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伽利略的故事百度知道
伽利萊·伽利略,一五六四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在著名的斜塔旁。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天文望遠鏡的人。他用自己觀察和研究天體的成果,為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事實根據;他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擺錘的等時性的定律,斷定了地物線的軌道。他是傑出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近代機械學的創始人之一。
勤奮好學的青年時代
伽利略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家裡已經很窮了。為了免於飢餓,盡量多掙點錢,伽利略的父親想讓他將來當個布商。為此,先送他到學校去讀書。
伽利略在幼年時,就很愛動腦筋。看到機械方面的東西,他總想自己試著做一做。別的孩子去玩耍,他卻躲在一邊,做著各種各樣精巧有趣的機械玩具。在學校里,伽利略勤奮刻苦地學習著。他很快學會了拉丁文、希臘文、哲學,就連圖畫和音樂,他也學得很好。父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放棄了要他做布商的念頭,決定要他學醫。於是,十七歲的伽利略進了比薩大學。
在大學里,伽利略非但勤學,而且好問、哪怕是一個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他也要問一個為什麼。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著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搖擺不定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一性。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當時,有一個大數學家名叫利瑪竇。一次,利瑪竇陪一個大公爵到比薩,伽利略跑去看他。正巧,利瑪竇在給一些人講幾何學。伽利略躲在門外聽著,聽著,枯燥的數學吸引了他。他覺得這些知識太有用了,必需掌握它。雖然父親曾一再告誡他,學數學是世界上賺錢少的職業,可他決心已定,堅持要學。在利瑪竇的教導下,伽利略努力地學習著。
然而,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了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他發明了一種比重秤,還寫了一篇論文:《固體的重心》。於是,二十一歲的伽利略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二十五歲那年,比薩大學請他去當了數學教授。
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
落體問題,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十公斤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體快十倍。
一千七百多年來,在書本里,在學校的講台上,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作聖經來講述,沒有任何人敢去懷疑它。這是因為,亞里士多德提出過 「地球中心說」,它符合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亞里士多德的其它學說也就得到了保護。
年輕的伽利略沒有被這個龐然大物嚇倒。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他想,同樣是一磅重的東西,自然以同樣速度下落。但是,如果把兩個一磅重的東西捆在一起,或者把一百個一磅重的東西捆在一起,那麼根據亞里土多德的學說,它們下落的速度就會比一磅重的東西大一倍或者九十九倍,這可能嗎?他決心親自動手試一試。
伽利略選擇了比薩斜塔作試驗場。有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一個重一百磅的實心鐵球,一個重一磅的空心鐵球,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塔下,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譏笑他:「這個青年一定是瘋了,讓他胡鬧去罷!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還會錯嗎!」
只見伽利略出現在塔頂,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看清楚啦,鐵球落下去了。」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那些諷刺譏笑他的人目瞪口呆。
伽利略的這次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它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動地證明了「理論的基礎是實踐」這一真理。
哥白尼日心說的證實
哥白尼(公元一四七三——一五四三年)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四十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環繞太陽公轉。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一六0四年,他在一次講演中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過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點微塵。他時刻不忘哥白尼的理論,希望能用實踐將它證實。
一六0八年六月的一天,伽利略聽說,一個荷蘭人把一片凸鏡和一片凹鏡放在一起,做了一個玩具,可把看見的東西放大。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蠟燭點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復思考著,琢磨著,為什麼兩個這樣的鏡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
天亮了,伽利略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他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一個小望遠鏡做成了。拿起來一看,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三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沒有一條船。當他拿起瞭望遠鏡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斷地改進著,不斷地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遠鏡對准了月亮。咦,月亮並不是象幾千年來人們所說的那樣光滑無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樣,有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呢!
這以後,伽利略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的望遠鏡對向天空,探索著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聚而成的,我們的肉眼所能見到的,只是離地球最近的那麼幾個。實際上,還有很多很多呢!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點,這些黑點的位置不斷地在變動。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
一六一0年一月七日晚,伽利略觀察木星。他看到木星的旁邊有三個小星,二個在左,一個在右。第二天晚上,他發現三個小星都跑到右邊去了。到了十日晚,只有左邊有二個小星。而十二日晚上呢,木星的旁邊竟出現了四個小星,三個在右,一個在左。他斷定,木星有四個較大的衛星,在繞著它公轉,這就是太陽系的縮影。
伽利略埋頭工作,不懈地觀察。他以無可辯駁的事實,生動地說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所有的恆星都是象太陽那樣的巨大天體。宇宙間的一切天體,包括太陽那樣的恆星和地球那樣的行星,都在運動之中。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
一六一0年,伽利略的著作《星空使者》出版了。人們驚訝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勇敢堅強的科學戰士
伽利略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那時,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基督教作為他們統治的精神支柱。他們宣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為人而製造的,人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聽從上帝的安排,接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任何人也不許有半點懷疑,否則就是違背上帝的意志。這荒謬的神學,緊緊地束縛著自然科學。誰要背離了它,就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嚴厲的處罰。
哥白尼向「地球中心說」宣戰,動搖了中世紀神權統治的基礎,便遭到了血腥的鎮壓。他的支持者和宣傳者也都受到殘酷的迫害。
義大利的哲學家布魯諾,就是因為積極宣傳哥白尼的學說,被羅馬教會在監獄里關了七年。布魯諾沒有屈服,教會就把他活活燒死在羅馬的廣場上。當時,伽利略就站在廣場上,目睹了這一慘狀。
這些,沒有嚇倒伽利略。他欽佩布魯諾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貴品質。他繼續反對教會,反對經院哲學,反對反動勢力,勇敢地探索著科學的真理。
一六一五年,教皇向伽利略發出警告。第二年,宣布哥白尼的著作是禁書,不許伽利略再宣傳這種「邪說」。伽利略先是默默地工作了九年。他研究力學,觀察星宿。後來,他寫了一本叫《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的書,科學地論證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批判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這本書從寫作到出版,又用了九年時間。
書一出版,立即受到教會的攻擊,被列為禁書。一六三三年,七十歲的伽利略被傳到羅馬。教皇命令,將他囚禁起來,等候異端裁判所的審問。
異端裁判所一次又一次地審問他,妄圖逼迫他悔改,不再宣傳他們所認為的邪說——實際上的真理。
朋友們的要求,女兒痛哭流涕的來信,都沒有打動伽利略捍衛真理的心。他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可悔改的。他堅定地說:「悔改?要我悔改什麼?難道我能將真理隱藏起來嗎?」
於是,伽利略被判為終身監禁,一直到一六四二年離開人世。這期間,他仍未停止工作。一六三六年,他寫完了一本書:《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據》。
伽利略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一生。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評,伽利略是勇敢的科學戰士之一,是勇於開辟科學上的新道路的革新者之一。
Ⅱ 伽利略的故事是什麼呢
伽利略的故事如下: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附伽利略·伽利萊簡介: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Ⅲ 關於伽利略的故事
還有他發現了搖擺定律
Ⅳ 伽利略的發明
望遠鏡的發明故事:伽利略的望遠鏡
推薦閱讀:發明故事 發明
望遠鏡的故事 望遠鏡是如何發明的
伽利略的望遠鏡
人們總是對不了解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比如遙遠天體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於是,人們幻想有一種千里眼,能看清遙遠的東西,1608年,千里眼終於被發明出來,這就是望遠鏡。
這一年,在荷蘭的一個眼鏡作坊里,一名學徒在玩耍,當他用一前一後兩塊鏡片觀察物體時,發現遠處的物體離自己很近,受此啟發他發明瞭望遠鏡。他的老闆不失時機地將這一發明轉化成商品,並把這一發明獻給政府。有了這些望遠鏡的幫助,弱小的荷蘭海軍打敗了強大的西班牙艦隊,使荷蘭人獲得了獨立。
荷蘭人對這個發明採取了嚴密的封鎖,但是有關望遠鏡的消息還是讓伽利略知道了,他立刻意識到這種東西的價值和作用。經過細心研究,伽利略也獨立發明出自己的望遠鏡。當這架天文望遠鏡緩緩掃過天空時,現代科學的帷幕緩緩拉開,有關天文學最基本的事實一個個被發現出來。人們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伽利略發現新宇宙。」
伽利略的望遠鏡十分簡單,它有兩個鏡片組成,前面的叫物鏡,是一個邊緣薄中間厚的透鏡。具有放大功能。後面的叫目鏡,鏡片的中間薄周邊厚,具有縮小功能。這樣兩個鏡片配合一個圓筒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架最簡單的望遠鏡。伽利略用它發現了木星的周圍總是有四顆小星陪伴在左右,這就是木星的四顆衛星,又叫做伽利略衛星;他還發現土星好像長著一對大耳朵,那是土星的光環;他還仔細觀察了月球的環形山。由於有瞭望遠鏡,人們終於知道,天上的銀河原來是由無數的星星組成。這些新發現,成為哥白尼日心說的有力證據。
Ⅳ 伽利略的故事50字
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那些議員們果然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隻,這讓議員們大為欣喜,他們敏銳地意識到伽利略的這個發明有很重要的國防價值。為了表彰他,議會決定升任伽利略為終生教授。
伽利略把望遠鏡伸向了夜晚的星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意義非凡的舉動,套用一個著名的句式,就是:伽利略的一個小動作,卻是人類的一個大動作。
伽利略把望遠鏡最先對準的是月亮。當月亮的圓面通過鏡頭在伽利略的眼中首次出現時,他驚呆了,用肉眼看上去光滑無暇的月亮居然是一個大麻子,表面布滿了坑坑窪窪的圓形坑洞。在對月亮進行了幾周的觀測後,伽利略把望遠鏡對准了木星,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5)伽利略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伽利略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確定了自由落體定律,發現了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規律,提出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還對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學的基本概念作出了嚴格的定義等。
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是伽利略作出的第一個重要發現。1583年,年輕的伽利略在比薩教堂祈禱的時候,他的注意力被擺動的吊燈吸引住了,他全神貫注地用自己的脈搏來測定吊燈擺動的時間,奇怪地發現,不管吊燈擺動的幅度是大是小,擺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
回去以後,伽利略用繩子系住石子,作了一系列實驗,終於發現了擺振動的等時性規律,為以後擺鍾的發明打下了基礎。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人們都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聖言」: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伽利略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將會同時落地。
Ⅵ 伽利略的數學故事
伽利略的故事
1、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2、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3、製成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
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4、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5、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
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拓展資料: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
Ⅶ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72年開始上學。
1575年隨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入修道院學習。
1581年伽利略17歲時,在比薩大學學醫,但他感興趣的是數學、物理和儀器製造。以數學和物理見長,因善於辯論而聞名全校。
1585年因家貧退學,擔任家庭教師,仍奮力自學,專心研究古代希臘人的科學著作。他發明了測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天平。
1586年寫出論文《天平》。這項成就引起全國學術界的注意,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1589年寫了一篇論固體的重心的論文,獲得新的榮譽。比薩大學因此聘他擔任數學教授,時年僅25歲。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
此後,他的生活經歷了三個時期:在比薩大學任教三年(1589—1591年);在帕多瓦大學任教十八年(1592—1610年);自1610年起,至1642年去世為止,移居佛羅倫薩,任托斯康大公爵的首席哲學家和數學家。
1591年父親病逝,1592—1610因家庭經濟負擔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1609年回佛羅倫薩。1610年起移居佛羅倫薩,中間曾兩次去羅馬:1611年去表演他的望遠鏡;1633年去宗教法庭受審。
他在力學上的貢獻主要在前兩個時期,而天文學上的發現和對哥白尼學說的宣傳和發展則在第三時期 。
1611年到羅馬並擔任林嗣科學院的院士。
1633年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生監禁。被宗教法庭定罪以後,早年的力學研究再次成為他的主要工作。
1638年以後,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 。
1642年1月8日逝世。
Ⅷ 伽利略的發明故事200字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Ⅸ 伽利略小時候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於比薩。
伽利略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音樂、詩歌、繪畫以及機械興趣極濃;也像他父親一樣,不迷信權威。17歲時遵從父命進比薩大學學醫,可是對醫學他感到枯燥無味,而在課外聽著名學者O.里奇講歐幾里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靜力學,感到濃厚興趣。伽利略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並且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
1583年,伽利略在比薩教堂里注意到一盞懸燈的擺動,隨後用線懸銅球作模擬(單擺)實驗,確證了微小擺動的等時性以及擺長對周期的影響,由此創制出脈搏計用來測量短時間間隔。
1587年他帶著關於固體重心計演算法的論文到羅馬大學求見著名數學家和歷法家C.克拉維烏斯教授,大受稱贊和鼓勵。克拉維烏斯回贈他羅馬大學教授P.瓦拉的邏輯學講義與自然哲學講義,這對於他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
1588年他在佛羅倫薩研究院做了關於但丁《神曲》中煉獄圖形構想的學術演講,其文學與數學才華大受人們贊揚。次年發表了關於幾種固體重心計演算法的論文,其中包括若干靜力學新定理。由於有這些成就,當年比薩大學便聘請他任教,第二年發現了擺線。
當時比薩大學教材均為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學者所撰,書中充斥著神學與形而上學的教條。伽利略經常發表辛辣的反對意見,由此受到校內該學派的歧視和排擠。
伽利略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許多大城市如佛羅倫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發展成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建起了商號、手工作坊和最早的銀行,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貿易往來發達。印刷術的普及,使新思想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人們對千百年來束縛思想的宗教神學和傳統教條開始產生動搖。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Ⅹ 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故事有什麼啟發
當然有啟發,因為一次意外情況,他發明瞭望遠鏡,讓大家可以看到更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