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液培養法
在麥苗第五片葉展開時,在第一片葉上出現了缺綠症狀 說明缺乏固定元素所以選D,
A,B,C都是游離元素
2. 溶液培養在植物生長的研究中有何意義,又有哪些局限性
溶液培養可以更有效的伸展根系,營養、蟲害、條件更加可控。
局限性:需人為填加營養,不然會生長不良。且需要較多的基礎數據和知識,才能保證科學填加
3. 溶液培養法有哪些類型用溶液培養植物時應注意哪些
①
營養液中必須含有植物必須的各種礦質養分
②
各養分必須以植物可利用的形態存在
③
各種養分成一定比例
④
營養葉水勢不能太低,以防植物脫水
⑤
經常調整營養液Ph,使其與植物的生長相適應
⑥
注意給根系通氣以保持適當的根系活力
⑦
經常更換營養液
4. 溶液培養法的具體過程是什麼
1.准備完全培養液。 2。在栽入植物前調整溶液的ph值。 3.載入植物。 4.定期更換培養液以保證植物健康成長。
ok
5. 溶液培養法鑒定元素含量的實驗過程
書本上講到驗證某種元素是必需元素用的方法叫溶液培養法: 溶液培養法是指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礦質元素的培養液培養植物的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中,除去或加入某種礦質元素,然後觀察植物在營養液中的生長發育狀況:如果除去某一種礦質元素後,植物的生長發育仍然正常,就說明這種元素不是植物必須的礦質元素。如果除去某一種礦質元素後,植物的生長發育不正常了,而補充這種元素,植物的生長發育又恢復正常的狀態,就說明這種礦質元素是植物必須的礦質元素。
6. 植物生長調節劑溶液培養法有什麼特點
在植物培養液中加入某種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將發芽的種子或幼苗移入培養液中,使根部同時吸收養分和激素。這一方法可用於研究植物激素對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效應。它與溶液灌土的方法所產生的效果相似,但採用溶液培養法激素的用量可以控製得非常精確,觀察也比較方便,是一種植物激素生理效應的研究手段。
7. 溶液培養是誰在什麼年代發明的
溶液培養是德國植物生理學者 Sachs 和 Knop 在 1860 年試驗成功
8. 進行植物溶液培養法時,為什麼要再次加入所缺乏的元素
2、符合條件(3個),礦質元素一定要具備下列3個條件,才認為是必需的:
1)如缺乏該元素,植物生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
2)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出專一的缺乏症,而且這種缺乏症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
3)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表現直接的效果,決不是因為土壤或培養基的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個人認為
因為個體差異
不能直接保證是缺乏的元素
而且有可能是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改變
為了使實驗完整
所以再次加入元素
如果恢復正常
即這種缺乏症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
就可以證明了
9. 什麼是營養液培養法和無土栽培法是一種方法嗎
營養液培養法, 也可以稱做水培,就是以營養液的形式向作物提供其生長所需要的一切無機物質。。。
而無土栽培包含很多種種植方式,水培就是其中的一種,也就是全依賴營養液供給植物的生長.
10. 溶液培養概念是什麼啊
1.准備完全培養液。 2。在栽入植物前調整溶液的ph值。 3.載入植物。 4.定期更換培養液以保證植物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