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早的電動火車是誰發明的
1879年5月31日,柏林的工業博覽會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外部供電的電力機車和第一條窄軌電氣化鐵路。
這台「西門子」機車重量不到1噸,只有954千克,車上裝有3馬力支流電動機。由於機車車身小,沒有駕駛台,操縱杠和剎車都裝在靠前輪的地方,所以司機只好騎在車頭上駕駛。
這台「不冒煙的」機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但是,電力機車正式進入運輸的行列,那是於1881年,在柏林郊外鋪設了電氣化軌道。
現在,這輛電力機車陳列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館內。
⑵ 誰發明的電力火車
火車的正規名稱應為「列車」,由於在鐵路上最初使用的是蒸汽機車,是以火力產生牽引動力的,因此,我們中國人便俗稱它為「火車」,並且把凡與鐵路有關的東西也都帶上了「火車」二字,如火車頭、火車廂、火車道、火車站、火車票……
那麼,火車是在什麼時候、由什麼人發明的呢。
鐵路很早就有了,當然不像現在的這么先進,它也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樣,是慢慢發展起來的。
16世紀時,在德國、法國交界處的礦山,工人們為了把採的礦石從礦山裡運出來,就鋪了兩根木頭軌道,從礦山深深的巷道里一直延伸出來,礦車就沿著木軌滑行,把礦石運出來。這時的木軌可以說是早期的「鐵路」了。
1784年,英國的瓦特發明了通用蒸汽機並申請了發明專利,興起了工業革命,工業生產迅速發展起來。在工業生產中經常要用蒸汽機來幫忙,而造蒸汽機要用大量的鐵,蒸汽機工作起來又需要很多煤,所以就要大量開採煤礦和鐵礦。礦石開采出來後,要將它們運出來,於是,人們修了許多路,特別是在礦山裡鋪設了一種把鐵皮包在木軌上的路軌,一直延伸到外面,煤呀鐵呀就沿著它運出來,這種鐵路比早期的木軌要好多了。在這種鐵路上行駛的主要是馬車。
不過,單單兩根鐵軌,時間久了,容易被壓壞,而車子也容易打滑;再說經常日曬雨淋的,木頭也容易乾裂腐爛。於是,後來人們把它們都改成了鐵軌,真正用鑄鐵做的,還在軌道之間橫向鋪設了一根根枕木,使軌道更加牢固,不容易壓壞,這樣就形成了最早的名副其實的鐵路。
特里維西克是英國礦山裡的一名技師。當時礦山裡用來運輸礦石的馬拉有軌貨車,速度比較慢,一天下來,只能運出去一部分礦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礦山的運輸需要。特里維西克看到這個情況,設想用蒸汽機來代替馬力,開發出新的運輸工具,造出蒸汽機車。從1781年開始,他就開始用心研究。幾年過去了,特里維西克一直在努力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像怎樣使得蒸汽機變小適合裝在機車上、機車行駛時鍋爐怎樣通風、汽缸如何排氣等問題,終於在1804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
這是一台只有一個汽缸的蒸汽機車,能牽引5節車廂,每小時可行駛5千米到6千米。
有意思的是,特里維西克的這台機車沒有設計製造駕駛室,那駕駛員怎麼開車呢。他就在機車行駛時跟在車旁邊走邊駕駛,可以想像,早期的火車一定不快,否則開起來後,駕駛員怎麼跟得上呢。
特里維西克在機車造好後,曾經在英國倫敦的尤斯頓廣場遺址上進行過試車。那裡有一個圍場,他在這圓形的圍場里鋪了一圈軌道,一輛拉著客車的特里維西克火車在上面行駛,向人們表現了它的雄姿,有的市民還乘坐在後面車廂里,兜了幾圈呢!這景況使得圍觀的人心裡也癢癢的,都想坐上去風光風光。
可是好景不長,這輛機車試了幾次後不久,就經常發生零件損壞、翻出軌道、鐵路斷軌等事故。特里維西克做了幾次修理、幾次改革,但還是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連特里維西克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他不願意再多作研究了,把注意力轉向了其他方面,放棄了對火車的探索。總的來說,特里維西克的嘗試失敗了。
不久,許多工程師弄清了特里維西克蒸汽機車發生事故的原因,是由於鐵軌打滑造成的。於是,先後有好些人對它進行改進。先是在1812年,有兩名英國人先在兩條鐵軌中間加一條帶齒的軌,又在機車腹部安裝一個轉動的齒輪,希望齒輪和帶齒的軌道吻合,結果失敗了。後來在1813年,又有一名英國人為了解決鐵軌打滑問題,想在機車後面裝上兩只腳,讓它們像人腳一樣交替行走來推車前進,但也失敗了。
就在這時,斯蒂芬森開始了對蒸汽機車的探索。
1781年,斯蒂芬森出生在英國一個煤礦工人家庭,家境清寒,僅僅靠父親微薄的薪水來養活一家8口人。為了生活,斯蒂芬森8歲就去給人家放牛,14歲就跟著父親到煤礦做工了。工頭看他年紀還小,就讓他幹些擦機器和保管蒸汽機零件的雜活。天天和蒸汽機打交道,使他對蒸汽機非常熟悉。
煤礦里的運輸跟不上,工人們只好自己推著車,甚至自己背著重重的煤,從礦井下運上來。工人們彎著腰,累得直喘氣,汗水從滿是煤粉的臉上淌下來。看到父親和工人們這么勞累、這么辛苦,而煤礦里的運輸能力又是那樣低,斯蒂芬森立下宏志,一定要改變煤礦運輸的現狀,解除工人們的勞苦,發明出比特里維西克機車更好更實用的運輸工具。
可是,斯蒂芬森沒文化,17歲了還識不了幾個字,於是,他加入了礦上那所專門招收七八歲兒童的礦工子弟夜校,認真地學習起文化科技知識。
除了如飢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斯蒂芬森特別注意到實踐中去學習知識。他一有空就去觀察當時人們已製成的各種車,它們的優缺點在他心裡清清楚楚。為了更好更完全地掌握蒸汽機的性能,他曾經不遠千里,專門到瓦特的故鄉蘇格蘭做工學習了一年多。在這一年裡,他深入研究了瓦特蒸汽機的構造原理,了解到很多試制蒸汽機車的經驗。
這時機會已悄悄地來到斯蒂芬森身邊。有一天,礦上的蒸汽機壞了,技師修了老半天也沒修好,老闆、工人們都急得團團轉,蒸汽機不動,就不能開工幹活。斯蒂芬森走了過來,充滿信心地說:「讓我試試!」老闆回頭一看,原來是擦機器的雜工,疑惑地看看他,由於時間已來不及了,只好似信非信地點點頭:「好吧!」斯蒂芬森在一雙雙眼睛的注視下,沉著冷靜,很快就把蒸汽機修好了。大家都驚呆了,老闆高興地拍拍斯蒂芬森的肩,說道:「小夥子,好樣的!從今天起,提升你為工程師。」斯蒂芬森笑了,他以自己的真本事,贏得了人們的信任,終於脫穎而出,從一個機器房的小雜工升到了機械工程師。
初試成功以後,斯蒂芬森發明創造的勁頭更足了。1814年,33歲的他終於設計製造出了第一台新型蒸汽機車。這台機車能拉30噸貨物,每小時可行駛7千米。的確,斯蒂芬森的機車比以前的機車快多了,但還有許多地方不太完善。就是這列火車在試車時,車上的一個螺絲帽被震鬆了,車子翻了,車廂里的英國國會議員和英國交通公司的董事長也被摔傷了。
這下可闖禍了。本來就反對火車的人,更是抓住這事不放,紛紛指責,硬是說火車沒有馬車安全,而且還說蒸汽機噴汽時產生的響聲,把鐵路附近的牛馬都驚跑了。他們斷定,用火車做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在反對派強大的聲勢下,煤礦老闆也退縮了,斯蒂芬森的第一台機車就像特里維西克的火車一樣,默默無聞地被擱置一邊。
但是,斯蒂芬森並沒有退卻,他開始了改進火車的工作。他想了許多辦法,減小機車的噪音;用小管子把汽筒里的廢蒸汽引到煙筒里去,這種蒸汽向上的沖力大,煙也出得更快,爐中空氣循環加快,煤燒得也更旺,機車的牽引力就增加了好幾倍;同時,他對鐵路也做了改進,在枕木底下鋪了許多小石子,防止鐵軌因為火車的震動而斷裂,現代鐵路從此初具雛形。
就在這時,一個好機會又降臨到他身上。1823年,英國政府聘請斯蒂芬森任修建鐵路的總工程師,在拉茲河畔的海港城市斯托克頓和以盛產煤炭著稱的達林頓之間,修築世界上第一條40千米長的鐵路。這條鐵路主要用於運輸。只是,這條鐵路不是為行駛火車鋪設的,而是為馬車運輸鋪設的,所以,鐵路鋪成後,只准馬車行駛。作為總工程師的斯蒂芬森,抓住這個機會,努力去說服一個又一個政府官員,終於使英國政府同意讓火車在上面行駛。
1825年9月27日,火車通車典禮在斯托克頓城正式舉行。「旅行號」蒸汽火車拖掛著33節車廂,載著450名乘客,像一條鐵龍卧在鐵軌上,等待出發。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鐵木合制的卧式圓桶鍋爐,鍋爐上面有兩個垂直汽缸,通過機軸來帶動鍋爐底下的4個車輪轉動;機車上也沒有駕駛室,司機就站在車上操作;機車旁邊還掛著一個裝滿煤炭的鐵籃子,夜間行駛時,點燃籃子里的煤,便是一盞照亮火車前進的明燈了。
看,斯蒂芬森正要親自駕駛他親手造的火車。「開車!」只見「旅行號」緩緩啟動,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火車以每小時24千米的速度向達林頓城駛去。
頓時,鐵路兩旁觀看的人群歡呼起來,有些人興奮地跟著火車奔跑,有些人騎著馬隨著火車飛奔。且不說人,馬也跑不過火車,他們早已被火車遠遠地甩在後頭了。
成功了!成功了!斯蒂芬森駕駛著「旅行號」勝利到達終點,掌握、歡呼聲響成一片,乘客們一個個激動地走下車,和歡迎的人們一起,把斯蒂芬森團團圍住,熱烈祝賀他的成功。
火車,從此真正被世人承認,並登上了交通運輸的歷史舞台。
斯蒂芬森當之無愧地被世界公認為火車的發明人。
⑶ 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哪個先發明的
內燃機車是先發明的,隨著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和起步,加上石油工業的開發版和利用,汽車成為了人們出行權的最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鐵路也是一樣,當時由於蒸汽機車的效率低,速度慢,不利於環保,因此蒸汽機車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那也是建立在內燃機車的發明與運用的基礎之上的。最早的汽車也是利用蒸汽機的原理作為發動機的,石油工業起步後,內燃機的運用決定了汽車的發動機的改良,於是,從這以後,汽車的發動機開始以燃燒油料作為動力。全球的陸地交通工具也是以內燃機為主了,鐵路也是一樣,人們可以將內燃機運用與公路上,同樣也可以運用於鐵路運輸上,於是內燃機車便產生了,電力機車是後期公路上有了電車的基礎之上的,無論是內燃機車還是電力機車,它們的產生都是建立在公路上的車輛運用於鐵路上。
⑷ 電力機車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都誕生於19世紀末,內燃機車的工作原理是:讓柴油或煤氣燃料在汽缸里燃燒,利用燃燒時產生的溫度高和壓力大的氣體去推動活塞,帶動車輪前進。而電力機車則利用電力,通過電動機使車輪轉動起來。
與蒸汽機車相比,這兩種機車先進多了。內燃機可把燃料的28%用於驅動車輪,這比蒸汽機只用上7%的燃料高出3倍。加足了油和少量水,一口氣可以跑上一千多千米。雖然內燃機車本身的造價是相同馬力的蒸汽機車的3倍,可運行費用僅是蒸汽機車的40%左右,而且鐵路沿線的輔助設施較少,所以總的維修費用也較低。在國外,特別是美國,幾乎都採用柴油機車,並且大部分是由柴油機發動力驅動發電機,用產生的電力再驅動電動機使火車行駛。採用這種傳動方式的機車,叫做電傳動柴油機車。在英國,倫敦至愛丁堡之間行駛的電動機車德丁克號,牽引1500噸的列車時速可達160千米以上。世界上柴油機車的先鋒是德國,早在1937年,飛行漢堡號就已達到時速187千米的高速。在日本,由於石油靠進口,柴油機車數量並不多。在我國,內燃機車已成為鐵路運輸的主力。
柴油機是由德國人魯道夫·狄塞爾發明的,他曾到美國推銷他發明的柴油機,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一名叫蘭普的技術人員,試用德國人的柴油機組裝了一台電傳動的內燃機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柴油機做動力的機車,是內燃機車電傳動原理的第一次應用,是現代內燃機的鼻祖。內燃機車雖然有不少優點,但目前內燃機的單機功率還不如電力機車的電機功率大。如果鐵路要翻山越嶺,有些路段坡度較大,這時內燃機車就有些「力不從心」,要改用電力機車了。
電力機車分為直流和交流兩種,機車內裝有電動機,利用電力使車輪轉動起來。它的機械構造比內燃機車簡單,購買、保養的價格都較低,而且功率大。電力機車的工作效率高,沒有污染。在電力資源豐富的國家,例如日本,電力機車就占絕對優勢。用煤做一次能源,進行火力發電,有30%的熱能可以轉變為電能,而電力輸送及電機工作的效率都很高,所以電力機車的能源利用率高,遠遠大於蒸汽機車的利用率,因此,應用電力機車可以節約能源。
電氣化鐵路的建設要設置變電所、電網,這些設備要花很多錢。盡管如此,發展電氣化鐵路仍是世界鐵路發展的主導潮流。
近些年以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發明被應用到鐵路機車的改進與革新上,一批新型機車相繼涌現出來。
早在1966年10月,法國就率先將飛機發動機應用到鐵路機車上,並取得了成功,從而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燃汽輪機機車。1967年,法國又研製出了第一輛功率為1380千瓦的TGS燃氣輪機機車,它功率大,在高寒、乾旱地區使用這種機車十分適合。
除了改進動力系統外,科學工作者們還從其他的角度另闢蹊徑,研製新型火車。如氣墊列車和磁懸浮列車就是代表之作。一般機車是利用車輪與鋼軌之間的摩擦力來牽引列車的,當速度超過某一值時,再提速度就很困難。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就研究了氣墊和磁懸浮列車的可行性,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外又出現了擺動式列車以保證高速時乘坐舒適。
⑸ 電力鐵路是誰發明的
電力機車的發明
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與技師哈盧施卡聯營創立電機公司,發明強力發電機,製成世界上第一列電力機車。第二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震驚了許多人。1879年,在柏林的工商業博覽會上,這輛世界最早的電力火車公開試運行。列車用電動機牽引,由帶電鐵軌輸送電流,功率為3馬力,一次可運旅客18人,時速7公里。兩年之後1881年,柏林郊外鋪設了規模雖小,但為世界最初營業用的電車路線。同時德國又試驗成功駕空接觸導線供電系統,使電力機車的供電線路由地面轉向空中,機車的電壓和功率都大大提高。
1895年,在美國的巴爾的摩一俄亥鐵路線上首次出現了長途電力機車。機車重96噸,1080馬力,採用550V直流供電。
1901年,西門子、哈盧施卡電機公司製造的電力機車在柏林附近創造了時速160公里的記錄。
與此同時,1880年,美國愛迪生也進行了電車的實驗。
電力機車由於速度快、爬坡能力強、牽引力大、不污染空氣,因此發展很快。地下鐵路也隨著電車的出現而得以發展。
⑹ 電力火車的發明者是誰
你好,是德國人,哪一個就不知道了,網上沒有。 1879年出世的世界第一台電力機車,是利用兩條鐵軌之間的第三條軌將電力引進機車里的。這種供電方式適合於電壓和功率都比較低的情況。
隨著電力機車的發展,要使它跑得快,運載量大,就得提高電力機車供電系統的電壓和功率,因而需要使用高壓輸電線和變電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使用設在地面上的第三條軌供電的方式了,因為這既不安全,又給使用帶來不便。
1881年,德國試驗成功一種適合以高壓輸電線供電的電力機車新的供電系統,叫做「架空接觸導線」供電系統,也就是將電力機車的供電線路由地面轉向空中。實際上,這種供電系統和現在城市中的有軌電車相似,在車頂上裝著一條「長辮子」。它與以前使用蓄電池的電動機車的主要不同在於,它自身不帶電源,由電廠供電,所以機車的結構比較簡單,但需要一套供電設備。
這種裝有「長辮子」的火車,依靠裝在車頂上的受電弓子把電力從架在空中的電線上引到機車里。高壓輸電線送來的電是高達110千伏的三相交流電,必須經過牽引變電所變成25千伏的單相交流電,方能供機車使用。因此,在電力機車行駛的鐵道沿線上,每隔50公里左右設一個牽引變電所。變電所的電又被送到鄰近的沿線接觸網上,通過機車上的受電弓將交流電引到機車的整流器上,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使直流電動機旋轉,再經過一套傳動裝置,帶動車輪轉動,機車就會跑動起來。
電力機車雖然問世較早,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被大量普遍地使用起來,已成為鐵路機車家族中的佼佼者。
人們將電力機車稱為神通廣大的「火車頭」,就是因為它比蒸汽機車有著以下獨特的優點:
一是它的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的勁頭足。例如,我國在 50年代末期修築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 (雞)成(都)鐵路,就充分發揮了電力機車的優越性。從寶雞到成都,第一道關口就是要翻越氣勢雄偉的秦嶺。過去用3台蒸汽機車拉一列950噸貨車上秦嶺時,像老牛拉車每小時才行走18公里。蒸汽機車下坡時是靠閘瓦制動的,而閘瓦因摩擦就會變熱,如果不及時冷卻就難以將機車制動住。為了保證行車的安全,蒸汽機車的下坡速度比爬還慢,有時甚至走走停停,以便使受熱的閘瓦有足夠的時間冷卻。後來用3台電力機車取代同樣數量的蒸汽機車,就能拉著2400噸的貨物,以時速50公里快速上坡,比蒸汽機車在運貨量和速度上都提高了近兩倍。電力機車下坡時,採用電阻制動,使列車能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速又安全。
二是電力機車用的是「干凈」的電能,它不冒黑煙、揚灰渣,因而不會污染環境。即便是通過幾公里長的隧道,旅客也不必擔心濃煙和廢氣熏人,也不會被討厭的煤灰渣迷住眼睛或弄臟衣服。機車駕駛人員也能在寬敞明亮的司機室進行操作。
三是電力機車操作簡便,出車前的准備時間短,不像蒸汽機車那樣,既要裝煤,又要加水,也不像內燃機車需要加油。無論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帶,或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區,只要有電力供應,電力機車就能牽引列車晝夜行駛。
四是電力機車使用的是電能,既可由煤炭、石油來發電,也可由水力、核能、天然氣、地熱、太陽能等發電,能量來源比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豐富,而且效率高。蒸汽機車的熱效率只有 7%;內燃機車的熱效率較高,也僅為28%;而採用火力發電的電力機車,其效率可達30%,若以水力發電時,熱效率高達60%~70%。
本世紀50年代,由於石油得到大量開采,價格低廉,所以世界各國郡在研製和使用內燃機車,而把電子機車放在次要地位。但是,在石油生產國提高石油價格,發生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之後,人們又把注意力轉向了電力機車,從而促進了電力機車的迅速發展。
當時歐洲各國的電力機車的發展較快,如瑞士、荷蘭等國研製的電力機車和供城市交通使用的有軌電車。日本製成了一種交直流兩用電力機車,使用更為方便。
我國對電力機車使用很重視,除了建成寶成路電氣化線路外,又修建了多條電氣化線路,大大提高了機車的運載量。與此同時,我國還研製成了「韶山」型電力機車,也投入使用。
電力機車除了在鐵路和城市地面交通(即有軌電車)使用外,還多用於城市中地鐵,如義大利米蘭市地鐵、我國北京地鐵用的電力機車等。現在的北京地鐵電力機車上的「長辮子」已經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它是將「長辮子」從車頂上移到鐵軌旁邊的路基上。這樣,架設和檢修都很方便,但路軌附近有觸電的危險,所以嚴禁乘客跳下站台,以保證人身安全。
目前,有的國家已製成了具有萬匹馬力的電力機車,使火車的速度超過了每小時200公里。還有的在研製14000馬力的大功率電力機車,將會使火車的速度得到進一步提高。看來,電力機車將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⑺ 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最早分別出現在什麼時期
1814年英國斯蒂芬孫發明了第一輛蒸汽機車,1879年,德國西門子發明了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電力機車,由於蒸汽機車馬力小,電力機車過度依賴電線接觸網,1924年蘇聯人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燃機車。
⑻ 鐵路是誰發明的
鐵路是英國喬治·史蒂芬遜發明的。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了蒸汽機車,又於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現代意義的鐵路(「木」路被「鐵」路代替,蒸汽機車開始使用)在英國的斯托克頓(Stockton)和達靈頓(Darlington)之間開通,最初的速度為4.5km/h,後來達到24km/h。
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滬鐵路。此路全長30里,運行正常,搭客載貨,一時營業興盛,但未幾因出了重大傷人事故,引起輿論嘩然。清政府即以28萬兩白銀高價購回,全數拆毀,用船運至海上,拋棄海底。
(8)電力機車發明擴展閱讀:
火車和鐵路作為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成果之一,最先出現在產業革命的故鄉英國。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了蒸汽機車,又於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也開始出現修建鐵路的議論,
一些外國商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中國鐵路的大規模綜合計劃。1865年,一個名叫杜蘭德的英國資本家,在北京宣武門外修築了一條長僅一里的鐵路,試行小火車,意在勸說清政府同意外國人修築鐵路的要求和計劃。有人認為,雖然這只是一條展覽路,
不具備什麼實用價值,且很快被清政府派兵拆毀,但這畢竟是鐵路和火車這種新鮮事物最早在中國出現。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認為「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條鐵路」,應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滬鐵路。此路全長30里,運行正常,搭客載貨,一時營業興盛,
但未幾因出了重大傷人事故,引起輿論嘩然。清政府即以28萬兩白銀高價購回,全數拆毀,用船運至海上,拋棄海底。
⑼ 我國第一台電力機車由誰研製
這個不是某一個人研製的,而是在當時的國情下,十幾個單位,幾十位科研人員專共同的心血。中國第一台屬自產電力機車是韶山1型機車,是仿蘇聯的N6O。
首台機車於1958年試製成功,但因質量不過關未能批量生產,此後20多年間經歷了三次重大技術改進,跳出了仿製的框框,於1968年更名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並投入大批量生產。1958年至1988年間,株洲電力機車廠累計生產了826台韶山1型機車。
(9)電力機車發明擴展閱讀:
電力機車運行所需的電能由電氣化鐵路的供電系統提供,而自身攜帶發電能源和裝置的電傳動內燃機車和燃氣機車等則不屬於電力機車范疇。
電力機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但直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才有了超大規模的發展,是現代火車的主力軍。電力機車擁有很多優點,綜合性能比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強得多,不僅廣泛用於干線鐵路的運營,而且服務於幾乎所有的城市軌道交通中。
現今,世界國家大多展開了電氣化鐵路的建設,普及了電力機車的運用,並大力發展更先進的電力機車。
⑽ 電力機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列車,分別都是誰發明的
蒸汽機車---英國人史蒂芬孫
內燃機車---德國的卡爾 。本茨
電力版機車--德國工程師西門子與技師權哈盧施卡聯營創立電機公司,發明強力發電機,製成世界上第一列電力機車
磁懸浮列車---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目前只有德國和日本技術最領先,日本有大量投入使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