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價值的勞動成本

創造價值的勞動成本

發布時間:2021-09-09 12:58:11

Ⅰ 政治經濟學論述題:論述勞動創造價值

【弗克思維】鞠強:勞動創造價值?大錯特錯!
2014-05-13弗克科技

勞動創造價值?大錯特錯!
(鞠強教授口述,學術秘書整理)

「勞動創造財富」,是剩餘價值論的核心思想,換成「老馬」(寫全稱可能會被和蟹掉)的學術語言:就是勞動創造價值。

上述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大凡學過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這個結論是極其荒繆的,這個論斷惡化了勞資關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形成了社會總體利益是零和游戲的斗爭觀念,為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提供了理論依據,歪曲了企業家形象,是建國前30年經濟停止的理論禍根之一。

正確的表述是:
勞動可能創造財富,勞動也可能損壞財富。

老馬創造剩餘價值論的時候,經濟還很落後,因此他沒考慮到勞動與社會需求結合的問題,如果勞動沒有和社會需求高度結合,實質是毀壞財富。

老馬認為財富(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社會平均勞動時間,這是錯的!

比如:有兩家食品公司,分別叫甲公司與乙公司,各有一千工人。

甲公司員工努力工作一年,由於產品方向選擇恰好跟社會需求高度結合,結果產品暢銷,甲公司賺了500萬利潤!由於甲公司的存在,使得社會需求滿足程度更高了,社會更加幸福了,因此甲公司是創造了財富。

乙公司同樣辛苦努力幹了一年,由於老闆對需求判斷錯誤,大家都不愛吃他的食品,結果庫存如山、霉變發爛,公司虧損2000萬,實際上這家公司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浪費了許多的麵粉、牛奶、白糖、食油、電力、設備等等,對整個社會而言,他是在損壞財富。

乙公司1000員工,雖然很辛苦,動機也是還的,但實質上在危害社會(雖然這個結論從感情上很難接受)。

我們把上述兩個公司換成女性服裝廠、餐飲公司、化妝品、日用品、飲料業、電器業、傢具業……分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符合需求方向的勞動才是創造財富,偏離社會需求方向的勞動是損壞財富。(請關注鞠強微信公眾平台:juqiang01)

所以「勞動創造財富」這句話是錯的,應該改為:
符合社會需求的勞動才創造財富,偏離社會需求的勞動損害財富。

大凡管過企業的人都知道:判斷社會需求是件非常難辦的事,社會需求具有多變性、難預測性、變化快的特點。

老闆們為了追蹤社會需求,經常是焦頭爛額、徹夜難眠,而且要冒巨大的風險。因為需求方向判斷錯誤傾家盪產的人比比皆是,就是跨國公司新產品開發成功率也只有14%。

因為緊貼社會需求的勞動才創造財富,而需求判斷是老闆們的事,特別是戰略需求判斷,所以應該說是老闆和雇員共同創造了財富。

老馬的觀點非常原始,主要是從農民的眼光觀察的,只要種了地,肯定會創造財富的,那時物質短缺,糧食是不夠的,現在不同的,西方胡亂種地導致虧本累累破產的比比皆是。

按照老馬的觀點:企業有利潤,自然是工人創造的,企業虧本了,這與工人無關,算是資本家的!

剩餘價值論的科學性很成問題,老馬自己也說過學術是有階級性的,通俗的說:做學問的人就是編謊言,剩餘價值論果然是個謊言!

另外再舉個例子:假如有甲乙兩公司,都是生產空調的,款式與功能都緊貼社會需求。

甲公司由於管理方法得當,每台空調成本很低,是500元,年底利潤1000萬。

乙公司由於管理方法不當,每台空調成本很高,是700元,更加費鋼材、朔料、電力、設備,年底利潤虧了2000萬。

顯然甲公司是在創造財富,乙公司是在損害財富,甲公司管理勞動的質量比乙公司管理勞動的質量高。(請關注鞠強微信公眾平台:juqiang01)

所以「勞動創造財富」這句話又要改成:
符合社會需求的而且管理方法得當的勞動才創造社會財富,偏離社會需求管理方法不當的勞動損害社會財富。

如果從學術角度仔細研究下去,「勞動創造財富」是大錯特錯的,前面要加許許多多的定語才對給予限制才對,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勞動創造財富的學術用詞就是:商品的價值由凝結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決定,這就為政府管制商品價格提供了依據。

假如有幾千人困在沙漠里,口渴無比、生命垂危,商家聞風而動,弄了幾輛卡車奔波幾百公里送水過去,商家准備把平時賣1塊錢的水變成20塊錢。其實運輸成本才每瓶增加了1毛錢。

按照老馬的觀點,對口渴生命垂危的人一瓶水的價值和對我們平常人的價值是一樣的,因為商品的價值由凝結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政府立馬派出警察,宣布進沙漠的水價格進行管制,或者宣稱為了窮人的利益,或者宣稱為了公平,每瓶水必須按照凝結在其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定價,結果導致沒人或者很少人進沙漠送水了。

各位同學你們一定判斷的出來:政府管制價格後比管制價格前死的人更多了
上面這個例當然是模型化的,是為了說明問題而簡化的,但這種政府對價格進行管制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新朝的王莽、古代的羅馬、斯大林時代的大飢荒

Ⅱ 勞動力自身的價值是由什麼勞動創造的抽象勞動嗎請賜教

是抽象勞動。

政治經濟學里,價值的定義: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內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容力的耗費(抽象勞動)。

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的同時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根據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力成為商品,其自身的價值當然就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2)創造價值的勞動成本擴展閱讀:

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於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

具體勞動(又稱為有用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一般勞動。抽象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在價值中不包括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需要注意的是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於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抽象勞動

Ⅲ 為什麼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自身的

一種:因為你在勞動時,耗掉了體力腦力,也耗費你的時間。而體力腦力不是無償的,需要時刻用錢來補充恢復,時間也不是無償的(機會成本)。
另一種:勞動是否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誰也不知道,但是要是勞動小於其「價值」,即勞動了反而要吃虧又耗費時間,是你還會去勞動嗎?所以可以知道勞動是有好處的有利益的,勞動後的效用有著比勞動更大。
如何估算勞動的價值,也就是勞動力值多少錢。這個好多書上都有各類形式的估算(從中就知道這估算是很困難的,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在現實生活里,一般用工資來衡,雖然這不太合理。

Ⅳ 為什麼復雜勞動創造的價值大於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

相同時間創造價值量相等是指無差別勞動。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是有差別勞動,在相同時間內創造價值量就不相等了。完成復雜勞動需要多讀書、多積累經驗,這些活動導致復雜勞動的成本比簡單勞動要高,所以相同時間復雜勞動創造價值大於簡單勞動才能使價值交換等價平衡地持續進行。

Ⅳ 如何看待勞動力成本

勞動力成本是在短期內最容易被加以控制的,與設備、基礎設施、原材料等相比,工資水平、雇傭人數可以非常迅速地加以調整,也正因為其容易,所以降低工資水平和工資支出對很多企業便成為最簡單的降低成本的首選措施,而且其降低成本的努力也往往止於此。但是,勞動力成本並不簡單地等於企業所支付的勞動力工資水平,工資水平只是勞動力成本所包含的一個因素,還要考慮現有勞動力的產出水平。以一家製造企業為例,其勞動力工資水平高出同行約12%,但是其勞動力產出則高出同行約46%,相對於如此高的勞動生產率,只多支付了12%的工資,實際上這部分高出的工資水平,起到了降低該企業的總體勞動力成本低作用。所以,勞動力成本的概念,並非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工資支出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與企業為獲得期望績效成果所支付的投入和實際產出密切相關,如果要對此部分成本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決策,至少應當以一種綜合的視角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僅僅從一個角度入手。

勞動力成本,對於企業的業績影響是否真的如此巨大?換而言之,我們所自豪的後發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是否真得為中國隊企業帶來了真正的競爭優勢?至少目前看來,並沒有足夠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個。廉價的勞動力,更多的意義是為中國企業贏得了某些產業的進入機會,在這些產業中(往往以加工、製造為主),直接的勞動力成本在整個創造價值的環節中所佔比例極小,在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也同樣很微薄,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看,都很難看出這種「優勢」能夠帶來什麼樣光明的前景。如此低微的企業和個人所得,幾乎很難保證對於未來所進行的必要投資,缺少這樣的投資,就無法獲得未來競爭的必備能力和資源。一段時間的低勞動力工資水平策略,是為了保證獲得發展的時間,而倘若無法在高價買入的這段時間內形成有效的積累和優勢,那麼就只會沿著下滑的曲線進一步墜落。勞動力成本並非企業成功的必然條件,企業的成功從來不會依賴某一單個要素的成功,只可能是諸多要素綜合協調的成功。

Ⅵ 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可以舉例說明嗎

勞動者付出勞動只有被社會承認,才有價值。你在工廠勞動你的產品就能被消費者認可,這就是你的價值。

Ⅶ 勞動為什麼能創造出大於勞動力本身的價值如何估算勞動的價值

一種:因為你在勞動時,耗掉了體力腦力,也耗費你的時間。而體力腦力不是無償的,需要時刻用錢來補充恢復,時間也不是無償的(機會成本)。另一種:勞動是否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誰也不知道,但是要是勞動小於其「價值」,即勞動了反而要吃虧又耗費時間,是你還會去勞動嗎?所以可以知道勞動是有好處的有利益的,勞動後的效用有著比勞動更大。如何估算勞動的價值,也就是勞動力值多少錢。這個好多書上都有各類形式的估算(從中就知道這估算是很困難的,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在現實生活里,一般用工資來衡,雖然這不太合理。

Ⅷ 勞動創造價值和勞動力創造價值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裡

不一樣
勞動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可以說是人力成本勞版動力價值是企業方支付權給勞動者的報酬,它與勞動力價格非常近似
通常情況下,勞動價值會大於勞動力價格,如果可能,老闆都會拿這個差價,但在其它地方(比如售價與購進價格差額等)也同樣是企業追逐利潤的關注點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廣義上說,剩餘價值會大於勞動價值與勞動力價格的差額

Ⅸ 勞動價值與勞動力價值二者的區別

勞動價值與勞動力價值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實質不同:

1、勞動價值的實質: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勞動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賣,無論如何必須在出賣以前就已存在。但是,工人如果能使他的勞動獨立存在,出賣的就是商品,而不是勞動。

2、勞動力價值的實質: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資本家購買的是僱用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二、兩者的分類不同:

1、勞動價值的分類:在資產階級社會的層面上,工人的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表現為對一定量勞動支付的一定量貨幣。在這里,人們說勞動的價值,並把它的貨幣表現叫做勞動的必要價格或自然價格。

另一方面,人們說勞動的市場價格,也就是圍繞著勞動的必要價格上下波動的價格。但什麼是商品的價值呢,這就是耗費在商品生產上的社會勞動的物化形式。

2、勞動力價值的分類:維持勞動者自身正常生活狀況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維持勞動者家屬子女即勞動力的接替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費用。

三、兩者的性質不同:

1、勞動價值的性質:勞動價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者或勞動力所具有、所釋放的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是指一般事物所具有、所釋放的價值。

2、勞動力價值的性質:像任何商品一樣,勞動力商品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是,勞動力是特殊的商品,他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有不同於普通商品的特點。

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資本家購買的是僱用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Ⅹ 如何理解成本是創造價值的過程

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價值、勞動者為自己勞動的價值及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組成,其中,物化勞動價值加勞動者為自己勞動的價值為生產成本,它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成本是補償生產消耗的尺度
在經濟活動中為了保證再生產的不斷進行,就要把生產中所消耗的固定資金、材料資金和貨幣資金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樣成本就能客觀地反映所消耗價值的補償尺度,並在此基礎上計算盈利,企業只有收益大於成本才能有盈利。
2.成本是制定價格的重要依據
商品的生產過程既是活勞動和物質的消耗過程,又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形成過程,在產品價值難以直接精確計算的情況下,成本為產品制定價值提供了近似的依據,成本即是價格的最低限。
3.成本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實行經濟核算的工具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一些重大問題決策,都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其中決策方案的經濟效果則是技術經濟分析的重點。企業的產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企業各個方面活動的經濟效果。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材料物資消耗的多少、設備利用的好壞、資金周轉的快慢等,都能在成本上反映出來,可見,產品成本是考察和分析決策方案的經濟效果的重要指標,是實行經濟核算的工具。

閱讀全文

與創造價值的勞動成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