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輪船是誰發明的
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軸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因為這種船的槳輪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稱為「明輪船」或「輪船」。
1769年,法國發明家喬弗萊·達邦在船上安裝蒸汽機用以驅動—組木槳,但航速很慢,未能顯示出優越性。
1807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富爾頓(R.Fulton,1765-1815)設計出蒸汽機帶動車輪撥水的「克萊蒙特」輪船。
1884年,英國發明家帕森斯(C.Parsons,1854-1931)設計出了以燃油為燃料的汽輪機。此後,汽輪機成為輪船的主要動力裝置。
輪船的發明和不斷改進,使水上運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海運量年平均每10年翻一番。
(1)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輪船的構造:
1、船體。又可分為主體部分和上層建築部分。主體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由船殼(船底及船側)和上甲板圍成的具有特定形關的空心體,是保證船舶具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體強度的關鍵部分,一般用於布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料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種艙室。
2、船舶動力裝置。又可分為推進裝置和輔助裝置。推進裝置是提供推進動力的成套動力設備,由主機(如蒸汽機、汽輪機、柴油機、汽油機、燃汽輪機等)、主鍋爐、傳動裝置、軸系、推進器、各種儀表和輔助設備等組成。
3、船舶舾裝。包括艙室內裝結構(內壁、天花板、地板等)、傢具和生活設施、門窗、梯、欄桿、桅桿、艙口蓋等。
4、其他裝備。如錨與系泊設備、舵與操舵設備、救生與消防設備、通信與導航設備、照明與信號設備、通風與空調和冷藏設備、壓載水系統、艙底水疏干係統、液體艙的測深和透氣系統、海水和生活用淡水系統、船舶電氣設備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輪船
B. 輪船哪個國家先誰發明的
美國人富爾頓·羅伯特製造出「克萊蒙特」號蒸汽輪船,他因此被譽為「輪船之父」
美國人富爾頓·羅伯特是一位畫家,1766年出生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開斯特縣。21歲時,富爾頓到英國的倫敦畫畫謀生。在一次社交場合,富爾頓結識了蒸汽機發明家瓦特,他們成為莫逆之交。富爾頓在法國時,見到了美國駐法國公使利文斯頓,並見到了菲奇設計的蒸汽輪船圖紙,富爾頓意識到菲奇的設計很有價值。利文斯頓決定資助富爾進行發明輪船的研究,而且將富爾頓招為自己的女婿。
富爾頓經過9年時間的研製,到1803年,終於製造出了由他自己設計的第一艘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輪船,他在法國的塞納河上進行試航,一舉成功。但樂極生悲,當天晚上那艘船就不幸被暴風雨所摧毀。富爾頓立即投入第二次改建工作。1804年,改建後的輪船再次在塞納河上航行成功。但富爾頓還在不甚滿意,他認為還可造得更好一些,因此決心再建造一艘性能更理想的蒸汽輪船。1805年,他得到瓦特的支持,在英國瓦特·博爾頓工廠購買了瓦特新設計的功率更大的蒸汽機,把它帶回美國。1807年8月,一艘新造的鐵殼輪船出現在美國哈德遜河上。這艘船45米長,4米寬,名叫「克萊蒙特」號。8月17日,「克萊蒙特」號升火啟航,坐在船上的40位乘客和好奇的觀眾,不斷地對它進行冷嘲熱諷。隨著蒸汽機的轟鳴聲,「克萊蒙特」號緩緩離岸,駛向江心。一位觀眾大聲喊叫起來:「啊,上帝,那玩意兒真開動啦!」
C. 船是誰發明的
原始人發明的,那時候還沒有國家呢 當一個猿人在落水的時候,爬上一根漂木的時候,就是船的雛形,為了平穩地浮在水面,於是又想出用兩根、三根或更多的樹木捆綁在一起的主意。最後,人們根據圓木和蘆葦能浮在水面的原理,製作了類似於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那時候確實還沒有國家
D. 最早的船在哪個國家
船的發展 說起航海,不能不提及船。最早期的船是獨木舟(即把一塊大木頭的中間挖空)和皮筏(用動物皮縫制),加上櫓或槳。慢慢地,人們發現在木製桅桿上加上一張動物的皮做帆,船藉助風力跑起來更快,但當時只懂得順風走。漸漸地,人們又通過調整帆的角度,船也可以逆風行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類的進步,造船工藝也隨之改進,船也就越造越大,先是有木頭的,後來發展成有鋼鐵的、水泥的、玻璃鋼的等等。海運業的發展,推動了港口和碼頭的建設。蒸汽機的發明,給航海帶來了一場徹底的革命,包括後來內燃機及核動力在船上的應用,使海船能夠造得越來越大。海船也由過去靠人工或藉助風力來推動,改為動力推動。 船有了動力,還得配上一個有效的推進器,才能使船動起來。最早的推進器是裝在船兩邊的葉輪,這種船跑得很慢。後來才使用螺旋槳。關於螺旋槳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早在1752年,有個瑞士科學家就設想過螺絲一樣的螺旋槳,但一直沒能付諸試驗。70年後,才有人按這種設想去設計船用螺旋槳,但航速最快也只能達到七節半(一節即一海里=1.85公里),可惜這條創記錄的船在一次試航中機器發生爆炸,試驗就此中斷。到了1838年,一個名叫佩蒂特·史密斯(Francis Pettit Smith)的英國人,在試驗他的一條船時,把船開到最高時速4節,突然,船底下傳來一聲巨響,史密斯趕緊關掉機器下去查看,原來是用來作為螺旋槳的那根長長的螺絲絞到了一個玻璃瓶,被弄斷了一大截。史密斯想,無論如何,船還是得開回去。所以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重新發動了機器,沒想到船飛快地跑了起來,時航竟然達到了13節。史密斯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短的螺旋槳要比長長的螺絲狀的螺旋槳更有效,更能產生推力。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認准東西南北至關重要。以前林彪講過一句話,叫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實這是外行話,大海航行不是靠舵手,因為開大船不象開汽車,舵手是聽命於駕駛員的舵令而操作的。如果真要說出靠什麼的話,我認為是靠羅經。羅經可以說是大海航行中最重要的設備。羅經有兩種,一種叫磁羅經,一種叫陀螺羅經或叫電羅經。磁羅經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一事實中國人最清楚。電羅經是德國人於1908年發明的。磁羅經利用地球磁極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而電羅經則是利用地球本身的引力場和旋轉以及陀羅儀自身的特性而工作的。 船在大海上,有動力可以前進,有羅經可辨別方向,但這樣還不夠。當肉眼觀測不到周圍物體的情況下(如夜間或霧天),駕駛員又是怎樣避開障礙物的呢?雷達的發明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據說發明雷達的靈感來自於蝙蝠的啟示。雷達是利用無線電脈沖波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測距的設備。其測定的方法是將參考信號與所測目標的反射信號相比較,從而得出距離和方位。應該說,雷達也是航海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船上有了雷達比人有了眼睛更管用,可以全天候地時刻注視周圍的一切。 一條船有了機器、螺旋槳、羅經和雷達,再配上船員,似乎可以出海了。看過《泰坦尼克號》的人應該不會忘記SOS這一求救信號吧。為確保船與人命的安全,船上還需要配備通信工具。船與岸上的聯系以及船與船之間聯絡靠的就是電報。電報是由義大利科學家發明的。船上的電報主要採用莫爾斯信號(Morse Code),即按約定的規則給每個字元賦予固定的編碼,用長短無線電聲號來發送。 http://ajxx.xhe.sh.cn/cms/data/html/doc/2005-06/28/25679/
E. 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在沒有國家之前,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類就掌握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的造船技術,所以無法說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F. 輪船的發明者是誰
發明製造第一艘輪船的人叫富爾頓,美國人,1765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蘭斯卡特。他幼年喪父,由於家庭貧困,9歲才入學讀書。14歲時,他跟一位槍匠學得汽槍的製造技術。17歲時,他離家來到費城,一面學習繪畫,一面在一家機器工廠做機械制圖工作。22歲時,他來到英國倫敦,以繪畫藝術結識了著名的蒸汽機發明家瓦特等人。在倫敦,他一邊工作,一邊自修,在瓦特等人的影響下,他努力學習科學技術。他攻讀了高等數學、化學、物理學和透視圖,還學習了法文、德文和義大利文。富爾頓一生中主要的貢獻是製造輪船。在富爾頓以前,有人試制過蒸汽動力船,但沒有成功。富爾頓研究了前人失敗的原因,立志要在自己的手裡製造成功一條蒸汽動力船。1793年,他來到巴黎,他的想法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他從模型試驗到設計製造,前後經過9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在1803年造成了第一艘輪船。不料在塞納河試航時,竟被狂風暴雨所摧毀。富爾頓並沒有因失敗而灰心喪氣。1806年,他回到美國,又開始新的造船工作。1807年,一艘新的輪船「克萊蒙脫」號在紐約的哈得遜河下水了,航速達每小時4公里。他繼續改進,使這艘輪船的航速達到每小時6-8公里。富爾頓獲得了首次成功。1815年2月23日,富爾頓逝世。他一生中,不僅發明製造了輪船,而且親自參加製造了17艘,終於在人類水運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G. 世界上最早的船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船是由人類在遠古時期的祖先發明的,因為時間太過久遠,現代人們難以找到遠古遺留下來的船隻,所以世界上最早的船是誰發明的,我們無從得知。
但是,人類自產生文明以來,就有記錄歷史的好習慣。通過查詢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最早的蒸汽輪船是法國的喬弗萊發明的。而早在中國唐朝,一個名叫李皋的人就發明了車輪船。
人類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前進。1769年,法國名為喬弗萊的發明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提供動力的輪船,也就是蒸汽輪船。從這一刻開始,輪船的動力來源漸漸走出「依靠人力」的限制,真正進入工業時代。
H. 船是誰發明的
具體發明來者未知。中國是世界上自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18世紀,歐洲出現了蒸汽船。19世紀初,歐洲又出現了鐵船。19世紀中葉,船開始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
I. 船是誰發明的
船 的 起 源
當我們在乘船航行或在岸邊看到大海上、江河裡湖泊中緩緩駛來形形色色的船舶時,會浮想聯翩、感慨不已,末了,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個問題:船是誰 發明的,最早的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談起。人類祖先大都聚居在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的河流、湖泊邊緣。人類早期文明主要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長江流域。人類祖先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水,看到水裡的魚想捕獲,遇到江河想渡過 去,洪水泛濫時要逃命,採集的食物或獵獲物需要運輸……
人們盼望有一種水上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實踐使人們增長了智慧,觀察自然現象使 人們受到啟發。「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見竅木浮而為舟」,這反映了人類祖先開始對一些物體具有浮性的認識。
可以設想:遠古時代,洪水泛濫,有的人抓住一根漂浮的斷木,倖免於難。之後,人們逐漸有意識地利用漂浮的天然物體,如:樹木和蘆葦,幫助人體渡過河流。為了平穩地浮在水面,於是想出用兩根、三根或更多的樹木捆綁在一起的主意。最後,人們根據圓木和蘆葦能浮在水面的原理,製作了類似於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所以說,船的發明不是哪一個人的創造,而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
J.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10)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