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小班科學實驗發明

小班科學實驗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09 18:19:17

㈠ 適合小班的科學小實驗教案有哪些

需要工具:礦泉水瓶、剪刀或錐子等工具、自來水

1、首先准備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如下圖所示:

㈡ 如何為小班幼兒開展適宜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

孩子與生俱來用新奇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而小班的孩子更是好動、模仿性強,對事物有著明顯的好奇心。而這份好奇往往會被成人的訓斥、忽視、厭煩而扼殺。《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因此,只有營造出「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孩子自由地思考、提問,才能發揮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體性得以充分發展其好奇、多問的特點。

㈢ 如何在科學小實驗中激發小班幼兒科學探究的

科學現象五彩繽紛,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慾望。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我們應以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為宗旨,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慾和探索慾望。因此,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各個教育領域中進行科學教育契機的捕捉,從而能隨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所在,能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更有效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並從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幼兒科學活動中探索能力的培養,也就是通過幼兒的觀察、操作、討論等實踐活動,讓幼兒自主活動,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從而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一、培養探索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徵。」興趣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於冒險,並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沒有興趣,就缺乏真正的動機,而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求知慾望的生長點。因此,我們在提高幼兒興趣的同時,首先必須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1.結合自身的體驗和特點,引導幼兒探索。 科學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電,下至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幼兒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他們問這問那,什麼事都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為了培養幼兒不怕說錯、做錯,沒有顧忌地展開思維活動,讓幼兒的思維處於開放的活躍的狀態,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我總是與孩子們一起聊天:「為什麼一天中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麼人在冬天呼吸時會呼出白氣來?」「宇宙、天空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在與教師沒有顧忌、相當寬松的環境中,逐漸養成了敢說敢表達自己心中想法的習慣。如:在秋天,我帶孩子們到野外秋遊,讓孩子們尋找大自然中的「秋寶寶」,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孩子們格外興奮,紛紛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秋寶寶」。有的說:「我發現梧桐樹葉落下來了」;有的說:「美麗的菊花開了」;有的說:「秋天的田野里,到處是金閃閃的」;還有的說:「秋天的空氣最新鮮、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都得以體現。又如:為了讓幼兒辨別生熟雞蛋,我先給每個幼兒提供了生熟兩個雞蛋,引導幼兒自己旋轉雞蛋玩,從中發現生熟雞蛋的轉速不一樣,轉得快的是熟雞蛋,也可引導幼兒把雞蛋放在耳邊搖晃,了解有聲響的是生雞蛋,沒有聲響的是熟雞蛋。通過動手操作,積極動腦而獲得的經驗總是令人難忘的,而成功的喜悅又會激起幼兒更高的探索熱情,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養成積極探索的習慣。還如科學小實驗「乒乓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我提出只用一隻手,替乒乓球和瓶子「搬家」,幼兒嘗試了一下,有的說用膠布把瓶口粘住,有的說把瓶子倒過來放,還有的說用膠水把乒乓球粘在瓶子里,從老師的操作中看到了乒乓球不停地作圓周運動時就不會掉下來的現象,他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同時對現象產生了興趣,激發了動手探索的願望,在他們探索嘗試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觀察操作直到獲得成功。他們從中了解了生活中的離心力現象,孩子們也就越來越喜歡探索科學現象,養成了探索事物的興趣,培養了敏感、好奇、好問的習慣。 2.創設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幼兒探索。 環境是一種氛圍,環境具有熏陶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萌發幼兒的創新精神,特別需要營造鼓勵和強化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的氛圍。幼兒對他所生活的環境會非常關注,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內設置了科學活動區、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環境,張貼一些生動、直觀的科技掛圖,配備一些試管、量杯、顏料、天平,放大鏡、溫度計、指南針、電線、開關、磁鐵以及製作的萬花筒、搖筒、響筒等。使幼兒能時時處處處於觀察探索的環境中。在認識磁鐵時,我在科學區里提供了大量的鐵製品和其他材料製成的物品,先讓幼兒用磁鐵去吸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磁鐵的奧秘,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去探索:為什麼有的東西磁鐵吸不起來,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塊鐵,那麼布片就會被吸起來呢?從而讓幼兒了解磁鐵的傳導性。在活動中我常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在鼓勵、表揚、支持、肯定的環境中,幼兒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機會。而幼兒的活動更積極、更主動。我還經常圍繞主題活動,布置諸如「風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鏡子」等,讓幼兒感知科學的奧妙,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為幼兒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鏡子,有使圖像變大的放大鏡,有看得遠的望遠鏡,有變化多端的多棱鏡,有使人發笑的哈哈鏡(凹、凸面鏡),還有色彩斑斕的萬花筒。幼兒在擺弄這些鏡子時,不僅了解到各種各樣的鏡子及其產生的許多科學現象,而且使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開設自然角,選擇一些常見且易於管理的樹木、花卉、蔬菜,如小麥、蠶豆、水仙花等,還可以飼養一些小雞、小兔、小金魚、小烏龜等,讓幼兒經常地親近自然,認識自然,讓幼兒在觀察中不斷發現新情況,增長新知識。

㈣ 談如何提高小班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21世紀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也更注重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小班幼兒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於幻想,對周圍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對周圍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問題,常常會問一問,想一想,有時他們更想要動一動,試一試,做一做。而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科學實驗,尤其是科學小實驗,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一種動手活動。本人通過讓孩子的這種想與動的結合,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讓他們開闊視眼,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對科學的探究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里去探索發現

我們的孩子們天生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喜歡探究周圍的一切事物與現象。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從不過多的規范來約束幼兒,禁錮他們的思想,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去發現。我們會一同去探索發現,一同種植大蒜,觀察顏色的變化等等。而在主要教學活動中,我選用了《靜電》、《水》、《種植大蒜》、《瓶子》、《顏色》五個系列的活動,活動內容都是圍繞孩子們的生活而開展的。這些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對周圍生活的一種探索。從生活出發,首先能調動孩子們的興趣,而活動內容的選擇也是針對孩子的興趣,《摩擦起電》中,讓孩子通過動手試一試去發現靜電是怎麼產生的,怎樣能夠產生靜電;而在《瓶子吃雞蛋》中,通過實驗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而這些活動都是適合小班幼兒的興趣特點的,實驗活動又能很好的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好奇心。

二、引導孩子在科學小實驗活動中主動探索

教師組織的每一個活動,都應是讓孩子探索、獲得、積累的過程,也是幼兒探索實踐能力得到挖掘的客觀條件,而科學小實驗活動本身就能很好的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在每一個活動中,我總是讓幼兒大膽去探索,從不對孩子們說「不對」「不行」之類的話,讓幼兒在積極的嘗試操作活動中去尋找答案。在《會跳舞的小紙削》的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塑料棒、吸管、小木棍、毛皮、棉布、化纖面料、毛料、小紙削等材料,整個實驗過程中,主要是讓幼兒自己探索。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帶著我的問題:誰能讓小紙削跳舞;怎樣讓小紙削跳,去探索、去嘗試。活動中孩子們有的互相模仿,將毛皮和塑料棒摩擦,塑料棒能讓小紙削跳舞;而同樣也有孩子不局限於老師提供的材料,通過探索他們發現,塑料棒和頭發摩擦,塑料棒也能讓小紙削跳舞;又如孩子探索發現毛皮和小木棍摩擦,小木棍不能讓小紙削跳舞等等,而我自始自終都是作為一名支持者、旁觀者和參與者,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不主動去幫助解決,而是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孩子們通過思考與探索,終於發現塑料棒、吸管和毛皮、化纖面料、毛料摩擦,塑料棒、吸管能讓小紙削跳舞;塑料棒、吸管和棉布摩擦,小木棍不能讓小紙削跳舞;小木棍和毛皮、棉布、化纖面料、毛料摩擦,小木棍都不能讓小紙削跳舞;更有部分小朋友發現,不用任何老師提供的材料,直接用手和衣服摩擦,手也能讓小紙削跳舞,手還能讓頭發跳舞。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玩著摩擦起電的游戲,都特別的開心。誘導孩子主動參與實驗活動,不僅增強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幼兒從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在科學活動中,孩子是活動的中心、主體,教師的職責主要是給予孩子鼓勵、鞭策、引導,為孩子的探索開創條件、提供幫助,讓孩子的奇思妙想得以實現。在活動中,我還注重讓孩子自己講述與別人不同的方法,並給予嘗試和支持。在實驗活動中,我不讓幼兒按照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而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新見、新想,無拘無束地表達和驗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如在《顏色》系列活動中,讓孩子對顏色的變化進行猜想觀察。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猜測,在眼睛看的觀察過程中認為紅色和藍色會變成綠色、黃色、黑色等;紅色和黃色會變成紫色、粉色、橙色等等;而藍色和黃色可能會變成淡綠色、玫紅色等。接下來通過實驗確定紅色和藍色會變成紫色,紅色和黃色會變成橙色,黃色和藍色會變成綠色。通過讓幼兒猜一猜、試一試,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不約束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像並敢於實踐,從而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師的創新素質是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興趣的重要原因

有學者研究指出,教師本身素質的局限是不利於幼兒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教師除了有一定的教師教學技能、專業技巧以外,還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觀念。試問,一位沒有任何創新能力和創新思想的教師能教出有很好創新素質的幼兒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學習,給自己上好這堂創新課。
在科學小實驗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一定的操作空間、一定的自由度,讓孩子能自由、互動的探索,鼓勵他們相互探索、積極討論,並為孩子的想法提供條件,讓他們的想法更有可行性,在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創新思維給予孩子很好的啟發,培養了孩子探索科學的興趣和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
科學小實驗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萌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探索科學的興趣,是培養探索型人材的有效途徑之一。

㈤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科學興趣

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跨世紀高科技的接班人,如何讓這一代孩子具備較高的科技素質,成為創造人才,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提到科學活動,教師就會引發什麼發明、火箭、宇宙……,這些是小班幼兒無法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的問題,很容易嚇住孩子。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的積累少;注意力不夠穩定,易轉移,活動中情緒波動大,思維具體形象。如何讓小班幼兒對科學感興趣呢?科學始於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是興趣的先導。小班幼兒教師若能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時時注意保護和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就能夠激發小班幼兒探索周圍物質世界和學科學的興趣。充分利用小班幼兒內心的「我要學科學」的這份願望,就能培養他們學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情感。
一、把握時機隨即教育,引導幼兒觀察。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教師從自己的經驗、興趣出發選擇內容,造成教師費了力,幼兒不感興趣的現象。小班幼兒活動范圍知識、經驗相對中大班幼兒要窄和貧乏,但他們對自己身邊有趣的內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去發現,將發生在身邊有趣的內容化成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
小班幼兒教師盡可能可利用以一切戶外機會,引導幼兒細致入微的觀察,鼓勵幼兒提出相關的科學問題。如組織幼兒開展踩影子的體育游戲,相信孩子們會玩得很開。這是孩子們突然發現影子沒有了,孩子們問:影子不見了,影子哪裡去了呢?於是一個新的科學游戲生成了,孩子們在園內四處找影子。他們找到了小花、小草的的影子,他們都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當孩子們發現影子的形狀不同、高矮不等時疑惑了:為啥影子不一樣?對於以上問題教師可從光學成像原理加以解釋。孩子們會發現:科學對他們來說,竟如些神往。這樣在探索科學探索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都能提出許多問題,這不僅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也培養了小班紀兒的科學興趣。
為了讓孩子們感悟科學現象,可設計用墨汁在水中作畫,用彩色顏料在水中作畫,幼兒手持牙簽醮墨和顏料在水中輕輕點劃,又持牙簽在自己頭上撓,再輕輕往水中一點,出現了油脂點,好不神奇!幼兒在操作中神態專注、欣喜、驚訝、興致勃勃,孩子們在操作中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幼兒園科技教育必須充分研究幼兒的教學實踐經驗,用以在確定安的水平、類型和有限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活動的形式和方法。
二、創設環境,形成寬松的科學活動氛圍。
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小班幼兒也不例外。作為教師應充分地把幼兒的潛能挖掘出來。為他們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必須指出,寬松的心理環境也是幼兒無拘無束科學活動的前提。孩子們的好奇、好問得到了鼓勵,孩子們的探索和發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們的錯誤和失敗就得到了寬容和理解。在這樣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創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的培養。
讓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提出質疑,充分感受交談的樂趣,教師以平等的地位參與或鼓勵,為幼兒愉快地逐步引進科學的殿堂。小班幼兒教師要培養好小朋友的科學興趣,通過參觀種植園、飼養園、科學實驗室,培養了小班幼兒科學觀察技能,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的技能、使他們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在季節特性較明顯的時候,經常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自然、了解獲得科學知識。泥土是小班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物,然而泥土的特性他們卻很少感知。可帶領幼兒尋找泥土。讓孩子們觀察,通過摸、壓等方法感知土的柔軟度,當他們發現泥土是蚯蚓、小螞蟻的家時,會興奮不已。
為此,可在自然角種植土豆、大蒜、蘿卜等,飼養金魚、小兔、蝌蚪等。除了讓幼兒愛好動物和精心照顧這些植物外,還引導小班幼兒觀察植物的變化及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這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在日學生活中為了滿足小班幼兒動手操作的願望,可在教室一角設立科學角,准備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操作、探索、想像、創造。如讓幼兒用玻璃小棒弄弄自己的頭發、衣服,看看能源能吸住幼小的碎片,通過此舉讓幼兒了解摩擦起電的現象。使他們感知,不斷嘗試,認識知識。

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跨世紀高科技的接班人,如何讓這一代孩子具備較高的科技素質,成為創造人才,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提到科學活動,教師就會引發什麼發明、火箭、宇宙……,這些是小班幼兒無法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的問題,很容易嚇住孩子。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的積累少;注意力不夠穩定,易轉移,活動中情緒波動大,思維具體形象。如何讓小班幼兒對科學感興趣呢?科學始於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是興趣的先導。小班幼兒教師若能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時時注意保護和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就能夠激發小班幼兒探索周圍物質世界和學科學的興趣。充分利用小班幼兒內心的「我要學科學」的這份願望,就能培養他們學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情感。
一、把握時機隨即教育,引導幼兒觀察。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教師從自己的經驗、興趣出發選擇內容,造成教師費了力,幼兒不感興趣的現象。小班幼兒活動范圍知識、經驗相對中大班幼兒要窄和貧乏,但他們對自己身邊有趣的內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去發現,將發生在身邊有趣的內容化成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
小班幼兒教師盡可能可利用以一切戶外機會,引導幼兒細致入微的觀察,鼓勵幼兒提出相關的科學問題。如組織幼兒開展踩影子的體育游戲,相信孩子們會玩得很開。這是孩子們突然發現影子沒有了,孩子們問:影子不見了,影子哪裡去了呢?於是一個新的科學游戲生成了,孩子們在園內四處找影子。他們找到了小花、小草的的影子,他們都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當孩子們發現影子的形狀不同、高矮不等時疑惑了:為啥影子不一樣?對於以上問題教師可從光學成像原理加以解釋。孩子們會發現:科學對他們來說,竟如些神往。這樣在探索科學探索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都能提出許多問題,這不僅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也培養了小班紀兒的科學興趣。
為了讓孩子們感悟科學現象,可設計用墨汁在水中作畫,用彩色顏料在水中作畫,幼兒手持牙簽醮墨和顏料在水中輕輕點劃,又持牙簽在自己頭上撓,再輕輕往水中一點,出現了油脂點,好不神奇!幼兒在操作中神態專注、欣喜、驚訝、興致勃勃,孩子們在操作中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幼兒園科技教育必須充分研究幼兒的教學實踐經驗,用以在確定安的水平、類型和有限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活動的形式和方法。
二、創設環境,形成寬松的科學活動氛圍。
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小班幼兒也不例外。作為教師應充分地把幼兒的潛能挖掘出來。為他們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必須指出,寬松的心理環境也是幼兒無拘無束科學活動的前提。孩子們的好奇、好問得到了鼓勵,孩子們的探索和發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們的錯誤和失敗就得到了寬容和理解。在這樣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創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的培養。
讓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提出質疑,充分感受交談的樂趣,教師以平等的地位參與或鼓勵,為幼兒愉快地逐步引進科學的殿堂。小班幼兒教師要培養好小朋友的科學興趣,通過參觀種植園、飼養園、科學實驗室,培養了小班幼兒科學觀察技能,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的技能、使他們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在季節特性較明顯的時候,經常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自然、了解獲得科學知識。泥土是小班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物,然而泥土的特性他們卻很少感知。可帶領幼兒尋找泥土。讓孩子們觀察,通過摸、壓等方法感知土的柔軟度,當他們發現泥土是蚯蚓、小螞蟻的家時,會興奮不已。
為此,可在自然角種植土豆、大蒜、蘿卜等,飼養金魚、小兔、蝌蚪等。除了讓幼兒愛好動物和精心照顧這些植物外,還引導小班幼兒觀察植物的變化及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這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在日學生活中為了滿足小班幼兒動手操作的願望,可在教室一角設立科學角,准備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操作、探索、想像、創造。如讓幼兒用玻璃小棒弄弄自己的頭發、衣服,看看能源能吸住幼小的碎片,通過此舉讓幼兒了解摩擦起電的現象。使他們感知,不斷嘗試,認識知識。

㈥ 有哪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適合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圖案會因糖分脫水如何隱形原理。材料:火烤之後、一杯水,字形:用水把白糖化開,放在寫過字的白紙下面烤:白糖、一盒火柴,然後把白紙鋪在書桌上、一張白紙,用毛筆蘸白糖水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而呈現淺褐色,然後劃著一根火柴點燃可燃物,這樣人就會很容易地看到寫在上面的字了、一支毛筆。過程。待字全乾時,奇跡出現了,只見本來沒字的白紙上隱約出現一個淺褐色的「福」字

㈦ 幼兒園小班科學小實驗小蘇打和白醋還能做什麼實驗

材料: 裝液體的容器 白醋 洗潔精 小蘇打 食用色素 勺子 金粉(可不選) 步驟: 1.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開始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會弄得比較臟亂。我們選了後院的露台上。這樣做完實驗我們只要用水沖一下露台就可以了。(我們國內沒有院子,可以在浴室里進行,好沖洗,不過要保護寶寶,不要滑倒哦) 2.將所有的實驗...材料搬出來,放到寶寶容易夠到的地方。 3.幫助寶寶在容器內倒入1/2—3/4的白醋。 4.倒入食用色素使白醋上色。 5.倒入一些金粉,使實驗看上去更耀眼。(可略過) 6.擠一些洗潔精到容器中,攪拌。

㈧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玩的科學小實驗

1、水的幻覺

一秒翻轉箭頭,道具:

玻璃杯、水、箭頭

。方法:

只要將裝滿水的玻璃杯,放到箭頭與視線的中央,就會成功翻轉箭頭了!

原理:

水杯就像是凸透鏡一樣,水杯經過時,如同通過凸透鏡看對面的畫面,此時形成的像便是相反的,倒立的。自然箭頭也就反過來了!

2、防火氣球



道具:

水、蠟燭、打火機,和最重要的氣球。

方法:

一般來說,氣球會被火燒破,但是在氣球裡面加一點水後,就不一樣了。點燃蠟燭後,慢慢地將加水氣球放到蠟燭上方……就不會爆炸了!

原理:

這個原理是水能將火的熱能吸收,不會對橡膠造成斷裂,不過,如果超過氣球內的水所能吸收的熱能,氣球一樣是會爆炸的。

3、摩西分海

。摩西能叫紅海,一分為二,你也能讓胡椒水分開!

道具:

碗、水、胡椒,以及肥皂

。方法:

在碗中裝滿水,然後灑滿胡椒,再在自己的手指上塗抹肥皂,把手放進水中……胡椒馬上就分開了!

原理:

肥皂溶於水中後會讓表面張力變小,胡椒就會被表面張力大的部分帶走。

4、激光把戲

。激光也能像水一樣流出來。

道具:

水、寶特瓶、雷射筆

。方法:

在寶特瓶的瓶身上,挖一個小孔。裝水的時候記得要按住,才不會灑出來哦!然後雷射筆對准小孔,讓水流出來……你就會發現那個雷射光,直接在你的手中。

原理:

這個原理是靠水的折射~

㈨ 科學教案小班關於實驗探究好看的雲

活動目標:
1.了解雲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
2.了解雲的變化和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產生關注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准備:
相關教師教學資源,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雲。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天上的雲。
教師:請你們看看現在外面的雲?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像什麼?(讓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雲會不會移動?怎樣移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雲的位置移動等變化)
想一想,雲為什麼會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雲。
教師:雲會不會變成其它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雲?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時候見到的?(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如下雨前的烏雲,陰天的雲,傍晚時的雲彩等等。
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雲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後,向幼兒介紹不同的雲是和天氣有關系的)
3.藉助教學資源幫助幼兒認識雲的多變性。
教師:這些雲你們見過嗎?分別說說這些雲像什麼?
4.討論雲會變成什麼。「誰知道雲會變成什麼?」(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後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雲變成的,冬天下雪也是雲變成的)
5.繪畫各種各樣的雲,加深對雲的認識。
讓幼兒畫一畫你看到的天上的雲。

閱讀全文

與小班科學實驗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