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挺輕機槍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挺輕機槍是丹麥的赫·麥德森將軍設計製造的。麥德森原是一個炮回兵上尉,答對槍械有濃厚興趣,於19世紀80年代設計製造了一挺可以裝填任何類型步槍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口徑為8毫米,全重9.98千克,裝有兩只腳架,可抵肩射擊。其主要特點是射擊性能十分可靠,而且口徑結構多變能適應用戶要求,因此成了火器市場的熱門貨。僅1902年就有34個國家訂貨。麥德森輕機槍的型號從M1904一直賣到M1952,幾乎經歷了半個世紀。麥德森曾組織了一個辛迪加(壟斷組織形式之一),自1896年建立後,業務發展一直很順利。至於麥德森本人,後來晉升為少將,並且還當了一位丹麥的國防部長。麥德森輕機槍在俄國、荷蘭、瑞典、挪威等國中廣為應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輕機槍成為步兵重要武器。1915年德國步兵首先使用它,其他國家也相繼使用。它主要裝備於步兵連,通常每連裝備6挺,但也有的裝備8~9挺,最多的達12挺之多。麥德森輕機槍在戰斗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貳』 發明卷發器的少年,在猶太商人建議下轉行武器,結局讓猶太人後悔了嗎
猶太人一向以善於經商和管理財富而出名,這也使猶太人成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群體,他們在財富上所獲得的成功,除了他們與生俱來的高智商外,就是他們驚人的商人嗅覺,即猶太商人總是會先人一步的發現商機。
因此馬克沁機槍在發明後,其最大的作用並不是歐洲各國在戰場上的廝殺,而是更多被用於列強對殖民地的戰爭和戰爭中對平民的屠殺,這其中就包括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有統計顯示,納粹在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90%的時候都使用了馬克沁機槍,因此50多年前,那位勸海勒姆轉行研發武器的猶太商人,如果知道他研發的武器最終被運用到了這些場景,估計會比丟失耶路撒冷還後悔。
『叄』 製造第一把機關槍的天才,因才被人陷害,遭康熙帝流放,他是誰
21世紀,隨著科技與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武裝力量也是日漸強大,現如今已被視為軍事強國。我們中國也隨之有了許多新型的武器,譬如新型突擊步槍CS、AMR2狙擊槍等。而你可知最初的火器是怎樣被人製造出來,又是何人製造出來的,繼而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這樣的呢?
在中國古代,火器的發展史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最初,火器是以火葯施展其威力,以火葯裝其彈匣中。在戰國時期,火葯被最早投入軍事活動中,當時的火器的名字叫做 "拍車",是將火葯裝入它的囊中,類似於投石器。後來,追溯到三國時期,關於這種火器的名字又演變為"炮"。再到隋唐宋金元時期,這時的火器才開始被廣泛地使用。而在這之後,火器開始有了越更多的形態,也越來越復雜。到了清初時期,有一位清代官員——戴梓,便是一個造火器的"天才",他是造出了第一把機關槍的天才。
結語
戴梓,本是一個機械天才,奈何得罪小人,一生都變得凄苦不堪。戴梓創作發明的火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世人皆說,戴梓被流放後,導致我國武器落後百年。這一說法,又何嘗不是正確呢?若是戴梓未被流放在外,他所製造的火器,又不知會有帶給世人怎麼樣的驚喜。如若戴梓未被流放,那在清朝後朝的時候,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時候,我們可能也不會因為武器落後,而導致清朝被迫挨打。若是戴梓未被流放在外,那麼我們那時的清朝會不會有更多的先進武器,清朝的武器也不至於落後於西方國家。
『肆』 發明機關槍的人能稱為人類的罪人嗎
發明機關槍的加特林醫生最初的本意是一個人就能有相當於一個連的火力,從而減少部隊人數,減少人員傷亡,從而發明了人類第一款重機槍,加特林機槍,不過加特林機槍賣的並不是很好,主要是射擊速度太快,彈葯消耗的太大,手搖擊發的發射裝置一旦在戰場上打紅眼,很容易卡殼,最關鍵的是當時的軍事家並沒有發現重機槍在戰爭中的作用,很多軍事家認為重機槍就是一個新鮮的玩具,當時只有南北戰爭的北方軍采購了一部分,還有清政府采購過一些,而真正讓重機槍名聲大噪,並改變戰爭形態的是馬克沁改良的馬克沁重機槍,而且武器沒有善惡,有罪的是下令扣動扳機的人
『伍』 這把機槍被盟軍情報人員稱為破爛,後來發生了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看見美好的事物,這是人類的本性,但是有很多東西卻不能單單從外表去評判。有些看起來很好看但是卻沒有很大的用處,而有一些看起來不是很漂亮的,裡面擁有的卻是實在而豐富的內容。就像在二戰中出現的一件武器,它看起來是簡陋而難看的,而它卻創造了一個世界上的擊敗人數最多的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陸』 機關槍是什麼時候發明,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葯燃氣為能源的機槍,是英籍美國人H.S.馬克沁發明的,1883年他試驗成功了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1884年應用這種原理的機槍取得了專利。這是槍械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這種機槍的理論射速約為600發/分,槍身重量27.2千克,後人稱為馬克沁重機槍。它在英國對南非的殖民戰爭(1893~1894)中被首次使用。此後,其他國家也相繼研製成了各種重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會戰中,1916年7月1日英軍向德軍發起進攻,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等武器,向密集隊形的英軍進行了猛烈持續的射擊,使英軍一天之中傷亡近6萬人。這個戰例足以說明重機槍的密集火力對集團有生目標的殺傷作用。為了使機槍能緊密伴隨步兵作戰,1902年丹麥人W.O.H.麥德森設計了一種有兩腳架帶槍托可抵肩發射的機槍,全槍重量9.98千克,稱為輕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用飛機和坦克問世,要求步兵有相應的防空和反裝甲的能力,為了提高機槍威力,出現了大口徑機槍。1918年德軍首先裝備了大口徑機槍,隨後法國、英國、美國也陸續裝備了大口徑機槍。軍用飛機和坦克也裝備了航空機槍和坦克機槍。軍艦則在機槍剛出現時就裝備了艦用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設計了MG34通用機槍,槍身帶兩腳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裝備部隊,配備彈鼓和兩腳架可作輕機槍用,配備彈鏈和三腳架可作重機槍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研製的新型通用機槍相繼出現,如美國的M60機槍,蘇聯的ПΚΜ/ПΚΜС機槍,中國的67-2式機槍等。
望採納!謝謝!
『柒』 機槍的發明人究竟是誰
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挺實用的機槍,是手搖的轉管機槍,叫加特林機槍,又叫格林機槍、蓋特機槍,於1860年發明。
『捌』 加特林機槍是誰發明的
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續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鍾每管1000發以上。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一生反倒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2]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不僅設計出每發子彈的連貫射擊,還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加特林機槍(2張)
1862型加特林轉管機槍有兩種不同結構。第一種使用的是獨立的鋼制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葯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葯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後的彈膛退出機槍。彈膛可以重復使用,槍管旋轉一周可完成6發彈葯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鍾達到了200發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葯燃氣泄露等缺點,這主要是因為當是流行使用最多的是紙殼槍彈,而金屬彈殼尚未普及[3] 。為解決這一難題,加特林使用了當時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葯。這種彈葯結構被後來所有機槍的設計者沿用。另一種結構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徑的銅質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葯。在克服如何使獨立的彈膛與槍膛同軸這一難題上,加特林使用了錐形槍膛,槍膛後部直徑更大,使得彈丸進入槍管更加容易。於是在19世紀末期,它成為了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鍾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敵軍沖鋒過程中與自己的距離不斷拉近導致情緒激動並殺紅了眼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來越快,造成機槍過熱卡殼或炸膛。
『玖』 加特林機槍威力很大,可是你知道他的發明者是做什麼的嗎
加特林機槍威力很大,他的發明者是查德·喬登·加特林,他是一名醫生。
很多人都覺得作為一名醫生發明這樣強大的武器讓人很奇怪,一名醫生的職責是為了救死扶傷,而醫生發明了了這樣強大的武器,讓人覺得很奇怪,事實上,查德·喬登·加特林作為一名醫生,這樣的發明,恰恰是為了減少傷害,但是他應該沒有想到,他發明了這個以後,傷亡人數變得更多了。
總結來講,誰能想到這么強大的武器竟然是一個醫生發明了,而且這個醫生竟然是抱著救死扶傷的初心發明的這個武器,沒想到威力如此強大。同時也說明只要一個人熱愛發明,發明出來的東西不比專業人員差,甚至可能超越專業的人員,但無論怎樣,這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
『拾』 機關槍是誰發明的
機關來槍簡稱機槍,是裝有自槍架、能自動連續發射的槍,分輕、重、高射等幾種。機關槍源於英國,由英國人海勒姆·馬克沁發明。馬克沁出生在美國,他40歲時到了倫敦。那時歐洲各國造出的步槍都很笨重,於是他想:能不能把火葯氣體的力量利用起來,造出一種自動射擊的槍呢?
馬克沁和他發明的機槍
從此,馬克沁就開始研究自動武器。他首先改變了供彈方式,造出一條長的彈帶,可是,最關鍵的是怎樣使槍自動地完成發射、抽殼、拋殼和供彈,馬克沁反復琢磨著,終於攻克難關。1884年,機關槍試驗成功,消息很快傳遍歐洲。此後,馬克沁不斷改進機關槍的性能,並且到各國進行實驗和表演。不久,英、美等國相繼裝備了機關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