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霹靂車

誰發明霹靂車

發布時間:2021-09-09 14:25:55

❶ 三國志11 霹靂車是什麼

你在用技巧P升級科技那裡把發明一欄升到最高級之後你的井欄就會升級為霹靂了,用呂布帶霹靂車,范圍攻加飛將,那是相當滴爽啊!!!

❷ 投石機是誰發明的

投石機古代叫霹靂車,三國時期曹操造霹靂車,用來攻守城堡,以石頭當炮彈的遠程拋射武器內。容

當世界上第一門火炮在中國誕生之前,我們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這種拋擲石彈的石炮——拋石機。所以古代的「炮」字偏旁是「石」而不是「火」。又叫飛石車、投石車。

拋石機的機架兩支柱間有固定橫軸,上有與軸垂直的杠桿,可繞軸自由轉動。杠桿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彈袋(類似投石帶的套子)用於裝彈。

發射時,用絞車把長臂向後拉至幾乎水平,突然放開,石袋即迅速升起。當短臂重錘完全落下時,投射物從彈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40-70米。

(2)誰發明霹靂車擴展閱讀:

投石機炮彈

拋石機長久使用的是石頭製做的炮彈,後來出現過一些帶毒煙、毒葯的化學彈、煙幕彈,以及燃燒彈,這類炮彈不必像石彈那樣靠重力去擊毀敵人,而是利用毒氣、毒葯、煙火的作用熏殺敵人,可以說這是古代化學戰的一種形式。

還有一種「爆炸性」的炮彈是「泥彈」,用泥團製成彈丸,裝入小型炮的彈袋裡,彈射出去立即「炸」個粉碎,即可以擊殺敵人,又不至於像石彈那樣落入敵手再反射回來。

❸ 是誰向曹操獻計用霹靂車對付袁軍

軍隊是斷糧道。雖然曹操主觀原因有很多問題,但總體比例遠Shaojiang,袁紹和他的精緻優雅,仁慈和城府,但剛愎自用,優柔寡斷,不破壞,不能明辨是非忠奸告訴做好規劃,處理問題太極端,不能協調團隊關系,所以失敗了,曹操和他的目標明確,愛情和暴政,理性與感性並存,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招募英雄,放鬆,獎懲,從諫如流,所以勝利

❹ 是誰向曹操獻計用「霹靂車」對付袁軍的高櫓

劉曄

劉曄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

劉曄經郭嘉推薦,為曹操效力。對袁紹作戰時提出用發石車,擊退了敵人來自營樓的攻擊。曹氏三代元老,獻過許多妙計。官拜魏國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屢獻奇策,用之則吉,違之則凶,但終因他為漢室宗親而被曹氏所忌,使得他在關鍵時刻所獻取蜀滅吳之策,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採納.劉曄之才未盡其用,而曹魏也終於未能統一全國。

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曹公辟為倉曹掾,轉主簿,遷行軍長史兼領軍。文帝受禪,進侍中,賜爵關內侯。明帝即位,進封東亭侯,後以疾為太中大夫,轉大鴻臚,復遜位為太中大夫。卒,謚曰景侯。

說起曹營的謀臣,相信大家一定會很快說出諸如郭嘉,荀彧,賈詡等人,很少有人會提及劉曄。我想這也難怪,畢竟一部宏大的《三國演義》里,劉曄的出場機會實在太少了。但是翻翻《三國志》我發現,劉曄其實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智謀之臣。個人認為,他與郭嘉諸人各有千秋。
《三國志》里記載,「劉曄字子揚,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後也。汝南許劭名知人,避地揚州,稱曄有佐世之才。」在旁人看來身為帝王之後,是多麼榮耀的事啊,不然劉備也不會到處宣揚了。可是在我看來,劉曄之所以懷有佐世之才而未建佐世之功,其根源恰恰是這個帝王之後的出身。
劉曄在曹營之中,所進奇論,多與眾人相左,也很少被採納,但是事後莫不應驗,可見他見機料敵之能不在郭嘉,荀彧,賈詡諸人之下。聊陳諸事於下:
1,太祖(即曹操)至壽春,時廬江界有山賊陳策,眾數萬人,臨險而守。先時遣偏將致誅,莫能禽克。太祖問群下,可伐與不?咸雲:「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難;又無之不足為損,得之不足為益。」曄曰:「策等小豎,因亂赴險,遂相依為強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將資輕,而中國未夷,故策敢據險以守。
今天下略定,後伏先誅。夫畏死趨賞,愚知所同,故廣武君為韓信畫策,謂其威名足以先聲後實而服鄰國也。豈況明公之德,東征西怨,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將在前,大軍在後,至則克策,如曄所度。
2,(曹操平定漢中後)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
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太祖不從。(後果失漢中,還折了夏侯淵)
3,(孟)達有容止才觀,文帝甚器愛之,使達為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曄以為「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為國生患。」文帝竟不易,後達終於叛敗。
4,(曹丕)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咸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
5,(孫權)遣使稱籓。朝臣皆賀,獨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丑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備軍敗退,吳禮敬轉廢(果如曄言)。
6,(曹丕討伐孫權)會群臣,問:「權當自來不?」咸曰:「陛下親征,權恐怖,必舉國而應。又不敢以大眾委之臣下,必自將而來。」曄曰:「彼謂陛下欲以萬乘之重牽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別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大駕停住積日,權果不至,帝乃旋師。
以上都是引自《三國志》,諸君看看,見機料敵,彷彿神算。倘使曹氏能用之如郭嘉,荀彧,賈詡等人,其功績豈能在他們之下,即使吳、蜀也不難平定啊。然而曹氏除了在山賊時採納他的意見之外,幾乎從來不曾見用。與曹氏用人唯才大相徑庭,這又是為何呢?本人曾翻查過一些資料,覺得唯一的理由就是----什麼
出身不好,偏偏是帝王之後。不然連賈詡這種屢次與曹氏作對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劉曄為什麼不行??
曹氏性忌多疑是出了名的,「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三國志-魏書十二》)對於本勢力內「心向漢室」(之所以加引號,乃是有些人可能並不是)的人所採取的手段更是極其殘酷的,董承等圖謀恢復漢室的人被誅滅九族且不說,光看看荀彧,崔琰即可窺見一斑。曹操晉位魏公之時,荀彧以為太祖(即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結果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以為不助己,導致荀彧憂郁而死;曹操被封為魏王時,崔琰說了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而被誅。曹操如此,曹丕亦復如是。劉曄好歹是漢光武子阜陵王之後,比之荀彧,崔琰諸人,他與漢室的關系近得多了,曹氏又豈能不疑,豈能不防備!!劉曄也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朝廷中略不交接時人。所謂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他心裡很明白曹魏代漢是不可逆轉的,所以他也沒有身為漢室支葉當為漢室盡忠的打算,至於他想過沒有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不是你沒打算就行了,「漢光武子阜陵王之後」一擺出來,雖然沒有劉備那麼恐怖,恐怕也要嚇著幾個人吧(何況曹氏還有點神經質呢)。
惜哉子揚,空懷佐世之才;憾矣子揚,未建佐世之功。

❺ 三國志11 霹靂車怎麼來的

技巧研究里把「開發投石」研究出來以後就可以在有工房的城市裡造霹靂車了。再研究出「霹靂」的話,投石就可以攻擊你攻擊的那支部隊周圍的部隊了,但是不分敵我,小心

❻ 投石車什麼時候發明的

投石車是在春秋時代就有了,官渡之戰中用的是投石車的加強版—霹靂車
霹靂車是劉曄發明的
官渡之戰,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後來劉曄給曹操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因此有劉曄造投石車一說。但傳聞自春秋時代即有投石器。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

❼ 除了諸葛亮,三國時期還有誰擅長發明製造都發明了什麼東西

1、馬鈞-機械發明家

馬鈞,在三國魏國擔任給事中,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他最突出的貢獻在於他還原了傳說中黃帝所使用過的指南車,並發明了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用於灌溉農田的“水車”,及製作出了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同時他還改進了當時所擁有的一些東西的功能,使之變得更加的強大,包括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新型的織綾機不僅更精緻,更簡單實用,而且生產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織出的提花綾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可以說非常之成功,同時馬鈞還對諸葛亮所發明的諸葛連弩進行了重大的改進,新的諸葛連弩射速更快,射程更遠。

2、裴秀-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


8、劉曄-霹靂車之父

霹靂車其實就是投石車的加強版,它是一種依靠人力或馬拉的戰車,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霹靂車是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的拋石裝置,其原理是利用杠桿原理拋石來攻擊敵方城池或城防設施和人員。

❽ 投石車是誰發明的

投石機古代叫霹靂車,三國時期曹操造霹靂車,用來攻守城堡,以石頭當炮彈的遠程拋射武器。

當世界上第一門火炮在中國誕生之前,我們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這種拋擲石彈的石炮——拋石機。所以古代的「炮」字偏旁是「石」而不是「火」。又叫飛石車、投石車。

拋石機的機架兩支柱間有固定橫軸,上有與軸垂直的杠桿,可繞軸自由轉動。杠桿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彈袋(類似投石帶的套子)用於裝彈。

發射時,用絞車把長臂向後拉至幾乎水平,突然放開,石袋即迅速升起。當短臂重錘完全落下時,投射物從彈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40-70米。

(8)誰發明霹靂車擴展閱讀:

投石機炮彈

拋石機長久使用的是石頭製做的炮彈,後來出現過一些帶毒煙、毒葯的化學彈、煙幕彈,以及燃燒彈,這類炮彈不必像石彈那樣靠重力去擊毀敵人,而是利用毒氣、毒葯、煙火的作用熏殺敵人,可以說這是古代化學戰的一種形式。

還有一種「爆炸性」的炮彈是「泥彈」,用泥團製成彈丸,裝入小型炮的彈袋裡,彈射出去立即「炸」個粉碎,即可以擊殺敵人,又不至於像石彈那樣落入敵手再反射回來。

❾ 我想看劉曄發明的霹靂車圖,和原理



投石車並不是劉曄發明的,而是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然後劉曄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三國演義里其實沒有提是劉曄發明的。後來經過馬鈞改進,進一步完善。 投石車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戰車的一種。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亦稱「拋車」。指在車上用粗竹將石塊拋擊出去;作為攻堅的手段。其實投石車就是中國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准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後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很多三國游戲中的「霹靂車」就是戰國時代投石車的改進形。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霹靂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