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我國畢羿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比德國

我國畢羿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比德國

發布時間:2021-09-11 04:03:24

① 畢生發明的活字印刷比歐洲早多少年

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布衣」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這是我國印刷史上 的一次偉大技術革命,比歐洲谷登堡最先用活字印《聖經》早了400年。

② 誰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了幾百年

印刷術:
①隋唐時期已有佛經、日歷、詩集等雕版印刷。
②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西夏在此基礎上使用木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個多世紀,後先後傳到朝鮮、日本、埃及和歐洲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事業,從唐代推廣應用,到宋代得到普遍發展,大大地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對於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學術傳統,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雕版印刷術比起以前的手寫傳抄手段不知要節省多少人力和時間,對於書籍的生產和知識的傳播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革命。但是,雕版印書必須一頁一版,有了錯字難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書,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木材,不僅費用浩大,而且儲存版片要佔用很多地方,管理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而在雕版的基礎上發明的活字排版印刷術則可以解決這些矛盾,進一步提高印書效率。

活字印刷術就是預先製成單個活字,然後按照付印的稿件,撿出所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而施行印刷的方法。採用活字印刷,一書印完之後,版可折散,單字仍可再用來排其它的書版這個方法直到現在也是世界上生產書籍、報紙、雜志的方法之一。

活字印刷術在今天已經發展到高度機械化的地步,是現代文化的一根主要支柱。歐美國家的某些學者一般地都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說成是十五世紀中葉(1440 -1450年)德國人谷騰堡的貢獻,並且把活字印刷術和印刷術等同起來,因此得出谷騰堡是」印刷術的發明者」的結論,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首先,書籍印刷不能僅限於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術也是一種主要的方法。活字印刷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出現的。而中國人民最早發明雕版印刷術已經是顛撲不破的事實。所以谷騰堡不是」印刷術的發明人」是毫無疑問的。其次,活字印刷術盡管對於歐洲人來說有更重大的意義,盡管谷騰堡是歐洲第一個應用這個方法的人,但是,確鑿的事實告訴我們,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的,而且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地傳到世界各地。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谷騰堡(或者是別的人)是在這個影響之下,才創制出拉丁文字的活字印刷術的。

活字印刷術是在十一世紀中期,中國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天才工人畢升所發明的畢升發明的活字,是先用木、後以泥為原料製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它比谷騰堡應用的活字早四百多年。

活字印刷技術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是活字製作材料的選用及其製作的工藝方法。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曾經用粘土、木材、銅、錫、鉛等原料進行過多種試驗,都獲得了成功。畢升即首先成功地製作出以膠泥為原料的活字。

中國古代的活字,以製作材料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是非金屬活字,如泥、木、磁所製成的活字。第二是金屬活字,如:錫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等

據文獻記載,畢升首先採用膠泥製成一個個的單字,再用火燒堅硬後成為活字,用這批活字試制印刷書籍獲得了成功。此後,西夏政權採用泥活字印刷佛經,並有實物流傳至今;元代時有人繼續用此方法印刷泥活字本,可惜沒有實物留傳,元時期的泥活字印刷書籍,已無從查考了;清代時,李瑤和翟金生兩人分別採用畢升方法自製泥活字印書獲得成功,而且已留傳至今

早在宋代畢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然此後不久,木活字印刷研製成功並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元代農學家王禎製作木活字和轉輪排字架獲得成功,並於大德年間用木活字印刷了《旌德縣志》,但是也已經失傳。明代之後,木活字印刷逐漸發展起來。

直到清代木活字印刷才得到廣泛的流傳和普及。政府和民間多以木活字印刷書籍。尤其是乾隆皇帝用木活字印刷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一百三十八種,最為著稱。此事的倡導人及承辦者金簡,寫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專門介紹並全面記述武英殿製作木活字、排版、印刷的工藝流程。有力地推動了清代木活字印刷術的廣泛應用

南宋出現的錫活字,是文獻記載的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明代時銅活字印刷興起,以無錫華、安兩家用銅活字印書為最著名,現存最早的銅活字印書,是明代弘治三年(1490年)華燧會通館印製的《宋諸臣奏議》

清代從康熙時期,政府就用銅活字印刷書籍,最大規模的一次是雍政年間排印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私人和坊肆也多有銅活字印刷術的應用

中國人發明的印刷術(包括雕版和活字),一直沿用著傳統的手工操作方法,比起現代印刷,自然是很基礎的。但是現代印刷術的基本原理,制字(刻或鑄)、排版、印刷三段基本過程,遠在中國的宋代都已經具備了。

③ 畢A是怎麼發現及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

雕版印製書籍必須是每一種書籍雕一套版,每套版只能印一種書籍。如果印刷新文,就必須再雕一套版。能否克服這種弱點,使之既省工本,又能隨意生新,這是擺在當時書籍生產者面前的新課題。

北宋慶歷年間,平民畢A用自己的天才和實踐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畢A從10歲就開始在杭州一家書坊當學徒,經過幾年的努力,已成為一名具有嫻熟雕版印刷技術的印刷工人。雕版費時費工,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怎樣克服雕版印刷的弊端,是當時人們極為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畢A整天苦苦琢磨的事情。

有一天,畢A在書坊里工作了整整一天,眼看一整塊書版就要刻成了,可一不留心,刻壞了一個字。他嘆了一口氣:「今天一天的功夫算是白費了。」可是他實在捨不得扔掉這塊書版再重新刻。他坐在書版面前考慮補救的方法。

畢A先將刻壞的字用刀削去,在這塊地方挖一個小方孔,再做成一與小方孔大小吻合的小木片,用膠粘在小方孔里,在上面刻好需要的字。由於他技術好,補得天衣無縫。這件事對畢A啟發很大,由此他聯想到那一個個活動的印章,再看看面前的雕版。

畢A想,如果把書版上那些不能活動的字分割開來,讓它們變成一個個可以活動的單個的字,就像一個個的小印章一樣,每個小印章上刻一個字,印一本書,需要用什麼字,就選什麼字。印刷書籍時,再把這些單個字排成像雕版印刷的書版一樣的一整塊版。一本書印完後,活動的單個字可以抓下來,印下一本書時還能再用。這樣一來,豈不是既節省了材料,減少了刻字工匠們的勞動,又縮短了印書時間嗎?

想到這里,畢A心中豁然開朗,他開始著手製造單個的字。他實驗了好幾種材料,都不理想。後來,他受到燒制陶瓷的啟發,選定了一種黏性很大、非常細軟的膠泥,並用這種膠泥做成了一些泥活字。

經過八九年的不懈努力,畢A終於在1041年至1048年間,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技術。試驗結果表明,印刷效率大大提高。

④ 那個年代畢 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⑤ 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比歐洲早多少年

中國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刷術,而宋朝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期。11世紀中內葉,北宋平容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後來才傳入歐洲、活字印刷書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十四、五世紀左右吧)等運動,所以,大概早了三、四百年吧、、

自己整理的,湊合著看吧、、

⑥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北宋慶歷間中國的畢升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但國際上卻公認是德國人古登堡人先發明的,這未免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手抄的四庫全書


外國的活字印刷技術得到不斷的發展,而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而不用的中國印刷技術無法進步,於是被人淡忘,人們記住的只有古登堡的活字印刷術而不是中國人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⑦ 是畢升還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專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屬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⑧ 歐洲發明活字印刷術比畢升的發明晚多少

我國古代的雕版印刷是從隋唐開始的,它是活字印刷的基礎。因為雕版印刷費工費時,又不經濟,改進創新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項發明由北宋畢升實現。活字印刷需經過制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四道工序,既經濟,又省時。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是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後傳到朝鮮、日本、埃及和歐洲。15世紀時,歐洲才出現活字版,比畢升的發明晚400年。

閱讀全文

與我國畢羿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比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