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

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1-09-10 16:54:50

1. 馬的特性是什麼

1、合群性

馬匹合群性的強弱與品種、飼養管理條件有關。如輕型馬比重型馬強,群牧馬比舍飼馬強。人可利用馬的這一習性組織馬群放牧,利用經過調教的「頭馬」帶群、訓練裝車、跳越障礙、過河等。由於單個馬不願離群,在調教時要注意訓練單馬出列或執行任務。

2、記憶力和模仿力

馬的大腦較發達。可記住主人、道路、水源、廄舍、飼喂和休息地點、被懲罰處、不正當的對待或傷害等。「老馬識途」,馬即使離群數月甚至數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3、競爭和爭斗

馬的競爭心理非常強,彼此互不相讓,賽馬就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在競賽中,雖然鼻口噴血,體力難支,也竭盡全力,直至死亡。並行的馬總是越走越快,總想超過對方。


(1)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馬的生活習性:

1、馬識別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

馬認識或辨別事物信息,特別是近距離的陌生物品或動物,首先表現為使用嗅覺的行為。

2、馬依靠嗅覺適應環境。

群牧馬或野生馬依靠嗅覺,辨別大氣中微量的水汽,藉以尋覓幾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

3、馬能靠嗅覺鑒別污水或有害的飼草飼料。

馬鼻腔很大,鼻腔下篩板和軟齶連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採食時仍可以通過鼻腔吸入嗅覺信息,既可選擇食物,又可警惕敵害,兩者互不幹擾。

4、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後效行為。

馬的嗅覺是非常敏銳的,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馬的後效行為。舍飼馬匹稍加調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糞尿的習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

2. 馬有什麼特點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國畫馬照片集錦(19張)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的生命年齡,大約是人的三分之一,一般馬的壽命大約二十歲到三十歲。

3. 馬的特徵是什麼

1、馬的耳部位於頭的最高點,轉動角度很大,馬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發達的聽覺,其耳朵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強的器官。馬的聽覺是對其視覺不良的一種補償。馬的聽覺比人類的聽覺要發達很多,它能夠辨別各種強度的聲音的,並可對此建立條件反射。

2、馬的嗅覺神經非常敏銳,它能在聽覺或其他感知器官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很容易接收外來的各種信息,並能迅速地做出反應。馬認識或辨別事物,首先表現為使用嗅覺,有時會主動接近物品,扇動鼻翼,作短淺呼吸,以加強對新鮮事物的辨別或探究,然後進行相應的休憩或躲避等行為。

3、馬對距離的分析、判斷能力差,在後退時易失誤。它必須變化頭部的位置來看清某個物體,並稍微移動眼睛把焦點對准物體。當馬移動或頭部位置改變時,其雙眼看物體的角度亦會發生變化。


(3)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

馬的競爭心理非常強,彼此互不相讓,賽馬就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在競賽中,雖然鼻口噴血,體力難支,也竭盡全力,直至死亡。馬匹合群性的強弱與品種、飼養管理條件有關。如輕型馬比重型馬強,群牧馬比舍飼馬強。

4. 馬的特點是什麼

1、合群性

馬匹合群性的強弱與品種、飼養管理條件有關。如輕型馬比重型馬強,群牧馬比舍飼馬強。人可利用馬的這一習性組織馬群放牧,利用經過調教的「頭馬」帶群、訓練裝車、跳越障礙、過河等。由於單個馬不願離群,在調教時要注意訓練單馬出列或執行任務。

2、記憶力和模仿力

馬的大腦較發達。可記住主人、道路、水源、廄舍、飼喂和休息地點、被懲罰處、不正當的對待或傷害等。「老馬識途」,馬即使離群數月甚至數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因此,在趕運馬匹時要防止其逃回原飼養地或原產地。

馬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調教時可以利用老馬帶新馬,學習比較復雜的動作。但馬也可以模仿壞的動作,所以要把有咽氣癖、啃物癖等不良行為的馬隔開,以免別的馬模仿。

3、競爭和爭斗

馬的競爭心理非常強,彼此互不相讓,賽馬就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在競賽中,雖然鼻口噴血,體力難支,也竭盡全力,直至死亡。並行的馬總是越走越快,總想超過對方。公馬喜爭斗,對好爭斗的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牽遛時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離。

(4)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歷史起源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體長約1.5米,頭部和尾巴都很長,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緩慢,常在森林或熱帶平原上活動,以植物為食。體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較發達。

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牙齒變硬且趨復雜。

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5. 馬的特點是什麼

1.馬的外貌

馬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矮馬僅高60厘米。

馬(草食性家畜)馬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門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鞍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是站著睡覺的。

2.馬的嗅覺

馬的嗅覺十分靈敏馬的嗅覺是很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強的器官,這使它能在聽覺或其他感知器官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很容易接收外來的各樣信息,並能迅速地做出反應。發達的嗅覺與靈敏的聽覺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動作完美結合,是千萬年來馬進化成功之處,也是馬為人類貢獻的主要生理特徵。

(1). 馬識別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

馬認識或辨別事物信息,特別是近距離的陌生物品或動物,首先表現為使用嗅覺的行為。有時會主動接近物品,鼻翼扇動,作短淺呼吸,力圖吸入更多的新鮮氣味信息,加強對新鮮事物的辨別或進行探究。然後進行相應的休憩或躲避等行為。馬能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性別、母仔、發情、同伴、路途、廄舍和飼料種類。例如,已經證實發情母馬的氣味可以遠距離吸引公馬,當然,公馬靠嗅覺可以確定一定距離內的發情母馬。公馬在遇到母馬發情時常有翻唇嗅天行為(性嗅反射)。

(2). 馬依靠嗅覺適應環境:

群牧馬或野生馬依靠嗅覺,辨別大氣中微量的水汽,藉以尋覓幾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馬群能夠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馬根據糞便的氣味,可以找尋同伴,避開猛獸和天敵。

馬對不同的嗅覺信息會有不同的條件反應。馬在嗅到生疏或危險的信息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噴鼻聲(打響鼻),以示警備,並把這一信息通知同伴。馬對同伴排泄的氣味有著極強的反應,據觀察,公馬願意在發情母馬曾經排過尿的地點排尿。馬駒要是聞到新鮮的排泄物,將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應,引起排糞和排尿。因此,馬能根據嗅覺信息,改變馬在群體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動。

(3). 馬能靠嗅覺鑒別污水或有害的飼草飼料:

馬鼻腔很大,鼻腔下篩板和軟齶連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採食時仍可以通過鼻腔吸入嗅覺信息,既可選擇食物,又可警惕敵害,兩者互不幹擾。馬能利用嗅覺去攝食體內短缺的營養物質,並能在草原上辨別有毒植物或牧草,馬很少誤食毒草。馬能靠嗅覺鑒別受污染的水和飼料並拒絕飲用。在馬匹日常管理中應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飼槽的衛生,這對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馬對嗅覺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馬或調教馬時,讓它學習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覺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讓馬嗅聞,操作上會更順利。有時需要對孤駒尋找另外的母馬寄養時,用該母馬的乳汁對幼駒進行塗抹,則會增加母馬對孤駒的接收程度。飼料的改變,馬舍環境的改變,馬是最容易感覺到的,這需要漸漸適應。管理上應注意飼槽、水源等方面的衛生,這可以減少環境對馬匹的不良刺激。

3.馬的視覺

馬的視覺不怎麼好馬的行為是其固有的生理反映,而我們人類正是根據馬的行為特徵來接近、控制、訓練、調整馬匹,讓它為人類作出貢獻。只有了解馬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狀態,才能做到正確地喂、管、調、使,發展馬的有益行為,調教出性能優異的好馬,充分發揮馬的運動效能。

馬的視覺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運用馬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突然接近馬時,不要認為它已經看清楚你是誰: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全景視面可達330~360度,只有尻部後方才超出它的視野。因此,馬能夠感覺有什麼東西接近它。但馬眼球呈扁橢圓形,由於眼軸的長度不良,物象很難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看物體只能形成模糊的圖像。馬是認識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馬時,它分辨不清你是誰。因此,需要以聲音向馬打招呼,不要以為它已經看清楚了。

(2).馬容易受到驚嚇,就是因為它的視覺很差:

馬對靜態物的視覺感受不如動態物,馬對周邊靜態的動物如蛇、兔等常常發現不了,當這些小動物突然出現時,經常引起馬的驚嚇感,特別是公馬,有時出現突然應激行為,如小躲、驚群,有時會造成人員傷害。馬因視覺不良,有時形成較強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馬炸群、役馬驚車和乘馬失控。當馬在異地、地況復雜和夜間行動時,要不斷地用聲音予以安定。

(3). 視覺很差也使馬的距離感比較弱: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視野在中央的重疊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動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馬所見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體感,對距離的判斷能力較弱。在跳躍壕溝或跨越障礙常發生懼怕障礙物,出現懼跳的現象。因此,跨越障礙調教需要時間長,而且要經常重復強化。跨越障礙調教時最好騎手給予適當的其他輔助,幫助它判斷距離。優秀的障礙用馬,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騎手及時、准確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後退時,對距離毫無判斷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馬時,對後肢應當特別警惕。

(4). 馬雖然視覺差,但夜間視覺可比人類強:

馬眼底的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人沒有照膜),可將透過視網膜多餘的光線再返回視網膜感受器,因而視神經的感受量可大於原光的兩倍以上。在弱光情況下,由於照膜的反射,使物體清晰度明顯提高。因此,馬在夜間能清楚地辨別夜路和夜出的動物。夜間騎乘馬時馬常常打「響鼻」,表示它先發現了夜遊的動物或異物,用「響鼻」預以警示。

(5). 光的色調和強度,馬是能夠感受的:

強光對馬是一種逆境刺激,經常引起馬的不安。因此,運輸過程不要有強光。馬對紅色光的刺激反應強烈,調教、使役中應注意紅色物體,防止馬驚恐;馬對毛色有一定的好惡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馬對常見的顏色還會產生條件反射,如對身穿白衣的獸醫或采精員出現時會發生相應的反映。

4.馬的味覺

(1).馬的味覺感知能力一般,因此採食麵很寬

馬依靠味覺進行咬嚼性探究括動,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覺感受器,亦叫味蕾。這些味蕾多集中於輪廓狀乳突、蕈狀乳突和葉狀乳突之中。

馬的味覺感受並不靈敏,因此,馬採集食物的范圍很廣,馬也是最容易飼養的動物之一。很多的飼料馬都能適應,有的甚至是比較粗糙、適口性很差的飼料。在我國北方牧區,冬天馬匹主要採食草地枯草,有時甚至是樹枝和落葉,補飼是有限的。農區的有些秸稈馬也都食用,切鍘和適當粉碎更好。飼料范圍寬,也是馬適應能力的一個主要特徵。當然,即使馬的食物很寬,始終給予馬匹優質、可口的飼草飼料是必須的。

(2).馬的味覺有很強的偏好

馬雖然採集的范圍很寬,但對食物中的味道還是有所偏好。馬對苦味不敏感,對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較為強烈。馬喜甜味而拒酸味。帶有甜味的飼料,如胡蘿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漿這些都是馬最愛食用的,這些飼料都可以作為食物誘餌或調教中的酬賞,以強化某些後效行為。帶酸味的飼料需要經過適應過程才會逐漸適應。

5.馬的聽覺

馬的聽覺是非常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強的器官,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聽覺發達是對馬視覺欠佳的一種生理補償,這對在原始狀態上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關鍵問題就是躲避獵食動物的襲擊,而馬躲避獵食動物襲擊的本領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擊。

6.睡覺方式

馬睡覺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要是沒人打攪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卧著、躺著都能睡覺。大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個小時。天亮以前的兩個小時,馬睡得最香。馬站著睡覺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野馬生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草原地區,在原古時期既是人類的狩獵對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動物的美味佳餚。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與敵害作斗爭,唯一的辦法,只能靠奔跑來逃避敵害。而豺、狼等食肉動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隱蔽的灌木草叢或土岩洞穴中體息,夜間出來捕食。野馬為了迅速而及時地逃避敵害,在夜間不敢高枕無憂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著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測。家馬雖然不像野馬那樣會遇到天敵和人為的傷害,但它們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的,因此野馬站著睡覺的習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來。 除馬外,驢也有站著睡覺的習性,因為它們祖先的生活環境與野馬極為相似。研究馬的專家們堅信,在一個馬群或者一個馬廄中可能會有一部分馬躺下睡覺,但絕對不會發生所有的馬同時躺下睡覺的事情,總有一匹馬會站在那裡「放哨」。

6. 馬的習性和特點都有什麼,簡單說

馬的習性

馬在野外生活,是屬於群居動物,彼此互相照應,讓馬覺得更有安全感。豢養的馬匹,有的雖然一匹馬住一個馬廄,但是馬也非常需要同伴。通常在馬場內養一些其它的動物,如狗、山羊甚至於驢子等,也可以作為馬的同伴。

一群生活在一起的馬之間,是非常有階級意識的。通常一群野馬之中,會有一匹公馬為首領。豢養的馬匹之中,也會有一匹騸馬或母馬為首領。兩匹馬為了爭首領的地位,或是新來的馬要挑戰首領,通常會打一架來解決。當然,兩匹公馬要爭一匹母馬,也是要打一架的。

年輕的馬在一起,常常會互相追逐、踢、咬,這並不是真正的打架,而是在玩樂。從玩樂中學習溝通與相處的技巧,這對小馬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相對於其它動物,馬是一種很溫和的動物。馬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或其它動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趕快逃跑。在野馬群中,有一些小馬或懷孕的母馬無法逃跑,馬群也會將它們圍在中間,大家屁股朝外,用它唯一的武器--後腳,後踢攻擊掠食者。

馬的特點

1、合群性

馬匹合群性的強弱與品種、飼養管理條件有關。如輕型馬比重型馬強,群牧馬比舍飼馬強。人可利用馬的這一習性組織馬群放牧,利用經過調教的「頭馬」帶群、訓練裝車、跳越障礙、過河等。由於單個馬不願離群,在調教時要注意訓練單馬出列或執行任務。

2、記憶力和模仿力

馬的大腦較發達。可記住主人、道路、水源、廄舍、飼喂和休息地點、被懲罰處、不正當的對待或傷害等。「老馬識途」,馬即使離群數月甚至數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因此,在趕運馬匹時要防止其逃回原飼養地或原產地。

馬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調教時可以利用老馬帶新馬,學習比較復雜的動作。但馬也可以模仿壞的動作,所以要把有咽氣癖、啃物癖等不良行為的馬隔開,以免別的馬模仿。

3、競爭和爭斗

馬的競爭心理非常強,彼此互不相讓,賽馬就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在競賽中,雖然鼻口噴血,體力難支,也竭盡全力,直至死亡。並行的馬總是越走越快,總想超過對方。公馬喜爭斗,對好爭斗的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牽遛時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離。

(6)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血統分類

世界上最古老、血統最純正的三個馬種是:阿拉伯馬、汗血馬以及蒙古馬。這三個馬種算是血統最純正的「祖宗馬」了

純血馬的遠祖是英國當地原始賽馬蓋洛威馬、西班牙馬、康耐馬、威爾士馬與東方馬種阿拉伯馬、波斯馬和土爾其馬等經過長期雜交改良育成的。「純」在這里的意思是性狀穩定。純血馬在不斷的雜交中,獲取了穩定遺傳的基因,因此純血馬的後代擁有純血馬的優秀性狀。

純血馬以中短距離速力快稱霸世界,近百年來沒有其它一個品種馬速力超過它。更重要的是,該品種的遺傳穩定,對改良其它品種特別是提高速力極為有效。正是因為這種馬種的特性,我們所謂的「半血馬」,若不加以特別註明,一般是指含有純血馬血統的混血馬。純血馬與其他馬種雜交,第一代至第三代均稱為半血馬(含50%-87.5%純血馬血統),從第四代開始,可稱為高血馬(不低於93.75%)。

而所謂「改良馬」,特指用國外引進的優良馬種與國內土種馬(蒙古馬馬等)雜交而產生的混血馬,以改進其結構、使役性能等。比如解放後,用蘇聯。的優良馬種(如頓河、蘇高血、蘇純血、蘇重挽、弗拉基米爾馬)改良後的國產馬,尚未進行品種鑒定和命名的,多稱為「國產改良馬」。

7. 馬的特點是什麼百度知道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馬有很強的奔跑和跳躍能力。這一點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另外,馬的性情比較溫順;它從不主動地去攻擊人類和其他動物。人之所以能馴服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馬的視力不好,馬的兩眼視線重疊的部分只有30度,看東西立體感很差,對人和物體容易產生錯覺,所以人利用了馬的這一弱點。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8. 馬有什麼作用

馬可以幫助蒙古包上的人好,有什麼地方去的話可以用嗎?

9. 馬有什麼特點

往上摘錄,希望有所幫助,更多資料請點擊網址.
http://ke..com/view/6117.html?wtp=tt#4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並且只有這一種動物可辨別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10. 馬的特點,馬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一、馬的聽覺非常發達,具有很強的信息感知能力。

1. 馬耳組織結構發達、敏銳

2. 馬分辨聲音頻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強

3. 應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馬的反射行為

4. 馬懼怕過高的音響

二、馬的嗅覺也很發達,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強的器官。

1. 馬識別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

2. 馬依靠嗅覺適應環境

3. 馬能靠嗅覺鑒別污水或有害的飼草飼料

4. 馬對嗅覺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5. 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後效行為

馬是個性很強的動物。馬的外表顯得很溫順,很安靜,但在馬的內心深處那種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馬在與同類的競爭中有著累死也不認輸的性格。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戰爭中,許多馬並不是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的;而是由於劇烈地奔跑而累死在戰場上的。
馬對人的態度好惡分明,它在同人的接觸與合作中有著十分苟刻的條件。首先你必須能夠駕馭它,而在這個過程中,僅靠勇敢是不夠的;還要有技藝,要向馬展示你的智慧,然後才是你的撫愛和關心。如果人迎得了與馬的合作,馬會對人產生深深的卷戀。

閱讀全文

與馬什麼特點發明了什麼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