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延邊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說到延大的知名校友首先要說起的就是讓人十分敬佩的政界英才張德江同志,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常委,是延大在政治領域最為優秀的校友,更是延大的驕傲,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哲洙,中公中央委員會委員李德洙都是延大在政治領域的優秀校友。
一部愛情公寓是很多九零後零零後青春的記憶,而那首經典的虹之間就是由延大的校友金貴晟創作,以朝鮮族文化為特色的延大許許多多的朝鮮族同學在歌舞方面都有很好的天賦,在延大日常活動中經常有機會欣賞到朝鮮族文化表演。
地處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的延吉市的延大建校七十年來培育出了許許多多的優秀校友,從政治領域到科技領域再到文藝領域到處都有優秀的延大校友,這些優秀校友時時刻刻都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延大人不斷努力進步。
⑵ 中國的眾多男團里,你最看好哪個
毫無疑問,當然是TFBOYS啦。我真的超喜歡他們,而我為什麼那麼看好他們呢,當然是有理由的,讓我為你們說說吧。
你說,如此優秀而又正能量的男團,怎麼能不看好呢!
⑶ 《創造營2020》第三次公演錄制完畢,六支戰隊的表現如何
1、《Ice Queen》
希林開口跪,成團c基本穩了,李夢琪唱跳水準,一直在線。王一橋中規中矩,仲菲菲氣場全開。田京凡rap很燃,意外驚喜,孫珍妮突破很大,呼聲很高,
2、《每天起來唱一遍》
很洗腦,也很吃虧,對上任一組勝率都是屬於正常發揮而已,沒有特點。相對而言,朱主愛突出一點,聲音,顏值都在線。
3、《著迷》
類似於《時候》走的性感酷颯路線。鄭乃馨氣場全開,很撩人,胡嘉欣,康汐負責顏值,而李佳恩舞蹈部分很媚。
4、《對心》
整體水準參差不齊,觀感一般。
5、《離群》
視聽盛宴,高甜度現場,王藝瑾氣場、氣質、聲音毫無疑問c位,陳卓璇一如既往高水準,正常發揮。馬思惠唱的部分最突出,算黑馬。張興、林君怡相對小透明。
6、《怪女孩》
整體舞蹈故事線比較完整,整的像舞台劇。徐藝洋比較突出,成團基本穩了,拉娜造型很美,張亦凡表現一般,舞蹈部分哪有點拉胯。陳珂唱跳不錯。謝安然、姚慧存在感太弱,張藝凡表現一般。
(3)治廷創造營擴展閱讀:
節目特色
《創造營2020》的女團是從有到優,只有面對更強大的競爭、更高的標准,才能選出真正能符合當下更高觀眾期待和要求的真正最強的女團 。
《創造營2020》此次推出全新的「教練團」稱謂,將常用於體育競技中的教練身份放置於綜藝節目中,向外界傳遞出教練團成員與學員們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感。
而對節目而言,引入教練團新制度,既是為創造營女孩們提供經驗的借鑒與積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樹立起督促、激勵的正能量意義。
⑷ 世博會中國場館建築介紹是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群體。
上海世博會台灣館
台灣館將建造在世博園A片區。台北世界貿易中心提交的台灣館參展主題為「山水心燈」,提倡未來城市文明「回歸自然、回歸心靈」,七大展示內容分別為「山水劇場、點燈水台、台灣之心、台灣之窗、心靈劇場、城市主題廣場、城市藝廊」。同時,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表示將參加網上世博會,建立富有本地特色的模版;還將組織台灣的文藝團體參與上海世博會的文化演藝活動。
一、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主題
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二、位置與范圍:
世界氣象組織館位於浦東B片區西部B02街坊內,鄰近軌道交通13號線世博園站,距浦東世博軸約600米,西側與聯合國館為鄰。 世界氣象組織館總用地面積2200平方米。 世界氣象組織館總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
三、「雲中水滴」展館外形設計說明
1、設計理念:氣象館的展示內容與建築物外觀進行一體化設計,以達到最充分的體現自建館特色和優勢。
在整體建築設計上:將充分考慮到節能減排,氣象館的建築將是一個「會呼吸的皮膚」,即以人的「皮膚」來比喻「牆體外層」,使整體建築不僅能防風、防雨,而且還要能透氣,使用節能的方式,降低空調使用率,使展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2、建築造型構思:從氣象概念出發,以「雲」為構思的基本出發點。以四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的扁圓球體相結合,形成的組合體從各個角度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朵雲。 亮白色的膜結構造整個建築外形,簡單輕便,節省材料,符合臨時建築定位,又有展覽建築需要的亮麗外觀。 膜布上均勻布滿點,當噴霧都開啟時候,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的效果,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面向氣象館,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東北部設咖啡廳,咖啡廳外膜採用透明膜,讓咖啡廳可以直接借「特鋼大舞台」等景觀,且不會引進過多的太陽輻射。
3、總體平面布局:展館南側作為觀展人流主入口,設室外、室內等候區。北側作為貨運出入口,兼作VIP出入口。
場地周邊為淺水池布滿,建築「漂浮」在水池中央,3個出入口各有一條道路。門口到用地邊界為順滑坡道連接,滿足無障礙通道的要求。
四、「雲中漫步」展示主題設計說明:
1、設計理念:將以樹立世界氣象組織、中國氣象局致力於提高氣象防災能力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能力和貢獻為主要形象的展覽主線,用展館主題「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來契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2、展覽內容概述:從等候區進入入口通道,由坡道上二樓,通過「氣候變化長廊」,體驗球幕4D電影,「小球大世界」、「全球綜合觀測系統演示」、「氣象衛星模型展示」等展項,進入一層的「世博氣象台」,一樓展廳的西北方向為出口方向,為「未來氣象與生活」展示區,這是最後一個展示內容。觀展完畢,遊人可以選擇靠右的出口通道出館,或者往左進入咖啡廳休息,或者購買紀念品,咖啡廳可直接出館。
3、展示亮點有3個:
(1)4D影院―將拍攝以展示世界氣象科技創新,為人民的福祉和社會進步服務,為大力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和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為現代城市氣象業務發展為主形象的4D影片,通過三維立體的圖像加上真實的動感以及「風雨雷電」的體驗來增加趣味性。
(2)世博氣象台――將建成一個「世博氣象台」。這個氣象台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示範項目成果的應用,參觀者可以親身體會這種「多災種早期預警理念」將給城市防災減災帶來新的促進,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生動的展品,更將在世博期間真正業務化運轉,現場為世博會提供及時、精細的氣象預報和服務。
(3)氣候變化長廊-將以「全球氣候變化與城市的責任」為主線,參觀者可以詳細了解到全球氣候變化給城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危害,通過模擬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災難,給參觀者以心靈的震撼。從而向 參觀者推薦和倡導一種健康綠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籲參觀者從身邊小事做起,節能減排,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上海企業聯合館--魔方
主題:城市,升華夢想(My city, Our dreams)
位置:世博園區D片區
形象大使:蝴蝶教授--徐靜蕾
簡介: 世博會上海企業聯合館(Shanghai Corporate Pavilion)昵稱「魔方」,是由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近40家大中型國有企業聯合出資建造,一個具有智能技術、夢幻意境和互動體驗的生態環保建築。其建築風格、設計理念、環保應用、布展方式、娛樂體驗和市民的參與都將魔幻地展現上海的未來。
⑸ 軍區制對拜占廷歷史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拜占廷軍區制從其出現到瓦解共經歷了大約50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軍區制對拜占廷歷史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軍區制適應拜占廷帝國對外戰爭頻繁、邊防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的國情,通過地方統治機構軍事化,部分地解決了兵源和財源枯竭的困難,緩和了外族入侵的危機,為拜占廷軍事力量的復興創造了條件。
7世紀,拜占廷軍隊擊敗波斯人,打垮阿瓦爾人,征服斯拉夫人,並將處於極盛時期的阿拉伯大軍擴張的勢頭阻止在小亞細亞和東地中海一線,使危如累卵的形勢發生根本好轉。這一系列軍事上的成就不能不歸功於軍區制的推行。不僅如此,以7世紀的勝利為基礎,拜占廷軍事力量得到調整和加強,因而,8、9世紀期間在對阿拉伯人的戰爭中獲得多次重要勝利。同時,拜占廷軍隊在防禦斯拉夫人入侵和征服保加利亞人的長期戰爭中也屢屢獲勝,並最終擊垮稱雄一時的保加利亞王國。
第二,軍區制的推行促使小農經濟勃興,國家稅收增加,有力地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同時,軍區制帶來的安定局面又為以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城市為中心的工商業的繁榮發達創造了有利的內外部環境。
小農經濟是拜占廷國家的基礎經濟部門和稅收主要來源,學者們估計,拜占廷國家收入的95%來自農業,僅5%來自城市工商業。縱觀拜占廷歷史,國家年收入的數量時有起伏,但以軍區制推廣的幾百年為收入最高的時期。在拜占廷歷史的早期,稅收是以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為基礎的,主要包括土地稅和人頭稅。這兩種稅收直到拜占廷帝國末期仍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徵收的形式有所變化。作為國家主要納稅人的小農除定期繳納土地稅和人頭稅外,還負擔各種不定期徵收的非常規稅。軍區制促進了小農生產率的提高,使他們有能力完成苛捐雜稅。在年景不利的時候,連保制也能幫助經營不善的農民渡過難關。軍區制的推行使拜占廷帝國在較小的領土上獲得了較多的收入,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軍區制對拜占廷農業經濟產生了有利影響。
軍區制的推行對拜占廷工商業發展也起了間接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小農經濟的復興為工商業的發展創造了物質基礎。拜占廷農村與帝國境內大小城鎮均保持密切聯系,小農經濟不僅從城鎮市場上獲得必需的手工業品,而且為城市手工業者提供農副產品。小農經濟的復興意味著城鄉間更頻繁的物資交流,同時也意味著工商業獲得了更大的國內市場。另一方面,軍區制下相對安定的環境有助於工商業的發展。拜占廷工商業在8世紀以後趨於繁榮,城市發展更加迅速,君士坦丁堡、薩洛尼卡、特拉比仲德等城市都名列中世紀歐洲最大城市之列。特別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由於其工商業投資環境得到改善,這座連接東西方貿易的橋梁充分發揮出它的地理優勢,成為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業中心。一時間,君士坦丁堡百業俱興,商賈雲集。到9、10世紀,商業活動處於鼎盛。
第三,軍區制通過推行軍役土地制和屯田穩定了拜占廷社會各階層,使人口流動中的無組織狀態得到控制,緩和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查士丁尼時代,拜占廷政府便採取措施限制人口流動,以穩定社會各階層。《查士丁尼法典》嚴格規定軍人的後代只能當兵,農民的子孫必須從耕,並以削奪隸農遷徙自由的方式將他們固著於土地。但是,這一政策並未奏效,破產的小農大量逃亡,或湧入城市尋求生路,或避走山林結草為寇,或鋌而走險聚眾起義,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當時規模最大,幾乎推翻查士丁尼一世統治的「尼卡」起義的主要力量就是以來自各地的破產農民。類似的大規模起義和暴動在當時史不絕書。軍區制則通過軍事和經濟制度的改革,使農民有地可種,有家可歸,在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這一制度從解決小農生計和加強地方管理入手,重新調整了拜占廷社會各階層的關系。
如果6世紀中期以後,斯拉夫人各部落從多瑙河一線南下巴爾干半島也被視為一種盲目的人口流動的話,那麼,拜占廷政府採取的移民政策便是將這種無組織的人口流動重新組織於軍區中,並通過保留和推行斯拉夫人的農村公社制,因勢利導地化解了由斯拉夫人大規模流動引起的社會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軍區制不是以嚴酷的立法實現社會各階層和居民職業的固定化,而是通過制度的創新改革,著重解決占人口大多數的小農的生存環境問題,從而為社會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軍區制的推行必然會造成以大地產為後盾的軍事貴族的興起,他們形成了與中央集權抗衡的地方分裂勢力,甚至憑借軍事和經濟實力左右朝政或改朝換代。這是軍區制對拜占廷政治生活產生的消極影響。如前所述,大地主對小農土地的侵吞是小農經濟衰敗的重要因素,但是,小農經濟的破產同時也刺激了大地主的發展。這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在10世紀的拜占廷政治生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一些皇帝認識到保護小農對於維持統治的重要意義,因此採取立法措施限制大地主的擴張。他們往往以小農保護者的形象出現,斥責大地主「像瘟疫和壞疽一樣降臨到不幸的村莊,吞食土地,侵入村莊的肌體,將它們逼近死亡的邊緣」。但由於其階級局限性,統治者不可能會由衷地為了農民的利益疾呼,他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這一矛盾不可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公元922年的法令明確規定,小農及其所在公社享有優先購買、租用田產和農舍的權利,嚴禁大地主以任何方式,包括遺贈、捐贈、購買和承租等,接受貧困小農的田產;還規定,過去30年期間以任何方式得自於農兵之手的軍役土地必須無條件歸還其原來的主人。
公元996年,拜占廷政府再次頒布類似的法令。從表面看來,是為了保護小農經濟,實際上,這些法令具有瓦解地方分裂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意義。然而,拜占廷統治者未能真正採取措施打擊大地主,一方面,皇帝們要借重大軍事貴族的政治勢力,維護其統治;另一方面,打擊大軍事貴族意味著削弱軍區制,小農經濟也難保存。特別是在大地產貴族勢力已經相當強大的情況下,對他們的真正打擊就等於取消軍區制,以農兵為主的小農亦將走向同歸於盡的道路。
因此,上述立法並未真正貫徹,而皇帝們對小農經濟的瓦解也是不可阻檔。他們對小農處境的惡化聽之任之,只是發布幾項立法而己,並沒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這樣,小農的地位未能加強,他們在各種災變動亂的打擊下,處於隨時被吞並的境地,即便法令暫時為他們提供種種優先權,這些似乎都形同虛設,最後他們也只能將土地自動放棄或轉讓給大地主。
大軍事貴族憑借經濟實力擁兵自重,直接參與皇室內訌,有的甚至爬上皇帝寶座。自10世紀末,軍事貴族便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與中央政府的官僚勢力爭權奪利,明爭暗鬥。這兩大政治勢力之間的較量就構成了拜占廷帝國晚期國家政治生活的主線。10世紀末,羽翼已豐的軍事貴族就以小亞細亞軍區為基地發動叛亂,其中又以巴西爾二世統治時期的「兩瓦爾扎斯叛亂」影響最大。
11世紀期間,軍事貴族的叛亂愈演愈烈,他們不僅兵臨首都城下,而且推翻當朝皇帝,自立為帝。在這一時期,至少有五位皇帝是以嘩變的方式爬上皇位的軍事貴族。
拜占廷帝國末代王朝統治時期,最有實力的軍事貴族約翰·坎塔庫震努斯(1347~1354年在位)左右朝政數十年,他曾以其雄厚的家資幫助安德羅尼庫斯三世(1328~1341年在位)在王朝內戰中擊敗老皇帝,登上帝位。
安德羅尼庫斯三世死後,他重金僱用土耳其人,擊敗對手,自立為皇帝。
顯然,以大地產為基礎的軍事貴族對中央集權的削弱是晚期拜占廷帝國內亂不斷、最終滅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軍區制是拜占廷帝國經歷其早期歷史中長期動盪,軍事和政治經濟管理制度演化的結果,是拜占廷統治階級通過種種嘗試而漸臻成熟的成功改革。軍區制適合當時帝國的形勢發展,緩解了緊迫的危機,成為此後數百年拜占廷強盛的基礎。
⑹ 《延禧攻略》帶火了北京的延禧宮,觀眾對這部戲的追捧到了什麼地步
一方面我們看到了廣大女性的心聲,影視作品就是反應當代人的內心活動。但另一方面影視作品的欣賞情趣發生了變化,佔有人口比例更大多的中低階層觀眾可以發聲影響影視文學作品的走向。在兩個都並非正劇的前提下,《如懿傳》明顯比《延禧攻略》更尊重時代背景,起碼人的行為舉止盡量貼近時代,《延禧攻略》更像是是穿著古裝的現代生活。
然而,觀眾是不會深思的,畢竟這部劇吸引的是一些根本沒有想過要帶腦子看劇的觀眾,她們需要的是一部能打發時間的網劇,而不是真正具有較高精神價值的作品。
觀點粗糙,歡迎大家互動、評論。
⑺ 唐太宗治國之本及"貞觀之治"的表現
1、分權行政
中國君主專制社會的中央政府組織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
中書省發布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布詔書。
2、君臣論治
隋末民變,使唐太宗認識「民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亂,使二十七歲登基、英氣勃發的太宗時時引以為戒,叮嚀自我剋制慾望,與大臣們經常議論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叮囑臣下勿懼上不悅而停止進諫,致力糾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這是貞觀君臣共濟致治的基本因素。
3、選賢任能
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因此能夠從各階層搜羅許多傑出人才。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
4、完善制度
唐太宗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
5、輕刑定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准。」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
6、軍事
628年6月3日(貞觀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殺夏州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歸降唐朝,唐朝統一全國。630年(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攻滅東突厥汗國,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松贊干布率軍擊破黨項、白蘭羌、吐谷渾,進攻松州。韓威率領少見人員去偵察吐蕃軍,被擊敗。唐太宗派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執失思力、牛進達、劉蘭為副,率軍迎戰吐蕃。
唐軍主力侯君集部還沒出手,唐軍先鋒牛進達部已經打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懼,退出黨項、白蘭羌、吐谷渾,遣使謝罪。派重臣祿東贊獻金五千兩、珍寶數百於唐朝,再次請求和親。
7、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以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貢,遂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麴文泰沒想到唐軍趕到,被嚇死,其子麴智盛繼位,投降唐朝。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7)治廷創造營擴展閱讀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隋朝楊廣造成隋末嚴重大亂,導致人口銳減,使得武德年間、貞觀初只有200萬戶,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
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
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
⑻ 古代有個非常出名的文人,對屈原的《天問》做出了回答。這個文人是誰回答是什麼
子厚,不過回答的不是很好啊,畢竟有歷史的局限!
⑼ 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1、唐朝建立
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李淵依世民之計,起兵太原,並於公元618年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高祖即位後,乃以世民為帥,領兵次第削平群雄,到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鏟除了割據朔方的梁師都,全國復歸統一。
2、貞觀之治
唐大宗李世民即位初始,懲隋亡之鑒,順應天下思治的民情,「撫民以靜」,推行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興修水利等措施。使隋末戰亂一度凋敝的社會生產又呈現生機。
此外太宗在兼容並蓄、開明開放的民族思想指導下,北方各族尊太宗為天可汗,貞觀年間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效果顯著被史學家稱贊為貞觀之治。
(9)治廷創造營擴展閱讀:
李世民即唐太宗,是唐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公元615年,李世民應募從軍。公元617年,在晉陽起兵,次年,被封為趙國公。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八月即帝位,次年改貞觀。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病逝,執政二十四年,享年50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但是貞觀後期,太宗屢興營建,日趨驕逸,又連年用兵,親征高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納諫、用人、執法等方面不如前期。
⑽ 貞觀之治的含義是什麼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一、背景
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
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餘萬戶,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二、主要人物
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
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征發,比較有節制,注意不奪農時。
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並通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耕。
一、主要影響:
1、確立制度
貞觀年間,經太宗的苦心經營,延續了隋代的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2、政風沿襲
太宗施政有方,選賢問廉能,克己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
3、用人唯才
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舉代門第,逐漸改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輪流掌政的惡習,廣開平民高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緩和了社會矛盾。
二、唐太宗的故事
李世民是李淵與竇皇後的第二個兒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及至他長大,果真風度翩翩,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歲,遵父命娶名門之女長孫氏為妻。長孫氏即是後來極富盛名的長孫皇後。據史料記載,當時在他身邊,集聚了大量的有才華的人。
與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確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劉武周,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了當時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禮儀的招待。隨著他聲望日盛,李世民與他兄弟之間的關系也逐步微妙起來。
此時他的四弟元霸已死,大哥建成與三弟元吉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他。他們幾次密謀殺害李世民,但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