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器的發明和戰爭需要有關么
激光器首次試驗成功確實和軍方的支持有關。但是不能說只是為戰爭需要才誕生的,否則也不能那麼快就發表,它既不是秘密武器,也沒有什麼威懾力。1960年世界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1961年中國就誕生了自己的激光器,可見其原理和工藝一點都不保密。據我所知,目前激光直接用於軍事上遠沒有用於民用那麼廣泛,軍事武器用途中,激光大概僅限於激光制導激光瞄準等,激光目前還不能作為直接的殺傷性武器。
2. 激光武器是誰發明的
1:激光武器(Laser Weapon)是用高能的激光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或用於防禦導彈等的武器,內也稱為戰術高能激光武器(容THEL)。
2:激光武器不是某一個人發明了,激光從被發現到現在,西方國家從90年代起就專注研究激光的戰術作用。比如美國。
3:隨著科技進步,材料進步,這些年來我國也研發了激光武器,坊間甚至言傳我國的激光武器排列前茅。
4:激光武器的戰術作目的也客觀實現了,比如新聞報道里提到的激光摧毀導彈,激光遠距離瞬間爆破等功能。
有興趣,可以多去了解軍事類網站。
激光武器作為國防力量,一般來講,屬於軍事機密,不大可能查到特別具體的數據。
3. 激光槍和激光炮發明了嗎何時裝備軍隊
激光步槍已經問世,美國研製成功的眼鏡蛇激光槍,於90年代中期裝備部隊。曾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
美國軍火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美陸軍研製的戰術高能激光器。首次擊落迫擊炮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進行的實彈打靶中,這種激光炮不但擊落了單發迫擊炮彈,而且還摧毀了齊射的迫擊炮彈。試驗表明,激光炮可以用於戰場打擊多種常見目標,這樣,激光武器也從最初主要設想用於反制衛星、導彈和飛機這類昂貴目標,擴大到對一切戰場工具的打擊。
詳情見:
http://www.library.hn.cn/jbzt/jb/bj_data/jdjcck/jd32.htm#_Toc82341854
4. 激光是誰發明的
激光的發明者是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英文名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通過受激輻射光擴大」。
激光的理論基礎起源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理論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是說在組成物質的原子中,有不同數量的粒子(電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級上,在高能級上的粒子受到某種光子的激發,會從高能級跳到(躍遷)到低能級上。
這時將會輻射出與激發它的光相同性質的光,而且在某種狀態下,能出現一個弱光激發出一個強光的現象。這就叫做「受激輻射的光放大」,簡稱激光。
(4)激光炮發明擴展閱讀:
從微觀角度看,激光是具有相同頻率的大量光子的集合,獲得具有優良性質的激光的關鍵就是使所有的光子都在同一頻率上。這可以通過激光諧振腔獲得。
我們在激光諧振腔中加入具有特定頻率的光子後,可以使其中的原子在這些光子的頻率上振盪,從而發射出具有相同頻率的光子。這種類似於原子彈的「鏈式反應」的物理過程,可以使我們迅速獲得大量具有某一特定頻率的光子,這些光子通過調制之後,就可以以激光的形式發射出去了。
激光的應用途徑,除了已經廣泛應用的信息探測和信息傳導等技術之外,還通過光子與物質粒子的相互作用,對一些微小的結構對象進行操作。
5. 激光武器首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激光武器是中國先發現的也是中國已經掌握這種技術並完全把激光武器造出來了所以是中國先發明的並掌控了這門技術了
6. 激光是誰發明的、用干什麼
激光的理論基礎起源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理論『光與物質相互作用』。1960年7月7日,西奧多·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誕生。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巴索夫於1960年發明了半導體激光器。
激光應用領域
激光加工技術是利用激光束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特性對材料(包括金屬與非金屬)進行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微加工以及做為光源,識別物體等的一門技術,傳統應用最大的領域為激光加工技術。
激光技術是涉及到光、機、電、材料及檢測等多門學科的一門綜合技術,傳統上看,它的研究范圍一般可分為
1.激光加工系統。包括激光器、導光系統、加工機床、控制系統及檢測系統。
2.激光加工工藝。包括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打標、劃線、微雕等各種加工工藝。
(6)激光炮發明擴展閱讀
激光發展前景
激光功率已不足以描述切割能力的大小,亮度(Brightness)才是。亮度的定義是「單位面積單位立體角的激光功率」。
對比CO2激光器、碟片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直到5千瓦,以光纖激光的亮度最大,切割金屬板最快最厚的當屬光纖激光。
但實際上切割厚板尚不如CO2激光,盡管碳鋼對近紅外的1.07摻鐿光纖激光的吸收率數倍於中紅外10.6的CO2激光,但10倍於光纖激光波長的CO2激光之切縫比光纖的寬得多(一般2mm),氧氣易於吹入。
這就是CO2激光46年來一直獨占固體激光之鰲頭的緣由。第一,國產激光切割機的量產與自主開發力度的加大,外國一線公司在華本土化的生產,縮小了二者的產品差距與價格差距。用戶對國產機的認同度不斷提高,其在2010年國內市場的佔比高達80%。
第二,2010年我國千瓦以上大功率CO2激光切割機銷量達1000台,佔全球市場的20%-25%。上海團結普瑞瑪、大族激光、武漢法利萊、奔騰楚天等一線廠商都有大幅的增長。最多一家竟佔了國內市場的30%。
7. 激光槍是誰發明的
條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年代,誕生於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侯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Kermode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註:這種方法稱為模塊比較法),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解碼器。
Kermode的掃描器利用當時新發明的光電池來收集反射光。「空」反射回來的是強信號,「條」反射回來的是弱信號。與當今高速度的電子元氣件應用不同的是,Kermode利用磁性線圈來測定「條」和「空」。就象一個小孩將電線與電池連接再繞在一顆釘子上來夾紙。Kermode用一個帶鐵芯的線圈在接收到「空」的信號的時候吸引一個開關,在接收到「條」的信號的時候,釋放開關並接通電路。因此,最早的條碼閱讀器噪音很大。開關由一系列的繼電器控制,「開」和「關」由列印在信封上「條」的數量決定。通過這種方法,條碼符號直接對信件進行分檢。
此後不久, Kermode的合作者Douglas Young,在Kermode碼的基礎上作了些改進。 Kermode碼所包含的信息量相當的低,並且很難編出十個以上的不同代碼。而Young碼使用更少的條,但是利用條之間空的尺寸變化,就象今天的UPC條碼符號使用四個不同的條空尺寸。新的條碼符號可在同樣大小的空間對一百個不同的地區進行編碼,而Kermode碼只能對十個不同的地區進行編碼。
直到1949年的專利文獻中才第一次有了Norm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發明的全方位條碼符號的記載,在這之前的專利文獻中始終沒有條碼技術的記錄,也沒有投入實際應用的先例。Norm Woodland和Bemard Silver的想法是利用Kermode和YOung的垂直的「條」和「空」,並使之彎曲成環狀,非常象射箭的靶子。這樣掃描器通過掃描圖形的中心,能夠對條碼符號解碼,不管條碼符號方向的朝向。
在利用這項專利技術對其進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一位科幻小說作家Isaac-Azimov在他的「裸露的太陽」一書中講述了使用信息編碼的新方法實現自動識別的事例。那時人們覺得此書中的條碼符號看上去象是一個方格子的棋盤,但是今天的條碼專業人士馬上會意識到這是一個二維矩陣條碼符號。雖然此條碼符號沒有方向、定位和定時,但很顯然它表示的是高信息密度的數字編碼。
直到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開發出「二維碼」之後,才有了價格適於銷售的二維矩陣條碼的列印和識讀設備。那時二維矩陣條碼用於報社排版過程的自動化。二維矩陣條碼印在紙帶上,由今天的一維CCD掃描器掃描識讀。CCD發出的光照在紙帶上,每個光電池對准紙帶的不同區域。每個光電池根據紙帶上印刷條碼與否輸出不同的圖案,組合產生一個高密度信息圖案。用這種方法可在相同大小的空間列印上一個單一的字元,作為早期Kermode碼之中的一個單一的條。定時信息也包括在內,所以整個過程是合理的。當第一個系統進入市場後,包括列印和識讀設備在內的全套設備大約要5000美元。
此後不久,隨著LED(發光二極體)、微處理器和激光二極體的不斷發展,迎來了新的標識符號(象徵學)和其應用的大爆炸,人們稱之為「條碼工業」。今天很少能找到沒有直接接觸過即快又準的條碼技術的公司或個人。由於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與發展非常迅速,並且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被開發,用不了多久條碼就會象燈泡和半導體收音機一樣普及,將會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加輕松和方便。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元、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
8. 激光武器的發明是不是意味著核彈被廢了
並不是,目前可以直接否定,激光武器受天氣影響較大,不利於全天候作戰。核彈僅是相互威脅,不會輕易發動核戰。可以使用的有裝有高能炸葯的高爆炸彈,百噸級TNT當量。想當於小型核彈,但無放射性。對敵方目標精確打擊。
9. 激光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
1960年5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布獲得了波長為回0.6943微米的激光,這是人類有答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激光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
激光的理論基礎起源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理論『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是說在組成物質的原子中,有不同數量的粒子(電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級上,在高能級上的粒子受到某種光子的激發。
會從高能級跳到(躍遷)到低能級上,這時將會輻射出與激發它的光相同性質的光,而且在某種狀態下,能出現一個弱光激發出一個強光的現象。這就叫做「受激輻射的光放大」,簡稱激光。
(9)激光炮發明擴展閱讀
激光在工業上,也應用極為廣泛,因為激光在激光束聚焦在材料表面的時候能夠使材料熔化,使激光束與材料沿一定軌跡作相對運動,從而形成一定形狀的切縫。七十年代後,為了改善和提高火焰切割的切口質量,又推廣了氧乙烷精密火焰切割和等離子切割。在工業生產中有一定的適用范圍。
激光玻璃是一種以玻璃為基質的固體激光材料。它廣泛應用於各類型固體激光光器中,並成為高功率和高能量激光器的主要激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