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畫創作是什麼意思
對搞書畫的人的日常書寫繪畫活動的雅稱,當然創作就是要推陳出新,有總結,有繼承,有發展,如果只是單純的臨摹他人作品,就不能叫創作了。
『貳』 書畫中國的創作宗旨
魏新雨《書畫中國》大熱 獲品牌代言人,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有「小楊鈺瑩」之稱的華語女歌手魏新雨近日應邀擔任任浙江省紅木產業協會形象代言人,致力於宣傳促進浙江省紅木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名華語實力唱將,魏新雨2012年9月推出首張個人同名專輯《魏新雨》,憑借甜美可愛的外形和宛如天籟的嗓音被人稱為「小楊鈺瑩」。2013年推出中國風歌曲《書畫中國》備受歌迷喜愛,2014年初發行最新單曲《最美中國》,清新柔美的曲風和清冽純凈的嗓音在中國樂壇上颳起一陣柔美的」最美中國「風。自出道以來,魏新雨留給廣大歌迷的印象始終是具有卓然出眾的東方美、陽光向上的形象、溫婉優雅的氣質,這也和浙江紅木產業協會的協會文化、發展理念相吻合。浙江省紅木產業協會成立,會長李步星原浙江省軍區副參謀長,浙江省委政法委委員、秘書長。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發出浙江聲音,貢獻浙江創造,提供浙江經驗!中國夢 紅木夢!浙江產業協會負責人表示,邀請魏新雨擔任協會形象代言人將更有利於協會宣傳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動浙江紅木產業的發展。魏新雨表示:作為紅木產業協會形象代言人,希望將紅木文化向世界傳播。
『叄』 中國畫的創造可分為哪四個步驟
山水
欣賞中國山水畫,先要了解國畫製作者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於心,再形於手,所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畫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動物
動物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獅、虎、貓、犬可稱為走獸,各種魚類可稱為游魚,蟬、蝶、蜻蜓稱為草蟲,各種雀鳥稱為翎毛。動物可以歸到花鳥畫。
人物
可分為古今兩類:古裝人物,或者是歷代英雄名士為一類;現代服裝,或者模特兒寫生為一類。由於人物要有動作、表情,所以人物畫是比較深奧的製作。 根據製作技巧、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工筆
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
寫意
心靈感受、筆隨意走 ,視為意筆,寫意畫不重視線條,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於前者。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傳統
中國畫畫齡以千年計,形成了一套筆法、構圖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種風格的國畫稱為傳統繪畫。
國畫分類依據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國畫分類概況
古代國畫分科之說法 畫分十門。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元代有「畫家十三科」,但內容相當龐雜,作為分類標准不適宜。 當代國畫分類之說法 當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
國畫(7張)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國畫代表種類
人物畫
(1)人物畫的歷史進程: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在我國繪畫是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唐代閆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隋強人物畫'信念'
中國的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採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鯨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
(2)人物畫的畫法和表現方法: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准確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 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
山水畫
(1)山水畫的歷史進程: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形成南北宗兩大派系,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2)山水畫的組成: 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台、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徵等。
(3)山水畫主要代表: ◆ 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 淺絳山水 蔡彥才淺絳山水畫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 金碧山水 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以張銓、江宏偉、賈廣鍵、趙蓓欣、喻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中青年畫家為現代院體畫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工筆畫
在唐代已盛行起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初唐時期因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萬偉民工筆畫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
漫畫
水墨漫畫,即構思上具有漫畫的特點,題材廣泛,或諷刺或贊美,但表現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技巧,兼具其雅緻。較之一般的漫畫,水墨漫畫更具有觀賞價值。它的出現 擴展了漫畫的表現、觀賞領域與品種。中國的水墨漫畫也涌現了很多優秀作者,如豐子愷、華君武、黃永玉、韓羽、方成、王成喜、朱宣咸、梅湘涵、畢克官、徐鵬飛、蔣文兵、何韋、常鐵鈞、徐進、白善誠、等人,同時也涌現了許多優秀作品。
花鳥畫
(1)花鳥畫的歷史進程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花鳥作為中國藝術的表現對象,一直是以圖案紋飾的方式出現在陶器、銅器之上。那時候的花草、禽鳥和一些動物具有神秘的意義,有著復雜的社會意蘊。人們圖繪它並不是在藝術范圍內的表現,而是通過它們傳達社會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藝術的形式只是服從於內容的需要。 人類早期對花鳥的關注,是孕育花鳥畫的溫床。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獨立的花鳥畫作品,其中有顧愷之的《鳧雁水鳥圖》、史道碩的《鵝圖》、陸探微的《半鵝圖》、顧景秀的《蟬雀圖》、袁倩的《蒼梧圖》、丁光的《蟬雀圖》、蕭繹的《鹿圖》,如此等等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現在看不到這些原作,但是通過其他人物畫的背景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飛鳥等。 這一時期的花鳥畫較多的是畫一些禽鳥和動物,因為它們往往和神話有一定的聯系,有的甚至是神話中的主角。如為王母搗葯的玉兔,太陽中的金烏,月宮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個方位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一般說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科,屬於花鳥范疇的鞍馬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較高的藝術成就,現在所能見到的韓乾的《照夜白》、韓滉的《五牛圖》以及傳為戴嵩的《半牛圖》等,都表明了這一題材所具有的較高的藝術水準。 而記載中曹霸、陳閎的鞍馬,馮紹正的畫鷹,薛稷的畫鶴,韋偃的畫龍,邊鸞、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鳥,孫位的畫松竹,不僅表現了強大的陣容,而且各自都有傑作。如薛稷畫鶴,杜甫有詩贊曰:「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長人。」 潘天壽國畫
(2)花鳥畫的畫法 花鳥畫的畫法大致可分為二類:工筆花鳥;寫意花鳥。昆蟲亦有工、寫之分。表現的方法有:白描(又稱雙勾)、勾勒、勾填、沒骨、潑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樣,有悠久的歷史。花鳥畫的學習步驟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表現的主題有:竹、蘭、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鳥有:雞、鵝、鴨、仙鶴、杜鵑、翠鳥、喜鵲、鷹;昆蟲有:鸚鵡、蝴蝶、豐、蜻蜓、蟬,雜蟲有:蟈蟈、蟋蟀、螞蟻、蝸牛、蜘蛛等。 新文人畫 新文人畫,即「中國新文人畫」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藝術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肆』 為什麼說「詩書畫印合一體」是中國畫創造的完美情境
元代以後,詩書畫印一體,首先他豐富畫面內容,同時延展了作品意境,同時讓畫面更富有層次感。
推薦你可以下載「藏研」app,有各個時期的書畫、雕刻藝術,能夠做比較好的對比和研究,還能夠互動交流。
『伍』 「漆書」是清代書法家誰創造的
金農生於清代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襲,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又號司農、稽留山民、昔耶居士等,有「揚州八怪」之首的美譽。金農有詩名,善畫工書,尤「漆書」自創一格,為清代書法名家,亦是清代碑學運動的主力軍,也是浙派詩人的代表人物。其詩主要存於《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續集》《冬心先生集拾遺》以及《冬心先生三體詩》中。 金農之所以在詩歌上形成「清」的審美趣味,與他內在的性格、經歷和外在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金農曾在《冬心先生集》的自序中說「予賦性幽_,少耽索居味道之樂」①,這說明金農在詩歌上的審美趣味的形成是天性使然。正是這樣的性格,使金農不願結交權貴之人,而是結交同樣愛好的人,他們同樣都是不入派別、潔身自好。另外,早年授業恩師何焯因捲入當時的政治紛爭而入獄,也讓本來就賦性幽_的金農徹底對官場失望,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入仕夢想也徹底破滅。於是他寄情山水之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和詩歌風格。來源: 美與時代·中
『陸』 李青林的書畫藝術創造的世界紀錄
世界紀錄協會經過近半年嚴格審查,於2011年7月26日認定我市學者書畫家李青林書畫藝術創造了五項非賽事世界紀錄,並頒發了證書。李青林書畫藝術,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創造的世界紀錄有:
一、世界上創作書畫字種類最多的人 。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至2010年共創作出書畫字作品42種,其中馬書畫字35種、龍書畫字5種、鳳書畫字2種,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創作書畫字種類最多世界紀錄。李青林先生集文化書法美術學養創立的書畫字,是用書法語言表現畫,或用美術語言表現書法,是把書法與美術揉和於一體的書法藝術。其創造出的書畫字富有哲學寓意,不同形態,情趣各異。先生獨創的富有新意,內涵豐富,有哲學意蘊的書畫字作品問世以後,極大地陶冶了人們的精神情操,增添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二、世界上創作馬形態書畫字種類最多 。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至2010年共創作馬形態書畫字35種,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創作馬形態書畫字種類最多世界紀錄。先生非常贊賞馬的精神,把馬在沙場一馬當先、萬馬奔騰、仰天長嘯,在草原昂首闊步、吃草飲水、休息嬉戲等各種形態,用書法語言表現出來。自古至今,寫馬畫馬者不乏其人,但以馬為題材,創作出不同形態,情趣各異的馬形態書畫字,形態之多,卻沒有。
三、世界第一位把「壽」字用「馬到成功」寫成書法作品的人 。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3月將「馬到成功」4字用行草書組合創作成書法「壽」字,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把「壽」字用「馬到成功」寫成書法作品世界紀錄。2002年3月至今,李青林先生為人創作了許多以馬為題材,用「馬到成功」四字以行草書組合而成的「壽」字。既表達了龍馬精神,吉祥之意,又含有美好的祝願。
四、世界第一位把「福」字用「平安是福」寫成書法作品的人 。李青林先生於2011年初將「平安是福」4字用行草書組合創作成書法「福字,世界紀錄。2011年9月6日,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審認證:中國河南省新密市李青林先生於2011年2月將「平安是福」4字用行草書組合創作成書法「福」字,創世界紀錄協會 世界第一位把「 福」 字用「平安是福 」寫成書法作品世界紀錄。
五、世界上創作組合書法字最多的人 。中國河南省新密市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至2012年期間,用書法藝術將片語、成語、短語、人名、地名等創作成「福」「壽」兩大系列書法組合字50個,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創作組合書法字最多世界紀錄。
李青林的福字和壽字獲得世界紀錄後,人們以祈求福壽,求字的人日益增多,社會上送他「福壽李」稱號。
『柒』 書畫創作對人的身心有什麼益處
書法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我國僅有的傳統藝術,由於我國的漢字起源於象形,象形文字都是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物體描摹而來的,因此書法與繪畫有同源之說。書法與繪畫都是造型藝術,都是利用手中的筆將創作者心中的藝術構思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從事書畫的創作,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養性的方法。
書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進行藝術構思時強調的是「調練心境、排除雜念、萬神歸一」,創作者必須端正姿勢、調整好呼吸、閉目養神、內視自己、控制感覺,把意識集中於一點,進入萬念皆空的藝術創作境界。處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理反應有四個特點:大腦皮層穩定;能量消耗減少;血液中的乳酸鹽(人體內的一種疲勞素)降低;心平氣和,頭腦清醒。這種狀態是很好的養性過程。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
要有很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臟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郁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長期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使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捌』 創作書畫有什麼好處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要有很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臟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郁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長期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使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玖』 書法創造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書法創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那麼我們的初學者在臨摹的時候最高境界也當如此。要想達到這一點,則須要更多地在精神層次上去體會探求。
形式美,是來自書法者深厚的書法基本功,有天工神采之妙。因此,不應當也不可能舍形而只求神。
『拾』 中國畫起源於何時
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何時由何人首創,古籍中說法不一,且多具神話色彩。今人又有新論,主要觀點如下:
一、起源於人類的始祖是伏羲氏。伏羲和女媧通婚產生了人類。伏羲氏創造了「八卦」。有人認為「八卦」是中國繪畫的雛形。
二、始自黃帝時代。持此觀點的人在繪畫產生的年代上意見趨同,但在誰是繪畫的始祖問題上卻存在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黃帝是繪畫的始祖。傳說黃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曾將善於懲治惡鬼的神荼、郁壘二人的肖像畫於桃木板上,掛在門外,以防鬼怪(見《風俗通義·祀典》)。後世一些文人據此認為,這種類似「門神」的肖像畫就是我國最早的繪畫。
另一種意見認為,史皇是繪畫的首創者。《雲笈七簽》中說:「黃帝有臣史皇,始作畫」。
也有人認為,倉頡是繪畫的鼻祖。舊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我國學者大多信奉「書畫同源」。如唐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就提出過「書畫異名而同體」、「同源而異流」之說。
還有人說,倉頡、史皇共同創造了文字和繪畫。相傳黃帝曾在洛水得到神龜獻的帶有紅色紋理的圖,黃帝就命令史皇和倉頡把圖描摹下來,這就是最早的文字和繪畫(見《歷代名畫記》等書)。
三、產生在舜統治時期。傳說舜是父系氏族後期部落聯盟首領。舜有個妹妹叫嫘。嫘是繪畫的始祖,故又稱「畫嫘」(見《畫史會要》)。
四、肇始於仰韶文化時期。現代一些學者認為,根據現有實物資料,中國繪畫的發展應起源於仰韶出土的彩陶。
上述諸種觀點人言言殊。可見繪畫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