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正楷

誰發明的正楷

發布時間:2021-09-09 16:17:01

㈠ 楷體是誰發明

楷書是由隸書、魏碑發展而來,隨著歷史的進展,文字的書寫方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隨之發生演變,逐漸形成的。就像中國的許多東西的發明一樣,無法考證出發明人是誰。比如紙的發明,人們認為是蔡倫發明了造紙,其實在蔡倫以前已經出現了紙,是蔡倫把早已在民間流傳的造紙的方法加以歸納總結,並加以改進,形成了一套造紙的模式而已。楷書最早起源於西漢,只是在民間流傳,不被官方接納,後逐漸發展,逐漸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文字書寫的主流。

㈡ 楷書最早是誰發明的

楷書出現在西漢初年,作為隸書的簡寫一直存在於民間。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發明行書的據說是東漢末年的劉德升,但有趣的是規范楷書的卻是劉德升的弟子鍾繇(三國鍾會的父親)。

㈢ 楷書是誰發明的

王次仲發明的,楷書即「真書」、「正書」或「正楷」。古時曾

㈣ 誰發明的楷書誰發明的七言詩

大致在漢末三國西晉時期。
曹丕——七言詩

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歌是影響力最大、名作最多的領域,而中國古典詩歌之中,佳作最集中的,便是在七言詩。但是七言詩的成熟是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漢代有一些詩歌已經有七言詩的雛形,但都不能算正式的七言詩。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具標志性的,便是曹丕的《燕歌行》,這首詩被認為是「七言詩之祖」,後世李白杜甫等人,都只是曹丕的繼承者而已。
三曹之中,說到文學創作,諸公往往想起曹操和曹植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卻忽視了曹丕。事實上,曹丕雖然不如曹操、曹植這般文采斐然,他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開創性貢獻,卻是操、植沒法比的。曹操、曹植可以說是把以前已經成熟的體裁發展到很高的高度,但他們對於後世而言,更多是文壇的偶像,而曹丕則為後代無數的文人鋪設了一個平台,哪個的影響更深遠,一目瞭然。曹丕在文化上的創舉還會有能上這個榜的,敬請期待。
鍾繇——楷書

漢字是華夏文明的載體,它比起世上大多數文字都要復雜,因此,書法,對於漢字來說極其重要——書法不僅是一種書寫藝術,還是一種確立文字規范的系統。而漢字書法在漢末三國時期,經歷了一次絕對劃時代的進步,這就是楷書的出現。楷書這一字體被確立後,千百年來一直是手寫體漢字的標准。每一個中國人剛開始學認字、寫字時,學的都是楷書。
而這種字體的創始人,一般都認為就是鍾會的父親——鍾繇,鍾繇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書法家。他所寫的楷體字,還有著少許隸書的遺存,可見他作為隸書演變到楷書的過渡階段的標志性人物的地位是可以被證實的。後世的很多大書法家,如王羲之,便是他的繼承者。因此,中國人歷來給鍾繇的歷史地位是:楷書鼻祖。

㈤ 楷體字是誰發明的

鍾繇

㈥ 楷書的創始人是誰

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6)誰發明的正楷擴展閱讀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

是在監獄里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㈦ 楷書起源於哪個朝代是由誰創始的

楷書起源於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並出現了眾多楷書藝術家。楷體的發明者——鍾繇

㈧ 正楷是誰發明的

編輯詞條正書
亦稱「楷書」、「正楷」、「真書」。字體名。為了端正草書的漫無准則和減省漢隸的波磔,由隸書發展演變而成。始於漢末,為魏晉通用至今的一種字體。筆畫平整,形體方正, 故名。《宣和書譜》稱:「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於是西漢之末,隸字石刻間染為正書。降及三國鍾繇,乃有《賀克捷表》, 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晉王羲之作《樂毅論》、《黃庭經》,一出於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
正書的"正"有"正大"的含義:正者。規 則端正;大者,通行無礙。正書自古以來稱為真 書、楷書,現在正書的含義已經擴大其外延, 包 含了篆、隸、楷三種書體。
這意味著凡通用的、 規整的書體都可以稱為正書。以前通行字體為大 小篆,漢至魏晉以隸書行天下。篆書、隸書完成 了它們的歷史使命.楷書則作為成熟的書體應用 至今.今之正書已經和古之真書不同,是相對於 行草書而言的。 中華民族的祖先從大自然中窺見了表達思維 的天地之心的象形文字,奠定了中國人的獨特的 思維方式。
http://ke..com/view/337476.htm

㈨ 楷書是誰創造

楷書不是某一個人創造的,是在長時間的使用中逐漸演變而成的。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從南北朝時期楷書開始出現,在唐朝時期演變成熟。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9)誰發明的正楷擴展閱讀:

楷體書法最為著名的四大家是:

1、唐歐陽詢(歐體)

書學在唐代為鼎盛時期,凡及楷書,言必稱虞、歐、褚、顏。顏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書法家。

2、唐顏真卿(顏體)

顏真卿的楷書,反映出一種盛世風貌,氣宇軒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儀斯書,原因是那些書帖往往是在極度悲憤的心境中走筆疾書的,讀者可從本文中領略個中滋味。情溶於藝,藝才生魂,歷史上大凡優秀的藝術,均不違背此一準則。

3、唐柳公權(柳體)

柳公權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4、元趙孟頫(趙體)

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

㈩ 楷書是誰發明的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成的,不是由特定的一個人發明的。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回程邈創立的隸答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掠、啄、提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10)誰發明的正楷擴展閱讀:

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

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

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正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