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拉斐爾前派停止活動不久。又有一批青年畫家效法拉斐爾前派,形成「新拉斐爾前派」。他們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瓊斯(1833年—1898年),莫里斯(1834年—1896年),休斯(1830年—1915年)等。其中莫里斯還是著名的詩人,美術設計家和社會主義先驅者。他們發起了志在革新的「工藝美術運動」。
Ⅱ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是什麼畫派的
拉斐爾畫派或古典畫派
米開朗琪羅
西方最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在致力於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於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量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不同於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他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美術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繪畫中,一個個巨人般的宏偉形象挺立起來,就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彷彿是神話中的阿瑪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衛》(1501--1504),是美術史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不朽傑作,也是最鮮明展示盛期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特點的作品。在用一塊久被棄置的名貴石材雕刻大衛形象時,他真正實現了把生命從石頭中釋放出來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強烈的信心,雕鑿出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拉斐爾
拉斐爾(Raphael 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們視為古典美術精神最完美的體現。安格爾稱他是繪畫之神。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聖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是拉斐爾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筆下,深刻的知識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線條構成的輕松自如的藝術世界中,一切都彷彿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籟之聲。純真優美、莊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諧簡潔,這些古典美術最推重的品質,在拉斐爾身上獲得了最鮮明的體現。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風尚的美術家,都把他當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諾茲說的:他本人成為所有後代畫家的樣板。
代表作品:《美麗的女園丁》(約1606),拉斐爾以圓潤流暢的線條把聖母、耶穌和聖約翰的優美形象和諧地組合起來,創造出充滿人間氣息的、親切的神的世界。這一世界遠離了中世紀的精神,它那純潔、明朗、單純、自然的情韻更接近希臘的精神。
Ⅲ 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流派是什麼,
拉斐爾屬於佛羅倫薩畫派,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影響最大的美術流派之一。他也是古典主義。米開朗琪羅的藝術風格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又兼具浪漫主義風格,有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但他歸為浪漫主義。
Ⅳ 拉斐爾前派的畫派成員
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alman Hunt,1829-1896)
1827年4月2日生於奇普賽德,亨特十六歲以後才接觸油畫,一面畫肖像畫自謀生活,一面開始研究繪畫。1845年,他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在那兒遇見了米萊斯和羅塞蒂,於是他們合作開創了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決心重振英國畫壇雄風。在繪畫手法上,亨特標榜樸素非技巧的寫實主義,主題不受因襲的束縛,以真摯的宗教性和道德性為最主要的選擇標准。他自認是拉斐理論的指導者。晚年所著的自傳就此成為有關此派的重要文獻。他作品的主題以精神和寫實主義技法共存,成為象徵主義繪畫的一個典型。主要作品有:《良心覺醒》、《牧羊人》、《死亡的圖像》、《世界之光》等。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Sir 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
1829年出生, 10歲左右就展現繪畫天才, 11歲進入皇家美術學院附屬美術學校學習。 他是拉斐爾前派的三個創始人中年齡最小、才華最高的一位,1852年以《奧菲利亞》一舉成名。米萊斯初期作風是基於拉斐爾前派的理念, 以忠實的自然描寫為基礎, 後期的佳作大部分為肖像畫。 米萊斯同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的作品都有一種共同特色, 那就是對愛情與人生象詩歌般的抒情, 將枯萎或熾熱的情感再度燃燒。其油畫《基督在自己父母家中》體現了該派精神,但也引起很大爭議。以畫風細膩著稱。19世紀50年代其藝術進入成熟階段,作有《釋放令》、《盲女》等優秀作品。並作有風景畫和人物畫。1896年出任皇家藝術科學院院長。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
1828年出生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義大利裔的羅塞蒂家族。羅塞蒂個性強烈, 無視當時的傳統,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個性的畫家兼詩人。 由於年輕時沒有把繪畫技術完全學好, 使他的繪畫有美中不足的缺陷。他討厭風景畫, 尤其討厭象米雷那樣詳細描繪細節。 他的作品中水彩佔了絕大部分, 從1850年以後, 水彩更成為他唯一的畫材。 晚年他作品的品質不固定, 一來健康已受損, 二來是雇請助手幫忙的關系。但代表他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已清楚的傳達了十九世紀英國繪畫最為深刻的不滅印象。他以女性為題材,作品彌漫著憂郁而傷感氣氛,他不著力細節的描繪,但卻注重表現女性的頸項美,羅塞蒂筆下的女性都有修長圓蘊的脖頸,使人過目不忘。 弗雷德里克·喬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評論家 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畫家 托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雕刻家、詩人
Ⅳ 拉斐爾有一幅名畫叫做雅典學院,詳細介紹一下畫裡面的人物
1、柏拉圖
柏拉圖(Plato,Πλατώ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他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
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正確性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2、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3、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
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盪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占據其三 。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東方戰國七雄領土總和。
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時間里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他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經濟,融合東西文化,並且鼓勵民族間通婚,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的遠征使得古希臘文明得到了廣泛傳播。
4、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
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
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
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杠桿滑輪機械,能說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
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採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5、拉斐爾·桑西
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稱為拉斐爾(Raphael),
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創作了大量的聖母像,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協調、和諧、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
代表作品有《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雅典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柏拉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里士多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大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基米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斐爾·桑西
Ⅵ 拉斐爾的雅典學派畫的都是哪些人
畫面
背景為一宏偉壯麗的古典式大廳,廳堂牆上畫有壁龕浮雕,右為智慧女神雅典娜,左為文藝之神阿波羅。古典哲學的兩個偉大代表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正氣宇軒昂地步入大廳。這樣在構圖上他們兩人起著統御全局的作用。兩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都拿著大厚本書,邊走邊爭論,柏拉圖用右手柔和地指天,似乎說上天啟示乃生命之源;亞里士多德把右手用力地一揮,指著大地,堅決反對自己老師的觀點,好象說研究現實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這是古代希臘唯物論與唯心論之爭。畫家以他們兩人針鋒相對的爭論為中心,圍繞著傾聽兩位哲人爭論的是為數眾多的學者,熱烈的討論和辯論向畫面的兩翼和前景展開。整個畫面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構成了一個富有戲劇性的熱烈場面。引人注意的是拉斐爾把當代出類拔萃的文化巨匠達�6�1芬奇作為模特兒來塑造柏拉圖這一形象,說明他對達�6�1 芬奇的崇敬。此外出現的其他著名人物還有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亞歷山大、歐幾里得和托勒密。
圖中:以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二人為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構成了寬廣的空間。在這兩個中心人
物的兩側有許多重要歷史人物:
畫的左上:
1、 左邊穿白衣、兩臂交叉的青年是希臘馬其頓王亞里山大;
2、 亞歷山大右邊一禿頂黃髯老人,身穿紫袍,面對觀眾,側耳靜聽,似乎陷入沉思之中。這位老者右邊是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身穿淡綠色長袍,正側轉身體向四個青年人扳著手指頭交換意見;
3、 在四位交談者中和蘇格拉底面對面的是一位披甲帶盔的青年軍官,他名叫阿爾西比亞底斯,彷彿在認真細聽蘇格拉底的教誨。這位軍官身後有一人揮手示意,招呼畫面左邊兩個人趕快來聽哲學家的講話;
畫的右上:
4、接近亞里士多德的是一字排列的五名學者和一身著黃袍老人,他們正諦聽著兩位大哲學家的爭論;
5、老人身後有兩個年輕人正趕來聆聽兩位哲人的討論;
6、畫面壁龕牆角下有三個青年,左邊的青年目視中央,側耳細聽哲人的講話,中間的青年坐在牆角躬身記錄,右邊的青年側身倚牆沉思;
7、靠近沉思青年的是一白發白須老人,他是斯多噶派著名哲學家芝諾,老人身披深紅色斗篷,孑然一身,沉浸在思考中;
8、芝諾左側(畫面右端)有三人,他們神態各異,研究家認為其中有一位是古代波斯教的創始人瑣羅斯德;
下一層的人物分為左右兩組,其中有著名歷史人物,也有當時的現實人物,左邊一組中:
9、 站著伸頭向左看的老者是著名的阿拉伯學者阿維洛依;
10、 阿維洛依身後是古代傑出的哲學家伊壁鳩魯,他頭帶桂冠,正倚柱基看書;
11、 在阿維洛依左前方蹲著看書的禿頂老人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12、 站在畢達哥拉斯前面的學者是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他內穿黃衣,外罩紫袍,正回過頭來看數學家演題;
13、 畢達哥拉斯右手下有一禿頭老人正眯縫著眼睛,一面看數學家演題,一面記筆記;
14、 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身後是一金發青年,他面目清秀,正凝神深思。這位青年是教皇的侄子,有名的文藝愛好者烏爾賓諾公爵弗朗西斯柯�6�1德拉�6�1羅斐爾;
畫的右下:
15、 四位年輕人正圍著古代數學家阿基米德(另說歐幾里德),看他躬著腰手拿圓規在一塊黑板上畫幾何圖形;
16、 阿基米德身旁是埃及天文學家地心說的創始人托勒密,他頭帶榮譽冠冕、身穿黃袍,手托天體模型;
17、 托勒密的對面是大建築家布拉曼特;
18、 畫面最右端是拉斐爾的好友著名畫家索多馬;
19、 索多馬和托勒密之間是拉斐爾,他頭戴無檐帽,注視著觀眾;
畫的中間:
20、 斜躺在台階上的半裸著衣服的老人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狄奧吉尼;
21、 坐在台階上倚箱沉思的是古希臘傑出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的卓越代表
Ⅶ 十九世紀英國美術中拉斐爾前派的領袖是
拉斐爾前派最初是由3名年輕的英國畫家亨特、羅塞蒂和米萊斯所發起組織的一個藝術團體,目的是為了改變當時的藝術潮流,反對那些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時代之後偏向了機械論的風格主義畫家。
拉斐爾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寫實的傳統風格為主,畫風審慎而細致,用色較清新。拉斐爾前派反對院派的陳規,有的作品呈現憂郁的情調。代表人物有:伯恩·瓊斯等。
Ⅷ 拉斐爾、畢加索、波提切利分別是什麼派的作家
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佛羅倫薩畫派:
拉斐爾
這是一條新興的寫實主義路線。
波提切利
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傾向,但藝術趨近於貴族豪門
畢加索:抽象派中立體主義畫派