夢想飛揚,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需要一整副畫體現出來的,喜歡畫畫的寶寶可以用畫筆帶著翅膀畫出來夢想飛揚,用一個具象的事物代替,當然也可以不...畫出來,積極向上的就已經可以表現主題了。
『捌』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
正幼兒的繪畫,是他們本身真實的生命活動的反應。它滿足幼兒成長需要,是一種沒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動過程本身為目的的需要的滿足。在孩子們的眼裡,所有的事物都是具體的、生動的、有趣的、充滿生命的。因此,幼兒繪畫充滿了活力與魅力。
一、選擇新穎適合並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1. 選擇新穎合適的內容。中班幼兒學習的動機感性多於理性,他們通常是憑著興趣去主動探索和學習的。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活動本身和過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樣為了活動的成果而堅持、努力。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必須考慮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與積極性。幼兒往往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每一次活動都要選擇一個全新的內容呢?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提倡「適度新穎」。這是因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內容,容易使幼兒一無所知而無法理解,難以入手,從而不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無法有效地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內容只會讓幼兒重復已有的經驗,失去探索與學習的意義。因此,我們應從幼兒已有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有一定聯系,又在深度和廣度上適當拓展的內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在已有經驗的支持下探索新問題的解決方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
2. 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皮亞傑也曾說過:「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有效的滿足個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活動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他的動機並非為了適應現實,恰恰相反,卻讓現實同化,這樣的活動領域便是,兒童進行的游戲很多,美術教育也是這種游戲的一種。」在美術教育中結合故事、猜謎、歌唱等游戲,使幼兒獲得愉悅感、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
二、創造適應的美術環境和材料
創設具有可參與性和可操作性的美術物質環境。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的發揮,而主動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條件有關。約束幼兒的頭腦,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循規蹈矩、小心翼翼,畫畫只會死板臨摹,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聽從他人,創造性思維被埋沒了。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被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幼兒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現。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徵實施教學。在培養興趣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學會發現,這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而讓幼兒學會發現,其關鍵就是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引導幼兒認識周圍世界那些鮮明的形象、色彩、音響等,那一幅幅鮮明的畫面能夠永遠地保存在幼兒的記憶中,幼兒的智慧可以從這里得到啟迪。在幼兒觀察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往往注重於事物形態和色彩等特徵明顯的方面,從而忽視其他方面,特別是那些細微的特徵,因而缺乏對事物全面、整體的感知。因此,在幼兒的美術實踐活動中,我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三、給幼兒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
想像是人類創新的活水之源。幼兒時期是想像最豐富的時期,也是想像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注意利用和發掘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隨心所欲地「異想天開」。記得有一次,我帶孩子們去看秋葉和欣賞菊花,驚訝地發現孩子們的想像竟是如此豐富。時值深秋,樹葉大部分枯黃,幼兒指著吊在樹葉上晃來晃去的樹葉說:「那是一隻蝴蝶在盪鞦韆,看到地上的樹葉被風吹動了」。孩子們說:「它們在翻筋斗,在吵架,在比賽跑步」。在觀賞菊花時,孩子們又會說:「菊花的花瓣像媽媽燙的頭發,像節日時天空里爆開的煙花,像白白的蘿卜絲……」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更是生動有趣,不僅樹葉長出了手和腳,而且還會做游戲,菊花也一朵朵變成了色彩豐富的菊花姑娘了。說真的,美妙的想像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的天真和智慧。
因為童年時代特有的想像、創造能力一經壓制,很難再萌發。因此,不管幼兒畫什麼,老師和家長都應鼓勵幼兒獨立想像和創造,盡量與眾不同,盡可能充分地發揮想像力。因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來或許沒什麼,而孩子卻是認真的。幼兒的創造力培養,是滲透在一日活動中、融入教學活動中的。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的、稚氣的想法中,都隱藏著創造性。教師要抓住發生在幼兒身上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像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景,讓幼兒內在的潛能釋放出來。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始終保持積極、鼓勵、贊許的態度,讓幼兒敢想、愛想。
四、以正確評價鞏固幼兒創造興趣
1. 理解幼兒作品的特點。由於幼兒的認知、情感、視覺、動作技能等與成人不同,故幼兒的作品表現也與成人有著質的區別。如,幼兒畫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撐的傘,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畫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畫的桌子常是四條腿向四方撒開的,畫的煙囪則是常與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將一些無生命的物體賦之於生命,給不會說話的物體賦予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按自己的理解去誇張和取捨;經常力圖採用一種符合主觀願望的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時空把彼此無關的東西統統畫在一起等,這些都是幼兒稚拙的表現。這種天真無暇,帶有許多主觀、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兒畫的每一根線條、形狀和色彩都傳達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畫都充滿了稚趣,充滿了幼兒的想像和創造,沒有那種概念化、模式化的東西,或者模仿成人畫的痕跡。
2. 尊重、保護幼兒的作品。正由於幼兒的畫有如此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對幼兒的每一件作品都給予肯定,從不對幼兒的作品輕易地作一概的否定,或簡單地以「像」與「不像」或以成人的評價標准去衡量幼兒的作品。記得在一次自願畫活動中,有一位幼兒把畫面塗得黑黑的,在黑黑的畫面上還夾雜著許多紅色的物體和一些不像樣的形體。乍一看,真是亂七八糟,不僅擦臟了畫紙,還劃破了畫紙。然而當我走近他旁邊時,他卻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是我畫的恐龍時代,恐龍們為了爭奪恐龍蛋展開了戰斗,這是劍龍與翼龍在搏鬥,這是三角龍在保護它的孩子小三角龍,這是……」我完全沉入了幼兒津津樂道的講解之中,這就是幼兒有聲的思維,其中充滿了想像和豐富的情感,老師不能責備他畫的零亂,不能指責他畫面臟,更不能呵斥他停止作畫,扼殺孩子天真的情趣。對於這樣的想像,我們要給予鼓勵,同時對他的構圖與用色提出一些要求,這樣既沒有扼殺幼兒的創造、想像,又在技能、技巧上有所進步。
『玖』 幼兒園小班畫,主題是,我的創造,我的夢想。
可以畫一些人物和宇宙飛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